《关于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情况的汇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831745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3.84KB
《关于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情况的汇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于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情况的汇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情况的汇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与时俱进,政策配套。
为进一步促进村庄搬迁工作,妥善解决村庄搬迁补偿标准低的问题,xx年出台了《淮北市采矿塌陷村庄搬迁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搬迁补偿标准,个人部分由原来的9000元提高到15000元,公益设施部分由原来的1350元提高到2550元,并增加了房屋拆除费200元/人,楼房补助费300元/m2。
新的搬迁补偿标准比原补偿标准提高了50%,充分调动了被搬迁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塌陷区村庄搬迁进度。
(三)积极探索,和谐安置。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市将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安置点建设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工矿建设结合起来,总结探索了4种不同的搬迁模式:
一是城郊社区型。
为加快推进城市转型,落实节约集约用地之国策,市政府从xx年开始对主城区附近塌陷的村庄,根据农民意愿,采取建设农民公寓的方式,按城市居民住宅小区标准建设农民新村,把农民纳入城市居民管理,并把失地农民纳入城市居民社保范畴。
我市相山区搬迁光明、代庄等六个压煤村庄,新建仁和小区,安置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安置搬迁群众的原则。
新村安置点位于主城区南部,占地面积395.75亩,共新建6层住宅楼108栋,搬迁安置群众4286户,11926人。
比按分配宅基地进行搬迁安置节约土地1200多亩,极大地提高了土地集约化程度和土地利用率,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二是依镇建村型。
即充分利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资源和公共事业资源,把塌陷村庄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失地农民城镇化管理,推进小城镇人口集聚和规模扩张,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并通过发展小城镇的工业园区、城镇三产,解决搬迁农民的就业问题。
杜集区矿山集镇双桥、何庄、时庄等6个村庄,因采煤塌陷影响,需要搬迁安置。
区政府因地制宜、结合新农村建设利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展小村并大村,变货币化安置为统建模式,在城市东外环路西侧建成康园小区,小区内基础设施资源共享,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深受搬迁群众的好评。
三是矿村结合型。
即依托煤矿的基础设施,把塌陷村庄搬迁向矿区集中,充分利用矿区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以及矿区的医院、学校等社会资源,建设搬迁新村。
濉溪县五沟镇北湖南村三个自然村,采矿企业按照“先搬迁、后开采”的原则,积极与当地政府协商,超前谋化,提前三年上报了村庄搬迁方案,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尊重群众、方便生活,节约用地、避免重建”的原则,对三个村庄实施搬迁与整合。
村庄先搬后采,不仅确保了塌陷区搬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实现了地矿和谐发展。
四是中心集聚型。
即打破行政区划,依托中心村划定搬迁区域,小村并大村,强村带弱村,对塌陷村庄集中搬迁,合理有效配置资源,促使各类资源效益最大化。
我市杜集区矿山集镇下柳园村地处城市规划区外,在地矿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居秀美”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步实施,该村194户、778名村民搬进新规划的22幢新居,住上宽敞明亮的二层楼房,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较好地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环境。
由于我市将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工矿建设相结合,探索出了城郊社区型、依镇建村型、矿村结合型、中心集聚型等四种搬迁模式,形成了地矿统筹、部门协作、上下联动三项机制,走出了一条采煤塌陷区村庄整体搬迁、和谐安置的新路子。
xx年3月17日,全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暨村庄搬迁安置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市政府在大会作经验交流。
三、采煤塌陷地综合整治情况
(一)政策支持,严格奖惩。
为高效开发利用采煤塌陷区土地,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加强采煤塌陷土地高效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确定了基本原则,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淮北市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暂行办法》、《淮北市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招投标办法》、《淮北市采矿塌陷地综合治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
市政府严格目标奖惩考核,将年度整理复垦开发任务分解下达各县区,对完成目标任务的,在安排用地计划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时给予倾斜;
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受理其农用地转用报批。
(二)编制规划,统筹兼顾。
按照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市编制完成《淮北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淮北市压煤村庄搬迁用地规划》及《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逐步变“采煤在先,规划在后”为“规划在先,采煤在后”,变“先塌陷,后搬迁”为“先搬迁,后塌陷”,超前谋划、通盘考量、制定年度搬迁和整治计划。
通过规划的实施,以期达到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拓展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目标,推进全市城乡、地矿及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
(三)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按照“立足科学、有效治本”的原则开展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
在长期的综合治理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建立示范区为龙头,以复田造地为重点,以恢复生态环境为目标,针对多层煤回采的深层塌陷区和单一煤层回采的浅层塌陷区的不同情况,分别建立了塌陷地复垦种植、塌陷地复垦基建、塌陷区深水面养殖利用等三大治理类型,逐步形成了具有淮北特色的六种复垦模式,有效治理利用采煤塌陷区土地10万余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对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整治,基本做到了“沟路定向、田块成方、林带成网、能排能灌、种养配套、五业并举”。
形成精养鱼塘约2万亩,新增耕地约6.44万亩,新增建设用地2.1万亩;
建成了龙湖工业项目区、温哥华城、仁和小区、翡翠岛、时代广场、口子国际大酒店、中心公园及压煤村庄搬迁新村等;
利用大水面塌陷区兴建湿地公园重建矿区生态环境系统,烈山南湖湿地公园、杜集东湖公园、濉溪乾隆湖公园已成为我市重要的风景旅游区。
(四)争取资金,项目带动。
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6个,获得资金约1.89亿元。
其中获得20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总投资达到8770万元,治理面积3.8万亩;
获得6个国投土地复垦项目,国家补助资金1.01亿元,治理面积2.4万亩;
省投土地整理项目2个,总投资4543万元。
为切实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从xx年开始,积极整合耕地开垦费等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大力实施市级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18个,治理面积8541亩,新增耕地面积4938亩,总投资2180万元。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推动了采煤塌陷土地的综合治理利用,提升了塌陷区的农业生产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并解决了一部分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同时,以土地综合整治促生态矿区构建,成功申报国家矿山公园,获得16个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国家补助资金5400万元,治理面积1.8万亩。
(五)城乡统筹,拓展空间。
我市是安徽省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为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我市充分利用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剩余的集体建设用地,经综合整治后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用地。
同时,市政府根据《安徽省建设用地置换办法》,配套出台了《淮北市建设用地置换办法(试行)》(市政府令第44号),全面推进建设用地置换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以持续拓展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有效解决了我市建设用地指标紧张问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投入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健全。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特别是对历史遗留的塌陷地治理,需要的资金支持量更大。
传统的治理投入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尚未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投入机制。
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一是计划经济时期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财力不足,难以有效治理;
二是政策法规不完善,群众利益无保障,采矿企业治理塌陷区缺乏积极性。
主要是企业投资不受益,征收无权益,农民失地无保障,就业无门路;
三是塌陷区经营使用的模式还不够灵活,市场权利未能很好的释放出来。
目前,我市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塌陷区因投入机制不活,资金不足,处于较低利用的水平。
(二)城市规划区内塌陷地复垦潜力小,规划区外复垦后利用效益低,未治理区治理难度大。
与全国大多数煤矿城市的情况相同,我市已治理的塌陷区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区,而城市规划区外的塌陷地治理多为投入少、见效快的土地。
当前除城市规划区内还有少量且未稳沉的塌陷土地外,规划区外仍有大量的塌陷区因治理难度大,资金投入比例高,属于恢复生态环境的塌陷区没有专项资金进行治理,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塌陷区治理率和综合治理水平。
(三)村庄搬迁项目工程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匮乏。
塌陷区村庄搬迁绝大部分位于城镇规划区以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投入需求普遍较大。
目前,搬迁村庄资金筹措渠道主要来源于煤矿企业支付的搬迁迁建费,没有引入相应的市场机制,资金来源单一,资金量也相对匮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四)因采煤塌陷造成我市耕地保护的压力逐步加大。
采煤塌陷区土地塌陷前绝大部分是耕地,其中,有近一半的塌陷土地无法恢复原状而形成坑塘水面。
虽然我市对部分采煤塌陷地进行了复垦治理,并且复耕率相对较高,但是,总体来说,塌陷地综合治理复耕的比例依然不高。
特别是塌陷地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未完成占补平衡而征收的耕地,造成我市的耕地面积因采煤塌陷逐年下降,耕地保护的压力逐年加大。
xx年、xx年我市因无法保证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被省政府通报。
(五)采煤塌陷引发社会矛盾多,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大。
采煤塌陷造成大面积的土地塌陷,破坏了地表形态,导致土壤养分和有机物因耕地坡度增加而加速流失,肥力大幅下降,农业基础设施受损被毁,农业生产环境逐步恶化,大批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塌陷区村庄搬迁过程中,因新村选址、搬迁费用补偿、人员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引发不少矛盾。
部分煤矿企业还因煤炭开采需求,提前进入压煤村庄地下进行开采,造成压煤村庄未搬先塌,群众房屋断裂、倾斜、倒塌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矿双方纠纷不断,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
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在市土地复垦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调整成立市采煤塌陷土地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负责对全市采煤塌陷土地治理、利用的指导、协调、筹资、规划等工作。
重点研究决定塌陷土地治理利用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协调解决塌陷土地治理利用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明确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措施。
努力形成统一指挥管理、统一治理原则、统一治理标准的高效开发利用塌陷土地的氛围。
(二)依据规划,分步实施。
坚持以恢复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投资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宗旨,根据《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在确定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时,重点对我市二次调查初步确认为建设用地的3.9万亩采煤塌陷地进行综合整治。
在城市规划区内,对可治理的塌陷地经治理后直接作为建设用地使用,提高采煤塌陷土地的利用率;
在城市规划区外,对可治理的塌陷地直接治理作为建设用地与城市规划区内的农用地置换,有效解决城市发展用地计划指标不足问题。
对未变更的采煤塌陷区土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塌陷区土地整理复垦规划,进行治理,努力增加新增耕地面积,确保我市耕地占补平衡。
(三)统筹协调,落实责任。
塌陷区综合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统筹协调是重点,稳步推进是基础。
在综合治理工作中,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积极与矿山企业协调,营造良好的地矿关系,统筹全市各部门的力量,凝聚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进一步落实先搬后采政策。
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造条件,根据村庄搬迁规划,努力开展工作,尽快落实“先搬后采”的政策。
力争在xx年底基本扭转采煤塌陷村庄被动搬迁的局面,计划用3-5年的时间,全面实现未采先搬、未塌先搬的良性搬迁新局面。
(五)争取政策,加大投入。
xx年3月,我市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枯竭型试点城市,中央和省级财政将会进一步加大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要充分利用资源枯竭型试点城市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并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基金;
积极制定塌陷区土地综合治理方面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引导综合治理的绿色元素、生态元素,为了淮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各位领导。
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时间跨度长的系统工程。
涉及土地破坏者、所有人和使用人,土地整治投资人和经营者等多个主体的权益。
事关改善煤炭城市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请市人大加大对县区政府和乡镇政府的监督监查力度,确保“地矿统筹、部门协作、上下联动”三驾马车正常和谐运转,确保我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篇:
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汇报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当前工作实际,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的要求,积极动员、强化组织、快速推进局系统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就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和施工场地整治三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今年1至4月份的局系统的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棚户区改造
今年我局上报的棚户区改造为老城区一期及西片区7号地棚户区改造,今年启动项目还包括城北小学及欧尚花园地块。
目前,各个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已经成立,老城区一期征地68公顷、征收房屋1500多户,目前已基本完成,正在招商。
城西片区7号地西片区征收约130户,
1.5万m,主要为北荡古居户和良种场办公及职工用户。
抽调人员45名,其中住建局12名,分4个动迁组,1个项目组,1个征地组,1个办公室,目前前期调查已经基本结束。
动员会议及拆迁人员培训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土地征收补偿协议工作,预计年内基本完成房屋征收补偿及拆除工作。
欧尚花园位于纬中路南、人民路东,整个地块有369个院落、470户,房屋征收面积达6.3万平方米,由于之前是集体土地,xx年市政府、市国土局下发文
2件撤组转户,剩余土地划为国有,居民矛盾较大,且住户类型复杂,违建复杂、产权复杂、征收户心理情况特殊,目前已从各单位抽调50余名职工,目前正在进行前期调研,组织开展协调征收协议。
城北小学地块征地60亩、18户居民、1户企业征收房屋面积6500平方米,目前抽调30余人,已完成协议13户,拆除12户,预计5月底除企业(液化气站)基本完成征收任务。
液化气站正在进行征地预计9月底前拆除,城北小学目前规划已完成,正在深化,年内开工建设。
二、老旧小区环境整治
向阳花园目前正在进行前期调查和方案研究,预计5月份对居民进行宣传和发动。
对接具体部门,对杂物进行清理,6月进行绿化整治,补栽各类植物并启动对下水道,各类管线的综合整治。
南湖花园目前正在进行绿化补植,目前已完成绿化补植量的50%。
三、施工工地整治
今年上报的几家施工工地为仁和小区、欧堡利亚〃臻园、上海花园等,已经安排人员对各工地进行检查和宣传。
目前各施工工地秩序较好,对施工围档、场地、物品堆放等都做了整治,对排水沟也做了清理。
第三篇:
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采煤塌陷区综合管理
摘要:
矿区采煤塌陷地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矿区的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也关系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采煤矿区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因此本文在介绍了我国现阶段采煤塌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塌陷带来的危害及现阶段我国塌陷治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管理方法。
关键字:
采煤塌陷,采煤塌陷的危害,塌陷区综合管理
1前言
煤矿采空塌陷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给矿区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地下采空区日渐增多,地面塌陷区面积迅速增加,地面塌陷灾害日益严重,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发展,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远规划的实现。
因此,对我们这样一个产煤大国来说,合理的防治与管理采空塌陷是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2我国采煤塌陷现状
我国当前煤炭开采利用与环境保护严重失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矿区的环境容量逐渐缩小。
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年的采煤塌陷土地约占全国被破坏土地的十分之一,而复垦整治率,仅占20%左右。
采空区的大小、分布与各地区煤炭的累计开采量成正比。
根据1949~xx年的统计资料分析,按累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比重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山西、河南、河北、黑龙江、山东、湖南、四川(含重庆)、辽宁、贵州、内蒙古、江苏、云南、安徽、陕西、甘肃、吉林、江西等,以上17个省区合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前8位省区原煤产量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我国前8位省区原煤产量所占比例
table1thecoaloutputscaleofthefirst8provincesinchina省份山西河南河北
黑龙xx东湖南四川辽宁
比例(%)
3采煤塌陷的危害及治理塌陷存在的问题3.1采煤塌陷的危害
采煤塌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地面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受到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农田遭到严重破坏以及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等等,其中,农田遭到破坏最为普遍和严重,采煤塌陷减少大量耕地,深层塌陷对耕地的破坏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对它的治理具有相当大的困难。
例如,位于华北平原的开滦煤矿的优质炼焦煤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能源,为我国的出口创汇以及唐山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经过140多年的开采,到xx年底,因地下采煤地表塌陷面积已达31.2万亩,其中绝产耕地6万余亩,形成大小塌陷积水坑53个,积水总面积3.14万亩,最大积水深度12米;
因采煤塌陷已搬迁村庄94个,旧村址废弃地面积达1.06万亩;
开滦各矿采煤排矸石形成16座矸石山,占地0.45万亩,季节性积水塌陷波及耕地20多万亩。
据预测,随着煤炭不断开采,今后每年将新增塌陷地2400亩。
矿区地貌除赵各庄煤矿位于北部山区外,其余绝大部分位于平原地区,地面多为良田和城镇建筑。
由于矿区为多煤层开采,地下煤层全部采出后,地表最大下沉多达十多米。
塌陷使原本平整的土地变得凹凸不平,造成水土流失、季节性或常年积水。
据调查统计,矿区每采出万吨煤,塌陷土地2.4亩、塌陷水面0.75亩。
几个距市区较近的积水塌陷区过去成为煤矿矸石、电厂排灰、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排放地,加之部分工矿企业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矸石自燃释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致使塌陷区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
3.2治理塌陷存在的问题
我国及相关部门对采煤塌陷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塌陷区的恢复与治理方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但以往由于对矿业开发造成的地表土地资源破坏类型特征及利用方向没有全面的考虑,往往不考虑地表破坏资源的特点而狭隘地理解土地复垦,一味追求将地表破坏了的土地覆土以恢复其原貌和用途,结果是覆土后又下沉,再覆土,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如何使煤炭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发展煤炭生产,又使地面塌陷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及时治理,这是我们防治矿区地面塌陷的根本所在。
4应用gis技术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管理
应用gis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操作、处理和管理,实现输入、存储、管理和显示输出等方面的功能,并能依据具体需求对相应的gis软件作二次开发和功能扩充,以至于更好地满足煤矿塌陷地管理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gis的可视化及其强大的数据存储与分析功能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目前,mapgis、mapinfo、arcgis等软件正被逐步应用于此领域。
煤矿地面塌陷具有动态变化特征,运用gis技术,在及时获取塌陷信息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对各时期的塌陷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研究其变化规律,从而做出塌陷的预测和预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4.1空间数据采集
应用gis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有充足的空间数据,因此空间数据的采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为gis数据库提供数据源,就要掌握研究区塌陷的位置、范围、塌陷深度等第一手资料,包括文字报告,数字资料,各种图件资料;
研究区地形图、塌陷区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图,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图,航空遥感图像等。
并赴塌陷地实地考察,了解周围各地理要素的状况。
4.2建立塌陷区空间数据库数据的规范化
数据的规范化主要包括数据坐标体系的一致化处理;
投影归一化;
确定统一边界;
矢量数据的栅格化处理及栅格数据的标准化等。
如对已有的图纸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并形成几何矢量数据。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将数据输入、存储和编辑,即建立gis系统数据库。
对获得数据实行多种处理,使其更适合于进一步分析应用,主要的工作有:
将图形、图像转换为统一的比例尺和投影,统一记录格式,进行误差检测、数据压缩或综合,几何纠正和图幅的配准等。
4.3塌陷区管理系统查询功能
根据gis软件提供的主要操作功能,我们可以进行多边形叠加、拼接、剪裁等。
如将塌陷区图层与土地利用图层叠加,可以查出目前塌陷地的原土地利用状况,通过图层间的拼接、剪裁、我们可以得到更为详细的土地利用及遭受破坏的信息。
同时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塌陷深度等。
4.4塌陷区管理系统分析功能
应用分析功能是在系统操作运算功能的支持下或建立专门的分析软件来实现的,即依据需要开发的gis塌陷区管理系统的其他功能。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分析,如进行塌陷地坡度、坡向等地形分析,在离塌陷中心一定距离内不能建高层建筑的缓冲分析,如何选择治理方案的决策分析等。
4.5塌陷区管理系统的数据更新功能
应用gis为塌陷区建立管理系统,为塌陷区的进一步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因此,gis数据必须真实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情况的汇报 关于 采煤 塌陷 综合 整治 情况 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