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春季高二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827765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9.55KB
N 春季高二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N 春季高二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 春季高二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士张居正深以为忧。
河漕尚书吴桂芳议复老黄河故道,而总河都御史傅希挚欲塞决口,束水归漕,两人议不合。
会桂芳卒,六年夏,命季驯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代之。
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议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以防溃决。
又“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伏秋则居其八,非极湍急,必至停滞。
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入清口,以敌河之强。
使二水并流,则海口自浚。
即桂芳所开草湾,亦可不复修治”。
遂条上六事,诏如议。
3 两河工成,进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
季驯之再起也,以张居正援。
居正殁,家属尽幽系。
李植遂劾季驯党庇居正,落职为民。
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复荐,遂起季驯右都御史,总督河道。
自吴桂芳后,河漕皆总理,至是复设专官。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
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三疏乞休,不允。
二十年,泗州大水,城中水三尺,患及祖陵。
季驯谓祖陵王气不宜轻泄,而巡抚周寀、巡按高举,谓周家桥在祖陵后百里,可浚,议不合,都给事中杨其休请允季驯去。
归三年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一)
注:
①新溜:
地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人大便便:
便利
B.则海口自浚浚:
疏通
C.落职为民落:
罢免
D.习知地形险易习:
学习
3.把下列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部表现潘季驯“善于治河”的一项是(3分)()
①巡抚广东,行均平里甲法
②傅希挚欲塞决口,束水归漕
③隆庆四年……再理河道,塞决口
④遂条上六事,诏如议
⑤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
⑥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⑤⑥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潘季驯为官,一心为民,担任广东巡抚时,推行“均平里甲法”,给老广东百姓带来许多分便,因此升任右佥都御史,全面管理河道。
B.潘季驯第二次担任管理河道官员后,再次总理河道,堵塞决堤的口子,工程完工后,却因沉船事故被罢官。
C.对于崔镇河道的治理,各位官员意见不合,争议颇大。
潘季驯经过调查研究,向皇上提了六条建议,都得到了认可,准予施行。
D.潘季驯工作成绩卓著,但仕途颇为坎坷,曾被贬谪为民,最后也因与其他官员意见不合,遭到其他官员排挤辞官。
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坐驱运船入新溜漂没多,为勘河给事中雒遵劾罢。
(3分)
(2)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入清口,以敌河之强。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本诗前三联描写的是初夏之景,请分析其写景中的思路。
(2)本诗抒发诗人幽居初夏的情感,请分析诗歌尾联的情感?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吴荪甫的舅父曾沧海是一位50多岁的老乡绅,是一个昔日横行乡里、不可一世的地主,值得庆幸的他唯一的宝贝儿子曾家驹却很成才很进取。
(《子夜》)
B、香菱是《红楼梦》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
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红楼梦》)
C.聂赫留道夫分散土地,奔走于彼得堡上层,结果上诉仍被驳回,他只好向皇帝请愿,立即回莫斯科准备随卡秋莎去西伯利亚。
(《复活》)
D.生来就畸形的加西莫多是流浪的吉卜赛人的弃儿,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收养了加西莫多,在成年后让他在圣母院里当敲钟人。
(《巴黎圣母院》)
E.葛朗台死后,欧也妮变得富有了,但她仍是孤单一人。
对她来说财富就是一种安慰,她不需要爱情的温暖和家庭的温馨。
(《欧也妮·
葛朗台》)
8.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家》选段,回答问题。
他认得这是四房的丫头倩儿,便说:
“原来是你!
几乎把我吓了一跳!
你在给哪个烧钱纸?
怎么跑到这儿来烧?
” “三少爷,请你千万不要出去向人说。
我们太太晓得又要骂我,”那个少女放下手里的纸钱,走过来哀求道。
“你告诉我你给哪个烧钱纸。
”
选段中表明出“已死去的人”是谁?
这人为什么死了?
请复述原著中的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操曰:
“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
何必多问!
”县令屏退左右,谓操曰:
“汝休小觑我。
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
”
选段中的“县令”是谁?
随后他又是如何离开曹操的?
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选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曰:
“生,我所欲者;
义,我所欲者;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上)
请概括出两段文字所持观点的共同点。
(2分)
两段文字在表达意思的侧重点上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阐述。
(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化交流中,我们欠缺什么
盛宁
4 国内常听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一种说法。
这应该是指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
5 然而,当我们认识到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差异性之后,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认为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那恐怕又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缺乏一种深层次的、辩证的思考。
6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之所以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不同文化之所以能够交流,是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
这种普世性的精神价值,是站在文化接受方的立场、为接受方所认可的那种带有普世性的精神价值。
7 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谈及他亲历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和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感受。
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根据当地的民意测验,中国馆在“最想去看的馆”一项中排在第二位。
然而,那次世博会上的中国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
结果,所有排队进来的外国观众,几乎很少有人在馆内的某一个角落停下脚步,都只是用了几分钟时间匆匆走过,就直奔出口。
而在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中国馆显然也做出了努力,但在宣传理念上还是没有太大的改观。
当时,世博会的大门口有一个电脑屏幕,上面标示出此时此刻到哪一个国家馆需要在门口等候多少时间,那块屏幕成了各国文化魅力的一块比赛牌,譬如,法国三小时,韩国三个半小时,日本四小时,而中国馆的门口却基本不需要等候。
8 余秋雨说,这两次世博会上的窘境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的几个重大弊病:
(1)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吸引人的中华文化的象征图像;
(2)几乎不知道当代国际间的高层审美趋向;
(3)国家文化窗口的设计变成了某政府部门下属的一个行政行为,越是层层审查就越是平庸刻板;
(4)盲目高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以为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会让各国观众停步仰望。
所以,我们与德国馆相比,缺少了智慧的巧思;
与法国馆相比,缺少了自嘲的幽默;
与日本馆相比,缺少了面对未来的创新;
与韩国相比,缺少通俗的亲切和美丽……
9 这诸多的“欠缺”合在一起,反映了我们在认识上缺乏一种文化的自觉,这就是忽略了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结果有意无意地将民族价值置于人类普世价值之上,造成了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障碍。
(节选自《书摘》2010年12期,有删改)
10、从文本上看,下列不能体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说法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
B.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所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
C.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展出的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
D.世博会德国馆所体现的巧思、法国馆所体现的幽默、日本馆所体现的创新、韩国馆所体现的通俗的亲切和美丽……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汉诺威世博会期间,观众“排队”进中国馆,说明对中国馆有期待;
“匆匆走过”说明他们对中国馆的展出内容不认同。
B.虽然也做出努力,但因在宣传理念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外国观众对中国馆一点也不感兴趣。
C.余秋雨认为,政府部门层层审查的行政行为导致的文化窗口设计的平庸刻板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原因之一。
D.余秋雨认为,盲目高估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原因之一。
12、在对文化价值的认识上,作者不完全认同“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这种观点,从文本中看,原因是什么?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那一片消失的红树林
郑剑文
[1]家在海边,门就对着大海,大海与村庄之间横亘着一道长长的沙滩。
沙滩东边铺展着一大片矮矮的绿色植物,后来才知道那叫“红树林”,那时我们都称之为“海丛仔树”。
其实,我至今仍不懂,那一大片低矮如草甸的植物何以叫红树林。
[2]不论怎么,海滩的那片红树林曾是我童年的一抹亮色,给我很多猜想空间。
记忆中的故乡宁静得如一首诗,白日里除了偶有渔民的几声呦喝外,便只有隐约的涛声,静夜的一声狗吠便可传遍全村。
那时的故乡真的单纯得像一幅儿童画,大片蓝色的天空与海洋、大片白色的沙滩与石头房子,还有大片的绿色林子,当然那排高高的树是防护林,那片矮矮的树便是红树林,而在画面上轻盈掠过的便是白色的鸥鹭,就是那片红树林与那群白鸥鹭很好地装点了故乡的风景,也装点了我的童年,使那些已然苍白的日子因此鲜活起来。
[3]是的,印象中红树林是鲜活的,那片茂密的小树丛中隐藏着无数鲜活的小生命。
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常与几个伙伴偷着到海边钓鱼,一根长长的竹竿扎着一条细细的丝线,一个弯弯的钓钩串着一段软软的沙虫,于是一件简单而实用的钓竿就算完成。
那时的鱼儿很单纯,一段沙虫做成的饵料往往能诱来数条嘴馋的小鱼,涨潮前总能钓到一大串鲜活杂鱼。
毛蟹则较狡猾,喜隐身红树林下的泥洞里,随便用脚堵住一个洞口,旁边便有一个洞冒出水泡,于是伸手往洞里一摸,十有八九能抓出一只巴掌大的毛蟹来,当然被毛蟹的钳脚咬伤是常有的事,即便如此也十分兴奋,晚饭便多了一道美味。
[4]滩涂上的跳跳鱼与招潮蟹最是顽皮。
退潮时,滩涂简直成了跳跳鱼与招潮蟹的天下。
伴着渐行渐远的浪花,跳跳鱼总是聚到一起追波逐浪,故意溅起细细的水花。
而数不清的招潮蟹则在一旁晃动夸张的大螯,似乎在示威。
其实,它们是在虚张声势,人一走近,刹那间跑得无影无踪,海滩很快又恢复宁静。
偶尔,我们也会捉些跳跳鱼与招潮蟹来把玩,玩腻了就放生,从来不会想到那些小鱼小蟹还是美味,虽然那时穷得不知肉味。
[5]我常陪母亲到海滩捡拾海藻当猪食,如今想来,那时的家畜比人有口福,鲜嫩的海藻、肥美的虾蛄、即便是鲜活的杂鱼也常是猪食的主要内容。
那时的海滩非常洁净,极适合海藻生长,那薄如绿毯的海藻铺满半个滩涂,俯拾即是,很快就填满两个大竹筐,于是挑着沉沉的担子,走在回家路上,感觉双腿总比沙滩还松软。
挑不动了就躺在沙滩上看风景,我喜欢那些在红树林上翻飞跳跃的鸥鹭,那些白色的鸟儿如海的精灵,时而优雅地在树梢上跳着轻盈的舞步,时而掠过海面落下一串空灵的叫声。
[6]后来,我真的飞出那个宁静的故乡,也因此疏远了那片美丽的红树林。
然而,在离家的日子里,那片红树林却四季长青着,成为记忆中永远的风景,我想红树林是不死的。
然而,我还是错了,原来美丽的东西往往是脆弱的。
[7]不久前的一个寥落的黄昏,我踏上故乡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海滩,想寻回一些儿时记忆的碎片。
然而,以前宁静而偌大的海面因停泊许多轮船略显局促,以前亲切而温馨的村庄因新建了高大楼房而变得生分。
走在沿海大通道,呼啸的汽车张扬着时代的风采,那道曾经美丽的沙滩成了脚下的水泥大道,那片曾经苍翠的红树林如今已成码头货场。
唉!
涛声依旧,白鹭难寻。
[8]那些可爱的跳跳鱼与招潮蟹也十分罕见了,我不知道失去了那片茂盛的红树林,它们栖身何处?
我是见到有几只跳跳鱼在浸着汽油的滩泥上艰难地爬行,它们是否正在寻找一处可以容身的净土?
站在繁忙的码头上,我在追念着那一段逝去的时光,我在怀念那一片消失的红树林。
(选自《散文百家》2013年5期)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散文通过对故乡的红树林因经济发展而逐渐消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原生态环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遭到破坏的思考以及对社会保护好生存环境的呼唤。
B.本文以描写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文章通过大量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红树林今昔的巨大变化,又记叙与红树林有关的人与事,语言平易,用语清新又不乏深刻。
C.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语言表达生动鲜活。
譬如,“那时的鱼儿很单纯”,这里就运用了拟人修辞,写出了鱼儿的容易上钩,衬托了乡村环境的原汁原味。
D.运用对比手法使得画面更鲜明,作者的感受更强烈。
文中有童年时的红树林和现在的红树林的对比,有鱼儿与毛蟹性情的对比,还有那时家畜比人有口福的对比。
E.文章以“站在繁忙的码头上,我在追念着那一段逝去的时光,我在怀念那一片消失的红树林”结束,含意隽永,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贪玩的那段时光追悔之情。
14.第(6)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15.这篇文章,作者在博客中发表时用的题目是《永远的红树林》,而《散文百家》发表时改为《那一片消失的红树林》,你认为哪个作为题目更好?
说说你的理由。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英雄无悔报国志
陈家兴
英雄罗阳的故事,在人们心底激起阵阵涟漪。
网络上,人们不吝真情文字,向英雄表达诚挚敬意。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有多少值得尊敬的专家、技术人员累倒?
他们默默无闻,燃烧了自己的生命,照亮了国防的未来,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才51岁!
敬请诸位国之栋梁,善自珍重,因为你们的血肉之躯不只属于自己,更是属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人们理解敬重英雄,却又为英雄痛惜伤怀。
漂亮地完成了任务,却舍弃了生命;
把身心扑在事业上,却忽略了家庭。
善良的人们都喜欢圆满,总希望英雄的故事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不要留下什么遗憾。
付出了心血与汗水,要尝得到甘甜的果实。
经历过漫漫长夜,最好能看得到灿烂的黎明。
然而,在英雄的人生中,只有无悔的奋斗。
英雄所憾所悔者,是“把吴钩看了”的“闲愁最苦”,是报国无门而“揾英雄泪”的无限惆怅。
当年,郁达夫曾这样说道: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我们敬重自己的英雄,投去敬佩的目光,对英雄来说,这已足够。
英雄不问是否王侯将相,英雄不为能否名彪青史,英雄最可贵的精神在于报国,英雄最优秀的品质正在于把这鸿鹄志、报国情全部融入他的青春、热血与奋斗中。
从我们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开始,多少英雄就用他们或微薄或震撼的力量,肩起黑暗的闸门,向着崛起与复兴挺进,用鲜血和生命构筑起一个个里程碑。
其为众所知者,不过万一。
其所奋斗者,又岂是为了让人所知?
懂得了英雄的理想信念,就能理解林觉民《与妻书》中“勇于就死”的家国情怀,就能感受罗阳胜利完成任务时疲惫的笑容,敬重罗阳为了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英雄的故事如何不同,报国的精神与品质始终是英雄的恒定价值。
正是在报国志向的驱动下,罗阳们甘愿默默奉献,殚精竭虑,责尽心安,死而后已。
尤其是秉持航空报国志如罗阳者,更始终以质量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为念,夙夜在兹。
他们也许有愧于妻儿父母,不能像很多人一样享天伦之乐、过悠闲生活,但一定无悔于当初的抉择、艰辛的奋斗,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去想生前功名利禄、身后名声荣华,不会去想必须分享到胜利的果实、成功的鲜花才是完美人生。
只要报国有路径、干事有平台,他们就会欣然而无悔。
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的执着梦想,历经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曙光已经在前方耀亮。
有千万个罗阳的矢志报国、埋头奉献,在时代洪流中彰显生命的价值,构筑人生的高度,书写青春的光彩,我们这一代人定能担负历史重任,成就我们自己的英雄传奇。
附:
人物简介
罗阳(1961.6-2012.11.25),辽宁沈阳人。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终年51岁。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2年11月26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学习罗阳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
习近平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由英雄罗阳的事为表达的起点,表现了作者对罗阳们人生的肯定,表达了对罗阳们式的英雄的赞美之情。
B.文章第二段中,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英雄的诚挚敬意和对英雄英年早逝的无限惋惜之情。
C.“江山代有才人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英雄的事迹也不尽相同,人们评价英雄的恒定价值也有所不同。
D.英雄们漂亮地完成了任务,这让人们非常敬重,但他们却舍弃了生命,忽略了家庭,这又让人们痛惜伤怀。
E.从我们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开始,我们很多英雄就向着崛起与复兴挺进,他们虽然受到人们的敬仰,但他们的名字为人所知者,却不过万一。
14.文中作者既引用了郁达夫的话,又引用了林觉民《与妻书》中的内容,请你说说这两处引用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5.我们国家有很多罗阳式的英雄,他们虽不能像很多人一样享天伦之乐,但为什么却无悔于当初的抉择?
英雄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外学汉语,从字母到点横竖(piě)捺的中文汉字,需要消化的东西真的很多。
中国文化搏大精深,中国文字一字多音,一词多解的现象非常普遍,想要灵活运用自如,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别说外国人,我们对自己的方块字,都难免出错。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1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周星驰四年之后执导的喜剧片《西游·
降魔篇》自公映以来,票房一路势如破竹,大年初一即7685万元,在2月14日情人节当日票房更是高达1.22亿元,刷新中国电影史单日票房纪录。
2012年年末曾因《一九四二》票房不佳导致股价跌停的华谊,在蛇年春节凭借影片《西游·
降魔篇》。
A.潜伏收获终于力挽狂澜B.蛰伏斩获终于扬眉吐气
C.蛰伏斩获最终力挽狂澜D.潜伏收获最终扬眉吐气
18.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近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也为整个世界乃至亚洲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人们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引擎;
中国,与世界一道从发展中获益。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
修改:
。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7分)
一个城市的主要特色,主要就在它的民居。
北京的特征是四合院和胡同,上海的特征是里弄和石库门,山东有齐鲁文化的底蕴,江浙有吴越文化的风格。
但时下南京有巴厘岛和意大利风格的别墅,杭州有威尼斯和苏黎世风情的住宅,北京则仿造出曼哈顿味儿的商务区……中国现在到处都是什么雅典、罗马、柏林、香榭丽舍、威廉皇家公寓、维多利亚皇家广场等等。
对于“城市建设西化”的现象,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
五、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莫言曾义正言辞地说:
“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
”但他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说:
“财富、名声、地位都是理想的副产品,你只顾追逐理想,其余的会跟着来到。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会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②角度自选;
③立意自定;
④题目自拟;
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N2014年春季高二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考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1)泣孤舟之嫠妇
(2)砯崖转石万壑雷(3)亦足以畅叙幽情
(4)夙兴夜寐(5)潦水尽而寒潭清(6)固前圣之所厚
2.【答案】D【解析】D项,习:
熟悉。
3.【答案】C【解析】①是推行“均平里甲法”,与治河无关,②是傅希挚的做法,与潘季驯无关。
4.【答案】A【解析】“因此升任右佥都御史,全面管理河道”有误,潘季驯总理河道是嘉靖四十四岁时的事情。
5.【参考答案】
(1)因为潘季驯指挥运输船只进入新溜的时候漂没了很多船只,被勘河给事中雒遵弹劾罢官。
(关键词“坐”“驱”“为”等)
(2)应当借助淮河的清澈流水来冲刷黄河的浑浊流水,修筑高堰约束(控制)淮河水进入清口,来抵挡黄河水的强势。
(关键词“藉”“束”“以”“敌”等)
6.【参考答案】诗歌前三联写初夏的幽静之美景。
首联总写了“湖山”,颔联的“水满”和“草深”是水滨景色,承前写的“湖”;
颈联的“头番花”和“第一花”是山地风光,承前所写“山”。
先总后分,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总括1分,三联分析各1分,分析到两点即满分)
(2)尾联写了诗人往日旧交飘逝殆尽之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季高二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考 春季 高二年 上学 语文 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