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总结.doc
- 文档编号:1682600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64.50KB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总结.do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总结.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归纳总结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古今异义
1.儿女 古义:
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
指子女
2.因 古义:
趁,乘,凭借 今义:
因为
3.文义 古义:
诗文 今义:
文章的意思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
2.倒装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
白雪纷纷所似何)
3.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是”的意思,译为”这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译文
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安高兴地说:
”这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中心思想
1.本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古今异义
1.去古义:
离开今义:
到、往
2.委古义:
丢下、舍弃今义:
委屈、委托
3.顾古义:
回头看今义:
照顾
4.期古义:
约定今义:
日期
5.引古义:
拉今义:
引用
通假字
1.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表示否定。
相当于“吗?
”
词类活用
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中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
“不是人哪!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不回头看,走进了自己家的大门。
中心思想
1.元方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他的聪颖机智。
2.“友人”不守约定、不讲信用的故事,反映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
《论语》十二章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翻译:
孔子说:
“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
(段解:
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和为人态度)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翻译: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出主意是否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
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段解:
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翻译:
孔子说:
“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独立做事情,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
(段解:
本章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
孔子说:
: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
(段解:
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而知新)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
孔子说:
“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
(段解:
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翻译:
孔子说:
“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
(段解:
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学习态度)
7.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
孔子说:
”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段解:
这一章讲学习方法,阐述了读书人以求学为乐,体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8.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翻译:
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飘浮在天空中的云一样。
”
(段解:
讲人的道德修养,不取不义之财,提倡”安贫乐道”)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翻译:
孔子说:
“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
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
(段解:
反应了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的正确的学习态度)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翻译: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
(段解:
珍惜时间,不断学习)
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翻译:
孔子说: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
(段解:
要有坚定的志向,坚定信念)
12、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翻译: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又要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段解:
治学既勤学多问,同时也要联系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学习态度)
古今异义
1.朋古义:
志同道合的人今义:
朋友
2.君子古义: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
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3.三省古义:
多次今义:
数词,三
4.可以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可能、许可
5.疏古义:
粗劣今义:
疏通、疏散
6.水古义:
冷水今义:
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7.匹夫古义:
普通人今义:
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
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日:
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故、新:
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传:
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饭:
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名词-意动。
以……为乐
注意课后第三题
观沧海
曹操
统领全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首乐府诗通过描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蕴含新旧交替的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强烈的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描写早春鸟儿的句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描写苍凉萧瑟的秋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点明主旨,揭示主题,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类比引入)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古今异义
1.虽古义:
即使今义:
虽然
2.旨古义:
甘美今义:
主旨,义义
3.困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
困难
4、教学相长也古义:
促进今义:
增长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2、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通假字
《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一词多义
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不知其旨也(它的)
特殊句式
1.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
2.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宾语前置)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不通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
”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中说道: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中心思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成语归纳教学相长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第一种原地水中: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第二种顺流而下: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第三种原地沙下: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第四种求之于上流: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古今异义
1.耳:
古义:
罢了。
例句:
渐沉渐深耳今义:
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2.物理:
古义:
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例句:
尔辈不能究物理;今义:
一种学科。
物理学。
3.并:
古义:
一起。
例句:
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
并列
4.阅:
古义:
经历例句:
阅十余岁。
今义:
阅读
5.是:
代词,此,这。
例句:
是非木柿。
今义:
判断词是
6.盖:
古义:
发语词,因为。
例句:
盖石性坚重。
今义:
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7.但:
古义:
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义:
表转折但是,却
8.求:
古义:
寻找。
例句:
求石兽于水中。
今义:
请求、要求、追求
9.已:
古义:
停止。
例句:
转转不已。
今义:
已经
一词多义
1.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
2.乃:
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
而,又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
——陆游《示儿》。
你,你的
词性活用
1.棹:
名词用为动词船桨,这里指划(船)
2.暴涨:
动词用为名词,洪水
通假字
1.求之下流,固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语文 年级 文言文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