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816227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5.99KB
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下载.docx
《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前面说到非遗的的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对于众多古老的技艺,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学会并且学成后相对一些赚钱较快的工作也有其弱处。
所以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另外它的传承方法一般都是由老艺人授徒,传承效率不是很高。
另外非遗之所以能被这样保护是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内涵的。
百年来业余生活的方式,已经在无形之中打上了娄底独特的烙印。
这些一旦失传,损失将是巨大的。
3.关于非遗保护的方法和规律总结。
活动中,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目前由国务院文件提出的非遗保护的十六字方针: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由这十六个字可看出,非遗急需的是抢救其次是保护,这些古老技艺,少一样就没一样,不抓紧抢救就很有可能失传!
另外传承的同时也要寻求发展,以更好地生存下去。
但是我们也必须知道,但凡此类保护都是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而对于大部分付出这些投入的单位也好,个人也好,其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非遗技艺得以传承,而是他的经济利益是否值得那样的投入?
其次,人们都是爱追求现代化的、更舒适的生活的,而一些非遗项目能否与现代化的生活环境相契合?
通过几天的活动以及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我提出以下几点对非遗的保护上的建议:
第一、首先要在公众中宣传非遗的基本知识,要让人们从而认识到非遗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人们对非遗的认同感。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非遗历经几百年已经有了民族的根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身份证。
具体的我们可以经常搞一些活动,如传统戏曲节目进社区、进校园,非遗作品展览之类的,当我们从自己身边的非遗中看到自己先辈的身影,并联想到自己时,难道我们不会为自己是中国人,拥有这样的传统文化而自豪吗?
我相信一旦有了这样的认同感大家就会自发地为保护非遗尽一份力。
保护非遗是要有一定的民众根基的,并不是光靠一个传承人、一个保护单位就能做好的。
第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非遗的保护也与此有相通之处,我想从小就开始教育孩子关于非遗的知识无疑是有好处的,因为毕竟他们是要承担起保护非遗的重任的啊!
就好比现在一些小学课程中开设了京剧课,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解了,长大了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对京剧的保护热情。
第三、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虽然目前我们已有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借鉴一些国外好的政策来完善自己还是有好处的。
第四、对非遗传承人及普通艺人提高待遇,比如在日本,对国家级的艺人每年都会拨放相当数目的扶助金以供他们专心磨练技艺和培养传人。
这样,艺人们有了客观的收入后自然能心无旁骛地欠薪锻炼,发扬非遗技艺。
另一方面,就目前来看,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效率不是很高,可否扩大规模,“批量”式培养艺人呢?
第五、非遗项目在传承的同时也应该也所创新,在继承传统项目的同时开发新的发展方向,以有利于自身的生存。
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的同时也不能丢了传统,创新更多的是方法而非目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还有许多的不成熟的地方。
活动后记:
一个星期的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我为我们有这样璀璨而光辉的文化遗产而自豪,但同时也为它们艰难的处境而揪心,祖宗留给我们的财产我们没有理由丢掉。
非遗是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最佳体现,而当我们盲目追逐外来的一些新鲜的文化如圣诞节等等,我们渐渐冷落了我们自己的,传统的东西。
谁还会想到我们过端午节的意义?
仅仅是去超市买一些速冻的粽子吃了意思一下吗?
会有人再郑重其事地亲手包了粽子并联想到我们的屈原、我们泱泱大国的悠悠历史了吗?
你会说有,但你必须承认这样的人越发地少了……8月7号立秋,向来我们有立秋节气“啃秋”的习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气,啃下“秋老虎”,迎接凉爽的秋季。
但今年我自己家就没有“啃”瓜,甚至,我是在立秋当天才知道有这个习俗的!
不想说“悲哀”这个词,但确实有很多无奈吧!
前些日子又听闻韩国要将“风水”申请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贴吧内自然是哗然一片,韩国,你已经不是一次企图窃取我们的东西了!
但我们在指责韩国的强盗行为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是为什么?
如果我们一早就已经将这些申请了、保护好了,他韩国还能有可乘之机吗?
难道真的要等到那么一天,端午节不是我们的了、汉字不是我们的了、中药不是我们的了、风水不是我们的了……我们一回首发现那些曾经属于我们的东西不再属于我们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吗?
亡羊了还补的了牢吗?
我是很想平静地写完的,但到了最后这边自己又有些愤慨了,因为韩国,更因为我们自己!
非物质文化遗产啊,几百年流传下的东西能毁在我们手里吗?
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2
在这个长达一月的寒假里,我参加了xx文化中心第42期的传统文化学习,讲座的主题是:
幸福人生。
这是一次封闭学习。
不但学习了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将之付诸实践。
在这短短的学习时间里给了我不少触动。
在这里把我的感想和大家分享。
我到达中心的时间是下午,xx文化中心位于xx市xx区的一个比较偏的地方。
后来才知道,这是社会给界爱心人士筹资建设起来的。
虽然简陋一些,但是也让我体会到他更深一层的含义。
刚到文化中心的时候,就发想了一件事。
人们见面时是鞠躬礼。
起初我不明比为什么。
中心的老师在第一堂课上给了大家一个答案。
要学会谦卑,最实际的方法,就是低下头,放下身份。
这才是鞠躬的目的。
养成这种习惯,人自然而然就学会谦卑。
如同一个永远装不满的茶杯,才有可能被灌输更多的东西。
学会鞠躬,做到谦卑,是我在这一天的下午最大的收获。
第二天在上我们很早就起来了。
天都没亮,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了一套健身操。
然后按秩序进入课堂向孔夫子敬礼后进行早读。
早读的内容是国学经典——《弟子规》和孝经。
我曾经看过百家讲坛上有关于《弟子规》的解读。
内容是明白的。
本以为学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
上课根本脱离了书本!
因为咬文嚼字不是我们这次学习的目的。
讲座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健康、教育、经济、和谐、礼仪。
而第一天早上的学习内容是:
健康。
主讲师是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的彭鑫博士。
他不仅介绍了饮食和常见病的关系。
还提出了五行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应关系关系,并且提出了相关的事实依据。
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和人体器官的对应关系。
提出了文化与健康的理论。
此外他还用事实论据告诉我们素食与健康的关系。
在这里,他提倡的健康饮食和绿色饮食是基于现代的畜牧养殖业以及现代低碳生活的要求来提出的。
在文化中心的日子里,三餐都是吃素的。
经过这次讲座,没有人抱怨。
结束的时候很多的学员都自发的要求坚持下去。
要知道坚持吃一个月的素食所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种树18棵。
而养活一个肉食者所需的土地面积是一个素食者的12倍。
在人口激增的今天,这确实是一个发人深思的事实。
正如广告上经常出现的口号: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也如彭新博士说的,保护环境,从吃素做起。
晚上的主题是“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人们有一个共同感的语言,就是音乐。
当我看到乐谱的时候,发现里面的歌曲我并不陌生。
然而,当老师上课的时候我才发现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
问题不是那些唱歌技巧。
讲师来自于汤池。
当她唱起《母亲》这首歌的时候,我想,是我太感性了,泪湿了眼眶。
抬头看去,周围的人也都是一样。
在接下来的几个晚上,我们接受了好几场关于“孝”的事迹报道会。
有22年照顾植物人父亲的儿子,也有用相机记录父母三十年光阴的摄影展。
孝经有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在这里,我深切的感觉到,不管身处什么养的年代,孝,都是道德的根本。
是立身立德的根本。
而我在这方面,真的是太欠缺了。
礼者,天地之序也。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可见礼仪的重要性。
现在有很多礼仪培训的课程,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古语有云:
德挥动于内,而礼发于外。
在学习和运用各种礼仪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更多“德行”方面。
李越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述了她是如何从一个企业管理者成为一个讲师的经历。
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靠的是道义而非金钱。
至于当今社会,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而礼仪,作为道德的外在表现,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想起以前在院学生会里工作和当亚运志愿者的的日子,不得不说,礼仪确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心的白墙上用这样子一句话——学为人师。
刚进入中心时我发现不光是见面要鞠躬,这里的每一位,包括学员,都被称为“老师”。
上了课,才知道,只一句“老师“不光是相互尊敬。
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鞭策的力量。
来到这里,不光是受教育,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人人都有这种精神,整个环境就不同了。
本次讲座的大部分学员是大学生。
刚来的时候对于鞠躬,食素,剩饭,早起都不太适应。
可是几天的讲座下来,大家都能做到。
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安安静静地,大家自己改了过来。
想起在学校学习的生活。
不得不让我感慨中国的传统文化竟有如此大的力量。
小到一个教室,大到整个社会,如果人人如此,那么社会不就和谐了吗?
英国的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就提出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除了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别无他法。
而在现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
关于国学的教育更是引来各方争议。
然而看见日韩两国尊孔重道,对于源于中国的文化了解至深的今天,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
在这几十年里,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是否失去了什么。
回顾过去几十年,我们学习xx思想,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和事物,却没有让我们完全的抛弃传统文化。
精华的部分会流传下来。
问题在于,如何辩证的继承和发扬。
我认为文化的传播,并不单是口头的“告诉”。
“身教”不但是老师们应该做到的,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学会“身教”,那么周边的人也会受影响。
这就是教育。
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从社会经济活动中不良现象开始说起的。
贪婪,欺诈,骄奢,不诚分别对应了不仁,不义,不礼,不信。
如果做到了仁义礼智信,所谓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即使在经济困难的时机,也未必没有生机。
中山大学的钟茂森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了这个论点。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想立而不倒,同样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持,这种支持来源于内心。
在中心的生活很充实,很感动。
我学会了忏悔自己的过往,感恩别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作为中国人,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吸取它的养分,做一个合格的中华儿女。
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3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宣传中医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下乡宣传活动,为期两周时间,感受颇深,收获多多。
了解了在民众心中中医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及他们的平时就医方式,了解方式,以及中医药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自身的优缺点。
现逐一述说如下:
我们选择的目标群体为xx郊区东八间房北石家村的所有民众。
选择理由:
1、离北京较近,文化程度较好,普及广,能代表大众;
2、处在城乡结合的过度地段,选择就医方式有中医及西医,在调查过程中有所对比,符合当前医学治疗状况;
3、目标群体数量稳定,有利于调查普及的实施和效果;
4、交通方便,有利于我们团队每天方便定时到达,并按计划实施方案;
5、有本地医疗机构和村委会积极配合,取得了方便足够的活动场所,并获得足够的信任度;
6、群体年龄分布均匀,18—70岁不等。
我们采取的活动方式为现场义诊,包括量血压,测心率,穴位贴附,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现场演示,发放调查问卷,发放宣传册,现场咨询,现场讲座及讨论。
经过为期两周的活动,我们获得大量资料,经分析总结,当面了解发现,中医传统文化及中医药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
67%的人认为中医药效果良好;
59。
6%的人人认为中医在治疗慢性病中优于西医;
25%的人称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89。
1%的人认为中医实惠但不方便,治病效果较慢;
21%的人不了解中医;
13。
2%的人不相信中医;
53。
5%的人平时习惯选择中医就诊;
68。
9%的人认为现如今中医应当在保健领域加快步伐;
91%的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比较好。
通过了解,大多数人通过电视媒体了解中医传统文化,部分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了解中医,亲身体验并感知。
少部分人只是见过中医诊治,但并未就医过,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通过阅读书籍,讲座等了解。
在对他们的回访中,我们总结出中医药的缺点和普及中医药将遇到的问题:
1、中医疗效较慢,对大多数疾病来说,人们首选西医,中医逐渐被忽视;
2、中医药治病,熬药繁琐费时,在生活节奏较快的条件下,为了方便,节省时间,人们不愿去抓草药,熬草药;
3、草药味道苦涩难下,特别是现在的很多人,不能接受;
4、中医看病主观性强,不能令患者一目了然,从心里接受;
5、国家对中医药的宣传及重视程度处在“点”的状态,并未达到“面”的效果,力度范围还不够;
6、中医药的宣传缺乏现场或生动的展示,在宣传过程中如果能亲身体会和参与就诊活动,可谓眼见为实,心服口服;
7、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中医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阻碍。
但还是有其更多的优点:
1、中医治本,缓解症状的同时,调整机体内部环境,功在千秋;
2、中医治疗慢性病和疑难病症中有绝对优势,通过长期坚持服药,可做到完全恢复或临床症状消失或维持当前正邪相抗衡的动态平衡;
3、药物天然,副作用小;
4、在保健养生方面独具特色,符合当代人的生活需求;
5、医疗费用较西医廉价,适合各类群体,减少有病不治,小病变大病,有病没钱治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药传统文化还需要大力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医,了解中医,并使中医成为他们健康的守护者,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的远期目标。
本次活动开展期间,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医,并亲身体验了针灸,拔罐,推拿等治疗,为许多老人测血压,心率,呼吸,为他们的健康做了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可行建议,以及在今后如何调理预防。
在养生保健方面也给他们发放指导手册,以便他们查阅学习,大大方便实惠了众多中老年人。
甚至为有些病人当场解除疾病痛苦。
我们也通过此次活动的反复宣传,了解了目前中医药传统文化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大众的认知与需求度,从而为我们今后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掌握了重要信息扫清道路。
亦让我们在学习中与现实相结合,真正让中医以一种更合理的,贴心的方式,让患者去感知接受。
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4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为使我们大学生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我选择了在自己生长的地方—xx镇中心学校来完成此次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希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活动地点简介
xx镇中心学校,位于xx省xx市xx区,是xx镇教育系统行政管理机构,设立了党总支委员会,下辖两所初级中学,5所完全小学,共有教职工318名,在校中小学生4850人。
学校年逾半百,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斗。
桃花源中育人,几十年硕果累累。
选此处作为活动地点原因在于这里人口流动量极大,多为教师和学生,对民族文化有较高的理解和素质基础作为支撑,使我们中国民族文化的弘扬活动得到更有利的推动。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精神思想,及书法、印章、传统歌舞、戏剧、乐器、文房四宝,丝绸瓷器等实物,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而中华民族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冲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价值危机。
作为中华文化精神和标志的和合思想,能为化解冲突和危机提供有力的文化资源、合理的指导思想、有效的操作设想和有益的方法启迪。
面对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出现的“中国威胁论”,以和合为中心思想构建中华文化标志城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中华文化标志城应该首先建成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典范区,使周礼尽在鲁国的古风具有更深远的寓意;
应该为建构一个和谐、安宁、幸福的人类社会而贡献出独有的价值示范效用;
应该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提供动力。
这些正是中华文化标志城在构建过程中应该考虑并予以实现的。
世界未来需要一个中华文明轴活动及采访的过程让我也很有触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
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
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
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记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的文化更优秀,并让这种优秀深植与每个人的心上。
结束语
在此次活动中,通过我们的亲身体验和听到大众的声音,让我们知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一直都进行再每个人的心中,而且这条路还需要每个人,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
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
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
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而本次实践也使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调查、观察、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对中华传统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和敬仰,希望通过自己以后的不懈努力,在继续学习追求精华的路上越走越远。
此次调研活动必将给以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