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下册学案第六单元第十四课 促织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810851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4.40KB
人教版必修下册学案第六单元第十四课 促织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必修下册学案第六单元第十四课 促织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下册学案第六单元第十四课 促织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问题探究:
1.贯穿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这条主线,情节有几次波折?
2.里胥为何会选中成名担任里正?
3.成名明明担任里正,为何落得“薄产累尽”“惨遭杖刑”这样的下场?
4.征收促织过程中的各级官员、市中游侠儿及驼背巫的形象有何作用?
要点归纳:
1.《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完整。
小说从总体看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
在本文之后又加上“异史氏曰”的一段作者评论。
《聊斋志异》在小说后面常有作者对所写的人和事作出的评价,是作品的附带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段),故事的开端:
写成名因缴不上促织而遭受的痛苦。
第三部分(第3、4段),故事的发展:
写求卜得虫为成名一家带来解脱苦难的希望。
第四部分(第5至7段),故事的高潮:
写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
第五部分(第8段),故事的结局:
成名因祸得福。
2.借古讽今的写法
本文是《聊斋志异》中深刻揭露黑暗现实的篇章之一。
作品是以斗促织的宫廷嬉戏作为引线,由于宫廷的倡导,而形成地方上的按期征收的“定例”。
这对百姓是灾难,而对封建官僚却是“媚上取宠”、受赏升迁的好时机。
可见由上而下的封建官僚体制是造成民不堪命的根源。
作品所揭露的正是作者所处的黑暗现实,但作者对此采取了曲笔,开头即指明故事发生年代为明代“宣德间”,这样既可以放开去写,又可以避开“文网”的迫害,这也是“借古讽今”的一种笔法。
核心素养专练
1.(山东省菏泽市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提取重要信息,按要求分别写一句话。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也称柳泉居士。
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清代杰出文学家。
他少负才华,年轻时即考取秀才,但以后多次参加科举,到老未中举人。
家境贫寒,长期做私塾先生。
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闲时坐于村口,供人茶水,与之闲谈,搜集大量素材,创作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全书共490余篇,现在已有日、英、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20多种语言的译本。
(1)突出蒲松龄的身份,不超过25字。
(2)突出蒲松龄的成就,不超过25字。
2.(2020·
海南模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蛐 蛐
宣德年间,宫里兴起了斗蛐蛐。
蛐蛐都是从民间征来的。
这玩意陕西本不出。
有那么一位华阴县令,想拍拍上官的马屁,进了一只,供到了宫里。
打这儿起,传下旨意,责令华阴县每年往宫里送,县令把这项差事交给里正。
里正哪里弄到蛐蛐?
只有花钱买。
上面要一只蛐蛐,常常害得几户人家弃家荡产。
蛐蛐难找里正难当。
有个叫成名的,是个童生,多年没有考上秀才,为人很迂,不会讲话。
衙役看他老实,就把他报充了里正。
成名托人情,也不得脱身。
不到一年的功夫,成名的几亩薄产都赔尽去了。
一出暑伏,按每年惯例,该征蛐蛐了,成名不敢摊派,自己又实在变卖不出这笔钱。
每天烦闷忧愁,只得听从老伴的话,提了竹筒,拿着蛐蛐罩,到处翻找。
清早出门,半夜回家,都无济于事。
县令追逼,交不上蛐蛐,二十个板子。
十多天下来,成名挨了百十板,两条腿脓血淋漓。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除了自尽,别无他法。
迷迷糊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座庙,庙后小山上怪石乱卧,有一只“青麻头”伏着。
醒来想想:
这是什么地方?
猛然醒悟:
这不是村东头的大佛阁么?
于是挣扎着起来,拄着拐杖,往村东去。
到了大佛阁一看,就跟梦里所见的一样。
于是在蒿菜草莽之间,轻手轻脚,拨开草丛,发现一只蛐蛐在刺棘丛里伏着,快扑!
蛐蛐蹦,成名追,罩住了,细看看:
个头大,尾巴长,青脖子,金翅膀。
一阵狂欢喜,提着蛐蛐笼,快步回家,举家欢庆。
静等期限,好见官交差。
成名有个儿子,小名黑子,九岁了,非常淘气,上树掏鸟蛋,下河捉水蛇,飞砖打恶狗,爱捅马蜂窝。
性子倔,爱打架,打起架来像拼命一样。
三天两头,有街坊邻居来告状。
成名得了个这只救命蛐蛐,再三告诫黑子:
“不许看,千万!
千万!
”
不说还好,说了,黑子还非看看不可,他瞅着父亲不在家,偷偷揭开蛐蛐罐。
腾!
一蛐蛐蹦出罐外,黑子伸手一扑,用力过猛,蛐蛐大腿折了,肚子破了——死了,黑子知道闯了大祸,哭着告诉妈妈,妈妈一听,脸色煞白:
“你个孽障!
你甭想活了,你爹回来,看他怎么跟你算帐!
”黑子哭着走了。
成名回来,老伴把事情一说,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
半天,说:
“他在哪儿?
”找。
到处找遍了,没有。
做妈的忽然心里一震:
莫非是跳了井?
扶着井栏一看,有个孩子,请街坊邻居帮忙,把黑子捞上来,已经死了,这时候顾不上生气,只觉得悲痛。
夫妻二人,傻了一样,傻坐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找不到一句话。
这天他们家烟筒没冒烟,哪有心思吃饭呢,天黑了,把儿子抱起来,准备用一张草席卷卷埋了。
摸摸胸口,还有点温和,探探鼻子,还有气。
先放到床上再说吧,半夜里,黑子醒来了,睁开了眼,夫妻二人稍得安慰,只是眼神发呆,睁眼片刻,又合上眼,昏昏沉沉地睡了。
蛐蛐死了,儿子这样,成名瞪着眼睛到天亮。
天亮了,忽然,听到门外蛐蛐叫,成名跳了起来,远远的一看,是一只蛐蛐,心里高兴,捉他!
蛐蛐叫了一声跳走了。
追,用手掌一捂,好像什么也没有。
四面看看,蛐蛐伏在墙上。
成名看它小,瞧不上眼,但墙上的小蛐蛐,忽然落在他袖口上。
细看看,小虽小,好像不赖。
带回家里,心想拿他去交差,又怕县令看不中。
村里有个小伙子,是个玩家,他养着一只蛐蛐,自命“蟹壳青”,每天找一些少年子弟斗,百战百胜。
他把这只“蟹壳青”居为奇货,索价很高,也没人能买得起。
听说成名得了一只蛐蛐,这小子就到成家拜访,一看,捂着嘴笑了:
这也叫蛐蛐!
于是打开自己的蛐蛐罐,把蛐蛐赶进“过笼”里,放进斗盆。
成名一看,这只蛐蛐大得像个油葫芦,就含糊了,不敢把自己的拿出来。
小伙子存心看个笑话,再三说:
“玩玩嘛,咱又不赌输赢。
”成名把黑蛐蛐放进斗盆。
小蛐蛐趴着不动,蔫哩吧唧,小伙子又大笑。
使猪鬃撩它,再撩它!
黑蛐蛐忽然暴怒,后腿一挺,直窜过来。
俩蛐蛐这就斗开了,冲、撞、腾、击、劈里啪啦直响。
忽见小蛐蛐跳起来,伸开须须,跷起尾巴,张开大牙,一下子钳住大蛐蛐的脖子。
大蛐蛐脖子破了,直流水。
小伙子赶紧把自己的蛐蛐装进过笼,说:
“这小家伙真玩命呀!
”成名也没想到。
他和小伙子正在端详这只黑红黑红的小蛐蛐,他们家一只大公鸡斜着眼睛过来,上去就是一嘴,蛐蛐蹦出了一尺多远。
公鸡一啄不中,撒腿紧追,眨眼之间,蛐蛐已经在鸡爪子底下了。
成名急得不知怎么好,只是跺脚,再一看,公鸡伸长了脖子乱甩。
走近一看,只见蛐蛐叮在鸡冠上,死死叮着不放,公鸡羽毛扎散,双脚挣蹦。
成名惊喜,把蛐蛐捏起来,放进笼里。
第二天,上堂交差。
县太爷一看,大怒:
“这么小,你不是糊弄我吗!
”成名细说这只蛐蛐怎么怎么好,县令不信,叫衙役弄几只蛐蛐来试试。
果然都不是对手。
又抱一只公鸡来,一斗,公鸡也败了。
县令吩咐,专人送到巡抚衙门。
巡抚大为高兴,打了一只金笼子,又命师爷连夜写了一通奏折,详详细细表述了蛐蛐的能耐,把蛐蛐献到宫中,宫里的蛐蛐都是各省进贡来的,黑蛐蛐跟这些“名将”斗了一圈,没有一只能经得三个回合,全都不死即伤望风而逃。
皇上龙颜大悦,下御诏,赐给巡抚名马衣缎。
巡抚考核给华阴县评了一个“卓异”,县令就免了成名里正的差役;
又嘱咐县学的教谕,让成名进了学,成了秀才;
又赏了成名几十两银子,让他把赔累进去的薄产赎回来,成名夫妻,说不尽的欢喜。
只是他们的几子一直是昏昏沉沉地躺着,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死不活,这可怎么了呢?
树叶黄了,树叶落了,秋深了。
一天夜里,成名夫妻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他们的儿子黑子。
黑子说:
“我是黑子。
就是那只黑蛐蛐。
蛐蛐就是我。
我变的。
“我拍死了‘青麻头’,闯了祸。
我就想:
不如我变一只蛐蛐吧。
我就变成了一只蛐蛐。
“我爱打架。
打架总要打赢。
打赢了,爹就可以不当里正,不挨板子了。
我九岁了,懂事了。
“我跟别的蛐蛐打,我想:
我一定要赢,为了我爹,我妈。
我拼命。
蛐蛐也怕蛐蛐拼命。
“它们就都怕。
“我打败了所有的蛐蛐!
我很厉害!
“我想变回来。
变不回来了。
“那也好,我活了一秋。
我赢了。
“明天就是霜降,我的时候到了。
“我走了,你们不要想我。
——没用。
第二天一早,黑子死了。
一个消息从宫里传到省里,省里传到县里,那只黑蛐蛐死了。
(节选自汪曾祺《聊斋新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从宫廷好斗蛐蛐之乐写起,每年从民间征收一只蛐蛐常常害得几户人家弃家荡产,为人物命运交代了社会背景。
B.衙役看成名老实,就把他报充了里正,成名不得脱身,不到一年的功夫赔尽几亩薄产,点出成名因“征蛐蛐”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迂讷、忠厚的性格。
C.黑子因毙蛐蛐而投井自杀的悲剧,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制度对百姓的戕害,也表现了父母的太重的功利心,给孩子带来的灾难之深。
D.小说写到“墙上的小蛐蛐,忽然落在他袖口上”,黑蛐蛐对成名似乎有感情,表现了黑蛐蛐的异乎寻常,暗示这是由黑子化成的蛐蛐。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蛐蛐”为线索,征虫——梦虫——觅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主人公的命运围绕“虫”展开,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B.小说巧设伏笔,层层推进。
成名夫妻获虫的喜悦和对虫的特别珍爱,为黑子的误毙蛐蛐做了铺垫,母亲的“你甭想活了”一语,暗扣后文的“把黑子从井里捞上来”。
C.作者采用了衬托与对比的手法叙写黑蛐蛐的善斗,格外生动。
“蟹壳青”与黑蛐蛐,从外形到战绩对比鲜明;
小伙子前后表现也形成对比,突显了他自高自大、无知可笑。
D.小说语言特色鲜明。
如“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
‘他在哪儿?
’找。
”叙事干净利落,语言简洁精炼,多用口语,平淡无奇却又意境深远。
(3)小说细写小蛐蛐斗胜强敌“蟹壳青”与鸡口脱险的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小说是从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促织》改编创作而成,情节大体相同,结局不同:
原著的结尾是“儿子从蛐蛐变回人、父亲被加官受爵”的大团圆结局,新作的结尾改成了“儿子变成蛐蛐,帮助父亲解脱困境后最终死去”的悲剧性结局,你认为哪一个结局更好?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xiá
nè
ruò
xī sǒng rě tià
n qiāng gǎo
chuò
chān liè
hé
piē zhǐ bǐ là
i chuá
n qià
o dù
2.
(1)居:
囤积、储存。
(2)操:
从事。
售:
卖出。
这里指考取秀才。
(3)敛:
搜刮。
(4)探:
摸取。
发:
挖掘。
(5)靡:
无。
济:
成功。
(6)具:
准备。
诣:
到、前往。
(7)翕:
合。
辟:
开。
(8)爽:
差失。
(9)塞:
抵偿。
(10)窥:
暗中观察。
打开。
(11)而翁:
你的父亲。
覆算:
覆核账目,喻指清算并做出相应处理,这里指追究。
(12)被:
覆盖。
(13)趁:
追赶。
(14)觇:
观察。
(15)造:
到。
(16)纳:
使……进入,放入。
(17)暴:
突然。
(18)龁:
咬。
领:
脖子。
(19)矜:
得意、骄傲。
(20)靡:
倒下。
(21)诸:
兼词,“之于”的合音。
(22)俾:
使。
(23)赉:
赠送,赏赐。
(24)贴:
抵押。
(25)蠹:
蛀虫,这里比喻胥吏。
3.
(1)里胥狡猾奸诈,借此向百姓摊派(进贡蟋蟀)的有关费用,每次征收一头,总是使几家百姓的家产耗尽。
(2)(成名)为人迂拙而不善言辞,于是被狡猾的里胥上报充任里正一职,千方百计谋求免职却无法脱身。
(3)(成名)跟踪并拨开草寻找,看到有一只蟋蟀趴在荆棘的根部。
成名赶快用手扑它,(蟋蟀)窜入石穴之中。
(4)(成名)用手掌罩着蟋蟀,好像掌中空空如没有东西一般;
手才举起,蟋蟀又迅速跳走了。
(5)有一个爱生事端的村中少年饲养驯服了一只蟋蟀,自己取名为“蟹壳青”,每天和其他年轻人斗蟋蟀,没有不胜利的。
1.
(1)《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是清代山东文学家。
(或“清代山东文学家蒲松龄是《聊斋志异》的作者”)
(2)文言小说圣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20多种译本。
(要求:
信息准确,句式合理,句子通顺)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及提取要点的能力,本题可以采取分层提取法,可先从语段的内在层次中寻找出主要信息,找出概括的区域,再根据所配分值划分层次,即这一区域是从哪些方面陈述的,然后做出最为精当的概括。
本文段共六句话,第一、二句写了蒲松龄的名号、籍贯、身份。
第三、四、五句写他入仕不成,创作《聊斋志异》。
第六句写他的小说《聊斋志异》的成就。
那么蒲松龄的身份可到第一、二句中归纳概括,为“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在字数限制的范围之内可尽可能将信息补充得更具体。
而他的成就则从第六句中加以归纳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20多种译本”,“文言小说圣手”是对蒲松龄身份的具体说明。
2.
(1)C 解析:
“表现了父母的太重的功利心”错误。
根据原文所言,成名父母是善良仁义的,并没有表现出功利心,迫于官吏逼迫才间接地害了儿子,实质还是那个官员贪污、皇帝只知享乐的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可见选项表述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并非主观上的功利心,而是客观生活逼迫,父母也是受害者。
所以选C项。
(2)D 解析:
“多用口语,平淡无奇却又意境深远”错误。
情节跌宕起伏、悬念环生也是语言表达之功效,可见平淡无奇不当;
原文中“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可见语言上也具有文学色彩,并非平淡无奇;
口语化表意的特点是直白的,比喻的特点是化深奥复杂为简单、浅显而至通俗易懂,本文画面感强,描写具体形象,能让读者身临其境,但意境并不深远,可以改成思想主旨耐人寻味、启迪深刻。
所以选D项。
(3)从三方面来解答:
首先就内容表现而言,写小蛐蛐斗强敌,表现了小蛐蛐的厉害,神奇、不凡的本领让人诧异、惊喜。
其次从情节本身而言,这是情节发展的高潮部分,彰显了本文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构思特点。
最后从语言表达而言,抓细节,具有现场感,让人身历其境如在目前,使用对比、衬托、夸张等艺术手法,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吸引读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两者都可,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参考:
①我认为蒲松龄原著的结尾更好。
首先主题揭示更为深刻。
结尾的成名之福与先前的成名之祸都源于皇帝一人,体现“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的主题,就是老百姓的命运是家破人亡还是鸡犬升天都无法自己掌握或预卜,一切都取决于统治者的心血来潮。
有力地批判了社会现实。
其次“大团圆”结局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
文中主人公的苦难都得到了补偿,“苦尽甘来”,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者审美需求得到了满足。
②我认为汪曾祺笔下的悲剧结尾更好。
蒲松龄笔下《促织》大团圆的结局虽然符合读者的审美需求,但不利于表现批判社会现实的中心思想。
而汪曾祺改编的小说《蛐蛐》结尾部分设置了悲剧结局,更符合现实生活,更能突出中心,表现主题思想,用血淋淋的事实揭露社会的黑暗,批评统治阶层安于享乐却不关心百姓生活,甚至草菅人命的冷酷无情。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一有价值一无价值,一毁一撕,可见功力高低,表现、剖析之深浅。
学案设计
(二)
1.掌握、积累文言字词、句式。
2.梳理情节内容,了解小说的写作特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3.品味语言精妙,感受人物命运,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脚本。
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死何裨益(bì
) 科敛丁口(liǎn)
B.里胥猾黠(xié
)奄奄思睡(yǎn)
C.惊起觇视(chān)靡计不施(mǐ)
D.抢呼欲绝(qiāng)官贪吏虐(nü
è
)
2.指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昂其直,居为奇货
B.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C.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
D.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3.下列对加点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名词作状语
B.旬余,杖至百用杖打,名词活用为动词
C.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低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而高其直认为……高,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下列对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1)归以示成
(2)各各竦立以听 (3)宫中尚促织之戏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
(1)和
(2)相同,(3)和(4)也相同。
B.
(1)和
(2)不同,(3)和(4)也不同。
C.
(1)和
(2)不同,(3)和(4)相同。
D.
(1)和
(2)相同,(3)和(4)不同。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令以责之里正 判断句
B.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
C.覆之以掌,虚若无物状语后置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
一、通读课文,完成情节梳理表格。
情节
起止段
所写内容
序幕(起因)
第1段
岁征促织,民不聊生
开端
第2段
成名被摊派交促织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二、校报开设“镜头”专栏,请从《促织》中选择最打动你的语句(20字以内),并用富有镜头感的文字进行解说。
三、研读《促织》,自主确定研讨课题,记录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思考与收获。
选题要求:
①选点小而具体
②研究过程详尽
③思考收获有普遍性
《促织》 研究性学习记录表
理论支撑
资料来源
结论
选题意义
研究结论
四、对照成名的命运图谱,为人物的命运安排找到文本注解,谈谈你对选题“成名的幸与不幸”的认识。
五、“讲述者”活动要求参选的作品要加一句作者的介绍。
请根据你对作者的了解,提炼一句介绍作者的话。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中高一期中考试)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5题。
鸮 鸟①
蒲松龄
长山杨令,性奇贪。
康熙乙亥间,西塞用兵,市民间骡马运粮。
杨假此搜括,地方头畜一空。
周村为商贾所集,趁墟者车马辐辏。
杨率健丁悉篡夺之,不下数百余头。
四方估客,无处控告。
时诸令皆以公务在省。
适益都令董、莱芜令范、新城令孙,会集旅舍。
有山西二商迎门号诉,盖有健骡四头,俱被抢掠,道远失业,不能归,哀求诸公为缓颊也。
三公怜其情,许之。
遂共诣杨。
杨治具相款。
酒既行,众言来意,杨不听。
众言之益切。
杨举酒促釂②以乱之,曰:
“某有一令,不能者罚。
须一天上、一地下、一古人,左右问所执何物,口道何词,随问答之。
”便倡云:
“天上有月轮,地下有昆仑,有一古人刘伯伦。
左问所执何物,答云:
‘手执酒杯。
’右问口道何词,答云:
‘道是酒杯之外不须提。
’”范公云:
“天上有广寒宫,地下有乾清宫,有一古人姜太公。
手执钓鱼竿,道是‘愿者上钩’。
孙云:
“天上有天河,地下有黄河,有一古人是萧何。
手执一本《大清律》,他道是‘赃官赃吏’。
”杨有惭色,沉吟久之,曰:
“某又有之。
天上有灵山,地下有太山,有一古人是寒山。
手执一帚,道是‘各人自扫门前雪’。
”众相视觍③然。
忽一少年傲岸而入,袍服华整,举手作礼。
共挽坐,酌以大斗。
少年笑曰:
“酒且勿饮。
闻诸公雅令,愿献刍荛④。
”众请之,少年曰:
“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有一古人洪武朱皇帝。
手执三尺剑,道是‘贪官剥皮’。
”众大笑。
杨恚骂曰:
“何处狂生敢尔!
”命隶执之。
少年跃登几上,化为鸮,冲帘飞出,集庭树间,四顾室中作笑声。
主人击之,且飞且笑而去。
异史氏曰:
“市马之役,诸大令健畜盈庭者十之七,而千百为群,作骡马贾者,长山外不数数见也。
圣明天子爱惜民力,取一物必偿其值,焉知奉行者流毒若此哉!
鸮所至,人最厌其笑,儿女共唾之,以为不祥。
此一笑则何异于凤鸣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鸮(xiāo)鸟:
猫头鹰。
②釂(jià
o):
喝干酒。
③觍(tiǎn):
羞愧,尴尬。
④刍荛:
(chú
ná
谦辞,指自己的言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趁墟者车马辐辏 趁墟:
赶集
B.哀求诸公为缓颊也缓颊:
说情
C.忽一少年傲岸而入傲岸:
昂首阔步
D.长山外不数数见也数数:
计算数目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时诸令皆以公务在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杨有惭色,沉吟久之
顷之,烟炎张天
C.众相视觍然
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且飞且笑而去
不出,火且尽
3.以下句子与“周村为商贾所集”句式相同的是( )
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县令借口行酒令,实际上是暗示其他几位县令少管闲事。
B.本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对贪官污吏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C.作者认为“圣明天子爱惜民力,取一物必偿其值”,由衷表现了对皇帝的高度赞扬。
D.与《促织》相似,本文也极为典型地使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必修下册学案第六单元第十四课 促织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 必修 下册 第六 单元 第十四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