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论坛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804745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37KB
社会管理创新论坛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Word下载.docx
《社会管理创新论坛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管理创新论坛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契合转型的社会管理研究
浙江省公安厅原治安处长周长康认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矛盾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境外因素与境内因素相勾连、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交织、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渗透,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混杂。
他提出,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下多元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构建需要涉及八个方面:
民意表达、情报信息、风险评估、矛盾排查、矛盾调解、危机管理、责任追究和理论研究。
“社会管理创新论坛”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许光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杭州311121
内容提要:
“社会管理创新论坛”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6月24日在浙江工商大学隆重召开。
来自省内各地的专家、学者们汇聚一堂,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主题,从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政府治理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协同与社会管理创新、城乡基层民主与社会管理创新四大层面,展开了热烈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有见地的观点和主张。
此次会议反映出社科理论界对社会管理问题的高度关注,与会代表们就相关问题达成了普遍共识,也反映出社会管理问题研究在实践探索中进一步走向成熟。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综述
浙江省委党校软科所王立军研究员基于对浙江省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浙江省城乡发展仍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仍然较大。
他认为,要有效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二五”时期应当通过机制创新,探寻符合浙江实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模式、绩效评价机制和问责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水平适度、便捷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三国外社会管理的经验借鉴
浙江工商大学张敏杰教授系统梳理了西方国家社会管理的经验,指出从上世纪后期以来,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社会管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强化、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推行公民和社会团体参与社会管理,依法管理社会组织,重视社区发展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改善政府与社区的关系等。
他认为西方国家的这些做法具有突出优势和积极成效,值得我国借鉴。
浙江工商大学郑晓东副教授、曾鹏副教授和高燕副教授分别总结了巴西、新加坡和日本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
其中,郑晓东着重研究了巴西通过减少贫困和发展中产阶级,培育“橄榄型”社会结构的主要做法;
曾鹏总结了新加坡发展社会团体、调整社会政策、重建集体意识以消除社会分化和冲突,促进社会融合的相关举措;
高燕介绍了日本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社会管理模式,特别是政府、组织和个人责权界定的社会化救助模式及其作用。
二、政府治理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
(一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浙江师范大学应小丽教授基于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浙江获奖项目的评析,总结了当代浙江地方创新的主要特色,并从市场发育和政府主导两个维度分析了浙江地方创新处于区域领先优势的内在缘由。
同时,她还根据浙江创新经验就社会管理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与会代表们一致认为,上述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地方创新非均衡的内在机理。
浙江省委党校汪锦军副教授认为,政府的主导性角色是思考农村社会管理的前提,但政府对农村的社会管理并非都是积极有效的,政府介入很容易演化为社会侵蚀的角色。
他通过对农村社会管理的若干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应通过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使政府的角色成为推动社会发育的力量,以在机制上吸纳更多的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即“吸纳增效模式”。
(二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与配合
湖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喻运鑫在社会管理庞杂的内容中选取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论述了作为社会管理重要力量的政法各部门,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协作配合极化整体绩效,实现组织目标的实务路径和七大着力点,并从教育、制度、平台、统筹四个方面,提出落实协作配合的保障措施,希冀为政法各部门在社会管理中加强协作配合做出指引。
浙江警察学院徐公社教授基于对公安机关参与社会管理问题的研究,提出在社会转型期,各级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当前本地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
具体而言,要建立联合执法和信息交流机制,推广实施信息引导警务战略,全面落实社会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网上服务新平台,等等。
(三政府参与虚拟社会管理的途径
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新媒体研究所李骏副所长基于对微博的研究,提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部门和官员开设微博进行“网络问政”,首先必须了解微博的特征、传播特质和互动性等几大特点;
其次,政府部门和官员使用微博时要善于沟通、问计求策、理顺关系、展示形象;
最后,他对我国政府部门“微博问政”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顾芳芳从风险传播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舆情的内涵及其特点,并对网络舆情的内涵给出了动态的定义。
在此基础上,她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生成机制建构了模型,深入研究了网络舆情危机背后政府职能缺位的具体表现,并就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三、社会协同与社会管理创新
(一多元组织协同机制的浙江实践
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董明教授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问题进行了深入
的再思考。
她基于对浙江省义乌市这个典型个案的研究,对其具体经验实践进行了理论释读,并合理地推断出如下结论:
社会管理的真正精义在于形成政府管理与民间自治力量之间良性的互动互补,绝不能以打击社会自主性的方式来建设社会;
良序社会的形成需要的是细致入微和水滴石穿式缓慢的点滴积累与成长,得之于社会权利结构的现代性再造之功。
杭州市委党校常敏以杭州社会复合主体的实践为基础,探讨了社会公共治理中的多元组织协调机制的内涵、特点及其形成机理。
她首先对多元组织协同机制的内涵做了三个层次的界定,然后以杭州不同类型的社会复合主体发展经验阐释该协同机制的制度特征,进而深入思考培育和完善多元协作、实现社会公共治理的思路和对策。
(二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路径创新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自亮研究员以政策网络为主题,以公民参与理论为依托,以浙江省温岭市“参与式预算”为案例,从政策网络和参与式预算的概念阐述和实证研究,寻找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政策网络视角下温岭参与式预算的实证分析,他得出以政策网络为基础完善参与式预算的路径和相关建议。
乐清市委党校科研室谢安民副主任以乐清市为例,深入研究了政府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模式。
他在回顾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引入阿恩斯坦的公民参与阶梯理论,构建了9类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整体模型。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公民参与政策过程模式的选择策略,并通过两个案例研究讨论了该分析框架的有效性。
(三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启示
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许光博士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学科视角,提出“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
他通过对义乌市企业社会责任“义乌标准”制定背景、实施动因、主要举措和政策绩效四个方面的探讨,总结出工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时代作用,强调了“义乌标准”是渐进式改革框架下前期政策的修正和后续政策的铺垫,对浙江全省具有广泛而普遍的借鉴意义。
浙江省金华市妇联章琳涛认为,妇联组织参
与社会管理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她系统研究了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角色定位和自身优势,以探求妇联组织创新参与社会管理模式、构建社会协同机制的路径。
其研究有效回答了如何找准妇联定位、突出妇联特色、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这一时代性的话题。
四、城乡基层民主与社会管理创新
(一村民自治与制度偏离
杭州师范大学政经学院卢福营教授将村民自治实践中的制度偏离归结为群众自治的变异、乡村关系的扭曲、村两委关系的形变、后选举阶段的民主等。
他认为,乡村治理环境的改变、村民自治制度的缺陷、村民自制运作过程中的博弈是导致上述偏离的主要原因。
对于村民自治实践与制度偏离的现象,他提出应当以是否有利于村民自治(民主发展、是否有利于农村社会和谐、是否有利于农村社会发展等进行客观评价。
绍兴市委党校卢芳霞基于对枫桥镇的实证研究,总结了“枫桥经验”这一中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样板。
她认为,创新社会管理已然成为当前中国改革的新任务,而这项新任务的重点在于农村,因为农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根基。
通过对“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诸暨市进行深入研究,她总结了枫桥镇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主体、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手段的相关举措,并建议向省内其他地区推广。
(二民主协商与复合治理
衢州市委党校金正帅副教授以衢州市“民情沟通日”制度为例,分析了民主协商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适用性、缺陷及其相应的完善策略。
他认为,由于主体能力、体制环境、物质基础等条件限制,“民情沟通日”制度在实际开展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
今后应当进一步提高该制度的真实性、实效性,克服现有协商制度的缺陷,努力设计和构建一套系统化的公共协商机制,以确保协商作出的相关决策得到有效实施。
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陈微以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大服务体系”为个案,深入研究了“333+x”社区复合型管理体制。
她认为,五力合一的运行机制、三位一体的民主自治、资源协调(下转第33页
(上接第41页的发展环境是实现复合治理体制的行动路径,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政府与社区关系新发展、社区管理呈现新举措、社区参与分类推进、社区服务供给多元、信息化应用全面推广等六个方面。
(三城市社区与流动人口
浙江工商大学彭何芬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例,通过调研分析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的特点和问题,并从社区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完善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和管理的相关策略。
舟山市妇联主席陶松珠在准确把握当前妇女工作新变化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舟山市“基层妇女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社会管理创新举措,并详细介绍了该举措的实施成效。
金华市委党校徐玮通过对金华市城郊结合部的民工子弟学校进行调研,总结了城市民工子女闲暇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思危的角度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责任编辑:
邓蓉敬
[3]伊铭.中国食品流通安全发展现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8.7:
62—67
[4]黎昌政.监测显示:
我国食源性疾病以微生物病原为主.2009.2.21新华网[EB/OL].http:
//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9—02/2l/content_10857190.htm
[7]张乐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11:
23-25
[8][10]王中亮.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7.11:
14-17
[9]吴白云.对治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制度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7:
232-233
[11]柏振忠,王红玲.对食品安全的再认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174-177
[12]蒋建军.论食品安全管制的理论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5.4:
39-42
[13]本刊记者.八大因素困扰我国食品安全[J].望,2007.3:
29-31
[14]袁小武.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控体系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26:
374-375
[15]董秀金.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27:
165-166
[16]戎素云.消费者食品安全需求行为及其引导[J].商业时代,2006.2:
8-9
[17]张玉丽.闵行区居民食品安全意识喜忧参半.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网站[EB/OL].http:
//www.shmh.
[18]孙杭生.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措施[J].生产力研究,2007.1:
89-91
[19]杨鹭花.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9:
13-15
[20]曾祥华.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模式转换与法治化[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1:
22-30
[21]张月义.欧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现代农业科技[J].2007.22:
227-229
[22]孙娟娟.欧盟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和实践[J].太平洋学报,2008.7:
16-22
[23]王敏.日本的食品安全监管[J].农业质量标准,2006.3:
45-48
[24]钟沈军.日本食品安全保障[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7.13:
38-39
[25][26]查竞春.香港特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对内地改革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07.2:
34-37
[27]何建华.食品安全亟须建立统一监管机制[N].中国产经新闻报,2009-3-5
[28]罗杰等.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与完善[J].食品科学,2006.7:
250-253
[29]焦红.建立食品安全评估和预警体系之我见[J].检验检疫科学,2005.Sl:
64-67
[30]韩俊,罗丹.关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5.3:
4-7
[31][33]李怀.中国食品安全规制机制的构建与探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7
[32]张谷民,陈功玉.食品安全与可追溯系统[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4:
42-44
[35]高映.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5:
115-117
[34]龚恒超.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与法制的反思与重构[J].政法学刊,2007.6:
93-97
[36]刘宁.我国食品安全社会规制的经济学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3:
132-134
[37]马春燕.食品安全教育立法浅议[J].现代企业教育,2008.2:
132-133
[39]李长健,张锋.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三种力量[J].生产力研究,2007.15:
77-80
汤美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管理 创新 论坛 学术研讨会 会议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