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社会管理的方法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797547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3.24KB
探究社会管理的方法Word格式.docx
《探究社会管理的方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社会管理的方法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要将其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来把握,充分认清其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中的重大制约性作用,把抓好包括社会管理在内的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克服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一手软的现象,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弱项”为四项建设齐头并进的“强项”;
要将其置于“十二五”规划起步实施和各级党政常态化的关键工程来推进,充分认清其推动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大激活性作用,凝聚“抓经济发展是政绩、能力,抓社会管理也是政绩、能力;
抓不好经济发展是失职,抓不好社会管理是不称职”的理念共识,并把社会管理的绩效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找准站位、加大权重、列入项目、保障到位。
二、正确统筹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深化社会管理的内涵外延
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是反映科学发展观核心要求的以人为本的管理,而不是见物不见人、简单粗暴的管理。
新形势下要搞好社会管理,就必须把管理与服务的创新统一起来,决不能割裂、脱节,重管理轻服务,管理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根本。
一方面,要在服务中管理,深化管理的内涵。
全面推行人性化、亲情化的管理方式,积极倡导尊重人、理解人、保护人、塑造人、发展人的管理价值取向,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切实做到少封堵多疏导,少束缚多搞活,少限制多扶持,在优质服务中提高管理水平,营造出顺应民意、开放自由、充满活力、井然有序的社会管理人文环境。
要走出社会管理利益驱动、地方部门权力本位甚至唯收费式、与民争利式的误区,围绕破解公共管理服务需求快增长与公共管理服务供给不适应的矛盾,致力于管理服务双促进、双平衡,让每一位管理对象在任何时候、任何岗位都享受到同样优质高效的服务,使社会管理的过程成为爱民利民惠民的过程,传递党和政府温暖、排忧解难、提升形象、密切血肉联系的过程,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共同配合、共担责任、共建社会管理体系的过程。
另一方面,要在管理中服务,拓展服务的外延。
针对人流、车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速集散的动态社会新特点,紧扣管理范畴外延超常扩张的新变化,采取服务优先的相应管理措施,严密防范和减少管理盲区、偏差,堵塞漏洞、缝隙,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中把服务的触角辐射到各领域、各环节,着力从单位人延伸到社会人,从常住人口延伸到流动人口,从一般人群延伸到特殊人群、高危人群,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确保管理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实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无缝对接、良性循环。
三、正确统筹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变革社会管理的手段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管理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基本形成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整体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
已有的经实践检验、为群众认可、切实管用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都值得大力加以继承和发扬、总结和提高、丰富和运用。
但是,只讲继承,不讲创新,一味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或者只讲创新,不讲继承,热衷否定一切、推倒重来,都是不讲辩证法的表现。
科学的态度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特别是要把变机械手工、人海战术、“拉网式”的传统管理手段为信息化主导的现代管理手段的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和关键抓手,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的变革。
信息化作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科技竞争的聚焦点,正渗透并改变社会各个领域,谁认识得早、追赶得快、建设得好,谁就赢得主动权、制胜权。
深入推进信息化是社会管理现代化的直接推力和重要标志,也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立足全智能的“管”,最大限度地集聚信息化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新优势。
大力构建立体覆盖、动态跟踪、资源共享、交互联通、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首要把住采集关,及时准确地掌握“人、居、车、场、网”和“吃、住、行、消、乐”等社会基本要素和社会基本活动环节等信息,做到“发现快、底数清、情况明”;
以动态化“诊”为目标,把住研判关,甄别难点、热点、焦点、燃点、触点、敏感点,提出有效管理控制的应对之策,做到“预警早、挖掘深、把握准”;
以高效能“用”为目标,把住运用关,全面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公、网上服务、网上问政、网上监督、网上考核、网上办案、网上查询、网上摸排、网上控赃、网上追逃等灵活多变的手段方式,最广泛地关注国情世情,最密切地审察社情民情,最敏锐地观照动向倾向,最充分地发挥信息资源的整体规模效益,推动信息主导管理事务、引领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质量水平,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管理质的飞跃。
要立足全方位的“管”,最大限度地破解信息化对社会管理带来的新问题。
信息化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利害相生互应,管理不好所带来的隐患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和威胁,是长时期社会管理要面对的新课题和新难点。
要倍加注重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做到“把互联网当立交桥管、把网站平台当重点场所管、把虚拟财产当现实财产管、把网上舆情当现实舆情管”,让虚拟的东西在现实社会现形,让隐匿无序在精确管理中归位。
尤其要强化网络等新媒体舆情引导能力水平,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既依托信息平台,扩大正面影响,理顺社会情绪,又讲究斗争策略,净化网络环境,切实防止有害信息造成现实危害、酿成“信息暴力”。
四、正确统筹治标与治本的辩证关系,探究社会管理的方法
治标与治本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两手。
面对多样多发的社会矛盾问题,必须首先从面上不失时机地加以解决,不使累积叠加、激化升级,这是社会管理的客观性所在。
但更重要的治本良策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深层次、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社会问题和消极因素产生的诱因。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解“扑火救灾、杀毒灭虫”的一时之急,却难收“刨根究底、正本清源”的完胜之功。
综观当前各种社会矛盾问题的症候,尽管种类、性质、成因不一,但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且大多与民生利益、民主决策、民生热点等新老矛盾问题密切相关。
因此,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要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切实在教育、就业、住房、物价、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工夫,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改革发展普惠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要紧抓社会公平正义之本,大力破解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消极腐败现象滋生、社会心理失衡等突出难题,坚定共同富裕社会理想,深化收入与分配、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改革,努力创造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更加充裕的发展机会,让人民群众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归属感;
要紧抓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之本,加大建立和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的力度,凡是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举措出台,都要广泛听取意见,积极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既看要不要干,又看能不能干,综合权衡可能引发的潜在社会风险及不稳定因素,凡是大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要慎重出台或不出台,确保决策真正经得住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的推敲考量,经得起群众、实践和时间、历史的评说检验。
五、正确统筹依法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辩证关系,提升社会管理的境界
依法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是防止随意性、盲目性冲突性的“硬保障”。
自我管理是社会公民对社会规则、社会体系、社会秩序等的自我调控、自我归依、自我适应,是社会管理的“高境界”。
要坚持把依法管理作为首要原则,把自我管理作为重要取向,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彼此之间的关系。
要看到当前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固然不少,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转型对立法管理的需要,有的法规已经过时,亟须废止或修改;
有的尚未配套,存在漏洞,亟须健全完善;
尤其是还有不少法律盲区、空白,甚至还有“人治”“权治”替代“法治”的现象。
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大力加快社会管理领域的法治建设进程,充分运用法律调节社会关系,规范个人、组织行为,确保依法行政,依法履行职能,做到严格公正廉洁、理性平和文明执法,在全社会营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环境,全面提升执法公信力。
要针对社会管理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
突破薄弱环节,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因情制宜,构筑制度化“护栏”,一方面从政策层面加以提升,及时将地方性政策通过法律程序转化为地方性法规,增强威慑力。
另一方面,严密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管人、管事的约束力。
特别是要不断深化高度自觉的社会自我管理,深入开展全社会普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培养和增强全民法制观念、法律素养,倡导人人自觉学法守法护法风尚,形成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执法机关严格依法办事,全社会同心协力维护和扞卫法律尊严与权威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牢牢地与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促使每一个社会公民做到对社会秩序、组织约束、行为规范、目标理想等方面的主动介入、自觉归位,实现从被动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化。
六、正确统筹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辩证关系,破解社会管理的瓶颈
社会管理难度大、政策性专业性强、群众期望值高,要搞好并非易事,内在地要求有可靠的软实力、硬实力作支撑。
其中软实力是内功力,是决定性因素。
基层基础、设施装备、物质投入等有形的硬实力建设是外因,也至关重要,必不可少。
离开了软实力,硬实力就形同虚设难以发挥效益;
没有硬实力,软实力就无所依托。
因此,必须狠劲破解要素条件制约的瓶颈难题,确保软件不软,硬件过硬。
要培养造就结构优、素质高、能力强的管理队伍。
社会管理任务日益繁重,需要专门人员数量的增长,但这种增量毕竟是有限度的,根本途径在于内部挖潜,走增质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使管理者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作风、专业水平等方面都符合职业化的标准和规范,通过综合素质的最优化,实现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要根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适应时代特点,突出教育培训与实践历练,努力实现从一般知识型向精专攻坚型、从单纯岗位型向全面系统型、从传统技能型向现代科技型、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实战型转变。
尤其是要把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作为第一本领,做到善说群众之话,善攀群众之亲,善察群众之忧,善办群众之事,善孚群众之心,确保社会管理真正构筑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并以此扎实的基本功带动综合能力,促使小能变大能、一能变多能,小用变大用、一用变多用,使更多的行家里手脱颖而出,在社会管理创新的丰富实践中大显身手。
要打牢功底厚、条件好、后劲足的保障根基。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所有社会管理的任务要求最终要落脚到基层,由基层来体现。
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思想,把基层基础作为重中之重,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关口下放、力量下沉,在整体谋篇布局时,优先考虑基层;
在资源配置调度时,优先到位基层;
在解决各种困难时,优先给力基层,切实提高基层基础综合保障水平,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添可长期发掘、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和后劲。
七、正确统筹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完善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
既要抓当前急迫的现实问题,更要抓管长远、管未来,带有根本性、稳固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的体制机制创新,这是社会管理长久生命力的保证。
当前,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改革发展攻坚与社会矛盾凸显相互交织期,社会管理不完全适应的新挑战,使体制机制创新显得尤为迫切。
这既需要完善现有的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摒弃滞后困扰的一面,更需要顺应新形势,不断探索创新、与时俱进、因应而为。
一方面,要进一步围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总要求,充分理顺党政、社会、公众进行社会管理的根本体制,突出党政决定性的主导作用,确保社会管理的正确方向,摆上核心统揽决策层面,成为党政第一责任的体制安排,倍加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突出社会力量关键性的协同作用,大力倡导自治、自律、他律、互律相配套的管理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开发社会蕴藏,优化社会结构,推动管理主体多元化,尽力发挥社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职能,形成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统一的整体管理互动合力,巩固社会管理共同体;
突出人民群众主动性的参与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群众自治功能,充分激发孕育于人民群众之中无穷的管理智慧和首创精神,切实提高基层组织管理单元辖区、积小安为大安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注重从前瞻性、长效性上解决矛盾问题,围绕系统整体性、自我驱动性、连续稳定性和有效操作性的要求,深化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坚持“分门别类、简明实用、细化规范”的原则,针对如何管得住、管得顺、管得好,特别要重点建立和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强化公民权益保护,兼顾利益综合平衡,防止社会失衡心理;
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引导依法维权,防止非理性缠闹;
社会安全流动机制,促进流动人员有序流动,提高实有人口管理服务水平,防止漏管失控;
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力行抓小抓早抓苗头和多种调解联动,促使矛盾纠纷消弭在初始、解决在基层,防止因小失大;
经济和社会组织监管机制,注重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健康发展,防止负面影响;
社会治安防控机制,集聚优势效应,增强精确防控、精确打击的制胜能力,防治治安乱点;
应急事件处置机制,强化预案准备,掌握斗争主动权,防范和减少社会风险等等,通过长效机制体系建设不断把社会管理推向纵深。
八、正确统筹战略与战术的辩证关系,务求社会管理的实效
社会管理创新是重大战略,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指导引领性,但再好的战略都需要通过有效对路的战术执行来实现,否则,无异于墙上画饼、纸上谈兵。
常言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精细化是确保社会管理创新战略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的关键选择。
要善于化大为小、化粗为细、化虚为实、化难为易,以具体化抓落实。
在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蓝图已经绘就的情况下,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将其深入分解细化到基层、人头、终端上。
最忌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上下一般粗、坐而论道,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最怕满足于粗线条、粗制品,掺水分、打折扣,疏忽具体环节、关节和细节。
要遵循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把握实情的规律,善于做细致的工作,既深刻领会社会管理一系列的战略构想、大政方针、目标任务、精神实质,练好“规定动作”,做到“大事在心,胸有成竹”,更要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区分不同管理群体、对象的层次、属性、特征、特点,施以针对性、适应性强的管理措施和策略,具体化为可操作方案、可量化流程,并始终与明确的责任、步骤、进度、检查、回馈、整改、奖惩环节相对应,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做精做细做实“自选动作”,真正既主攻大案又办妥小案,既快破现案又清理积案,既化解复杂大矛盾又排查寻常小纠纷,既处理大事故又防范小事故,做到“小事不惑,见微知着”。
尤其要正视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勇于直面各种矛盾和阻力,发扬迎难而上、锲而不舍的精神,保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在精打细算、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战术运作中把社会管理的宏观设计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能,确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突破、新胜利。
摘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切实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
要正确统筹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找准社会管理的站位;
要正确统筹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深化社会管理的内涵外延;
要正确统筹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变革社会管理的手段;
要正确统筹治标与治本的辩证关系,探究社会管理的方法;
要正确统筹依法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辩证关系,提升社会管理的境界;
要正确统筹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辩证关系,破解社会管理的瓶颈;
要正确统筹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完善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
要正确统筹战略与战术的辩证关系,务求社会管理的实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究 社会 管理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