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蚂蚁》教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780096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0.04KB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文档格式.docx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活动《蚂蚁》教案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总结,小蚂蚁搬家是为了躲避雨水淹没了它们的家,它们搬家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种征兆。
3.结束环节
(1)假设讲台为沙土堆,其他地方为平地。
(2)教师喊:
“天气晴朗,小蚂蚁们怎么办?
(3)预示幼儿满教室欢笑着跑。
(4)教师喊:
“马上要下雨了,小蚂蚁们要怎么办?
(5)预示幼儿跑向讲台。
(6)在欢笑中结束
4.延伸环节
下课前,教师向幼儿提问:
“小朋友们,课后请大家多动动脑,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还有其它那些小动物的行为是下雨前的征兆呢?
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大家的观察结果”。
教学反思
1.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思考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幼儿教师的引导显得尤其重要。
幼儿教师在整个活动环节中一定要掌握好干预活动的度,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这点相当重要。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
当幼儿看到小蚂蚁的活动显得非常高兴,大多数幼儿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该活动能很好的让幼儿对日常生活现象展开思考,锻炼幼儿对脑的开发。
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不愿和其他幼儿交流的幼儿也参与到活动中,对他们孤僻性格的改善是有帮助的。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该活动是在掌握幼儿经验水平、学习特点、个性的基础上开展的,能够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发展线索,也能够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不过我个人认为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弱国能更具有趣味性则更好。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
在引导幼儿从教室实验向室外大自然变化的过程中显的稍微有些吃力,不过在后来的游戏环节就好得多了。
我个人考虑在实验环节可穿插其它一些活动,帮助幼儿理解。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
观察一开始,幼儿显现出很浓的兴趣,但在最后引导环节,显得有些缺乏趣味性。
好在,最后的游戏又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今后,在引导环节,可适当运用多媒体、趣味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运用实验加多媒体,来帮助幼儿理解,我会注重更多的细节,来保持活动的连贯性和趣味性。
不过我个人认为最后的游戏还应保留,毕竟幼儿喜欢游戏。
在整个活动中我会让幼儿自己发现更多问题,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寓教于乐。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2
幼儿用书中有音乐活动《蚂蚁搬豆》,孩子们对小蚂蚁非常感兴趣。
有一天,在户外活动中,有一个孩子大声的喊:
“快来看呀,好多小蚂蚁呀!
”孩子们蜂拥而上,叽叽喳喳,议论开来。
我就想:
利用孩子们“好奇”心理,让孩子们对蚂蚁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1、对小蚂蚁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有一定了解。
2、让孩子知道团结起来力气大的道理。
3、在生活中,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友爱。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蚂蚁。
活动前引导幼儿对蚂蚁进行观察;
蚂蚁图片;
PPT课件;
歌曲《蚂蚁搬豆》
一、组织幼儿,准备活动。
在音乐《蚂蚁搬豆》的乐曲声中,组织幼儿进活动室。
二、基本活动。
1、出示蚂蚁图片,幼儿观察蚂蚁外形特征。
2、回忆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特点。
3、看PPT课件,对蚂蚁进一步了解。
(重点:
团结起来力量大。
)
讨论:
“蚂蚁精神!
三、结束活动:
游戏:
“我是一只小蚂蚁。
四、延伸活动:
绘画《蚂蚁精神》。
(画出自己看到的“蚂蚁精神”)
在活动中,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孩子对蚂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发展了幼儿的探索精神。
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幼儿的情绪一直都很饱满。
但是,在引导幼儿观察的时候,引导还不够:
怎么样让蚂蚁出洞?
蚂蚁队伍是怎么样的?
蚂蚁之间是怎样合作的?
……对幼儿的观察,应该进行记录,这样,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3
教材分析:
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对场地上的小虫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睁着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动物。
户外草地上、花丛中小朋友被那些飞舞的小虫所吸引着,《指南》的学习告诉我们,中班的孩子有亲近大自然,有观察、了解动物的兴趣与意识。
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运用多种手段设计这一活动,也是非常有趣的。
活动目标:
1、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3、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
活动重难点:
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活动流程
一、小蚂蚁过生日了,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1、出示海报:
请你们来猜猜海报上写了些什么?
2、教师念海报:
小蚂蚁明天要过生日了,请所有的昆虫朋友都来参加。
3、教师提问:
小蚂蚁要过生日了,他想邀请哪些朋友来参加呢,谁会来呢?
二、昆虫朋友都来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1、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故事(开始至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
2、提问1:
哪些好朋友来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了?
提问2:
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蜈蚣和蜘蛛回去?
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呢?
(小蚂蚁说:
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
3、出示蚕宝宝,教师提问
(1)、蚕宝宝来了,它能参加生日会吗?
为什么?
(2)、到底小蚂蚁有没有让蚕宝宝参加生日会了呢?
听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4、教师边操作图片并继续讲故事,请幼儿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1)蚕宝宝有没有参加生日会呢,为什么?
(出示蚕宝宝变成蚕蛾的过程)
5、请你说一说:
小蚂蚁请的昆虫客人哪些地方和小蚂蚁长的一样呢?
(都有六条腿)
6、教师以儿歌总结昆虫特征:
小蚂蚁,过生日。
昆虫朋友来参加。
一二三、四五六。
我们都有六条腿。
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要数错了。
三、小蚂蚁送蛋糕,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小蚂蚁今天真高兴,它还准备了香喷喷的蛋糕请大家吃。
可是还有许多昆虫朋友也要来参加生日会,小蚂蚁来不及送蛋糕,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1、介绍玩法:
(电脑上出现参加生日会的小客人)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是昆虫朋友,能送蛋糕给它,就请你拍三下手,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不是昆虫朋友,不能送蛋糕给它,就请拍一下手。
2、请你边找边说说,为什么蛋糕要请这个昆虫吃呢?
四、活动结束,祝小蚂蚁生日快乐。
我们一起来和昆虫朋友们一起来送一首《生日歌》给小蚂蚁,祝它生日快乐吧!
设计意图
出示了海报,让幼儿猜一猜,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利用课件,讲述故事,并出示昆虫图片的形式,加深幼儿对昆虫的了解
运用图片,使孩子们了解了蚕宝宝变成蚕蛾的有趣过程,也知道蚕宝宝是不是昆虫。
利用儿歌总结了昆虫的特征,这样幼儿知道了昆虫的特征,也是使他们对昆虫产生了兴趣。
列举动物,让幼儿说一说是不是昆虫,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更加深了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附:
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
明天小蚂蚁要过生日了,它想请昆虫朋友来参加自己的生日会。
第二天下午,大树下热闹极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蝴蝶来了,瓢虫也来了。
小蚂蚁热情地招待他们。
这时,蜈蚣和蜘蛛也来了。
小蚂蚁礼貌地对它们说:
“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请下次来玩吧!
”蜈蚣说:
“我们也是昆虫,为什么不能进来?
”蚂蚁说:
“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
所以你们不是昆虫!
”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
一条蚕宝宝一扭一扭地过来了。
小蚂蚁说:
“对不起,你的脚太多了,也不是昆虫呀!
”“在一旁的蚂蚁妈妈赶紧说:
“孩子,你错了!
蚕宝宝长大会变成一只蚕蛾,那时它就有头、胸、腹,还有六只脚和翅膀,它也是昆虫呀!
小蚂蚁和许多昆虫朋友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会!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4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
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重点:
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
蚂蚁会不会游泳?
师:
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
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
”我问幼儿。
小朋友说:
“我们捉它看看。
”“捉了放在那里呢?
”我反问,幼儿说:
“拿个小碗吧。
”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
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是呀!
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
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
”我又问:
“那怎么办呢?
”幼儿轻轻地说;
“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
”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
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
“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
“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
”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
“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
“我们赢啦!
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
“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
”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
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
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来帮助落水的蚂蚁呢?
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
(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
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小结:
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蚂蚁会自救。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回去后,通过上网、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
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
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
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
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网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
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主要内容:
1、质疑:
到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
有的教师认为:
如果可以这样实验,幼儿以后对什么发生兴趣,就对什么进行探索、实验,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小动物会丧生或残疾?
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影像来解答幼儿的疑问。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发现蚂蚁不能在水中待长时间,他们也是有爱心的,立刻便把蚂蚁放生了。
这不是一次爱心教育的契机吗?
2、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也要重视爱心教育。
只有幼儿亲自参与探索,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次不让幼儿实验而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看一些资料,幼儿只是对蚂蚁有一些肤浅的了解。
但通过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出答案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幼儿为探索确立目标。
尤其所探索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疑问中来,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浓厚,以至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幼儿对万物都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还要相信幼儿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儿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儿。
但在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进行前,老师要讲出注意事项,如在探索蚂蚁到底会不会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蚂蚁在水中不会游泳,快死了,我们该怎么办?
”从而让幼儿心中树立爱心意识,必要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帮忙。
综合评析:
“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一致,幼儿发现池塘里蚂蚁爬上叶子,便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纷纷就蚂蚁会不会游泳进行猜测。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亲自拿实验工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由此可见,教师这一选题对幼儿有意义,不仅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精神,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事先预设的目标本来是通过观察探索并寻找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答案,但当幼儿发现蚂蚁在水中快死的时候都把水倒出来时,教师马上引导幼儿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材料,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但生成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更大的价值。
小组合作反思紧紧围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这一问题展开,中心突出,研讨较深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鲜明的两种对立观点:
一方认为只有亲身实践,幼儿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所以应该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蚂蚁探究。
另一方则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对其进行探索、实验,否则会有很多小动物丧生或残疾。
通过深入探讨,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在之前做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对探究内容做一定筛选。
不仅有聚焦的问题,又有交锋的过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认识。
这是一个观点碰撞及同伴互助的过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研讨。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5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参加探索活动,知道要爱护蚂蚁。
1、ppt课件:
蚂蚁的特征
2、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若干。
一、导入
观察蚂蚁,引起幼儿的讨论兴趣。
教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仔细看一看,会是谁呢?
二、展开
1、课件演示:
幼儿有序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2、教师:
看清楚了吗,蚂蚁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3、提问:
(1)头上有什么呀?
触角是直直的吗?
(触角、眼睛、嘴巴)
(2)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3)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
(头、胸、腹)
(4)蚂蚁有几条腿?
长在哪里?
4、教师蚂蚁的外形特征。
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三、观看课件,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四、拓展经验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比较不同。
(大小、颜色、花纹)
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6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能细致的观察蚂蚁,大胆的表述。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
(变出小蚂蚁)
2、哦!
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
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
那三部分?
(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
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
(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
长在哪里?
(请幼儿点数)
小结:
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
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
(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
(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
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
(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
。
咦!
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
教师小结:
哦!
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1)师:
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
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
还是很多人住?
(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
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
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
(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
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
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和母蚁交*。
工蚁:
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
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
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小百科:
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
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7
1、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2、对蚂蚁有探究的兴趣,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或疑问。
活动重点:
了解蚂蚁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儿用书《蚂蚁的一家》
1、回忆经验:
阅读图书:
2、幼儿阅读《蚂蚁一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3、交流讨论:
(1)、各组交流捉蚂蚁时发生的趣事。
(2)、幼儿以绘画记录的方法提出关于蚂蚁的问题。
(3)、分类:
教师出示标记卡,提示幼儿可根据记录卡按蚂蚁的食物、特征等方面进行归类。
(4)、讨论:
针对幼儿提出的个别问题,鼓励幼儿各抒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蚂蚁 科学 活动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