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776589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1.35KB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知识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2.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2)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3.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1)内力作用的“足迹”1褶皱2断层
(2)外力作用的表现1流水作用2风力作用3冰川、海浪作用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2.大气的受热过程
3.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4.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3)季风环流
5.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2)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1.水圈的组成
2.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3.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1)洋流分布规律
(2)洋流的地理意义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1.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2.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2)垂直地域分异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3.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的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认识卡斯特地貌
2.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
1.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2.地形图的判读
(1)盆地
(2)丘陵(3)沙丘(4)岭谷相间地形
3.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1.认识自然资源
(1)分布的不平衡性
(2)资源间的联系性(3)数量的有限性(4)利用的发展性
2.土地资源与人类
(1)采猎文明阶段
(2)农业文明阶段(3)工业文明阶段
3.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1.认识洪水和洪灾
2.洪灾的形成原因
3.洪灾的防治措施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未来的变化幅度
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1.什么是遥感技术
2.遥感技术的应用
3.学看遥感技术
必修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1)第一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
(2)第二阶段高增长阶段(3)第三阶段增长减缓阶段(4)第四阶段低增长阶段
3.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第二节人口迁移
1.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分布
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1地形2气候3水资源和土壤4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
3.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
1.学用常见的人口统计图
2.探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3.解读复杂的统计图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2.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城市区位于城市体系
1.城市的区位选择
(1)自然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2.城市体系
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区
2.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历史因素
(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单元活动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1.地理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3.城市管理中的地理信息系统
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
(2)商品谷物农业(3)混合农业
3.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2.工业地域的形成
3.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
1.旅游业
2.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
(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距离(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4)旅游地交通的通达性(5)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及环境承载量(6)社会环境
3.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单元活动学用电子地图
1.电子地图及其应用
(1)公众信息服务
(2)智能交通管理(3)政府管理与决策
2.光盘电子地图操作指南
3.网络电子地图的使用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1.交通运输
2.现代通信
3.商业贸易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线
2.交通运输点
3.城市交通网
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1.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
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
单元活动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
1.全球定位系统的构成
(1)空间卫星系统
(2)地面监控系统(3)用户设备系统
2.GPS的应用
(1)GPS在军事上的应用
(2)GPS在交通上的应用(3)GPS在旅游探险中的应用
3.学用GPS手持机
(1)学用GPS定位
(2)学用GPS导航(3)GPS手持机应用实例
必修三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认识区域
1.区域的含义
2.区域的类型
3.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3)开放性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区域差异
2.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的比较
(2)经济发展的比较1农业生产的比较2工业发展的比较
3.我国的区域差异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1.初期阶段
2.成长阶段
3.转型阶段
4.再生阶段
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1.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2.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3.活动实例——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差异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地理环境决定论
2.人类中心论
3.人地伙伴论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理解可持续发展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4)阶段性原则
3.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人口战略
2.资源战略
3.环境战略
4.稳定战略
单元活动学会小区域调查
1.调查的目与意义
2.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3.调查的内容——以庐山小区与调查为例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3.水土流失的治理
(1)工程措施
(2)农业技术措施(3)生物措施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1.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衰落
(2)环境恶化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2.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3.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单元活动走进“数字地球”
1.认识“数字地球”
2.“数字城市”
3.“数字校园”
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2.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1)上游地区
(2)中游地区(3)下游地区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1.自然环境
2.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壤肥沃
(2)土地资源丰富(3)土地开发
3.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2)农业布局
4.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黑土的开发
(2)林业的发展(3)湿地的保护
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州为例
1.经济发展快
2.城市化水平高
3.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2)人地矛盾加剧(3)重复建设突出(4)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5)优化产业结构(6)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单元活动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
1.了解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一般过程
(1)区域开发与整治的背景
(2)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实质和目标(3)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内容和步骤
2.活动实例——以我国西部开发与整治为例
(1)确定研究的地域范围
(2)确定研究的主题并收集资料(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4)总结区域特征,解释区域存在的问题(5)对比分析和相关借鉴(6)综合整治的措施(7)分组讨论
选修
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选修二海洋地理
选修三旅游地理
选修四城乡规划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修六环境保护
选修七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知识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