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案锦集5篇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775300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0.12KB
《陈情表》教案锦集5篇文档格式.docx
《《陈情表》教案锦集5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教案锦集5篇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段朝廷恩遇进退两难(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
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第三段感激君恩感念母恩(感激朝廷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之情。
第四段先孝后忠忠孝两全(愿乞终养,报答祖母养育之情;
保卒余年,尽节陛下知遇之恩。
(四)诵读文本,体会情感
1、教师范读。
学生谈感受,把握__的情感基调——婉转凄切、真挚动人。
幻灯展示诵读提示: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小组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互评,揣摩情感,感受节奏、重读、语气的运用,最后推选一名同学进行诵读PK
3、诵读PK
每组派一名同学选读文本,评选最佳诵读选手。
4、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在__中陈了什么情?
教师补充:
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李密均以侍奉祖母为由,均辞命不从。
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
学生的回答可以不拘泥于孝情和忠情,可谈孤苦之情、感恩之情、两难之情、恐惧之情,对旧朝的忠心,对司马氏政权的戒心,等等。
5、集体有感情地诵读全文,结束文本学习。
(五)拓展延伸,抒写孝情
过渡: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
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
为了唤取晋武帝的同情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层层陈情,同学们认为哪种情感最为重要。
围绕着“忠”“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播放组图,配音解说。
2、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六)作业
1、整理课文中的成语。
2、反复诵读,揣摩__的语言艺术。
【小结】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
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
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板书设计】
《陈情表》教案《陈情表》教案忠陈情孝
(先尽忠,后尽孝)
《陈情表》教案篇2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
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
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
”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
读后纠错、强调易读错字音。
2、全体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
凄苦,悲凉;
第二段:
感激,恳切;
第三段:
真挚,诚恳;
第四段:
忠诚,恳切,期待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学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2)向谁陈情?
(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3)陈什么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引同学说: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讲析课文第一段
1、读第一段
2、由学生梳理重要的实词、虚词等知识点,并记录朗读。
(结合《创新方案》)
3、老师组织学生逐句口译本段文字。
4、再读第一段
5、思考__一开始,作者说: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学生回答:
总摄作用
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
板书
第一:
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
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
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
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6、学生对照试背第一段。
四、作业:
1、完成《创新方案》练习
2、背诵第一段
3、预习第二、三段课文
五、板书设计
陈情表
第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第一段(抽背)。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
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
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
我看你还咋说?
”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第二、三段
1、学生齐读第二段、梳理知识点(结合《创新方案》)
2、思考讨论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
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学生回答)
(2)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
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3、背诵第二段,齐背
4、过渡第三段
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
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
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下面读并译第三段,梳理知识点(结合《创新方案》)
5、思考、讨论
(1)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
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矜守名节。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2)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
(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可多诵读本段,体会句读
区区不能废远。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4)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6、背诵第三段
7、作业:
背诵二、三段,准备默写
四、板书设计:
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三课时
一、导入(先默写第二、三段)
二、新课
1、读第四段梳理知识(结合《创新方案》)
2、诵读思考:
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3、板书
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4、背诵本段
三、分析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
(从__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
“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
(__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简介骈体文特点)
4、陈辞婉曲,屈伸适宜。
(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__,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
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四、总结本课文言、文化知识:
1、一词多义:
(略)
2、古今异义:
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通假现象:
闵,零丁,蓐
4、成语:
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5、修辞方式:
比喻,婉曲,对偶
6、文化知识:
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创新方案》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
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4、陈辞婉曲,屈伸适宜
《陈情表》教案篇3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二、引导学生赏析__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三、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__写法上的特点:
融情于事
二、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二、熟读背诵
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
三、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二段:
第四段:
忠诚,恳切,期待。
1、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2、总起: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少年多病---无亲无戚---祖母病卧
2、熟读第二段。
3、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不矜名节---宠命优渥---祖母病笃---不能废远
4、熟读第四段。
5、讨论:
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__中有哪几层含意?
6、完成课后练习
1、引导学生赏析__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__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
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
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2、朗读思考:
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尽忠日长,尽孝日短:
先尽忠后尽孝。
三、赏析语言
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四、作品评价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__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引导:
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
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2、讨论: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陈情表》教案篇4
1、知识目标: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
学习和运用作者陈情的构思艺术以及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感人至深的亲情,正确评价作者的忠孝思想。
【重点和难点】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弄清陈情的层次和“辞不就职”的原因是重点。
对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在诵读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读成诵。
3.探究法。
理清结构,把握文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用导入
苏轼说: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李密的《陈情表》最终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读感知
1、初读: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并从整体上感受__的感情基调。
朗读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初读感受。
(考查学情,调整教学对策)
学生读后或听后感略。
讨论各段感情基调小结如下(确保读出感情):
【板书】第一段:
凄苦,悲凉;
感激,恳切;
真挚,诚恳;
2、板书强调重点读音。
(确保读准字音)
险衅(xì
n)闵(mǐn)凶门衰祚(zuò
)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应(yì
ng)门
茕茕(qió
ng)孑(jié
)立床蓐(rù
猥(wěi)以微贱陨(yǔn)首逋(bū)慢伏渥(wò
刘病日笃(dǔ)犹蒙矜(jīn)育拔擢(zhuó
气息奄奄(yǎn)(yǎn)盘桓(huá
n)更(gēng)相为命
三、再读整体把握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__的意思。
教师巡回辅导并通过提问检查落实预习情况。
(要求积累的文言词句,老师帮助学生在书中标示出来)
①实词
险衅陨首东宫伏惟伏渥区区
②古今异义同形词
成立告诉区区不行沐浴无主上报辛苦
③成语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④单音文言实词
夙鲜息吊婴逮拜寻除矜听闻
⑤通假字
闵——悯蓐——褥有(同)又
⑥重点文言虚词
见(慈父见背)更(更相为命)于(介词,“胜过”、“比”之意)
以(介词,“凭”)
⑦句式
判断句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非,副词,否定判断)
实为狼狈(动词“为”肯定判断)
本图宦达(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来是的意思)
⑧省略句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前太守臣逵察(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拜臣(郎中/除臣(为)洗马。
具以表闻(之)/拜表以问(之)。
⑨被动句
而刘宿婴疾病
倒装句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⑩固定句型
既……终……,(既……又……)
有所……,(有……的人)
无以,(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
是以,(因此)
非独,(不单,不仅)
2、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的层次大意。
(每组由推选出的代表陈述)
老师归纳后明确(学生参考):
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
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四、扩展训练
结合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__中有哪几层含意?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明确:
情:
情况(事实);
衷情(孝情、忠情);
情理(忠孝之道)
五、作业设计
1、熟读并开始背诵课文。
(争取三天之内背诵并默写)
2、李密“辞不就职”除了课文的理由,还有没有其他的考虑?
一、导入
上一节课,大体疏通了文意,初步了解了李密想要表达的情感。
今天,我们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再做深入探讨。
二、检查
1、检查背诵。
学生准备两分钟。
后抽查男女生各一人(含班干部或语文课代表)。
每人背诵完,学生点评。
2、师生齐读或背诵,再次体悟。
三、合作探究
1、李密陈什么情?
讨论后回答。
(考查学生会不会借助原文回答,对能有意识用原文回答的同学提出表扬)
老师明确:
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原文:
“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供养无主“,“愿乞终养”)
2、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明确:
⑴晋武帝“以孝治天下”,作者利用这种心理投其所好,获得好感。
⑵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以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的疑忌。
⑶陈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难以两全、进退两难之情,以唤起同情。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⑴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⑵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4、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⑴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②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
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
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
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__,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四、艺术鉴赏
1、语言艺术。
排比、对偶句式,骈散结合
2、构思艺术
【板书】陈情于理、寓理于情
陈情:
身世孤苦祖母情深似海供养无主孝情
沐浴清化过蒙拔擢圣朝恩重如山忠情
情理:
祖母病笃尽孝日短(情)
孝治天下尽忠日长(理)
请求:
先尽孝后尽忠
1、搜集忠孝方面的典故。
2、忠孝真的不能两全吗?
你是怎么看待忠和孝的?
(辅导课重点考查内容)
【教学反思】
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精神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对独生子女这些“新新人类”来说,仍有现实借鉴的意义。
所以我在教案设计时,紧紧结合课文内容打亲情牌,巧妙渗透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和学习讨论,唤起了学生的亲情意识,许多学生通过日记和博客反思自己过去对双亲的言行,愧疚意识溢于言表,让人倍感欣慰。
这是教案体现出的人文性最为成功的一面。
不过,毕竟是古文,古文知识积累相当重要。
在教案设计时,除了朗读背诵突出外,对古文言知识的检查落实稍感不足,这一点,在辅导课安排的测验中已经表现了出来。
另外,古文背诵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都有畏难情绪。
我发现解决的较好的方法是:
一要逐段推进,通过默写检查落实;
二教师示范背诵能消除学生背诵的畏难情绪三奖励背诵也富有成效。
《陈情表》教案篇5
一、导入课题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__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三、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__中有几层含义?
__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
(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1.引导学生赏析__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__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陈情表 陈情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