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产业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772104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60
- 大小:601.92KB
轿车产业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轿车产业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轿车产业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
经济型/普通型
1~1.6
10~15
中级
1.6~2.5
15~20
中高级
2.5~4
>
20
高级
4~
依据价格进行轿车分类与国际上其他分类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如下表所示:
表1.3轿车分类表
中国国标
德系标准
美系标准
轿车系列
A00
Mini
奥拓
云雀
吉利
百利
Mini/Small
英格尔
悦达
夏利
南亚系列
奇瑞
羚羊
福莱尔
经济型/普通
A0
Small
赛欧
夏利2000
Polo
A
Low-Med
捷达
富康系列
桑塔纳普通
爱丽舍
雅酷
赛欧SRV
B
Interm
捷达AT
宝来1.6
桑塔纳2000
毕加索
中华
富美来
中高级、高级
C/D
Upp-Med/Large
红旗
雅阁
帕萨特
风神
奥迪A6
别克
宝来1.8
注:
该表划分的主要依据为市场售价。
在以下的统计和分析中以这份分类表为主要依据
2.轿车产业外部环境分析
2.1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轿车产业
2.1.12002年主要合资项目
国际汽车巨头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关注前所未有,由外资企业主导的企业重组成为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的热点。
随着重组大戏的不断亮相,我国汽车工业新格局初现,三大集团相继相拥有了多个合作伙伴,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都已落户中国。
除韩国现代汽车在北京合资生产之外,宝马和华晨有了实质性进展,东风和日产公司全面合作,运作最迟缓的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等日本汽车企业也在中国抢占阵的。
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跨国公司的必争之地,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到目前为止,主要国际汽车巨头在中国都已经拥有据点,他们将左右中国汽车市场特别是轿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
今年的汽车重组热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汽车巨头受宠:
本土企业希望跨国公司结盟,而跨国公司则看好“三大集团”。
东风日产合资,东风提升与PSA合资层级,上汽通用共同重组五菱,一汽和天汽之间的资产并购,东风悦达,东风和日产全面合作。
明显可以看出以三大汽车集团为轴心的中国汽车业兼并重组正在加速,而跨国公司则是背后的推动力量。
并由此产生了一些移情别恋的现象,天津丰田和四川丰田“傍上”一汽、悦达起亚“傍上”东风都是例证,而奇瑞汽画奉送20%给上汽则是政策限制下的无奈之举。
合作全面深入:
这一轮重组和合资不再是针对具体车型和细分市场,上汽与通用、一汽与通用、一汽与丰田、东风与PSA、特别是东风与日产都是全面合资合作框架下签署协议和进行资产重组的,中上汽车企业的合作纷纷趋向“全面合作”、“全系列车型合作”,规模之大、层次之深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前所未见。
价值型重组盛行:
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组越来越成为主流,正如日产总裁戈恩所说,合资的目的是提升客的价值和股东的价值。
中国汽车三大集团相继选择了两个合作伙伴:
上汽与大众、通用;
一汽与大众、丰田,东风和标致-雪铁龙、日产。
中国汽车工业的格局已初步确定,形成了3+6的竞争格局,汽车跨国公司在华布局也基本完成。
中国汽车3+6是一汽、东风、上海三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6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
三大国有汽车集团的轿车生产集中度已经占到市场份额的五成以上;
加上六家轿车骨干企业的产品,3+6的生产集中度超过中国轿车生产的九成;
而当年110多家汽车厂中三四十家已经停产。
中国汽车协会负责人张小虞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戴了多年的“散乱差”帽子应该摘掉了。
表2.12002年国内汽车行业主要重组案例
完成时间
重组对象
国内集团
国外集团
结果
3月
悦达起亚
东风公司
现代汽车
东风获得25%股权,参与经管理,归入三大集团,减少发展障碍
6月
五菱
上汽集团
通用汽车
上汽联合通用进入五菱,上汽和通用紧密合作,共谋中国微车市场
杰士达
吉利汽车
整合吉利汽车轿车类资产
7月
天津汽车
一汽集团
丰田汽车
一汽控股天汽,与丰田汽车全面合作
本田轿车出口基地
东风、广汽
本田汽车
签署合作意向书,准备设立合资公司,本田控股
华晨宝马
华晨集团
宝马汽车
合资立项获批准
8月
陕西重汽
重庆重汽
湘火炬
德隆旗下湘火炬控股51%,进入重型汽车领域
9月
新东风
日产公司
新建合资公司,50:
50,日产投资85.5亿,东风资产入股
10月
成都汽车
加强一汽与丰田的全面合作
北汽现代
北汽集团
新建合资企业,50:
50
神龙汽车
PSA
全面合作协议,提升合资层级
通用大宇
上汽收购通用大宇10%股份,中国汽车企业首次参与全球产业重组
一汽轿车
马自达
技术合作,2003年开始生产马自达6
2.1.2中国汽车产业重组成因分析
目前世界汽车工业产能严重过剩,2000年世界汽车销量为5560万辆,而生产能力已经超过8000万辆,产能利用率仅70%,从供给与需求平衡的角度来看,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将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并且近年来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
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2年却成为中国汽车史上的重组并购年,这背后自然有着深刻和原因。
原因之一:
中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发达地区如北美、欧洲、日本等汽车普及率已经饱和,平均每2~3人一辆车,东欧和南美也已接近饱和,其中东欧大约每4~5人一辆车,南美每8~10人一辆。
汽车市场的增长空间主要来自经济日趋活跃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预测,在未来5~10年内,全球汽车市场2/3的增长将来自于8个国家: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泰国、墨西哥、波兰和韩国。
其中中国的经济增长强劲,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7%、而人均GDP已接近1000美元,其中东部地区人均收入1000美元以上的人口接近3亿,是最具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
根据研究,各国人均GDP和轿车普及率存在着一定关系,据2000年我国人均GDP约834美元的水平测算,我国轿车普及率应为25.7辆/千人,而实际值只有3.5辆/千人,可见其增长的潜力巨大。
原因之二:
并购成为外资突破贸易壁垒的捷径
外资汽车公司由于在规模、技术、管理、资金诸多方面拥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其进入中国的主要障碍是政策壁垒,特别是在关税、配额、投资与服务贸易等方面的限制措施。
重组可以帮助跨国公司有效避开政策壁垒。
原因之三:
并购也是国内厂商融入到世国界汽车工业生产体系的跳板
90年代以来,以全球生产、全球开发、全球销售、全球采购为标志,汽车工业已经率先迈开了全球化的步伐。
全球化改变了汽车工业的生产模式。
到靠近市场的地方去开发,到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方去装配,到零部件最便宜的地方去采购,到市场大、获利高的地方去销售,这是跨国公司普遍的行为。
产品的民族性也开国际性所取代,是哪个国家的车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什么品牌的车,哪家公司生产。
原国之四:
降低汽车行业的成本
从汽车行业的流程看,采购、制造、销售、研发各环节都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征。
自90年代以来,各环节的资金密集度远远超过了以往的规模,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摊销巨大的成本支出以缓解成本上涨压力,汽车企业普遍采用了全方位成本削减战略。
整车企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是影响其可变成本的主要方面,为显著降低该成本,整车企业可以采取建立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实行生采购的方法,也可以重组采购体系,发挥规模经济性,如上海大众与一汽大众的合作正是从共同采购开始的。
制造环节中主要是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提高规模经济,增加资本生产率。
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市场营销成本占汽车销售价格的1/4左右,是汽车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环节。
汽车企业可以采取重组的方法,构建更具竞争力的销售体系。
跨国公司之间的整体兼并与联合就是一种达到共享市场网络的更为直接的方式。
在市场需求多样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双重驱动下,技术开发环节产品研发成本有不断上涨的趋势,为摊销不断增长的研发成本,国内市场已经显得远远不足了,必须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和国际市场的销售,通过企业的重组,共担研发成本,增强创新能力,也是汽车企业的必然选择。
原因之五:
优化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市场买者、卖者的规模结构。
以轿车市场为例,我国轿车市场是寡占型的市场结构。
1996年以后,我国轿车市场的集中度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与世界范围内市场日趋集中的趋势有所不同。
值得关注的是1996年前我国轿车市场的高度集中主要是行政干预的结果,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1996年后,伴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大量外资、民间资本等迅速进入,使集中度有所下降,但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我国轿车行业,集中度的暂时下降是可以理解的,这说明市场规律正在发挥作用,综合考虑政策的导向和市场竞争的结果,可以预见,我国轿车行业是市场集中度将经历一个“U”字型变化过程。
2.2轿车产业政策的变化
2.2.1宏观政策
1)近年来国家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活跃市场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金融等宏观政策,如:
银行推出包括汽车、住房、家电在内的分期付款的消费信贷政策。
加大对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严厉打击走私。
银行连续多次降息,以刺激消费。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利地推动汽车市场的发展。
2)《公路法》的实行,特别是燃油税改革将使乱收费现象逐步得到遏制,使汽车消费环境大为宽松,从而拓宽私人购车更大的空间。
3)为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国家新出台汽车尾气排放新标准,这在短期内对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微型汽车生产企业,他们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可以说微型汽车企业在短期内将失去北京等地实行新标准的大城市的市场,如果谁能率先推出适合环保要求的新产品,谁就将赢得市场的主动权。
2.2.2燃油税的实施及其影响
燃油税的实施体现了合理税负,多用路多交税的原则。
在公路上行驶里程长的车消耗的油多,因此交的燃油税也多。
同时燃油税的实施也鼓励了技术先进的应用。
由于按消耗油的多少来交燃油税,那么技术先进、耗油量少的车将受欢迎。
因此汽车生产厂家将更积极采纳节油技术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汽车的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的结果必然大量节约石油资源和减少空气污染。
燃油税的实施能促进家用轿车的购买。
在发达国家,家用轿车平均每年行使里程在10000~20000km之间,平均油耗为每年1t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交的燃油税比养路费少。
燃油税的实施也将促进汽车工业更多地利用电喷和柴油枝术,车型设计将更注重减少风阻系数和减轻自重,在汽车上更多地采用节能技术,有利于汽车工业技术进步。
由于老旧车辆油耗较高,因此交的燃油税将增加,这就加重了老旧车辆的使用负担。
因此今后汽车更新将进展得比较顺利。
这不但有利于节约社会紧缺的石油资源和减少污染,而且还可以加速汽车工业发展。
2.2.3汽车消费环境有所好转
继2001年年底桑塔纳、别克、富康等47个型号的环保型小汽车首批获准减征30%的消费税后,不久前,奥迪、捷达、宝来、金杯等4大品牌的38个型号小汽车也减征30%的消费税。
据测算,一汽大众将由此获得的减税优惠在6亿元左右。
这为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创造良好的汽车消费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整体的汽车消费氛围也有明显好转,比如对经济型轿车的限制歧视政策、乱收费、搭车收费等日益泛滥的现象也较以前有明显收敛。
2.3消费者需求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开始出现阶层分化,表现一:
个体户和私营老板的出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造就了2000多万个体户和上百万私营企业;
90年代初国内“摘红帽子”,把一百多万国家没有投资的乡镇企业变为私营或民营企业;
近年来一部分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出售或改制成民营、私有或股份制企业,造就了几百万户有百万资产的经营者。
表现二:
白领、金领阶层的出现。
外企白领高级职工、效益好的合资企业中高层领导、各类明星、金融证券业人士和企业高薪聘请的专家、事业有成的自由职业者、职业经理人等的数量也达数百万人。
这些人跻身于富裕阶层,家庭年收入绝大部分在15万元以上,具有购买中高级轿车的能力。
他们因为有经济实力,买车一般都买好车,更新时也是更新好车,这就促进了20万元以上的轿车市场高速增长。
以上两个阶层正在成为购车的主体,购车选购汽车时考虑的因素全面而细致,价格和品牌是关注的重点。
不同的消费者对每一层面的需求是不同的。
购买经济型轿车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普通白领和中低层管理人员。
他们购车以家庭、个人代步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主。
在购买时更关心产品的安全性、质量和售后服务,同时某一价格下汽车装备的多少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困素,总之他们希望一分价钱一分货,趋向于有较多产品功能层面的需求。
中高档轿车的消费者以企业主和中高级白领为主,他们购车主要以商用为主,捎带生活。
比较前者,他们更看中汽车所带来的外在显示能否满足其心理层面的需求,他们的需求较前者有更明显的国际化、个性化趋势。
购车价格越贵,这一趋势越明显。
他们首先看的是车的品牌是否和本人品位吻合,车是否宽敞舒适,动力是否强劲有力,细节工艺是否精致完美等。
总之,他们希望这辆车能够准确地代表自己的形象。
而中级轿车的消费者则在两者其间,兼顾商用和家用,需要有较强的产品功能,也考虑品牌。
3.轿车产业市场需求规模状况
3.1轿车市场规模分析
表3.11996-2002年及2003年1-6月全国汽车和轿车销售总量
销售
1996
1997
1998
1999
汽车总量
1453788
1567474
1603054
1832470
轿车总量
385918
474203
508284
570410
轿车占比重(%)
26.55
30.25
31.71
31.13
2000
2001
2002年
2002年1-6月
2003年1-6月
2088626
2363665
1957175
1535795
2668050
612737
721463
542177
461951
908646
29.34
30.52
34.67
30.07
41.57
图3.11997-2003年6月全国汽车和轿车销售同期增长率比较
%
图3.22003年1-6月各月全国汽车和轿车销售情况
上述数据显示:
汽车、轿车的同期增长率变动相似;
轿车占汽车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2003年1-6增长最高,达到41.57%;
2002年轿车的同期增长率超过了汽车22.59个百分点,2003年1-6月份这一数值达到了47.95%。
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来看,轿车占汽车生产总量的70%左右,随着我国轿车逐渐进入家庭,轿车的比重还会逐年上升,这也是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图3.32003年1-8月全国汽车和轿车销售与上年同期累计增长率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
从2月起轿车的累计同期增长率各月都达到了70%以上,但增长趋势呈下降趋势,从2003年1月份的184.18%下降至8月的72.61%,但每月(除2月外)的增长状况都为汽车增长率2倍。
图3.41999-2002年及2003年1-8月份轿车逐月销量走势图
上图清楚的表明:
从1999年以来,每年各月都比上年销量增加,其中2003年比2002年增长的幅度最大。
每年轿车的各月销售量变动较大,但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情况下春节、五一和十一由于假期较长,相关手续办理困难,因此消费者一般不会选择在这些时段购买轿车。
3.2市场占有率分析
品牌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如下面两表所示:
表3.21999-2003年6月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
所属企业
品牌占有率(%)
2002
2002.1-6
2003.1-6
总量
542929
575586
769004
1336276
457064
795826
夏利系列
19.46
15.64
7.81
6.60
7.8
4.9
1.34
0.79
1.3
0.25
0.12
0.26
兵器奥拓
奥拓(含羚羊)
9.17
11.65
5.16
6.4
5.45
福莱尔(秦川)
0.39
1.33
1.62
1.17
贵州云雀
0.31
0.21
0.14
0.19
0.08
上汽集团奇瑞
3.75
3.95
4.63
2.84
南京汽车
0.81
1.87
0.99
2.15
东风悦达起亚
1.49
浙江吉利
吉利豪情
1.64
3.15
0.61
1.78
哈飞汽车
0.42
0.32
0.20
0.36
神龙公司
4.70
3.39
6.88
4.19
5.94
2.27
2.23
0.44
2.85
0.04
0.27
0.22
0.17
上海大众
25.24
19.17
12.40
8.14
6.14
polo
2.25
1.73
2.5
上海帕萨特
5.22
8.38
6.21
5.52
5.53
17.28
14.25
9.13
7.5
5.83
5.67
上海通用
SRV
2.28
2.79
1.27
3.66
2.11
2.41
1.54
别克总计
3.65
5.31
2.56
4.33
3.92
4.89
金杯
0.69
1.63
一汽大众
0.09
宝来
0.34
4.07
1.81
红旗总计
3.01
2.67
2.22
2.1
3.17
1.37
奥迪
1.18
2.81
3.99
2.75
2.96
2.98
捷达系列
14.16
16.52
11.89
9.53
11.38
6.9
广州本田
1.84
5.60
6.64
4.65
5.50
5.08
海南马自达
0.86
东风汽车
2.26
3.24
2.53
2.99
别克数量不含MPV;
本田不含MPV。
表3.32003年1-6月全国轿车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比较表
市场总量(26家)
842780
企业名称
本月累计(辆)
市场占有率(%)
192193
22.80
金杯汽车
15426
1.83
汽大众
130291
15.46
14254
1.69
天津夏利
74707
8.86
西安秦川
11207
1.33
73491
8.72
昌河汽车
9911
1.18
52199
6.19
东南汽车
9816
1.16
长安汽车
51949
6.16
长安福特
5885
0.70
48423
5.75
北京汽车
4649
0.55
风神汽车
28454
3.38
4272
0.51
上汽奇瑞
27067
3.21
吉利集团杰士达
2298
0.27
23372
2.77
湖南江南汽车
1644
0.20
北京现代
20647
2.45
贵州云雀汽
819
0.10
跃进汽车
20210
2.40
中国一汽
715
0.08
18287
2.17
吉利集团
594
0.07
3.32002年轿车市场综合分析
2002年,轿车市场走强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收入水平、车价、支付方式、消费环境、备选产品增多、潜在购买力的积累、进口轿车的影响。
从整体情况来看,2002年这几个方面对拉动需求都起到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轿车 产业 投资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