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763568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03KB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尊兄擅长运动,尤其热衷篮球。
D.敝妹活泼可爱,是全家人的开心果。
5.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3分)
①首先设法抚慰自己,树立信心,镇定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②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
③心里平静后再冷静思考就不怕难题了。
④这时候,你应该想:
我难,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6.默写、理解识记(10分)
①辛苦遭逢起一经,。
②,下者飘转沉塘坳。
③,愁云惨淡万里凝。
④,西出阳关无故人。
⑤《己亥杂诗》中,作者以落花为喻,说明心志的句子是:
,。
⑥李白的《行路难》:
诗中以“,?
”两句诗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困难险阻。
⑦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做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7.xx年春节即将来临,传统文化习俗为你提供了学以致用的时机,请为下面的春联拟出下联:
(2分)
上联:
春来繁花似锦
下联:
8.在以下文后的横线上写一句总结性的话,要能概括短文的主要含义。
郭功甫经过杭州,带一首诗去请教苏东坡。
见苏东坡后他自己先朗读一遍,慷慨激昂,抑扬顿挫,声音宏亮。
郭读完后问苏东坡:
“请看我这首诗能打几分?
”苏答:
“十分。
”郭心中十分得意,又请苏再详细指出哪些地方最好。
苏东坡捻须微笑说:
“十分么,七分是读,三分是诗,加起来是十分啊!
”
苏东坡对郭功甫诗作的评说,告诉我们。
9.阅读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答复以下问题。
(6分)
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臂。
足球可是巴西的国魂。
球员们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球迷的嘲笑、辱骂。
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景象:
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
“这也会过去!
”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
4年后,巴西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
在宏大而冲动人心的欢送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
①前后两条同一内容的横幅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②从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①前一条:
后一条:
②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答复11——14题。
(11分)
[甲]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虽?
乘?
奔?
御风?
不以疾也
11.以下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3分)
①沿溯阻绝?
绝:
A.断绝B.极、最C.缺乏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
A.射出B.揭露C.启发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
A.如果B.表承接C.表转折?
D.通“尔”()
12.以下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
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
在那里飞流冲荡
13.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
1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甲]
[乙]?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答复15——20题。
(15分)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它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
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他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
惟恐打搅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他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他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的这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她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间隔最近,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再试……
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展后期拍板,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
他突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它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
母亲的针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的“孔”,可他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针起钮扣来,像是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方,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5.“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一句中加点字“骄傲”在这里的意思是。
这里是词。
(感情色彩)(2分)
16.“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
”这句用“嘀嘀嗒嗒声”来衬托屋里的安静,我们平时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当一种单调而细小的声音传入你的耳中,你就会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宁静。
请句一例。
17.“她不相信视力下降的这么厉害。
”这段话中连用几个“再次”并且将穿针的过程写得很详细,有何作用?
18.文章写儿子“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为什么不写他扭过头看见母亲?
如此安排有何用意?
19.母亲反反复复也未能将线穿进针眼里,儿子只一句“妈,我来帮你”,母亲就完成了这一工作,并且“笑纹如花”,这是为什么?
20.“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你认为儿子今后会怎样做?
(三)阅读下面选文,答复21——25题。
(18分)
走出地平线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
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土原野上向周遭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
这两个大圆是重合着的,是天和地热吻时留下的痕迹。
自己作孩童的时候,看到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平安感;
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骥之辔了。
反正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和憨拙的气力,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的清晨,我突然异想天开:
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在村头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及至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到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
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
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
它实在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越是诅恨它,就越要揣摩它们。
我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
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暗天气中就不是;
在孩子眼里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
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
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抚慰呢!
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诅恨一个原来没有的事物,其实是在诅恨你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子——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的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
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
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
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
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
人,只有感到圈子的存在,才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伸,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无边广阔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
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事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
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
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会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们地平线之外;
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又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处都是地平线;
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向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叫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谢忱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一世如藏身巨蚌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冲破思想的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
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见地平线的。
2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1)庇护()
(2)憨拙()(3)诅恨()?
(4)巨蚌()
22.文章第1段中,“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你认为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3.作者在少年时追随地平线而对其产生诅恨的原因是什么?
(可用原文答复,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4.随着自己认识的加深,作者对地平线又有新的认识,所以作者说:
“人,只有感到圈子的存在,才能走出圈子。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25.作者由对地平线的诅恨,转化为对地平线的谢忱,你认为这种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试概括一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报摘:
有一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沓作文本。
作文本上是一个幼儿园的31位孩子在50年前写的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布罗迪随手翻了几本,很快便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
比方,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自己是未来的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里游泳,喝了三升海水而没被淹死;
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
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盲童,他认为,将来他肯定是英国内阁大臣,因为英国至今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内阁。
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
何不把这些作文本重新发到他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的这一想法后,为他刊登了一那么启事。
没几天,书信便向布罗迪飞来。
其中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很想知道自己儿时的梦想,并希望得到那作文本。
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寄了去。
一年后,布罗迪手里只剩下戴维的作文本没人索要。
他想,这人也许死了,毕竟50年了,50年间是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了英国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
信中说:
“那个叫戴维的人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
不过我已不需要那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那个梦想就一直在我脑子里,从未放弃过。
五十年过去了,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
今天,我想通过这封信告诉其他30位同学: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眼前。
”】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一个盲童,竟能成为内阁教育大臣,原因何在?
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一、1.欣晰盏缕2.C3.B4.D(2分)5.C
二、6.①干戈寥落四周星?
②高者挂罥长林梢?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
④劝君更尽一杯酒?
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符合对偶要求即可,不一定要用比喻。
)例:
冬去绿水如蓝。
8.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9.①失败了别气馁,要着眼未来;
成功了别骄傲,还是要着眼未来。
②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只能代表过去,要胜不骄败不馁。
三、
(一)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①A②D③B?
3、B?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5、[甲]风霜高洁?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
也可)
(二)1、自豪?
褒义2、参考:
教室里很安静,只有笔落在纸上发出的沙沙声3、表现“她不相信视力下降的这么厉害”,突出母亲的执著4、因为“儿子在后期排版”,所以很自然会“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5、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只要让他的爱畅通无阻6、和母亲交流感情等。
(三)1.
(1)bì
(2)zhuō(3)zǔ(4)bà
ng2.这一句话以设问的形式提醒了文题,具有总括全文的作用,全文都是围绕这一句展开的。
4.年少的我追赶地平线,地平线却随着自己前进的脚步而向后退去,自己无法接近它,我感到地平线对人是愚弄,也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5.这一句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颇具哲理意味,以走出地平线为喻,说明人首先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然后应该解放思想,扩展胸襟,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到达新的境界。
6.由于地平线的存在,使自己想走出地平线,走出自我思想的局限,凭着它的诱惑,它的向导,使自己的眼界开阔了,胸襟宽广了,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了,思想境界到达一定的高度,所以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谢忱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模拟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大家一定要认真做,查漏补缺找出自己的缺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期末考试 模拟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