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311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学案北师大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763135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47.71KB
高中历史311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学案北师大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高中历史311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学案北师大版必修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311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学案北师大版必修1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考
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为什么在当时没有起到作用?
答案
(1)“文化大革命”期间“左”倾错误严重,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保障。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支持“砸烂公检法”,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和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无法起到保护公民权利的作用。
二、民主法制的重建与完善
1.历史条件
(1)“文革”的深刻历史教训。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16字方针,作为法制建设的方针。
2.重建
(1)1978年,通过了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恢复了人大常委会的日常工作。
(2)1982年,通过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恢复了设立国家主席的规定;
加强了地方政权的建设,撤销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设立乡政府;
扩大了基层的民主。
[深层点拨]
基层民主:
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实行基层民主的组织方式包括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3.完善
(1)人大:
加紧全面立法工作,依法治国方略确立。
(2)政协:
1982年中共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
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易混易错]
“人治”与“法治”的主要区别:
“人治”的政治基础是个人专断与独裁,“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
“人治”在决策政策上表现为随意性、多变性、不稳定性;
“法治”则表现为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从体现的原则上看,“人治”体现不平等性,“法治”体现平等性。
图一 邓小平(右)、陈云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图二 平反冤假错案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刘少奇同志平反和追悼会的召开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1)①从指导思想看,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思想路线。
②从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从经济体制看,开始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文革”结束后,党和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得以恢复和加强。
三、政府职能的转变
1.背景:
计划经济体制,政企不分,政府无所不包,市场基本上被排除在经济活动之外,经济建设受影响。
2.机构改革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多次改革,取得一定成果。
(2)1998年,新的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力度空前。
[重点精讲]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的含义?
(1)“有法可依”即国家应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2)“有法必依”指一切国家机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和任何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3)“执法必严”即指司法机关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坚决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4)“违法必究”,即指任何公民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
3.意义:
更好地适应了中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发展形势。
材料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1)建国后新中国为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推行了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
(2)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之处。
答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创新之处: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普遍推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1.“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得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
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
A.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
B.庆祝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C.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刘某
D.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在“文化大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 C
解析 “红卫兵”的时代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A项出现于解放前;
B项出现于1954年;
D项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大革命”期间参政议政权利遭破坏。
从时间上可以判断选C项。
2.“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
这反映出当时( )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
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
答案 A
解析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多年没有召开。
3.下图是1978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某次会议公告。
这份会议公告中不应该包括的内容是( )
A.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B.重申“两个凡是”的方针
C.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决定进行拨乱反正的工作
答案 B
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78年12月24日”及图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相关信息。
可以判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是批判的态度,而不是重申。
A、C、D三项都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4.1978年颁布的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的许多内容,但仍保留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说法。
这表明( )
A.当时“左”倾错误仍然存在
B.这一说法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
C.该宪法体现了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
D.该宪法巩固了“文化大革命”的成果
解析 材料的时间限制是“1978年”。
“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的说法明显带有“左”倾意味,A项正确;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也体现不出对历史的“发展”,B、C两项错误;
1978年,“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D项错误。
5.“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
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解析 从材料中“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村民自治,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故选C项。
探究思考
1.(略)
2.提示
(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3)依法治国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转变工作作风。
[基础达标]
1.“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
”这两副对联最符合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写照( )
A.改革开放时期B.新中国成立初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 D
解析 材料描述了一个“是非颠倒”的混乱时期。
四个备选项中只有“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2.在2012年各地热播的电影《建党伟业》中,“毛泽东”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
“什么是政治?
政治就是把敌人的人搞的少少的,把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下列哪种做法不能印证“毛泽东”的这句台词( )
A.进行土地改革B.团结各民主党派
C.组建革命统一战线D.“文化大革命”
3.“四十七年前的五月十六日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
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
”导致此浩劫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
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
C.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
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
解析 四个备选项均是“文革”浩劫的推动因素,其中“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根本原因,C项说法与此要点最符合,故选C。
4.某省委大楼外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
“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主义烂泥坑;
悬崖勒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
”此场景应该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
解析 根据材料中“修正主义”、“无产阶级当权派”等极“左”言论,可以判断这一场景应该出现在“文革”时期。
5.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这主要反映了( )
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
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解析 材料主要列举的是法律不完备的具体现象,题目要回答的是这些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A、B、C项均是现象,反映的本质是法律体系不完善。
[能力提升]
6.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
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
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
这表明村民选举( )
A.开辟了直接选拔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使农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解析 村级民主选举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一直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不选C、D两项。
城镇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比农村直选开始得早,故A项错误。
7.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它强调保护公民财产及人身权利
B.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C.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解析 由宪法内容可知,它强调的是对公民权利的一种保护,因而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
8.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法制建设成就有( )
①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颁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③加强了公民人身权利保障 ④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A.①④B.②④
C.③④D.①③
解析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均不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法制建设成就。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了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这些民主政治制度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
材料二 伴随新中国成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已构建起来。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未能充分显现出来,“法治”欠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没有得到健康地向前发展。
材料三
法律名称
通过
第一部刑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部刑事诉讼法
第一部民事诉讼法
1982年3月8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部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部民法通则
第一部行政诉讼法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部行政许可法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没有得到健康地向前发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举一例说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
答案
(1)适合中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
(2)“文革”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多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无法正常行使权力。
(也可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
)
(3)①平反冤假错案。
②重建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③健全法律制度,使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
④扩大基层民主。
⑤恢复与完善人民政协工作。
⑥更加重视民族工作。
⑦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及概括能力。
第
(1)问答案要从材料中找,注意提取有效信息。
第
(2)问联系“文革”对我国民主法制践踏的表现回答即可。
第(3)问要把法制建设与民主建设联系起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311 新时期 民主法制 建设 成就 北师大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