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文综复习资料语言学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762440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36KB
中传文综复习资料语言学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传文综复习资料语言学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传文综复习资料语言学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定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主要是指前者。
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各有特点,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一种语言内部的差异,仍保持整齐而严格的对应关系。
★汉语方言区:
共八个/七个分区:
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中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
吴方言区,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苏省及浙江省大部分地区。
湘方言区: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赣方言区:
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西省、湖北省东南一带。
粤方言区:
以广东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广西省代东南部。
客家方言区:
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广西省、福建省、江西省等地区。
闽方言区:
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和台湾省的部分地区。
1 行话:
也称“行业语”,社会习惯用语的一种。
一是指各行业为适应自己的特殊需要而创造使用的词语,如医务界的“会诊”、“休克”等,其中有些被吸收到共同语中成为一般词语;
二是指某些阶级为适应自己的特殊需要而制造使用的特殊用语,表明某种阶级意识,但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和语法,如封建士大夫称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帝王、诸侯称自己为“寡人”等。
口语:
也叫“口头语”,是通过声音传播的、日常交际使用的语言,是人类应用最广、最早的语言形式。
它比书面语更为灵活简短,但不及书面语完密严谨。
书面语:
是文字创制以后,在口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它的形成扩大了语言中时间和地域上的流传,丰富和加强了语言的交际效能,并同口语一起成为人类社会语言交际的基本形式。
书面语比口语精确严密规范。
语言发展的总趋势是书面语和口语相互转化、共同发展。
术语:
指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
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专门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
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单义性、稳定性和系统性等特征。
术语往往本民族的一般词汇或词素构成,成为术语后,与原词的意义部分地或完全地失去了联系。
缩略语:
为方便使用而依据一定的语言习惯,较长的语词缩短省略而成的语词。
特点是在原有词语的基础上进行缩减,在用法、意义上没有本质变化,而且有全称可以复原。
如\政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缩略语,\彩电\是\彩色电视机\的缩略语。
外来语:
指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语,汉语外来语有音译的,如“沙发”、“咖啡”等;
有音译加表意的,如“卡片”、“芭蕾舞”等;
有半音译半意译的,如“冰激凌”等;
有直接借用的,如“场合”、“手续”等。
成语:
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而逐渐固定的词语或短句。
特点是结构固定性、意义整体性、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形成的历史性、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等。
来源主要有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文学作品等。
汉语成语多四个字组成,如:
实事求是、言简意赅勇往直前等,也有多于四个字的,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谚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口语性强,通俗易懂,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多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
有农谚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事理谚,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志者事竟成”;
常识谚,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 汉语的词类:
汉语的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象声词等类。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相比,介词和语气词几乎全部更换;
代词繁而简;
量词普遍化;
动词出现时态范畴,现代汉语用附加时态助词来表示动词的时态。
实词:
指能表示实在意义的并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表示人或物及其动作、变化、性状等概念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虚词:
指不表示实际意义的,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同句子的语法结构密切相关的词,如副词、叹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主语:
句法结构成分之一,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在汉语中,主语一般在谓语之前,表示谓语说的是“谁”或“什么”。
经常用做主语的是名词和代词等各类实词,以及名词性、动词性和主谓词组。
如“我们在工作。
”一句中,“我们”是主语。
谓语:
句子结构成分之一,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
在汉语中,谓语一般在主语之后,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经常用做谓语的是动词和形容词等各类实词,以及名词性、动词性、主谓词组。
如“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一句中,“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谓语。
宾语:
句法结构成分之一,受动词支配,表示动作涉及到人或事物,是动词的连带成分。
在汉语中,宾语一般在动词之后,常名词或代词来充当。
例如“我找厂长”的“厂长”,有时候一个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如“教我们化学”的“我们”和“化学”。
定语:
句法结构成分之一,是名词前面或名词性偏正词组中的修饰或限制成分。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
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数量词等各类实词和词组。
如“方桌子”中“方”,“三本书”中的“三本”。
多项定语的顺序是:
主谓词组-表示领属关系或表示时间、地点的名词和代词-数量词组合指示代词-动词或动词词组-形容词-不表示领属关系的名词,如“拟借的那三本新英语书”。
状语:
句法结构成分之一,是动词、形容词前面修饰或限制的成分,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
一般用副词、形容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充当。
如“很好”中的“很”,“屋里坐”中的“屋里”。
状语后面一般要用“地”。
补语:
句法结构成分之一,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的成分。
表示动作的情况、结果、数量、性状的程度等。
常做补语的词有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组、介词词组、动词和非名词性词组等。
如“说清楚”中的“清楚”,“好得很”中的“很”。
补语的前面有时要用助词“得”。
句子: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是词或词组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 3 思,且具有特定语调。
句子形式:
是将句子的语调去掉后对句子进行句法结构分析的结果。
修辞学:
语言学分支之一。
在中国,修辞学萌芽于先秦两汉,出步建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为代表;
在西方,修辞学源于古希腊的修辞术,以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为代表。
它研究如何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使正确的思想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表达方式达到高度的统一,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它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指导人们运用和创造各种修辞方法怜恰当地表现所要传达的内容。
消极修辞:
又称“一般修辞”,遵守形式逻辑、抽象思维规律,采用平实记述的表达方式,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侧重于理解,适应题旨。
科学、法令等解说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多属于这一类。
积极修辞:
又称“特殊修辞”,不受形式逻辑、抽象思维规律的限制,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侧重情感、迎合情境,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
如唐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不说车行﹑马嘶﹐而说\车辚辚﹐马萧萧\﹐就是运用了积极修辞的手法。
修辞学上各种辞格﹐都是积极修辞的方法。
积极修辞以消极修辞为基础,是消极修辞的形象化。
比喻:
以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为依据,通过联想,用喻体来描写本体。
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要素。
主要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类。
运用比喻,可以使叙述贴切形象、说理浅显明白、描写生动传神、抒情强烈动人。
运用比喻,要准确贴切、通俗易懂、不落俗套。
【1、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
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例子:
他动也不动,彷如石像。
2、隐喻﹝暗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3、借喻: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天上张著灰色的幔。
(“灰色的幔”是喻体。
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
)】 比拟:
修辞格之一,指通过联想,把物拟做人,或把人拟做物的陈述手法。
前者称“拟人”,后者称“拟物”。
比拟感情强烈,联想丰富,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比拟合比喻不同,比喻重在“喻”,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关性;
比拟重在“移”,把拟体特征赋予本体,强调两者的相互融通。
运用比拟,要符合本体特征、与表达情景相协调,还要注意语体。
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夸张可以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 4 言的感染力,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力拔山兮气盖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夸张必须以事实的真实性为基础,做到夸而不浮。
反语:
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
分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两种。
运用反语,要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似是而非,又要区分对象,深浅适度。
语境:
即“语言环境”,是语言活动或语言成分出现的环境。
可以分为微观语境,指语言成分出现的上下相邻的语句或段落;
中观语境,指话语使用环境,即交际情景,包括话语的主题、目的、表达方式、对话双方的关系等;
宏观语境,指话语活动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
这三种语境因素对语言的使用、选择、理解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语用学:
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
语用学的核心理论有语言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即说话要“照顾对方的面子”、“相关论”即说话要力求付出最小的努力而传递最多的信息。
★六书:
指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前四种上汉字的造字之法,后两种是用字之法。
象形:
描绘物体形状特征的造字法,如“日”、“月”、“水”;
指事:
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刃”、“本”等;
会意: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中一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林”、“明”等;
形声:
半表意半表音的造字法,行旁和声旁组成,如“详”、“祥”等;
转注:
如“老”和“考”意义相通,可以互相注释;
假借:
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
如“易”是“蜴”的古字,假借为难易的“易“。
★本字:
有两个含义,一是表示本义的字,同假借字相对。
如“女”本义指女人,又借用指第二人称,后一用法的“女”是假借字,而用于本义的\女”是本字。
二是指“初文”,即同一个字的初期写法,同“后起字”相对。
如“燃”的本字是“然”。
★通假:
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包括同音通假,如“公”为“功”;
双声通假,如借“果”为“敢”;
叠韵通假,如借“革”为“勒”。
通假与假借不同,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写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而假借是“本无其字”却借了另外的音同或音近的字。
【假借:
“六书”之一。
假借的字例如:
辟譬,壁,避 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
这种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声符:
也叫“音符”,指形声字的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
如“粮”中的“良”。
声符本身原来也是独立的字,在形声字中,只作为表示语音的符号。
意符:
也叫“义符”,指形声字的结构中表示意义的部分。
如“粮”中的“米”,“鸦”中的“鸟”。
5 意符本身原来也是独立的字,在形声字中只作为指明意义类别的符号。
元音:
发音时气流自呼出,不受任何阻碍;
发音器官各部分肌肉的紧张程度均衡;
气流比辅音要弱。
如普通话中的[a]、[o]、[e]等。
辅音:
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一定阻碍,造成阻碍部分的肌肉特别紧张,气流比元音强。
如普通话中的[k]、[f]、[p]、[t]等。
★四声:
中古时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指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这种分类主要是看一个音节的调子是高、中、或低;
调形是升、平、或降。
6
意符本身原来也是独立的字,在形声字中只作为指明意义类别的符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传文综 复习资料 语言学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