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私有化备忘录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757520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32.98KB
中概股私有化备忘录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
《中概股私有化备忘录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概股私有化备忘录个人总结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在全球经济持续不明朗的情况下,美国上市中概股估值偏低,这将导致今年寻求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增加。
随着投资人对中国公司出现信任危机,上市公司估值和股价大幅缩水,漂流在海外市场的中概股私有化交易在下半年形成一股浪潮。
所谓私有化(Privatition),是指由上市公司大股东作为收购建议者所发动的收购活动,目的是要全数买回小股东手上的股份,买回后撤销这间公司的上市资格,变为大股东本身的私人公司。
是资本市场一类特殊的并购操作;
与其他并购操作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目标是令被收购上市公司除牌,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
当一家公司登记的权益证券持有人不足300人,或者从纳斯达克等市场退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即认定该公司实现了私有化。
私有化以后,公司可以不再按照SEC的要求来做定期信息披露,企业的法律咨询费用、审计费用都可以适当减少,而公司高层和大股东施展动作也可以少了阻碍。
当市值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的价值时,私有化可以让公司行为不再以股价为中心,而是依据现金流等因素来做出决策,可以提高公司在股市外其他市场的融资能力,公司治理会更加灵活。
公司可以致力于长期目标,而不是常常为短期符合市场预期而烦恼。
公众监管少了,一些敏感信息也可以不必要披露。
中概股私有化原因
(1)公司战略、架构的调整与重构。
盛大的私有化后,陈天桥将有更多时间思考盛大未来。
私有化退市后,其也许不必再苦于每个季度的业绩指标是否完成,而能够更加专心、更加自由的放手勾勒娱乐版图。
阿里巴巴的私有化,也主要是这个原因,其B2B业务的转型,简单理解就是从会员费模式向按效果付费模式转变。
除了业绩压力,应该还有一个考虑:
退市之后不必再向外公布自己的战略意图及财务数据。
(2)在美国市场估值不高。
上市公司估值和股价大幅缩水。
一些公司开始考虑私有化。
2011年4月15日,同济堂宣布将被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等2家公司并购,成为二者全资私有公司,终止纽交所上市。
(3)回归A股。
例如中粮集团完成鹏利国际H股私有化后重新进入A股变身中粮地产(2003年4月鹏利国际退市,2006年4月25日,深宝恒(000031)更名为中粮地产);
“上实医药”H股变身A股;
从新加坡退市回归A股的南都电源。
(4)高昂的上市运营费用。
在美国的上市公司的主体为满足证监会及纳斯达克市场的要求,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披露公司的经营及财务业绩,需要与投资者保持良好的关系,需要定期要财务报告审计及内部控制审计。
每年付给律师、审计师、投资者关系顾问及其他顾问费用不下百万美元,这对于市值较小的上市公司是不堪重负的。
象中能集团退市就有这方面的考量。
(5)在美中国概念股受到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比如证监会、交易所愈加严格的监管及要求、做空力量带来的包括集体诉讼在内的负面影响等等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底,共有33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私有化交易,其中14家已完成,17家尚在进行中,还有2家终止。
阿里巴巴、BMP太阳石(BJGP)、中消安(CFSG)、康鹏化学(CPC)、中国安防(CSR)、乐语中国(FTLK)、环球教育(CEDU)、盛大(SNDA)、富泰电气(HRBN)、SOKO健身(SOKF)、天狮国际(TBV)、同济堂药业(TCM)在内的公司完成私有化。
泛华保险(CISG)、侨兴移动(QXM)私有化则终止。
在上述10笔交易中,8笔交易为管理层收购(MBO),2笔交易为战略收购。
典型私有化案例
(1)阿里巴巴B2B业务
2012年6月17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披露,开曼群岛大法院已于当地时间6月15日批准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私有化计划,撤销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于6月20日下午4时生效。
根据这份公告,开曼群岛大法院已于当地时间6月15日批准私有化计划,并没有对其作出任何修订。
开曼群岛大法院于同日确认就计划所涉对已发行股本作出削减。
今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私有化B2B业务,从香港退市,回购价格为每股13.5港元,预计耗资190亿元左右。
该计划于5月25日在阿里巴巴网络股东大会以5.89亿股数,占整体95.46%的赞成票通过。
随后在6月8日,该股正式停止交易。
为完成私有化,阿里巴巴近日向国家开发银行、中投公司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等主权财富基金进行融资或贷款,前提是阿里所有权结构不被一家或两家大股东所控制。
根据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安排,未来阿里巴巴集团将再次整体上市。
(2)盛大
通过《传奇》游戏发家的盛大已经在2009年分拆游戏业务上市;
酷6也借壳华友世纪上市;
旗下盛大文学也在上市进程中。
作为母公司的盛大(SNDA)上市必要性下降,而且还掣肘了其他业务的发展;
所以陈天桥于2011年10月17日向盛大董事会提出私有化要约;
要约价格为41.35美元,较消息发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溢价24%。
鉴于陈天桥家族在盛大持股达到69.7%,还需要筹集约7亿美元资金完成私有化;
他们通过摩根大通借款来弥补资金缺口;
待私有化完成后就可以用盛大公司账上9亿多美元的现金还清所需借款。
所以,该交易中陈天桥家族并未因为该交易承担任何债务;
反而可以更自由地支配私有化后的盛大公司账上资金。
经过120天后,这个目前中概股最大的私有化案例于2012年2月14日顺利完成了。
(3)乐语中国
2011年3月25日,上市刚一年的移动通讯终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乐语中国就宣布,该公司董事会已经收到了该公司高管和主要大股东所控制的公司FortressGroup组成的收购团的私有化要约;
将以现金按每股7.10美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所有在外流通股(不包括收购团公司持有的股份)。
上述收购团公司共持有乐语中国46,458,314普通股,占总股本近77.13%。
此次交易所需资金将以债权和股权融资方式获得。
虽然7.10美元的要约收购价比乐语中国2009年12月17日上市时的发行价7美元只高出0.1美元;
但2011年8月22日举行的乐语中国股东大会还是投票通过了该私有化方案;
交易价格则小幅提高至7.2美元/ADS;
交易最终于2011年8月25日完成。
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有以下三种方式
(1)长式合并路径,由大股东直接与目标公司合并,或由大股东先设立一个全资子公司,然后通过该子公司与目标公司进行合并。
在合并协议中通常会规定,小股东放弃目标公司股份后所获的对价为现金或是债券、可赎回优先股等。
(参阅颜炳杰《美国上市公司私有化相关法律问题》)盛大所采取的就是这种方式。
(2)要约收购&
简易合并,通常的操作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大股东通过要约收购获得足够多的股份,使其控制的股份达到目标公司总股份的90%以上;
第二步进行一个简易合并,合并决议中规定,小股东放弃目标公司股份后所获的对价为现金或是债券、可赎回优先股。
该简易合并只需要母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即可实施,不需要母、子公司的股东大会决议通过。
(参阅颜炳杰《美国上市公司私有化相关法律问题》)
(3)反向股份分割:
公司还可以采取反向股份分割的方式缩减登记的股东人数,使得股东人数低于SEC的要求,从而无需继续递交信息披露报告。
如果并购方在公司的权益大于其他任何非关联股东,并购方可以实行反向股份分割,发行新的股票,合并之前几份旧的股票,同时,这一份新的股票数额将超过最大的非关联股东持有的权益。
香港的情况有一些差别,有两种方式:
收购或协议安排
(1)收购(类似于要约收购&
简易合并):
控权股东可向所有股东提出全面收购的建议,以收购他们的股份。
如果被收购的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当控权股东(包括与他一致行动的人士)累计取得在提出收购建议时可接纳建议的股份以价值计的90%时,他便有权可以选择强制收购余下的股份。
如被收购的公司在外国注册成立,控权股东则须根据当地有关法例行事。
(2)协议安排:
控权股东会要求公司向股东提出协议安排,建议注销所有小股东持有的股份。
有关的协议安排必须根据公司成立所在地的公司法执行,并由所有股东投票决定。
如协议获得通过,协议对所有股东均具约束力。
小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将被注销,而控权股东将因此持有该公司100%的投票权。
阿里巴巴采取的就是这种方式。
(据香港证监会网站http:
//www.invested.hk/invested/tc/html/section/products/stocks/privatizations/privatisations.html)
4、中概股私有化流程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于私有化退市的规定相对简单,只有两个绝对条件:
一是由1位控股股东发起;
二是收购流通股需全部以现金进行。
由于从二级市场购入,比照市场价需有一定的溢价(高过市场价格即可)。
美国部分地区法律规定,母公司拥有子公司90%以上股份就可完成私有化。
如果要合并,就要考虑能不能掌握除你之外的50%加一票的股权比例;
如果你能出一个好价钱,90%的股票可以要约收购。
中概股私有化流程大致如下:
收购方委任财务顾问、法律顾问——目标公司宣布收到或接受收购要约——目标公司成立特别委员会——特别委员会委任财务顾问、法律顾问—收购方设立并购母公司与并购子公司——目标公司与收购方的并购子公司签订并购协议——向证监会提交表格13E-3——召开临时股东大会(ExtraordinaryGeneralMeetingofShareholders)——股东大会投票通过并购——私有化完成,股票停止交易,退市结束。
私有化的一般流程---以泰富电气为例
第一阶段:
1.目标方收到并公布私有化提议:
2010年10月11日,泰富电气宣布收到董事长兼CEO杨天夫将和霸菱亚洲投资基金集团的私有化提议,收购价格24美元,总交易金额达7.5亿美元。
2.主要合作方退出:
2011年11月23日,泰富电气宣布原私有化交易主要合作方修改协议,将以债权和股本的形式为此次收购提供资金,最高可达10%(占此项交易总额的比重),而这仅仅是一项权利而并未义务。
这代表霸菱此前作为合作者提供融资的积极态度,转变至仅提供很少一部分融资金额(10%),市场对泰富电气董事长杨天夫的融资能力表示担忧。
第二阶段:
3.成立特别委员:
2011年3月17日,泰富电气宣布成立了一个由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以评估由CEO杨天夫提出的公司私有化建议。
4.要约方宣布做好资金准备:
2011年4月16日,在哈尔滨泰富电气周五给SEC递交的一份文件中显示,该公司CEO杨天夫表示将于下周一对公司进行私有化,并且表示他已经募集到资金。
6.获得贷款:
2011年6月9日,泰富电气CEO杨天夫控制的TechFull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CBD)签订4亿美元的贷款协定。
SEC文件显示,该项贷款主要用于泰富电气私有化相关费用等用途。
同时,这一阶段中,泰富电气遭遇了做空阶段Citron的多次质疑(见图5和7)。
2011年6月2日,CitronResearch撰文质疑泰富电气的私有化“子虚乌有”,认为该公司股票仅值7美元或者更低,建议投资者抛开私有化收购要约来对该公司进行估值。
6月10日,在泰富宣布获国开行贷款后,citron随即针对此文件发布质疑报告,认为此项贷款无任何抵押仅凭个人担保,且没有公布协定的任何款项,很有可能不是贷款协定而是贷款承诺书.
8.泰富电气董事会同意CEO私有化方案:
2011年6月20日晚,泰富电气今日宣布同意泰富电气CEO提出的私有化收购方案。
该私有化方案的收购价格为每股24美金。
该公司目前总股本为3125.1万,如果按每股24美元的收购价格来算,公司估值达到了7.5亿美元。
消息称,泰富已与TechFullElectric公司和TechFullElectricAcquisition签署一项最终合并协议和计划。
TechFullElectric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为泰富电气公司董事长兼CEO杨天夫全资控制。
TechFullElectricAcquisition公司在美国内华达州注册成立,为TechFullElectric旗下全资子公司。
第三阶段:
私有化交易的最后阶段
9.提交SEC注册文件:
2011年7月13日,泰富电气向美国SEC提交SC13E3文件,进一步披露了该公司私有化进程。
13.宣布股东大会:
2011年9月30日,泰富电气宣布已向SEC递交有关与TechFullElectric合并的委托材料(definitiveproxymaterials)。
该材料也将尽快被寄送到股东手中。
同时宣布泰富将于美东2011年10月29日上午9:
00举行特别股东大会.
14.举行股东大会,成功完成私有化:
2011年10月29日晚间,泰富电气在纽约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占总股本90.7%的股票支持公司私有化。
去除收购方所持股份,84%的非关联方投票赞成公司私有化,仅0.1%的股东投了反对票。
由此,长达近13个月的泰富电气私有化正式完成。
(1)企业欲寻求私有化,必须向中小股东提供基于当期股价的溢价,才可能达到回购股权的目的。
(2)是大量的中介费,因而大部分企业需要通过投行、私募机构募集资金来退市。
一个是特别委员会的主席,如果独立董事提出反对意见,企业要退市就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另一个是出公平意见书的财务顾问。
财务顾问要对中国公司的全面情况做评估调查,如果中美两边的评估调查衔接有差错,时间会拖得很长。
(3)而影响到退市时间长短的另一大最重要问题是诉讼。
如果没有诉讼,只需五六个月企业就能迅速的退市。
而一旦出现诉讼,企业退市时间至少要延长3~6个月。
”
(1)退市费用高昂。
并购方在收购一家公司的整体权益时,需要律师帮助向SEC递交13e-3表(1934年证券法案规则)等信息披露文件,还需要支付会计师、财务顾问的费用,交易的融资费用,以及潜在的诉讼费等。
美国一些地方法院对私有化实行很严格的审查。
同样,SEC审查私有化材料时也很详细。
这些都需要庞大的费用支付。
据中能集团董事长邓天洲介绍中能集团退市时,“单中介服务这一项花费,上市时我花了200万美元,退市同样也花了200万美元。
”,退市的200万美元中介费里有至少150万美元是付律师费。
“在美国退市需要很多律师,我们自己用了5家律师事务所,诉讼时又用了5家律师事务所,其中支付给特别委员会律师的钱最多。
(2)退市会遭受股东诉讼。
一旦启动私有化,如果私有化价格并不如投资者的预期,就会招致投资者的非议乃至诉讼。
而如果一旦涉及诉讼,公司私有化的计划就有可能流产。
即使私有化成功,因为存在悬而未决的诉讼,从而对再次登陆其他市场产生影响。
(3)退市会受到做空者猛烈的攻击。
最为激烈的当属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阻击泰富电气私有化。
2011年6月,香橼接连发布质疑报告,称泰富电气私有化“子虚乌有”、总裁杨天夫“涉嫌欺诈”,认为其股票价格应低于7美元甚至更低。
在今年7月至9月之间,有数十份匿名信写给交易贷款方国开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希望动摇私有化推进,砸压股价。
而杨天夫数次遭到诸如“双规”、“被SEC调查”等质疑,泰富电气股价震荡异常激烈。
公司私有化进程存在不确定性,做空机构存在撰写不实研究报告的可能,进而影响到投资方,搅局私有化进程。
最终泰富电气涉险过关。
中概股私有化后分众有两条选择道路:
一条是保持私有化,另一条是选择A股或者港股上市。
目前中概股私有化过程中PPP是一种普遍采用的私有化的模式。
所谓PPP策略,即“Public-Private-Public”,指先通过收购在外流通股实现私有化退市,转变企业架构,谋求再次上市。
PPP目前仍然充满诸多不确定性。
对中国公司而言,从美国市场退市再登陆其他市场的成功案例较少。
即便能在其他市场上市,受之前公司表现影响,能否获得投资者的认可是个问题。
登陆A股市场更是难上加难。
据Wind统计,截至目前成功“去红筹化”并登陆A股市场的公司只有二六三、海联讯和南都电源。
此外,国内IPO审核排队企业现已近800家,因此,中概股短期内回归再上市的可能性不大。
特别是一些在美国市场曾遭质疑的公司,面对A股的发行审批制,甚至有可能沦为“劣迹斑斑”的反面教材。
而且境外退市企业回归A股目前仍有很多障碍。
首先是企业的财务状况、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是否能符合A股上市标准。
据了解,很多企业到海外上市,就是因为没有满足国内上市的要求,比如网络公司,它们一般都是轻资产,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和盈利,这些公司从美国退市后很难回归A股。
此外,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大多是红筹架构(注:
简单讲就是主营业务在国内,母公司在境外注册的公司,此举方便引进风投上市),而这些红筹架构很复杂,要拆除外资结构,变成内资公司,可能会涉及到“两免三减半”(指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从获利年度起2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待遇)等税收统计问题。
而国内上市的时间是另一大成本。
“一般公司要上市,辅导时间至少有半年,然后证监会审核差不多半年,最顺利也要有一年多时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概股 私有化 备忘录 个人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