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755965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04
- 大小:137.01KB
必修1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必修1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口语交际”专题为《朗诵》。
“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
《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介绍了《论语》和《大卫·
科波菲尔》。
2.必修2
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4个单元分别是:
情趣与理趣(中外抒情散文),含英咀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情景交融(古代抒情文),对话与交流(演讲辞)。
“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记叙文的训练,写作专题分别是:
直面挫折学习描写,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口语交际”专题为演讲。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介绍了《家》和《巴黎圣母院》两部长篇小说。
3.教学重点
(1)落实好基础知识。
(2)搞好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五、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
学习新教材、新课标,明确课标对高一年级的要求;
认真钻研新教材,扎扎实实备好课,讲好课,充分发挥课内45分钟的效力,科学支配时间,注重教学效果。
2.提高备课质量。
对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都要详细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基点、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灵活处理教材。
3.作文教学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表达交流”训练,但又适当超越教材。
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
重视自能作文,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多练笔,教师认真批阅。
教师适当写“下水作文”,以期评点学生作文时心态主动、亲切,真正挠到痒处。
本期拟写大小作文8—10次,课外练笔若干。
4.充分利用《语文阅读训练》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每周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现当代美文和文言短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5.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
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
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6.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备课资料资源共享,备课方式各施所长。
同时,通过相互听课、评课,相互促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六、本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2019.8.30-9.5
《沁园春·
长沙》《诗两首》
5
2
9.6-9.12
《大堰河——我的保姆》《烛之武退秦师》大作文
(1)写作
3
9.13-9.19
《荆苛刺秦王》大作文
(1)讲评
4
9.20-9.26
《鸿门宴》《纪念刘和珍君》大作文
(2)写作
9.27-10.3
大作文
(2)讲评国庆放假
6
10.4-10.10
国庆放假《小狗包弟》小作文
(1)写作
7
10.11-10.17
《短新闻两篇》《包身工》大作文(3)写作
8
10.18-10.24
《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程》讲座:
《文采》
9
10.25-10.31
《荷塘月色》大作文(3)讲评小作文
(2)写作
10
11.1-11.7
《故都的秋》期中测试
11
11.8-11.14
期中测试讲评《囚绿记》小作文(3)写作
12
11.15-11.21
《诗经二首》大作文(4)写作
13
11.22-11.28
《离骚》《孔雀东南飞》大作文(4)讲评
14
11.29-12.5
《诗三首》《归园田居》小作文(4)写作
15
12.6-12.12
《兰亭集序》大作文(5)写作
16
12.13-12.19
《赤壁赋》大作文(5)讲评
17
12.20-12.26
名著导读
18
12.27-1.2
《游褒禅山记》《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9
1.3-1.9
《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0
1.10-1.16
汉语语法复习本期总复习
21
1.17-1.23
本期总复习
22
1.24-1.30
期末测试及其讲评
李俊卿
2019年9月1日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2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6鸿门宴
第三单元
7 记念刘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10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11 包身工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
科波菲尔》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诗歌虽然长短不齐、作者不一,但都于含蓄朦胧之中隐匿着一个丰富斑斓的情感世界,充盈着美的享受,活跃着灵动的情感,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净化学生的心灵,叩问学生的灵魂。
比如《沁园春·
长沙》里生机勃勃的秋景和壮怀激烈的人生豪情,《雨巷》中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这些丰富的美与情就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金钥匙,教师要以诗歌中的美情为线,引导学生以美读诗,以情赏诗,在情感融合共振、诗意个性化的品读中进行探索式对话。
要想实现诗歌教学里“以美读美,以情品文”的生动风景,教师首先要唤醒学生与文本相似的、独特的个性化的审美情感体验、心灵感受,以“我”观诗中之物,以“我”品诗人之情,由己推人,读懂诗人,最终达到与作家气息相通、心灵默契的结果。
学生一旦产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以及争鸣,就能由此掀起共性群体的审美品读热潮,从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刻的个性化的心灵解读,使文本意义世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引人去解读领悟,去品味沉醉,使文本解读呈现出绚烂多姿的生动局面。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重视体验涵咏式的诵读,尽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还可以采用以写促读的方式,比如描绘《沁园春·
长沙》里的秋景,可以对一句话或几句话进行想象拓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习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延伸与文本的个性化心灵对话活动。
如布置随笔,课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随笔的形式,自由抒发对课文真诚的感动或对课文神韵的感悟,引导学生真切地体味涵咏诗歌语言,感受体验作者的境遇、情感,能使学生继续与作者进行精神的交往、融合,心灵的碰撞、沟通,生成个性化的感悟与思考,延伸课堂上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活动,使心灵得到净化提升。
简言之,诗歌单元的导学就是要实现以美读美、以情品诗,引导学生先调动己情,唤醒个性化审美体验,再在共性群体的审美活动中共赏诗歌原意,最后进行更深刻的个性化心灵解读,从而建构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品读虹桥。
这样学生不仅仅是理解感悟到作品的“原意”世界,更重要的是建构创造了丰富多元的文本意义。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课文:
长沙》一课时,《诗两首》两课时,《大堰河——我的保姆》两课时;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两课时;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三课时。
1.沁园春·
毛泽东
壹、教学目标
1.唤醒学生对蓬勃秋景的个性化审美体验,对诗歌中的湘江秋景展开个性化品读活动。
2.引导学生以美读美、以情品诗,并结合诗歌潜藏的背景寓意,知人论世,在群体审美活动中共赏诗歌原意,实现与诗歌情感的高度融合共振。
3.激活学生对本首诗歌的个性化心灵解读意识,建构诗歌丰富多元的意义。
贰、教学重点
建构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品读虹桥,引导学生以美读美,以情品诗,与诗歌诗人展开深入深刻的心灵对话。
叁、教学难点:
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肆、教学方法
体验涵咏式的诵读法,联想比较法,想象描绘以写促读法等。
伍、教学时间
1课时
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二、简介有关词的知识
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词有词牌,是词乐曲调的名称,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词牌之下是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三、调动个性化审美体验,进入情感共鸣的前奏
1.唤醒体验,进入情境(回忆体验过的蓬勃秋景)
请学生描述交流在现实中真实发现的或在课外阅读中欣赏感悟到的蓬勃秋景,唤醒学生对蓬勃秋景的个性化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赞赏和对生命的讴歌礼赞,营造学生与《沁园春·
长沙》产生情感共鸣的情境。
2.以美读美,以我观物(个性化品味湘江秋景)
让学生带着对蓬勃秋景的审美体验来欣赏品味诗歌里的湘江秋景,对领字“看”统领的七句秋景进行自由开放的品味,然后以写促读,结合想象描绘的片段写作,如每个学生任选一句进行秋景想象扩写,然后在全班交流个性化的品味赏析,从而感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视角变化、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万”“遍”“染”“漫”“透”“争”“击”“翔”等展开个性化鉴赏活动,可采用换词比较法领悟湘江秋景的神韵。
四、开展共性群体审美活动,实现情感高度的融合共振
1.以情品文,将心比心(领悟诗人笔下的湘江秋景、感受诗人流露的人生豪情)
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带着对蓬勃秋景和生命人生的热爱,对上阕反复进行体验涵咏式的诵读,激发与诗人相似的人生豪情。
学生鉴赏“谁主沉浮”的哲理性诘问,在交流中体悟:
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生气勃勃的湘江秋色图,自然界的万类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们呢?
诗人由此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流露了壮怀激烈的人生豪情。
教师点拨:
如果离开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情感,单凭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是不会如此富于诗意的。
把握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2.知人论世,共赏原意(把握诗歌潜藏的背景寓意)
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在词里表现的献身革命的伟大理想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对下阕反复进行涵咏式的诵读,感受作者革命的情怀。
学生思考下阕与上阕的关系,并体会“恰”领起的七句,在交流中明确:
诗人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很自然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领起的七句,是对“峥嵘岁月稠”的展示,把生气蓬勃、乐观向上、蔑视权贵的“同学少年”的风华、意气、奔放的特点和革命活动溶为一炉,集中喷发了革命的豪情。
反复诵读整首诗,领悟“怅寥廓”三句显示的青年革命家毛泽东“以天下为已任”的宏大心胸与高远志向,领悟“曾记否”三句流露的作者的激昂豪迈。
本诗先围绕“立”字,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
“看”字总领七句,描写了湘江秋景,为下文蓄势,进而从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书写作者忧国忧民的激愤心情(“怅”)和由谁主宰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虑(“问”);
下片主要以“携”“忆”引出旧事,其中以“恰”字领出七句,突出了敢于“主沉浮”的豪情和为“主沉浮”而作的努力。
最后借“记”设问,引出击水湘江的情景和豪气作结。
五、推进个性化心灵解读,建构诗歌丰富多元的意义
1.课内激发个性化心灵解读
让学生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语句,谈谈喜欢的理由或心得感悟。
示例如下:
“独立寒秋”让人感受到身处逆境坦荡从容,砥柱中流的气概。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让人领悟到:
面对浩瀚的宇宙,每个人如渺小的蜉蝣,但对于自己,却是整个宇宙。
只有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所以贝多芬说,扼住命运的喉咙。
活着就要自信蓬勃,站出独我的风采。
2.课外延伸个性化心灵解读
(1)选择你喜欢的诗歌语句,结合现实生活、人生体验写一篇随笔,谈谈自己的感悟。
(2)借鉴本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手法,选择生活中你喜欢的自然景物,抒发你的独特情怀。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阅读毛泽东的《采桑子·
重阳》,比较它与《沁园春·
长沙》表达情感的不同与相同。
2.诗两首
雨巷
戴望舒
1.品读诗歌韵律,品味诗歌意象,领悟诗歌意境,体悟诗歌真情。
2.训练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贰、教学重点
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艺术性。
叁、教学方法:
诵读法、创设情境引导分析法。
肆、教学时间
1课时
伍、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情境导入:
课件展现江南小巷暮春景象。
二、介绍作者
(投影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了解)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初步感知
1.集体朗读,先熟悉内容,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2.学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指出其优点与缺点,并总结朗读本诗歌的要领如语气、语调等。
3.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指导:
本诗歌的基本情感是低沉幽怨,朗读时语速应该缓慢,语调应该低沉。
四、深入朗读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鼓励全班学生采取形式丰富的朗读方式,读出诗韵诗情。
五、品读意象解真谛
1.提问:
作者为了能表达哀怨忧伤的情感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营造意境?
明确:
油纸伞。
这是一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而是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和撑一伞风雨独立销魂的形象。
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雨巷。
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静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
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丁香。
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易落。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璟词《浣溪纱》中的“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商隐也有诗: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
”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
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2.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提问: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
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
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
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六、重读诗歌,了解艺术特色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
以第一节为例: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
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歌标准做原则。
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
2.音节特色
运用复沓句式、词的重叠运用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
3.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徐志摩
1.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音乐美、色彩美和建筑美。
2.通过《再别康桥》一诗中意象和语言的赏析,体会诗人内心深厚的感情。
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叁、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诗中读出个人的独到理解。
1.知人论世法
徐志摩短暂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与他对诗歌的美学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息息相关。
徐志摩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与康桥在徐志摩心目中的地位具有某种相似性。
引导学生理解徐志摩一方面有助于加深诗境的理解,同样也能发现康桥情结在诗中的隐喻意义。
2.品读入境法
本诗所采用的意象典雅柔美,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由此营造出的意境鲜明优美,让人陶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领会意象的特殊内涵,品味意境中蕴含着的诗人情感。
3.对比鉴赏法
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可以与古典诗歌的送别诗在告别对象、告别时的情感、告别时的氛围等方面构成对比,在对比鉴赏中领会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伍、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出示徐志摩的照片,让学生说说他所了解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二、初读诗歌,谈谈感受
情境营造:
正如英年早逝的徐志摩是他生命中三位女性永远的珍藏一样,康桥的生活和康桥的一切在徐志摩的一生中也是一个永远的情结。
《再别康桥》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小结:
表现了对康桥的无限依恋之情。
三、再次研读,鉴赏诗歌
1.朗读指导
欣赏配乐朗读,先让学生读,再用范读,学生能找出差距。
注音:
青荇(xì
ng)
斑斓(lá
n)河畔(pà
n)长篙(gāo)漫溯(sù
)
语气:
舒缓、低沉
节奏:
轻柔、和谐、回环复沓
押韵:
每节押韵、节节换韵
2.内容研讨——读懂诗人
细化问题:
(1)你觉得哪些词语或句子的运用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招摇”:
青荇随水流晃动的姿态在诗人眼里是轻松自在的,又仿佛在招手欢迎。
“招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
“漫溯”:
听从心灵的召唤,随意地追寻往日的足迹。
“漫溯”一词既可见作者对康桥的依恋,也显现了诗人的潇洒风采,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沉淀”:
与“揉碎”一词相照应,旧地重游,人事已非,依稀可见往日有过的理想和愿望。
“沉淀”二字包含着对往日的追忆,更隐含了对现实的无奈。
首尾分别用了“轻轻”和“悄悄”:
“轻轻”“悄悄”“沉默”营造了寂然无声、依依惜别的氛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