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中药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754182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44MB
骨刺中药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骨刺中药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刺中药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
草乌
CAOWU
RadixAconitiKusnezoffii
乌头、独白草、土附子、竹节乌头、草乌头
本品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长2~7cm,直径0.6~1.8cm。
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
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状侧根。
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
无臭,味辛辣、麻舌。
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
除去杂质,晒干。
归心、肝、肾、脾经;
煎汤,3~6g;
适量,研末调敷,或用醋、酒磨涂。
内服须炮制后用,入汤剂应先煎1~2小时,以减低毒性。
老弱及婴儿慎服,阴虚火旺、各种热证及孕妇禁服。
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
3.
蕲蛇
QISHE
Agkistrodon
白花蛇、褰鼻蛇,蕲州白花蛇、花蛇
除内脏的全体
本品卷呈圆盘状,盘径17~34cm,体长可达2m。
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
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
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
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
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
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
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
气腥,味微咸。
怕风、怕光、喜栖阴湿环境。
活动少,行动慢,阴雨天较为活跃,晴天或白天较少活动。
喜食动物。
以蛙、蟾蜍、晰蜴、鼠类为食。
湖北、江西、浙江
夏、秋二季捕捉。
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形用文火烘干或晒干。
蕲蛇最早见于《雷公炮炙论》称白花蛇。
《开宝本草》云:
“生南地及蜀郡诸山中。
”《本草图经》云:
“今黔中及蕲州、邓州皆有之。
”《本草纲目》云:
“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
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
”又曰:
“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纹,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
”以上特征描述,均与现今药用蕲蛇特征一致。
现主要产浙江及广东、广西等省。
温;
甘、咸;
归肝经;
有毒
祛风,通络,止痉。
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
3~9g。
4.
黄芪
补益药
HUANGQI
RadixAstragali
蜀脂、百本、王孙、百药绵、绵黄耆、黄耆、箭芪、独根
根
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
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
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选择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栽种。
用种子繁殖。
内蒙古、山西、甘肃
种后1~7年采收,春、秋二季采挖。
切去根头,除去须根及泥土,晒至六至七成干时按大小捆成把,晒干。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名医别录》云:
“生蜀郡、山谷、白水、汉中。
二月、十月采,阴干。
”《本草经集注》云:
“第一出陇西、叨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
次用黑水、宕昌者,色折肌肤粗,新者亦甘温补。
又有蚕陵、白水者,色理胜蜀中者而冷补。
又有赤色者可作膏帖。
”《新修本草》云:
“今出原州及华原者最良,蜀汉不复采用。
宜州、宁州者亦佳。
“今河东、陕西州郡多有之。
根长二三尺已来,独茎,或作丛生,枝干去地二三寸,其叶疏作羊齿状,又如蒺藜苗。
七月中开黄紫花,其实作荚子,长寸许。
八月中采根用。
”宋代《本草别说》云:
“黄耆本出绵上者为良,故名绵黄耆。
”《本草蒙筌》云:
“绵耆出山西沁借鉴绵上同,此品极佳。
”《药物出产辨》云:
“正芪产区分三处,一关东,二宁古塔,三卜奎。
”当今黄芪药材主产山西,内蒙古及东北地区。
质量为佳。
微温;
甘;
归脾、肺经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
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煎汤,10~30g(大剂量120g);
或入丸、散、膏。
表实邪盛、湿阻气滞、肠胃积滞、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禁服。
5.
木瓜
MUGUA
FructusChaenomelis
木瓜实、铁脚梨
成熟果实
本品长圆形,多纵剖成两半,长4~9cm,宽2~5cm,厚1~2.5cm。
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
剖面边缘向内卷曲,果肉红棕色,中心部分凹陷,棕黄色;
种子扁长三角形,多脱落。
质坚硬。
气微清香,味酸。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
用种子、分株或扦插繁殖。
安徽、四川、湖北
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
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始载于《名医别录》。
《本草经集注》云:
“山阴兰亭尤多”《本草图经》云:
“今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
其木状若柰,花生于春未而深红色,其实大者如瓜,小者如拳。
上黄似着粉。
宣人种莳尤谨,遍满山谷。
始实成则镞纸花粘于上,夜露日烘,渐变红,花文如生。
本州以充土贡,故有宣城花木瓜之称。
榠楂酷类木瓜,但看蒂间别有重蒂如乳者如木瓜,无者为 楂也。
”《本草衍义》云:
“西洛大决瓜,其味和美,至熟止青白色,入药绝有功,胜宣城者,味淡。
”现今仍以安徽宣城所产宣木瓜为优,最为道地。
酸;
归肝、脾经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
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煎汤,6~10g,或入丸、散。
适量,煎水熏洗或捣敷。
湿热偏盛,小便淋闭者慎服。
不可多服。
6.
防风
解表药
FANGFENG
RadixSaposhnikoviae
屏风、关防风、东防风
本品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30cm,直径0.5~2cm。
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
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有的环纹上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
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部浅黄色。
气特异,味微甘。
宜选择夏季凉爽、地势高燥的砂质壤土。
不宜在酸性及粘性大的土壤中种植。
用种子繁殖或根插繁殖均可。
东北、河北、四川
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
一般栽种者种植2~3年后采挖。
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生沙苑川泽及邯郸、琅琊、上蔡。
”《本草图经集注》云:
“郡县无名沙苑。
今第一出彭城、兰陵,即近琅琊者,郁州互巿亦得之。
次出襄阳、义阳县界,亦可用即近上蔡者,惟实而脂润,头节坚如蚯蚓头者为好。
“今出齐州龙山最善,淄州、兖州、青州者亦佳,叶似牡蒿、附子等”。
《药物出产辨》云:
“产黑龙江省洮南为最多。
”现主产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大庆、内蒙古的扎鲁特旗、额尔古右旗及吉林省洮南、通辽等。
辛、甘;
归膀胱、肝、脾经
解表祛风,胜湿,止痉。
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煎汤,4.5~9g;
适量,煎水熏洗。
体虚风动发痉者慎服,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者禁服。
7.
肉苁蓉
ROUCONGRONG
Herbacistanches
肉松蓉、纵蓉、地精、金笋、大芸
带鳞叶的肉质茎
本品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15cm,直径2~8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通常鳞叶先端已断,体重,质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
气微,味甜、微苦。
内蒙古、甘肃、新疆
多于春季苗未出土或刚出土时采挖。
除去花序,切段,晒干。
归肾、大肠经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煎汤,9~15g;
或入丸、散;
或浸酒。
相火偏旺、胃弱便溏、实热便结者禁服。
8.
狗脊
GOUJI
RhizomaCibotii
百枝、狗青、扶盖、扶筋、苟脊,金毛狗脊、金狗脊
根状茎
本品呈不规则的长块状,长10~30cm,直径2~10cm,表面深棕色,残留金黄色绒毛;
上面有数个红棕色的木质叶柄,下面残存黑色细根。
质坚硬,不易折断。
无臭,味淡、微涩。
生狗脊片呈不规则长条形或圆形,长5~20cm,直径2~10cm,厚1.5~5mm;
切面浅棕色,较平滑,近边缘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边缘不整齐,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
质脆,易折断,有粉性。
熟狗脊片呈黑棕色,质坚硬。
云南、广西、浙江
秋、冬二季采挖。
除去泥沙,干燥;
或去硬根、叶柄及金黄色绒毛,切厚片,干燥。
苦、甘;
归肝、肾经
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
用于腰膝酸软,下肢无力,风湿痹痛。
煎汤,10~15g;
适量,鲜品捣敷。
肾虚有热,小便不利,或短涩黄赤者均慎服。
9.
杜仲
DUZHONG
CortexEucommiae
思仙、木绵、思仲、丝连皮、扯丝皮、丝绵皮
树皮
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3~7mm。
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
内表面暗紫色,光滑。
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气微,味稍苦。
四川、云南、贵州
4~6月剥取。
瓜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高血压。
浸酒;
阴虚火旺者禁服。
10.
熟地黄
SHUDIHUANG
RadixRehmanniaePreparata
熟地
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
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
质柔软而带韧性;
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
无臭,味甜。
河南、河北、内蒙古
11~12月间采挖。
生地黄经过加工蒸、晒而成。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煎汤,10~30g;
或熬膏、浸酒。
用时宜配砂仁、陈皮等,以防腻滞碍胃。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慎服。
11.
川芎
活血化瘀药
CHUANXIONG
RhizomaChuanxiong
西芎、台芎、抚芎、京芎、贯芎
根茎
本品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
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呈波状环纹。
气浓香,味苦、辛。
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四川
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
除去泥沙,晒后炕干,再去须根。
辛;
归肝、胆、心包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腹痛,胸肋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煎汤,3~10g;
研末,每次1~1.5g;
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煎汤漱口。
月经过多,孕妇及出血性疾病慎服;
12.
赤芍
清热药
CHISHAO
RadixPaeoniaeRubra
木芍药、红芍药、赤芍药、臭牡丹根
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
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
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全国各地均产
春、秋二季采挖。
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微寒;
苦;
归肝经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
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煎汤,6~12g(大剂量30g);
阳虚、血虚无瘀之证及痈疽已溃者慎服。
不宜与藜芦同用。
13.
白芍
BAISHAO
RadixPaeoniaeAlba
金芍药、白芍药
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气微,味微苦、酸。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耐旱、怕涝,以阳光充足、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最为适宜,忌连作。
用种子或分根繁殖。
浙江、安徽、四川
夏、秋两季采挖。
除去头尾及须根,洗净,刮去外皮,放入沸水中煮至无硬心,赶快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取出晒干。
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今生白山、蒋山、茅山最好。
”《本草品汇精要》首次将赤白芍分为专条记述,并以泽州、白山、蒋山、茅山、淮南、海盐、杭越为首地。
“产浙江杭州为杭芍。
”与现代白芍道地产区相同。
一般也认为杭白芍的质量最佳,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
苦、酸、甘;
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煎汤,9~12g(大剂量30g);
虚寒证不宜单用。
14.
当归
DANGGUI
RadixAngelicaeSinensis
干归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
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
支根(归尾)直径0.3~l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
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耐寒怕旱,喜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甘肃、陕西、四川
秋末采挖。
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待水分稍蒸发后,扎把搭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当归生陇西川谷。
“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难得。
西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
“今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胜,细叶者蚕头当归,大叶者马尾当归。
“当归生陇西川谷,今川蜀、陕西诸郡及江宁府、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胜。
“今陕,蜀,秦州,汶州诸处,人多栽莳为货。
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
”根据历代本草记载均以陕西出产者质量最佳。
与现代当归主产区(岷县产最大,质量最优。
)相一致。
另滇西北栽培的当归以个大、体坚实、味香浓、色白肥润等,称之为“云归”
甘、辛;
归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酒当归活血通经。
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煎汤,6~12g;
或熬膏、浸酒;
热盛出血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15.
牛膝
NIUXI
RadixAchyranthisBidentatae
百倍、怀牛膝、鸡胶骨
本品呈细长圆柱形,稍弯曲,上端稍粗,下端较细,长15~50(90)cm,直径0.4~lcm。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略扭曲而细微的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受潮则变柔软,断面平坦,黄棕色,微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多数点状维管束,排列成2~4轮。
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喜温暖干燥的气候,不耐严寒,因牛膝是深根植物,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处种植。
在多雨湿润的环境,生长不良。
牛膝:
河南川牛膝:
四川、贵州、云南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根部。
除去细根及泥土,理直根条,每十根扎成1把,晒至干皱后,用硫磺熏1~2次,削芦去尖,晒干。
“生河内川谷及临朐。
“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长大柔润。
”宋代《图经本草》云:
“今江、淮、闽、我 、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为真。
“今西京作畦种,有长二尺者最佳。
”《本草品汇精要》云:
“怀州者为佳。
“牛膝处处有之,谓之土牛膝,不堪服,惟北土及川中人家栽莳才为良。
”《药物出产辩》云:
“产河南淮庆府武陟温三县”。
怀牛膝是享有盛誉的“四大怀药”之一,从历代本草记载可知,河南早在800多年前就已栽种牛膝。
可见古今牛膝均以河南为道地。
平;
苦、甘、酸;
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
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瘢瘕,肝阳眩晕。
煎汤,6~15g,或浸酒;
适量,捣敷;
或捣汁滴鼻;
研末撒。
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滑精,月经过多及孕妇禁服。
16.
威灵仙
WEILINGXIAN
RadixetRhizomaClematidis
灵仙
根及根茎
根茎呈柱状,长1.5~]Ocm,直径0.3~15cm;
表面淡棕黄色;
顶端残留茎基,质较坚韧,断面纤维性;
下侧着生多数细根。
根呈细长圆柱形,稍弯曲,长7~15cm,直径0.1~0.3cm;
表面黑褐色,有细纵纹,有的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本部;
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较广,木部淡黄色,略呈方形,皮部与木部间常有裂隙。
气微,味淡。
江苏、安徽、浙江
秋季采挖。
除去泥沙,晒干。
辛、咸;
归膀胱经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煎汤,6~12g,或入丸、散;
或煎水熏洗,或作发泡剂。
气血亏虚及孕妇慎服。
17.
伸筋草
SHENJINCAO
HerbaLycopodii
石松、过山龙、筋骨草、小伸筋、狮子草、狮子毛草、金毛狮子草
全草
本品匍匐茎呈细圆柱形,略弯曲,长可达2m,直径1~3mm,其下有黄白色细根;
直立茎作二叉状分枝。
叶密生茎上,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线形或针形,长3~5mm,黄绿色至淡黄棕色,无毛,先端芒状,全缘,易碎断。
质柔软,断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
无臭,味淡。
东北、华北、华中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
去杂质,晒干。
微苦、辛;
归肝、脾、肾经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煎汤,10~15g,或浸酒。
适量,捣敷。
孕妇及出血过多者慎服。
18.
桂枝
GUIZHI
RamulusCinna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骨刺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