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
- 文档编号:167489
- 上传时间:2022-10-05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1.46MB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地球的大小与形状
一、地球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证据例举:
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
北极星高度的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等。
2、地球大小:
平均半径:
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仪(见教材上13、14页图1.12—1.5经线,纬线图,半球图)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定义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围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
圆圈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
1.赤道最长(4万千米),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等长,约为2万千米
指示
方向
东西方向(横向)
南北方向(纵向)
0度线
赤道(0°)
本初子午线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
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
北纬(N):
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
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
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东经(E):
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
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
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
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特殊线
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
本初子午线(0°)、180°、
20°W、160°E
划分
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度为低纬度
30-60度为中纬度
60-90度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W<20°W——小小为东,
E>160°E——大大为西)
2、经纬网:
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
北纬40度,东经116度(40°N,116°E)注意:
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
三、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方向
正面看: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约365天)
旋转特点
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地轴始终倾斜66.5度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引起现象
1、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2、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季节变化(白昼时间长短不同)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2.五带划分,
其依据:
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
熟记19页图1.21公转示意图
日期
节气(北半球)
太阳直射点
昼夜情况
季节划分(北半球)
3.21
春分
赤道
昼夜平分
3、4、5春季
6.22
夏至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6、7、8夏季
9.23
秋分
赤道
昼夜平分
9、10、11秋季
12.22
冬至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12、1、2冬季
赤道地区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第二单元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
1、地图:
把全球或一个地区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不同的符号、颜色、文字、表示的平面图。
2、地图发展历程:
陶片地图羊皮地图丝织品地图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卫星图像和GPS定位系统)
3、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①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时注意分子、分母单位一致)
比例尺
表示范围
地图内容
1/1000大
小
详细
1/10000小
大
简略
文字式:
如:
“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数字式:
如1︰10000000或
直线式:
如
100
200
100
0
300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②读比例尺技巧:
记住:
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4、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5、地图上确定方向:
①指向标辨别法:
箭头指向北方;
②一般辨别法:
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③经纬网辨别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注记=文字和数字熟记30页图2.18常见图例
二、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
见35页图2.23
类型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海拔
H<200米
200米 500米 H>1000米 不定 形态 特征 平坦、起伏小 起伏小, 坡度和缓 起伏大: 坡度陡(山高谷深 主体平坦,边缘部分陡峭 四周高,中间低 分层 设色 绿色 黄褐色 四周黄色,中间绿色 第三单元 海洋和陆地 陡崖 鞍部 山谷 山脊 山顶 ▲ 闭合曲线中心(点)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线) 等高线向高处突出(线) 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点)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 提示: 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 海陆 分布 七 大 洲 名称、分布: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大小排序) 重要分界线 海陆之比: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 71%。 陆地: 29%) 定义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岛) (最大的群岛: 马来群岛) 大洲: 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岛)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最大的半岛: 阿拉伯半岛) 亚欧: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 苏伊士运河欧、非: 直布罗陀海峡 亚、北美: 白令海海峡 南北美: 巴拿马运河北美、欧: 丹麦海峡 南美洲、南极洲: 德里克海峡 四大洋: 太平洋(最大的大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海洋的狭窄通道。 海拔最高、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南极洲 2、分层设色地形图: 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特征看图,文字表述如下: 运河、海峡 土耳其海峡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白令 海峡 直布罗陀 海峡 德雷克 海峡 丹麦 海峡 沟通海域名称 黑海 地中海 太平洋 大西洋 地中海 红海 太平洋 北冰洋 地中海 大西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北冰洋 大西洋 2、熟记37页表格陆地地形之最 3、沧海桑田——海陆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4、板块构造学说: 地表由岩石组成;分为6个板块(填图);板块在不断运动中(根据箭头判断运动方向);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海陆变迁的力量来源: 板块运动 5、海洋: “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 6、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石油污染、海洋过度捕捞、海洋垃圾污染····· 第四单元 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 气候 概念 某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1、短时间 2、易变化 1、长时间2、较稳定 联系 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P55图4.2) 3、天气预报图: 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知道: (1)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2)温度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3)风力风向的表示方法。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4)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等: 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日较差: 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北半球 南半球 海陆分布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最高气温 7月 8月 1月 2月 最低气温 1月 2月 7月 8月 (2)年变化: 气温年较差: 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 (1)等温线: 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2)A纬度因素: 气温从低纬度(赤道)向高纬度(两极)逐渐降低(基本规律) B.海陆因素: 同纬度气温随着海陆的不同而不同。 夏季: 陆温高于海温;冬季: 海温高于陆温。 (3)C.地形因素: 同纬度的气温随着海拔的不同而不同。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在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成 (1)降水的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主要形式降雨 (2)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暖湿气流上升运动、凝结核、成云致雨) 3、降水的分布(雨极——乞拉朋齐,干极——阿塔卡玛沙漠) (1)降水的地区(空间)分布规律: (4多4少) 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纬度位置影响) ②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 ③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洋流) ④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看P68图4.14理解其分布位置) 气候类型判断: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分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2、亚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温带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 4、寒带气候类型: 有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分布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 5、高山气候类型: 分布在喜马拉雅山等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五、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1、影响一个地方气候的主要因素(会分析): ①纬度位置: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位置: 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相反。 离海近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远海而海风吹不到的地区,降水也少; ③地形: 海拔高气温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雨) 2、最干旱大洲非洲,最湿润大洲南美洲,降水量最少大洲南极洲; 3、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广的气候区是温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粤教版七 年级 地理 上册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