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采访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748100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1.13KB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Word下载.docx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新闻采访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6
(1)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
(2)编辑部的报道提示或报道任务;
(3)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
(4)来自受众的信息;
(5)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等。
选题7
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
确立选题的标准8
(1)新闻价值标准:
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
(2)新闻政策标准:
政治形势与新闻宣传思想需要;
(3)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与定位。
选题论证的方法和步骤9
选题论证需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精确契合新闻机构的编辑方针与定位。
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对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考察,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最后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准备与策划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10
(1)收集和研究与选题相关的背景材料和筹划采访预案的案头工作:
掌握相关政策、补充相关知识、熟悉采访对象、设计采访问题等。
需要特别注意发掘音响、影像材料;
另外,根据采访方式不同,对采访问题的设计也不同,带机采访还需要准备控制提问和回答的镜头(音响)效果。
(2)为顺利进行采访而做好物质和技术准备,包括录音录像设备、话筒、电池、磁带等,并与相关人员做好协调。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11
(1)旁观式:
尽量保持现场的原生态,把记者对现场的干预减小到最小程度;
(2)参与式:
记者与现场积极互动,影响采访对象和现场,甚至将记者的现场表现构成现场的一部分。
采访提纲的撰写12
采访提纲是记者对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采访对象、采访问题、相关背景,以及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等。
写好采访提纲,可避免盲目性,争取采访的主动。
(四)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法
现场观察13
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
记者现场观察和采录的主要内容14
(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态势,把握新闻事件的进程,要注意采录具体生动的情节;
(2)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
(3)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
(4)观察捕捉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观察和采录要注意的问题15
(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以利于观察的清晰、准确和全面,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变换观察位置,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对象及其变化的准确信息。
(2)开拓观察的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避免按照固有的思维和观察模式观察和采录。
(3)确定恰当的角色定位。
一般情况下,记者以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和记录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和采录,某些情况下,记者也可以以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新闻现场,获得和传播体验性信息。
(4)将观察与思考结合。
记者在现场观察的同时,要迅速通过思考分析和判断信息内容和传播价值。
(5)把握好开机时间,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把握事件发展的脉络,采录下关键的内容。
(6)注意记录过程,强调过程性和动态性,展现事件发展的情节或记者采访调查的经过。
访问16
指记者同特定的采访对象访谈,进行调查研究,以获得新闻事实材料的采访活动。
采访对象的选择17
(1)知情:
采访对象的选择以新闻事件为核心向外辐射开来,当事人、目击者能提供最接近事实的信息;
相关专家、政府官员等能提供相对权威与独立的见解。
(2)愿讲:
注意选择能够配合记者采访的对象。
(3)善于表达:
要尽量选择没有语言或行为毛病的采访对象,采访对象应使用规范的语言,在电视采访中,还要避免选择有不良习惯动作、表情者。
营造融洽的访问气氛18
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掌握与采访对象信息交流与情感交流的方法,营造良好的访问气氛。
如要专心倾听采访对象的谈话,在谈话过程中要进行适时反馈,与采访对象平等交流等。
还要注意选择采访对象熟悉的场所。
带机采访时要精心选择开机时机,不要因开机干扰采访对象的表达。
提问的方法和技巧19
(1)提问要具体,不宜空泛、笼统,要善于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具体的小问题,尤其对于缺少被采访经验或不善言辞的采访对象,提问更应具体化;
(2)提问要有逻辑性,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便于采访对象回答;
(3)提问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采访对象的特点设计问题;
(4)问法应多样,在访谈的不同阶段,应恰当穿插不同类型的问题,如开放式问题与闭合式问题的穿插。
话筒前采访及其要求20
以话筒为工具,以提问为手段,在新闻现场或其他场合记录对新闻人物访谈内容的采访方式。
话筒前采访的要求:
(1)尽可能地消除现场的干扰因素,如适当减少摄录人员的数量,在场者也应注意尽量减少自己存在的痕迹,话筒尽可能不要干扰采访对象与记者的交流视线,无线话筒的效果会更好。
电视采访中避免灯光直射人脸等。
(2)记者的语言应精炼,通俗化,口语化,有表现力。
(3)注意话筒采录声音的自然与清晰,采录前应注意检查录音器材的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正确使用话筒,避免声音变形;
注意选择访问环境,避免电磁波等噪音干扰。
(4)电视的话筒前采访记者还应有镜头意识,如提问不应重复镜头中明显存在的信息,善于利用环境和周围的事物来组织问题等等。
(5)话筒前采访的一次最佳原则:
争取一次完成,否则重复多次后采访对象容易产生厌倦感,影响采访效果。
开放型问题21
指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的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如“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等。
对于社会经验丰富、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或访问渐入佳境之后,可适当采用开放式问题。
闭合型问题22
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甚至有的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如“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您看到他是拿着枪吗?
”等等。
闭合式问题适合挖掘典型的情节、细节和核实材料,对于不善言辞的采访对象或访问的初始阶段,可适当采用闭合式问题。
电视新闻摄录的原则与方法23
原则
(1)真实性原则:
把真实性放在首位,不导演,不摆布,让新闻事件自然发生和演变;
同时,在采用摄录技巧时,都应以不破坏真实性为原则。
(2)时机原则:
对于电视新闻摄录而言,时机意味着一切,对构图、用光、角度选择等表现要素的考虑不能以牺牲记录新闻信息的时机为代价,采录到关键的镜头和音响时形式要素的不完美是可以原谅的。
方法:
挑、等、抢。
挑,就是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根据对事物的现场分析、判断、概括和提炼,挑选拍摄最能说明事件本质的形象——动作、神态或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场面。
等,善于等待最佳的拍摄时机,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平时积累的经验,预先估计可能出现的精彩场面或人物活动的高潮点,随时做好拍摄准备。
抢,即抢拍,当新闻事件突然发生或等待拍摄的目标出现时,当机立断,毫不迟疑地启动摄像机,把稍纵即逝的画面和同期声记录下来。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是
(1)坚持从新闻题材的实际出发:
这是恰当运用录音采访方式、成功进行录音采访的基本前提,这一要求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题材的需要和题材提供的可能性。
面对新闻题材,是否运用录音采访、如何运用,应从题材的需要出发,用于所当用是成功运用音响、运用录音采访方式的重要前提之一;
另外,要从新闻题材提供的可能性出发,这里包括考虑新闻题材是否蕴含音响、新闻题材所蕴含的音响能否采录到、此音响是否宜于公开播出。
(2)注重音响的基本素质:
新闻报道对音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绝对真实、力求自然、捕捉特点(即把有特点的音响用到报道中去)、尽量清晰,采录时要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些要求,获取高质量的音响。
(3)采录时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和控制采访节奏。
因为音响稍纵即逝,多数情况下只有一次采录机会,因此记者更需要控制采访的主动权,时刻注意现场的变化,捕捉音响。
掌握采访节奏是要注意在采访中突出重点,创造良好的采访氛围,为后期剪接、合成创造条件。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电视摄像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为保证两面和同期声质量的技术要求:
(1)恰当运用景别:
在电视新闻中常用的景别有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表现功能,摄录时要灵活运用景别,强化画面的表现力;
(2)精心选择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有正面方向拍摄、侧面方向拍摄、背面方面拍摄、平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角度不同,屏幕效果千差万别,要主动地、有预见的选择最佳角度拍摄。
(3)巧妙运用光线,要真实地再现新闻现场的光线效果,适当运用人工光,确保画面的基本亮度,生动、逼真地再现被摄对象的形象、轮廓线条、质感和空间感,赋予画面不同的环境氛围。
(4)恰当运用长镜头,长镜头拍摄的画面完整、连贯、对动作、场景和情节的介绍和表现有一气呵成的特点,适合报道动态性强、持续时间短的新闻。
二、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符合媒体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需要符合广播电视媒体的以下传播特点:
(1)快速及时,先声夺人:
广播电视在时效性上具体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甚至可以实现现场直播,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高度重视时效性;
(2)线性传播:
广播电视按时间顺序播发节目内容,在写作中要注意不断出现小高潮点,吸引受众;
(3)受众广泛,对象性强:
广播电视直接诉诸于受众的听学和视觉器官,较少受文化程度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受众范围广泛,适应这一特点,广播电视写作中应注意通俗易懂;
(4)具体形象,感染力强:
广播电视可以运用声音或图像再现人物和事物现场,给受众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应注意运用好这一点,激发受从的接收兴趣;
(5)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广播电视的信息符号是声音和活动图像,稍纵即逝,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扬长避短,少用抽象、复杂的内容,便于受众掌握。
易于接收接受:
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受众的思维紧紧跟随,容不得细细揣摩,同时广播电视受众面广播,在文化、年龄上是多层次,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和语言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
可听性:
广播电视要求受众用听学器官捕捉语音、语义,因此要让受众听得见,也听得懂,要求“上口”和“入耳”,便于口说耳听。
准确性: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要求真实准确,新闻报道对象确有其事,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过程细节、引语、资料等都应是准确的。
完整性: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信息应相对完整。
通俗性:
要把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问题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
注意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庸俗化。
用事实说话: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叙述事实发表无形的意见。
(1)新闻报道中体现客观中立的立场;
(2)新闻报道中注意消息来源的多样性,确保报道的客观准确;
(3)采用多种“用事实说话”的手法,如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巧用背景材料说话、借用他人言论说话、用情节细节说话等等。
“造林”还是“造字”
主持人:
听众朋友,您平生见过的最大的标语字有多大?
最近,记者在湖北省郧西县算是大开了眼界。
今天的《焦点时刻》请听湖北台记者杨宏斌、通讯员胡成采制的录音报道:
《“造林”还是“造字”》。
(解说)今年11月28号,记者乘车经过郧西县店子镇太平寨时,突然发现,公路旁陡峭的高山上,一个巨大的水泥字扑面而来。
因为离得较近,记者无法看到它的全部,只有跑到500米开外的地方抬头仰望,才看清这原来是一个硕大的“禁止”的“禁”字,而它只是一幅巨型标语的四分之一。
记者驱车十几分钟,才终于将山体上用石头砌成的这四个大字看清:
“封禁治理”。
四个大字连成一排,挺立在群山之间,十分壮观。
“封——禁——治——理——”,这四个大字是什么意思呢?
(音响)记者:
“封”就是封山,那“禁”呢?
郑直:
“禁”就是禁止砍伐、禁止放牧——放牧牛羊,“治”就是治理荒山,“理”就是管理的意思。
(解说)说话的人是原店子镇林业站职工郑直。
他曾参加过这幅巨型标语的设计、建造。
他告诉记者:
这幅巨型标语是店子镇政府1999年组织5个村的2000多劳力,大干一个半月建成的。
(解说)这每个字究竟有多大?
郑直说,每个字是严格按照840平方米来建造的,一个字大约是29米长、29米宽,足有9层楼那么高,比两个篮球场还要大!
“封禁治理”的“封”字,就右边“寸”字里的那一“、”,就有9米宽、4米高,能坐下40多个人。
(解说)是谁想起在山上造字的呢?
郑直介绍说,当时,县里号召退耕还林、封山植树,周边乡镇都在山体上做巨型标语,显示抓这项工作的气魄和决心。
店子镇的领导见别的乡镇的山体标语很气派,受到上级表扬了,不甘示弱,决定也要做几个大字,字的大小一定要超过周边乡镇。
镇里安排郑直和文化站站长桂千奇对标语字进行设计,刚开始,领导对他们的设计还不太满意:
(音响)郑直:
“开始就是按照领导意图,一个字做一亩那么大。
结果做那么大,他们下来一看,小了,最后又重搞,重搞就是按840个平方这样设计的。
”
(解说)设计的字体大小超过了周边乡镇,领导满意了,才开始施工。
郑直说,这山体大字的做工很讲究:
“先挖槽子,先开这个字的笔划;
再用石头一个一个给它往上排。
槽子好象是40公分深吧。
石头砌好了以后,就和沙浆,和这个水泥,再灌;
灌了后再抹平;
抹平之后上涂料、刷白,石灰的不行,石灰的水一冲就没得了。
(解说)太平寨山高坡陡,做字的地方坡度达45度到50度,农民们从河里运砂石,挑水上山,行路艰难。
造字时正是高温酷热的夏天,2000劳力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开始干,一直干到下午七点才收工。
“太热了!
就说我们,我们作为干部上去还没干啥子哩,整天脸上的汗都没干过,身上的衣裳都汗湿完了。
(如果)扛沙、扛石头、扛水泥,那更辛苦啊。
(解说)造这几个标语字共花了多少钱?
郑直告诉记者,每个字至少6000元,4个字总共就是2万4千元,这还不包括群众投工在内。
农民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如果花2万4千元买树苗的话,可以买松杉苗16万株,按常规每亩栽127棵的话,可以栽1259亩,能把这座山绿化12遍!
(解说)为了显示退耕还林工作的力度,郧西县很多乡镇都像店子镇这样,把“造林”变成了“造字”。
据县林业局有关人士介绍,全县造的300多平方米以上规模的大字近100个!
(音乐混播)
(解说)夹河乡建有两处大型标语:
一处在金銮山,“封禁治理、美化汉江”这八个大字,共投入2500个劳力,做了三个月,每个字667平方米,八个字全长两公里,跨越三座山;
另一处标语在腰滩河,“做好水土文章,绿化湖北山川”十二个大字,每个字667平方米,2500个劳力,做了四个月,标语全长五公里!
(解说)在羊皮滩建的“泥沟乡退耕还林示范区”十个大字,全部先用水泥浇注,然后用白火石砌表面,两个村1300个劳力做了三个半月才建成。
建这些字的白火石,是乡政府要农民自己掏钱买的。
为了买白火石,农民最远的跑到12公里外的陕西月儿潭;
没钱买,就下河捡或上山找。
(解说)羊皮滩的这十个大字的脚下,就是景阳乡官亭村。
当年建字时,官亭村村民就说,与其花这么多钱造字,不如给官亭村修一条村民们盼了18年的断头路。
(解说)在各乡镇竞相开展的“造字竞赛”中,店子镇终于后来居上,拔得头筹,凭借“封禁治理”这四个大字创下了字体最大的纪录!
(解说)郧西县一些乡镇1999年开始“造字”,一晃三、四年时间过去了,巨型标语字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坚不可摧。
相形之下,这些地方的退耕还林状况却不容乐观。
(解说)原店子镇林业站职工郑直说,建了大字之后,店子镇政府搞了几次植树造林“大会战”,还请来县电视台记者摄像。
可一阵热闹过后,剩下的是一片冷清。
站在“封禁治理”四个大字前,郑直说:
“你看那山上,现在还不是那个样子!
(无奈地笑)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等于零。
(解说)说是“封、禁”,可是记者在店子镇看到,造了字的山上,树木稀稀拉拉,零零星星地种着黄姜和小麦;
牛、羊在随意地吃着草,没有人来管。
(解说)羊皮滩的“泥沟乡退耕还林示范区”十个大字中,“退耕还林”的“还”字里面还种了农作物;
红岩寨“封禁治理”四个字中的“封”字,从远处看去,隐约有几个黑点,爬到字上一看,原来不知是谁种了两分地的黄姜!
(解说)红岩寨的大字标语下有两个村,因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经常冲毁农民的房屋。
从造绿化标语的那一年起,两个村的村民就强烈要求实施退耕还林。
去年他们还挖好了树窝,等上级发树苗栽植,可至今没人理这个茬儿!
(解说)个别乡镇为了造字,竟然不惜毁林。
夹河镇金銮山大型标语字,跨越三座山,其中有一座山的天然林比较好,但镇里为了造“封禁治理”的“封”字和“禁”字,砍掉了不少天然林木。
(解说)谈到这几年造字的经验,郧西县林业局的干部们很是得意,他们特别向记者说明,郧西的造字声势已经影响到了与郧西相邻的陕西6个县。
(音响)干部甲:
“对陕西有震动、有促进。
干部乙:
“我们这个郧西呢和陕西6个县交界,他们看到这个声势以后呢,就你追我赶,湖北人了不起嘛!
(笑)哼哼……”
(解说)可是,在汉江南岸的陕西省白河县和旬阳县的两个乡镇,记者驱车20多公里,沿途只见树木不见字。
郧西县的关防乡和湖北口乡,没有造一个大字,却造出了成片成片的树林。
看来,“造林”还是“造字”,效果大不相同。
(主持人)好,感谢收听《焦点时刻》。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
导语:
广州人讲普通话难是全国闻名的。
但广州市长黎子流却因为带头讲普通话成绩显著,今天(31日)获得了广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授予的“推广普通话特别奖”。
正文:
(出黎子流普通话声音)“我的普通话说得很普通……”(压混)黎子流市长是地道的顺德人,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
他1990年调到广州工作后,才开始真正学习和广泛使用普通话。
上任之初,他在作报告时闹过这样的笑话。
(出录音)“拒绝接受人大监督是我讲的,本来应该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虽然不时闹出笑话,但他仍然以身作则,多讲普通话。
开大会时讲,开小会时讲,日常工作中也讲。
几年的锻炼,他对自己的评价是:
(出录音)“讲得很流利,但不准确。
”黎子流说,要树立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大家都要努力讲好普通话。
他的体会是大胆讲,(出录音)“多学,多讲,错了要努力纠正。
市长带头推广普通话,在广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胆地讲普通话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出市民录音)“黎市长这么大年纪都可以把普通话讲得这么好,我们年轻人,只要肯学,一定可以讲得更好。
结构线索单一:
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适应线性传播的特点,力求线索单一,结构单纯,让受众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掌握报道要点。
最常用的结构是时间顺序及层次单纯的逻辑顺序。
层次清楚:
在叙事繁简适宜、详略得当的基础上,做到事实之间相互照应、环环紧扣,段落之间过渡自然、步步衔接,使之成为层次清楚的有机整体。
材料组织的整体构思:
广播电视新闻是由多元素组成的,要求从整体出发,对文字解决、音响、画面、音乐等诸元素进行合理安排,使它们和谐协调,到得理想的整体效应。
核心信息处理:
广播电视新闻对核心信息要加以强调和突出,如对核心信息进行适当的重复,在主体部分巧妙强化核心信息,围绕核心信息选择材料和突出主干材料等等。
(三)广播电视消息
广播电视消息:
运用广播电视媒体迅速及时、简单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类新闻体裁。
它力求以最快速度、最简洁的语言报道新闻事实,同时需要遵循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以便于声音或声像传播、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方法描述事物。
新闻六要素:
新闻报道完备地表述事实通常应具体的六个基本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和如何。
一篇新闻报道在表述中应尽可能地清楚交代这六项内容,但不能强求任何一篇新闻报道都要六要素俱全。
背景:
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材料。
导语是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它以凝练简洁的语言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它起到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引导收视的作用。
广播电视消息导语写作的特点:
(1)选材精粹:
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或突出最能表现最新事态的新闻要素;
(2)具体形象:
避免概念化、抽象化,使用经过提炼的典型事实、形象化的情节可富有特点的细节;
(3)简短精炼:
明确报道主旨,抓住新闻要害,用准确洗练的语言表达;
(4)照应主体: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在内容及语言上,要与新闻主体协调一致,相互呼应,防止相互脱节或矛盾。
常见的导语类型:
(1)直接式导语,直接陈述新闻事实,开宗明义;
(2)延缓式导语,不直接陈述主要新闻事实,而是运用描写、气氛渲染、解释、设问等手法先写一些相关的东西,再引出新闻事实。
广播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时间顺序结构、逻辑关系结构和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
导语之后,新闻主体按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的关心程度排序的一种结构。
特点是头重脚轻,短小精炼,断裂行文(用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来行文,不用过渡段),优点是重点突出,成稿快,行文干练,有利于受众迅速把握报道重点,也有利于后期编辑控制报道时间。
缺点是程式化。
适合于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动态新闻
例:
“武汉•中国光谷”提案人获重奖(湖北电台2001年11月8日首播)
(导语)催生“武汉•中国光谷”的提案人——13位全国政协委员,今天上午受到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重奖。
第一提案人许其贞获奖5万元,其他12位提案人分别获得1万到2万元奖励。
(正文)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盛树仁在颁奖会上说,“重奖一件提案这在人民政协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时间顺序结构:
导语之后,主体根据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层次,展示事件的进程,这种结构保持了新闻事实原貌和进展的完整性,行文自然,线索清楚,符合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
不足之处在于最重要的事实在报道中间或结尾,容易被淹没。
画面:
街景1、2
市容人员在街上检查
清洁工扫地市容人检查行人小饭店收起幌子等。
工作人员在一门上贴封条
检查团市内街头行走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播 电视新闻 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