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三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742627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8.93KB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三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三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三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合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性质: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经过: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4到63以学生为主,运动中心在北京,斗争方式是集会讲演、游行示威、罢等;
第二阶段是6月3日以后,斗争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斗争方式是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
结果: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历史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
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阶段划分-1840至五四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五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
二、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
1、历史条:
①阶级条:
工人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思想条: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③组织条:
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
2、五四和中共诞生的关系:
(略)
3、时间:
1921年7月23日
上海
人物: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十三中共一大
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新表现在四个方面:
新思想——一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新领导——以无产阶级为领导阶级
新目标——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
新力量——以工农大众为革命的主要力量
4、中共二大的时间:
1922年7月
地点:
任务:
制定革命纲领
内容:
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意义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北伐战争
1
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一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国共两党合作后,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运动,1924年1月~1927年7月1日)。
孙中山发展了新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工农
2
黄埔军校的建立
中国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创办的,要建立自己的革命军队,挽救民族危亡
目的:
为了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建立国民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
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
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1924年月
广州的黄埔,
名称: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领导: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作用: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意义: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3
北伐胜利进军:
(1926-1927)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总司令:
蒋介石
北伐目的:
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
汀泗桥、贺胜桥;
武昌
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被誉为“铁军”
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
进军路线:
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福
建——浙江——上海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成果:
取得了定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进一步进攻张作霖的军队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①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②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③广大北伐官兵的欲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成为北伐胜利进军的坚强后盾;
⑤北洋军阀失道寡助,且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最终结果:
失败
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日)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⑸国民革命的失败的标志: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原因: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他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采取突然袭击:
主观上:
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性质),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武汉国民政府迁至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共产党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决定以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所以定8月1日为建军节。
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八七会议为我党指明了新的出路,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3、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分析敌强我弱,转向农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秋收起义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4、“文家决策”长征原因:
1933年10月~1934年10月,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党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指“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图: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193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⑶红军长征经过的省区(11个):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⑷长征胜利标志: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⑸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⑹长征精神:
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队精神。
⑺遵义会议:
193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其他:
遵义会议后,中央确定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的责任,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组成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全军行动。
标志: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七、三次会师
井冈山会师
9284
朱德
毛泽东
吴起镇会师(陕北)
9310
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
陕北红军
会宁会师(甘肃)
93610
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上册 复习 提纲 第三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