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内分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735064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258.86KB
生理内分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生理内分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内分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由花生四烯酸形成的前列腺素族(PGs)、血栓素族(TXs)、白细胞三烯类(LTs)
激素名称
英文缩写【重点】
化学性质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肽类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生长激素抑制激素(生长抑素)—室周区和弓状核
GHIH(SS)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弓状核
GH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
VP(ADH)
腺垂体(7)
促甲状腺激素
TSH
蛋白质类
作用于靶腺,称为促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卵泡刺激素(配子生成素)
FSH
黄体生成素(间质细胞雌激素)
LH(ICSH)
促黑激素
β-MSH
作用于靶组织或靶细胞
生长激素
GH
催乳素
PRL
松果体
褪黑素
MLT
胺类
甲状腺
甲状腺素
T4
3,5,3’—三碘甲腺原氨酸
T3
甲状腺C细胞
降钙素
CT
肾上腺皮质
皮质醇
类固醇类
醛固酮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E
去甲肾上腺素
NE
胃肠道
促胰液素
缩胆囊素
CCK
胃泌素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
TRH—TSH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
CRH—ACTH
(3)激素的细胞作用机制【了解】
胞膜受体:
G蛋白耦联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胞内受体:
类固醇类激素进入细胞后,先与胞质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再进入胞核
激素结合域
核受体DNA结合域
转录激活结合域
亲脂激素—结合核受体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核受体与热休克蛋白解离,暴露激素反应元件(HRE)
Ⅰ型核受体:
类固醇激素受体
Ⅱ型核受体:
甲状腺激素、维生素D3、维甲酸受体
激素作用的终止:
激素分泌调节系统、激素与受体分离、控制酶活性、激素被靶细胞内吞并被灭活、激素在肝肾和血液循环中被降解
(4)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掌握】
1.特异作用:
主要取决于靶细胞特异性受体与激素的结合能力,即亲和力。
亲和力可变。
受体数量与亲和力的变化与激素量相适应,从而调节靶细胞对激素的敏感性与反应强度
2.信使作用:
第二信使cAMP、cGMP、DG、IP3、Ca2+
3.高效作用
4.相互作用【重点】
a.协同:
多种激素联合作用时所产生的效应大于各激素单独作用时所产生效应的总和
——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共同升血糖
b.拮抗:
不同激素发挥相反生理效应
——胰岛素与生糖激素之间
c.允许permissiveaction:
某种激素本身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或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但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另一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
——糖皮质激素
(5)激素分泌的调控【掌握】
1.生物节律性分泌:
腺垂体一些激素为【脉冲式】分泌,褪黑素、皮质醇为【昼夜节律性】分泌,甲状腺激素【季节性】周期波动。
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
2.
体液调节
a.轴系反馈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见左),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轴。
b.体液代谢物调节效应:
胰岛素、K+Na+与醛固酮关系、血Ca2+与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关系
3.神经调节:
交感刺激E\NE,迷走刺激胰岛素、胃泌素
2、下丘脑—垂体和松果体内分泌
腺垂体:
垂体门脉系统
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
神经垂体:
下丘脑-垂体束
(1)下丘脑—腺垂体系统——GH、MSH、PRL、TSH、ACTH、FSH、LH
1.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上动脉先进入【正中隆起】,形成初级毛细血管网,然后再汇集成几条垂体长门脉血管进入【垂体】,并再次形成次级毛细血管网
2.下丘脑促垂体区:
正中隆起、弓状核、腹内侧核、视交叉上核、室周核、室旁核
3.
大细胞肽能神经元:
合成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
小细胞肽能神经元:
产生调节腺垂体激素释放的激素即调节肽
4.影响肽能神经元活动的神经递质【了解】
肽类物质:
脑啡肽,β-内啡肽,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神经降压素,缩胆囊素
单胺类递质:
多巴胺(DA),NE,5-羟色胺(5-HT)
5.下丘脑调节肽
a.产生这些肽的部位是下丘脑促垂体区
b.这些肽对腺垂体细胞调控机制属于第二信使学说;
c.这些肽除调节腺垂体功能外,还有复杂的垂体外功能;
6.生长激素(GH)
1)基本特点:
a.191个氨基酸组成的肽,与催乳素(PRL)有一定的重叠效应
b.血清浓度:
女性2—10μg/L,男性1—5μg/L
c.节律性脉冲式释放(1~4h一次),入睡后增加,慢波睡眠60min达高峰,异相睡眠后又减少;
青年期GH分泌量最高,随着年龄增长,分泌量减少;
d.主要与高亲合力GHBP结合,运输;
e.血中半衰期6~20min
2)作用机制【未讲】:
a.GH与2分子GH-R结合成同二聚体→JAK2-STATs、JAK2-SHC、PLC信号转导→调节基因转录、代谢物转运、胞膜钙离子通道与胞质某些蛋白激酶活性的变化→改变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b.GH→靶细胞(如肝细胞)生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酪氨酸激酶受体→1.促进软骨生长,2.促进钙、磷、钾、硫等元素进入软骨组织,3.促进氨基酸进入软骨细胞,4.增强DNA、RNA、蛋白质的合成,5.促进软骨组织增殖和骨化,使长骨加长。
c.JAK-STAT途径(又称Janus酪氨酸激酶途径):
GH→GHR→JAK2蛋白磷酸化而活化→胞内蛋白磷酸化→转录因子STAT磷酸化而活化→转入核内→加速DNA转录→促进蛋白质合成;
d.G蛋白耦联的PLC-DG信号转导系统:
GH→GHR→PLC-DG信号转导系统介导→PKC→靶细胞生物学效应;
e.IGF-1介导的酪氨酸激酶受体(TKR)途径:
IGF-1→IGFR→激活受体胞内区段酪氨酸激酶(PTK)→受体b亚单位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胞内信号分子相互作用→胞核基因转录过程改变→促进生长发育;
f.IGF-2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3)生理作用【重点】
a.促进生长:
人幼年GH分泌不足——侏儒症Dwarfism
人幼年GH分泌过多——巨人症Giantism
成年后GH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
手足粗大,鼻大唇厚,下颌突出和内脏器官增大
b.调节代谢:
蛋白质:
促进代谢,总效应是【合成大于分解】;
GH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增强DNA、RNA的合成,减少尿氮,呈氮的正平衡
脂肪:
GH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
糖:
抑制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减少葡萄糖的消耗】,升高血糖水平。
GH分泌过多时,造成垂体性糖尿
4)GH分泌的调节【重点】
a.受下丘脑释放的GHRH和GHIH的双重调节。
生理状态下,以【GHRH】为主。
应激刺激下GH分泌过多时,以【GHIH】作用为主。
b.胃黏膜和下丘脑处释放的【生长激素释放肽】类似GHRH作用
c.负反馈调节作用:
【GH】可对下丘脑和腺垂体,【GHRH】对自身的释放,【IGF-1】对GH的分泌
d.睡眠:
慢波睡眠GH分泌↑,入睡60min血中达高峰,转入异相睡眠时GH分泌则减少。
脉冲式分泌。
慢波睡眠—体力恢复;
快波睡眠—精力恢复
e.低血糖、饥饿、运动、应激、能量供应缺乏或耗能增加、氨基酸↑、游离脂肪酸↓、T3、T4、雌激素、睾酮→GH分泌增多
7.催乳素(PRL)
1)性质:
19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成人血中20μg/L,半衰期约20min
2)生理作用:
a.调节乳腺活动:
青春期:
GH、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PRL协同作用使乳腺发育;
妊娠期:
血中雌激素、孕激素【抑制】PRL泌乳作用,故乳腺具备泌乳能力却不泌乳;
分娩时:
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RL【发挥】泌乳作用
b.调节性腺功能:
卵巢:
【小剂量促进】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合成,【大剂量抑制】作用:
PRL—抑制GnRH—抑制FSH\LH(用溴隐亭治疗)
黄体:
PRL【促进】LH受体生成→LH与其受体结合→促进排卵、黄体生成及孕H与雌H的分泌;
PRL过多→抑制卵巢合成雌H与孕H→患【闭经溢乳综合症】
孕酮:
促进脂蛋白与膜上受体形成脂蛋白受体复合物,为孕酮生成提供底物,【促进】孕酮生成
促进男性前列腺和精囊的生长;
增强LH对间质细胞的作用,使睾酮合成↑
c.【填空】参与应激反应:
应激状态下,【PRL、ACTH、GH】共同升高
d.调节免疫功能:
①PRL协同细胞因子共同促进淋巴细胞增殖;
②促进B淋巴细胞分泌IgM、IgG,增加抗体产量;
③免疫T淋巴细胞可产生PRL,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3)分泌的调节:
a.下丘脑PRF与PIF(可能为多巴胺)双重调节,平时以【PIF】的抑制作用为主。
b.【婴儿吸吮乳头】可反射性引起PRL↑;
c.【TRH、VIP、甘丙肽、雌激素】促进PRL分泌;
d.血PRL↑→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GnRH,PRL↓【反馈抑制】
e.【甲状腺激素抑制】PRL释放
8.促黑素细胞激素MSH
由垂体中间叶释放,成人血中主要存在形式为β-MSH,血浓度20~110ng/L,半衰期约10min
刺激黑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素,体内黑色素细胞分布于皮肤、毛发、虹膜和视网膜色素层
受下丘脑MIF和MRF双重调节,生理情况下【MIF】占优势,同时MSH有负反馈作用
9.促激素
1)TSH、ACTH
2)FSH在男性称为配子生成素,LH在男性名为间质细胞刺激素
(2)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VP、OT
1.自身不能合成激素,其激素实际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的。
神经垂体激素也可能影响腺垂体的分泌活动
2.血管升压素VP
1.0~4ng/L
a.V2:
促进肾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抗利尿作用
b.V1:
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和肝细胞。
经IP3和Ca2+介导后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升高血压。
3.缩宫素OT
1)生理作用
a.促进乳腺排乳:
射乳反射:
吸吮乳头→感觉N传入冲动↑→下丘脑室旁核N元(+)下丘脑-垂体束→神经垂体→OT↑同时,乳腺肌上皮收缩→腺泡内压力增高→射乳、乳汁排放。
b.刺激子宫收缩:
妊娠末期子宫平滑肌对OXT敏感,分娩时胎儿刺激子宫颈引起OXT↑→加强子宫收缩,起催产作用。
但OXT不是分娩时发动子宫收缩的决定性因素。
①OXT对妊娠子宫作用强,对非孕子宫弱;
②机制:
使胞外Ca2+进入平滑肌胞内,胞内[Ca2+]提高,经CaM和PKC参与,平滑肌收缩;
③低剂量引起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引起强直收缩;
2)分泌的调节【未讲】
吸吮乳头→下丘脑室旁核OT神经元兴奋→射乳反射
→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β-内啡肽释放增多→抑制下丘脑GnRH释放→腺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哺乳期月经周期暂停
阴道、宫颈受刺激→神经反射→OXT↑→ 子宫收缩→利于精子运行
(3)松果体内分泌—MLT、AVT【快讲】
1.褪黑素MLT
由色氨酸羟化、脱羧、乙酰化、甲基化而来;
合成和分泌随年龄递减;
昼低夜高
2)作用:
a.神经系统:
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抗抑郁
b.性激素:
【负相关】,在性腺发育、性腺激素分泌和生殖周期活动调节中起抗衡作用
3)分泌的调节
a.环境因素:
黑暗环境中,【视交叉上核】发出冲动→【交感】颈上神经节→NE→β1受体→MLT分泌增加
b.光照→视网膜传入→交感→抑制MLT分泌
2.8-精缩宫素AVT:
通过【抑制】下丘脑GnRH和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生殖系统活动
3、甲状腺内分泌—TH
甲状腺激素由【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在滤泡腔内以胶状质的形式储存【唯一将激素储存在细胞外的内分泌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降钙素
存在形式:
四碘甲腺原氨酸(T4)即甲状腺素;
三碘甲腺原氨酸(T3);
逆-三碘甲腺原氨酸(rT3)。
T3的生物活性为T4的5倍,潜伏期短。
rT3无生物活性
(1)甲状腺激素的代谢
1.合成的条件:
1)碘量摄取一般为100-200μg/d,低于50μg/d时即不能保证TH的正常合成。
2)进入体内的碘化物约1/3被甲状腺摄取,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约75μg/d,【90%为T4】
3)【碘缺乏】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
4)【碘过剩】引起甲状腺炎、Grave病、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5)甲状腺球蛋白【TG】:
是T3和T4的前体
6)【掌握】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
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合成,以H2O2为氧化剂。
TSH促进其活性,硫氧嘧啶与硫脲类药物抑制其活性,可治疗甲亢。
其作用是促进碘的活化、酪氨酸碘化、碘化的酪氨酸耦联
2.合成过程
过程
影响因素
滤泡聚碘
1.滤泡上皮细胞底部Na+-I-同向转运体(NIS)
【1I-:
2Na+】实现继发性主动转运;
2.滤泡上皮细胞顶部顺碘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进入滤泡腔
1.抑制聚碘:
哇巴因抑制钠泵活动,ClO4-、SCN-、NO3-、ReO4、等与I-竞争NIS
2.促进聚碘:
酪氨酸碘化
在滤泡上皮细胞顶膜与滤泡腔交界处
碘化酪氨酸缩合
TPO存在时,同一TG分子内,MIT和DIT缩合成T3,2DIT缩合成T4
3.激素的分泌【未讲】
TSH→甲状腺滤泡细胞顶部一侧微绒毛伸出伪足→吞饮TG→形成胶质小泡→与溶酶体融合成吞噬泡→在蛋白水解酶作用下水解TG的肽键→释出T3,T4,MIT,DIT→DIT在脱碘酶作用下脱碘再利用,T3、T4经滤泡细胞底分泌进入血液循环
4.甲状腺激素的运输和降解
1)先以胶质形式贮存在腺泡腔内,接着由上皮细胞吞饮,溶酶体蛋白水解酶将其水解,T3、T4入血
2)人血清:
T451~142nmol/L;
T31.2~3.4nmol/L;
3)运输:
99%与血浆蛋白(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75%、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TBPA25%T4、白蛋白15%T425%T3)结合运输(贮库),1%游离形式(发挥生物学作用)
结合的意义:
1.在血液循环中形成T4的储备库,缓冲甲状腺分泌功能的急剧变化;
2.防止TH被肾小球滤过,避免从尿中过快丢失。
4)代谢:
T4半衰期6~7天;
T3半衰期小于1天;
20%肝降解→小肠→粪便;
80%外周组织T4→T3、rT3;
肾可降解少量T3,T4;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重点】
1.【未讲】TH为亲脂性激素,其作用主要由【核内】甲状腺激素受体TH-R介导完成。
在无T3时,TH-R与甲状腺激素反应元件TRE呈结合状态。
对【】的影响
作用
甲低
甲亢
生长发育
1.促进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
蝌蚪
2.特别是对脑与骨的发育尤其重要
3.幼儿T4、T3不足(甲低):
呆小症
4.TH与GH具有协同作用,调控幼年期生长发育
1.呆小症(11周以前孕妇需补碘)
2.缺乏T3的动物,GH和IGF分泌减少
神经系统
维持发育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
记忆力低下、淡漠无情、思睡
多愁善感,喜怒失常,失眠多梦,肌震颤
心血管系统
心动过速、心输出量↑作功↑
心衰
能量代谢(产热效应)
1.提高体内大多数组织耗O2量和产热量
2.1mgT4增高基础代谢率【28%】
3.促使Mi增大和数量增加,同时T3激活解耦联蛋白UCP,使化学能不能转换为ATP储存,只能以热能形式释放。
4.T3可提高膜Na+,K+-ATP酶浓度和活性,增加能量消耗
喜热怕凉、T低,BMR低30~50%
喜凉怕热、多汗,BMR增60~80%
物质代谢
糖
促进小肠对糖的吸收,增加外周组织利用糖以及糖原和合成与分解。
对其它升高血糖激素起允许作用
尿糖增加,患者餐后血糖升高,但随后又降低
脂类
1.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但对胆固醇有双重作用,且分解速度超过合成速度,故甲亢时血中胆固醇↓;
2.增强儿茶酚胺和胰高血糖素对脂肪的分解作用;
脂肪合成与分解均降低,体脂比例升高
脂肪代谢增强,总体脂减小
蛋白质
生理水平:
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核受体)
TH过少:
蛋白质合成减少,粘蛋白增多,粘液性水肿
TH过多:
促进蛋白质分解,乏力、骨质疏松
(3)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作用机制
调节因素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调节系统
1.下丘脑(TRH)→垂体门脉系统→腺垂体(TSH)→甲状腺滤泡增生→TH合成与分泌
2.T3、T4抑制TSH和TRH的释放
下丘脑对腺垂体的调节
TRH结合TRH-R、G蛋白→磷脂酰肌醇信号转导系统→增加胞内Ca2+→激活PKC→增强基因转录→TSH释放
1.通过生长抑素减少或终止TRH释放
2.T3抑制TRH释放
3.T3调节TRH-R的数量
4.寒冷增加TRH
5.应激减少TRH
6.瘦素刺激TRH分泌
TSH对甲状腺的调节
TSH通过TSH-R及Gs、Gq介导:
1.刺激甲状腺滤泡细胞生长发育;
2.刺激TH合成分泌
1.促进NIS基因表达,加速碘主动转运;
2.增加TPOmRNA量,促进TG的碘化;
3.刺激TG基因转录
4.促进滤泡细胞吞饮胶质中TG
5.刺激溶酶体内TG水解酶活性,加速TH由TG分子的水解反应,增加T3T4的分泌
1.生长抑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多巴胺和一些细胞因子抑制TSH分泌
2.雌激素增强TSH分泌
TH反馈调节
T3水平高时,TRH-R下调,垂体促甲状腺细胞对TRH敏感性降低
甲状腺功能的自身调节
1.外源碘微增→T3,T4合成有所增加;
2.过量碘(10mmol/L)产生碘阻滞效应→抑制碘活化,TSH合成减少
3.碘再增→T3,T4合成↑→高碘适应;
4.血碘不足→增强甲状腺聚碘及T3、T4合成;
腺体增生
甲状腺功能的神经与免疫调节
1.交感—肾上腺能纤维(+)NE
α、β受体结合→T3、T4合成、释放↑
2.副交感—胆碱能纤维(+)ACh
M受体结合→T3、T4分泌↓
3.B淋巴细胞可合成TSHR-Ab,阻断TSH
4、甲状旁腺、甲状腺C细胞内分泌与维生素D3
合成
生理作用【掌握】
性质
分泌的调节
甲状旁腺激素PTH
甲状旁腺主细胞
升血钙,降血磷
1.其泌呈日节律性波动,晨6时最高,午后4时最低;
2.正常血浆浓度10~50ng/L;
3.在肝灭活,经肾排出
1.血钙水平
血钙↓→PTH分泌↑,长时间腺体增生;
血钙↑→PTH分泌↓,长时间腺体萎缩;
2.其他因素:
血磷↑,儿茶酚胺,组织胺→PTH↑
血镁慢性↓,PGFs,α受体激动剂→PTH↓
1.促进【肾】近端小管重吸收钙→血钙↑;
抑制近球小管重吸收磷→血磷↓
2.促进骨钙入血:
快速效应—几分钟,使骨细胞膜对Ca2+通透性↑,骨液Ca2+入胞,经Ca2+泵使血钙↑;
延缓效应—几日、几周,因破骨细胞活动↑,骨溶解→血钙、磷↑
3.PTH激活肾1α–羟化酶:
25-OH–VD3→1,25-(OH)2-VD3(活性),促进小肠对钙,磷吸收
降钙素CT
降血钙,血磷
含有两个硫键的32肽;
血清正常浓度为10~20ng/L
1.血钙浓度:
血钙↑→CT分泌↑(效应快);
血钙↓→PTH分泌↑(时间长)
2.进食、胃泌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血Mg2+↑→CT分泌↑
1.对【骨】的作用:
抑制破骨细胞活动→骨溶解↓骨钙、磷释放↓→血钙、磷↓
2.对肾的作用:
抑制肾小管对钙、磷、Na+、Cl-重吸收,尿中排出钙、磷↑→血钙、磷↓
1,25-二羟VD3
升血钙,血磷
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VD3→肝内25-羟化酶→25-羟VD3→肾内1α-羟化酶→1,25-二羟VD3
1.血钙↓、磷↓、VD↓、PTH、PRL、GH→1,25–二羟VD3↑
2.1,25–二羟VD3对本身生成有负反馈作用
糖皮质激素→1,25–二羟VD3↓
1.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导致血钙、磷↑
2.调节骨钙的沉积和释放
破骨细胞(+)→增强骨溶解,骨钙释放
成骨细胞(+)→促骨钙沉积,骨形成
总趋势是使血钙↑
3.VD3可增强PTH对骨的作用
4.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雌激素、GH、胰岛素、TH也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
成骨过程中,钙、磷沉积于骨,血液中水平降低;
溶骨过程中,骨质分解,提高血中钙、磷水平
5、胰岛内分泌
激素【掌握】
分泌细胞
细胞比例
胰高血糖素
A(α)
20%
胰岛素
B(β)
75%
生长抑素ss
D
5%
胰多肽PP
F
血管活性肠肽VIP
D1
B
A
分子结构
氨基酸
51个
29
血清浓度
空腹为35~145pmol/L
50~100ng/L
半衰期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 内分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