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学校1819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735004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72KB
最新分学校1819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分学校1819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分学校1819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自然作为人的使用对象,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
古代小孩如何上学读书倪方六
⑴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
那么,古代的孩子如何上学读书的呢?
⑵现在孩子一般六七岁入学,古代大体在8岁至15岁之间。
现代家长忌讳的“八岁八糊涂”的入学年龄,在古代最主流。
好多名人都是8岁入学的,如东汉哲学家王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等。
先秦对入学年龄无统一要求。
明清时期,“大龄入学”传统一直未改变。
《嘉靖太平县志》载,明代太平县“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
《嘉靖香山县志》则称,有读书潜质的“八岁至十有四者,皆入学”。
而唐代孩子的入学年龄比其他朝代提前一两岁,与现在差不多,即六七岁入学也可以,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便是“七岁就学”。
据《旧唐书·
孙思邈传》,孙思邈虽是7岁入学,但当时已能“日诵千余言”,以至洛州总管独孤信见之大为惊叹,称“此圣童也”。
具体几岁入学,古人也视孩子的心智发育情况而定。
甚至20岁读小学的都有。
明魏校《庄渠遗书·
渝民文》称,“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学。
”社学,即地方官府奉朝廷诏令所设的“乡村小学”。
还有30多岁读小学的特例。
据《魏书·
刘兰传》,北魏人刘兰,便是“年三十余,始入小学”。
⑶古代对学生的管理较严厉,大多家长也认同“不打不成器”。
读书不认真或学不好,被打板子、抽鞭子、罚跪如家常便饭。
王充《论衡·
自纪篇》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可见,在汉代就流行体罚学生。
⑷体罚在古代叫“挞罚”。
到明代,挞罚为乡村小学普遍采用,连学生家人都跟着受罚。
明黄佐《泰泉乡礼·
乡校》中规定:
“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
二次,加朴挞,罚纸十张;
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
”当然,也有的老师很人性化,给“三好生”开“免打条”。
明理学家沈鲤就主张,“学生勤学者、有进益者、守学规者,给免帖一纸,遇该责时,姑免一次”。
⑸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
明代良吏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
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
“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
”
⑹古代还很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稽考,以约束学生行为。
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
这种“功过簿”并非都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
⑺古代小学主要是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
据《宋会要·
崇儒》,宋代国子监小学“条制”要求:
“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
“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
“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
⑻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俗话说“小考天天有,大考三六九”,在古代还真有。
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
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
具体考试时间,各朝代、各学校都不同。
⑼元代的上元县(今南京市内),便对小学考试时间作出具体规定。
据《庙学典礼·
行省坐下监察御史申明学校规式》,上元小学的考试,固定在每月的初三、十六两天。
而且,出题和监考要分两班人。
⑽明代又有不同,明代理学家沈鲤称:
“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
”但不同的老师,对考试的要求并不相同。
儒学家刘宗周便主张“三六九会课,以二题为率”。
⑾到清代,小学考试形成了制度,根据教学方式与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考试:
公课、月课一月一考,朔望课半月一考,季课一年四考。
另有会课的多次考,义学的抽考等等。
若重要考试考砸了,还允许“补试”。
⑿古代考试评分方式较丰富,有“十分制”、“打钩制”、“评语制”等,但无“百分制”。
以“打钩制”来说,优秀的打○,一般的打△,差的打×
。
⒀现代的“快慢班”,古代也有。
如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国子监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外舍”、“内舍”、“上舍”三种。
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
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
⒁实际上,这种快慢班,更有“留级”和“升级”的味道。
“三舍法”一度成为当时全国小学的模式。
这种对小学生进行分等的做法,很不合理,遭到反对,并没存在多久。
⒂古代没有中学,小学一般是“七年制”、“八年制”或“十年制”,最短的也要三年。
所以,古代不是“小升初”,而是“小升大”,小学读完直接升入太学、国子监一类的高等学府。
因此,13岁上大学在古代一点也不稀奇。
⒃但并非每个小学生都能“小升大”的,乡村小学生就不可能。
即便是在国子监读书的“官二代”,也有名额限制,如宋代便将大学的升学率控制在50%。
《宋史·
选举志三》载,熙宁十年(1077年)推出面向宗室学生的“宗子试法”,规定“十取其五”。
⒄古代教育不公现象也很严重,宋代以后,教育不公问题受到重视。
元明清三代,小学教育走向兴盛,特别是元代,大力推广乡村小学,要求“遍立学校”,五十为一社,“每社立学校一”,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大增。
⒅明清时期,由地方官府或慈善人士开办的义学(义塾),得到进一步发展。
义学是免费的,解决穷苦人家孩子的“上学难”问题,这可视为古代的“希望小学”。
5.关于“古代学生入学年龄”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秦时,学生入学年龄没有统一的限定。
B.唐代孩子的入学年龄比其他朝代提前一两岁。
C.明清时期,学生入学年龄与现在差不多。
D.在古代,学生入学年龄甚至可以是二、三十岁。
6.关于古代学校的管理,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校会对读书不认真或学不好的学生进行体罚。
B.古代学校不仅对学生进行挞罚,甚至连学生家人有时也会被罚。
C.古人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
D.古代学校只依靠老师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非常严格的稽考,以约束学生行为。
7.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评改试卷和现代一样,都是打分数。
B.古代就分快慢班,这种将学生分等的做法很合理,所以一直延续到今天。
C.因为入学晚,所以古代没有少年大学生。
D.古代由地方官府或慈善人士开办的义学可以看作是古代的“希望小学”。
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壮士缚虎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①时令猎户捕之,往往反为所噬。
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
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
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反。
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
焦于座上,自述其平昔缚虎状,听者俱色变。
而焦益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
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
主人曰:
“邻家孽畜,可厌乃尔!
”亡何,猫又来。
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
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
猫一跃登屋角,目耽耽视焦。
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
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
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
怀材者宜知,用材者益宜知矣。
注释:
①邑宰:
某一邑的长官
8.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日徒步入山日:
每天B.而以小虎生擒而反反:
“反”通“返”,返回
C.众皆辟易辟:
开辟D.用材者益宜知矣益:
更加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B.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C.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D.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10.下列对文章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焦奇异常勇猛,曾经举起一座石鼎,飞跃到大雄宝殿的左边的屋脊上。
B.焦奇为人低调,当富人宴请他时,他格外谦虚。
C.焦奇无法捉到猫是因为他太小瞧猫,捕捉时很急躁。
D.焦奇的故事对怀有绝技的人和任用人材的人都有启迪。
四、(共10分)
11.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
12.填空。
(6分,每空2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3),白露为霜。
(《诗经》)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感谢生命
(1)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
我漫步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上,忽然发现天空中浑然不觉地飘着许许多多纤维状的白色物,一大片一大片,像下雪似的,但又比雪花更绵薄更柔软,纷纷扬扬,连天扯地。
(2)我没见过这种东西,不觉诧异,还以为是附近有什么工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由吃了一惊。
但看到街上的人们,穿行在这种漫天漫地的乳白色雾中,一副毫不介意泰然处之的样子,任它轻轻地飘在身上,缓缓地从身边擦过,静静地落在脚边的地上,漫不经心地挂在林荫道的树枝上。
一时间,大街上像披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纱。
(3)时间从春延至初夏,一连好几个月,这些棉絮似的东西,一直在天地间不舍昼夜地飘扬,飞舞旋转,像白云撩动天际,像仙女翩翩起舞的裙裾,铺天盖地弥漫整个京城。
我不知它来自何方,也不知北方特有的长风,将它一丝丝、一缕缕地飘送到城外的哪一个山谷,哪一块草地,哪一片湖海。
(4)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是杨絮。
依靠风力在传播种子。
(5)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植物自己播种生命的方式,我完全被震撼了。
(6)我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敬仰之情。
我无比喜悦地伸出一只手,只一瞬,便有一片悄悄地落入我的手心,像一朵小小的白云,载着希冀的梦幻。
我不忍惊扰它美好的梦境,松开手,让它随风飘去。
我看见它像一羽洁白的翎毛,在风中纷飞旋舞,一忽儿上,一忽儿下,一忽儿左,一忽儿右,像在向我招手,又像在微笑。
很快地,它与天空中无数羽毛交融在一起,带着一粒种子的希望,飘向它梦幻的草地与湖畔,去撒下一地可见的生命。
(7)因为有了它,这世界才变得如此盎然,充满着活力和勃勃生机。
(8)谁见了这种场面也不会无动于衷,谁都不能不被这种生命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投资所感动。
在它辛劳的飘散中,仿佛听见有一种声音在殷切地呼唤,那是它在呼唤每一粒种子落入黑乎乎的泥土,绽出一株嫩绿的新芽,在春天里疯长,散发着生命的芬芳。
这是它的心愿。
但是这些成千上万飘飞着的杨絮,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够遇到一片沃土,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浓荫蔽日的参天大树。
而其余的种子,因为土地的贫瘠,尽管艰难地生长,终究无法蔚然成荫,便早早地夭折在胚胎中。
但它依然如故,年复一年,像候鸟一样,在这个季节从不失约地如期而至,自始至终不间断地潜心这浩大的生命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9)我在惊叹这种奇妙无比的生命创造时,又为造物主非同寻常的姿态和慈母般的无私奉献情怀深深折服。
(10)我在想,杨絮日日夜夜不知倦怠地飘送,是因为它生命本能的使然,还是一种强烈生命意识的觉醒,想在创造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葆有一份永恒?
是它深谙生命的无常,才将自己所有的精髓毫无保留地撒向人间,最大限度地展示一种生命过程?
还是它将生命的价值,隐逸在这令人感泣的茫茫无际的生命绝唱和制造里?
(11)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人类的生命史。
(12)其实,对于人类生命的起源,不是人类学家的我们,是用不着在这件事上刨根问底纠缠不休的。
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在于:
在大自然生命的启悟下,我们应该懂得怎样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
(13)自古以来,一代一代的人去了,一代一代的人又将生命延续、传承了下来。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不过是父精母血基因密码的一次偶然组合,至于为什么在这一个特定的时刻孕育了你,而不是在那一个时刻,为什么把你组装成这番模样,而不是那番模样,这其中一定总有道理。
也许这就是人的生命如此纷繁奇异却又无法被人破译的奥妙所在。
(14)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生命投之以虔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畏。
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只有一次。
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不要绝望,只要一息尚存,一切都会慢慢地好起来。
要知道,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命运勇敢的挑战和蔑视啊!
(15)感谢生命,赋予我像杨絮一样纯洁而质朴、异常珍贵而不懈追求的存在。
13.结合上下文内容,简要概括第(5)段中“我完全被震撼了”的两个原因。
(6分)
14.第(6)段说:
“我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敬仰之情。
”作者敬仰杨絮什么呢?
(6分)
15.结合下文,说说文中画线的“像一朵小小的白云,载着希冀的梦幻”中“希冀的梦幻”所指的的具体内容。
16.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感谢生命?
请从文中归纳,不少于三点。
六、(共8分)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朋友,是人际关系中甚为重要的交际对象。
朋友,可以跨越年龄、性别、国家、种族等。
中国人特别注重与人交朋友。
17.心理学家认为,中学生最信任的人是自己的朋友。
但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如何才能巩固和加深彼此友谊的问题上,我们许多中学生需要正确指导。
请仿照示例给出你的三点交往意见。
(4分)
示例:
当朋友烦恼时,你要认真聆听他倾诉,让他感受到朋友的价值。
18.最近,微信朋友圈有人提出了一个谈论的话题——“交友的标准是什么?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请你结合兴趣爱好、诚实守信等至少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字数100—120字)(4分)
七、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青年才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在我成长的许多重要节点上,父母给予我的往往都不是我当时最想得到的,例如,在我一次受了同学欺侮气呼呼的回到家时,母亲一边给我包扎伤口,一边引导我要与人为善,以德报怨;
在我为填报志愿一筹莫展时,父亲将我高中三年的社会实践成果和我所心仪的几所学校的专业情况放在我书桌上,引导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当我准备创业时,父母将多年的积蓄用来替他们自己办好了养老和医疗保险,引导我过多的依赖会让人丧失斗志……现在想来,当时父母给予我的也是关爱,而且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关爱,正是这种关爱在一次又一次的为我的成长引路。
他的事例告诉我们,父母关爱孩子的最高境界,乃是在孩子成长的重要节点上给予恰当的引导。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
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2019年黄陂区部分学校3月联考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2.C3.A4.B
5.C(明清时期,“大龄入学”传统一直未改变。
唐代孩子的入学年龄与现在差不多。
6.D(学生也会进行自我评价)
7.D(明清时期,由地方官府或慈善人士开办的义学(义塾),得到进一步发展。
8.C(“辟”通“避”,躲避)9.B10.D
11、能捉住老虎却不能捉住猫,难道真是遇到大敌勇敢遇到小敌怯懦吗,也是分量不相当罢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沂州山势险峻,所以多有猛虎,县令经常命令猎户捉捕它。
往往反而被虎所吃。
有一个名叫焦奇的,陕西人,投靠亲戚没有遇到,流浪暂时居住在沂州。
焦奇一向神勇无比,他夹着千佛寺前面的石鼎,飞腾跳到大雄殿左脊,所以称他为焦石鼎。
焦奇知道沂州山岭多有虎,每天步行进入大山,遇到老虎总是徒手搏斗杀死它,背着老虎回家,像这样是经常事。
一天焦奇进山,遇到两只老虎带着一只小虎。
焦奇性起,连着杀死两只虎,左右肩各背负一只大虎,并且把小虎活捉然后返回。
众人都躲的远远的,而焦奇却谈笑自若。
有一个富人,钦佩他的勇敢,设筳款待他。
焦奇在座位上,自己讲述他平时捉虎的情形,听的人都变了脸色。
而焦奇更加夸大其词,嘴里大讲特讲手上指指画画,洋洋得意。
突然一只猫,登上筵席抓食物,腥汁淋漓满座上,焦奇以为是主人的猫,听任它大嚼而去。
主人说:
“邻家孽畜,竟然如此讨厌!
”不一会儿,猫又来了。
焦奇急忙起身出拳打它,座上的菜肴全都倒碎了,而猫已跳趴在窗户角落。
焦奇大怒,又追打它,窗棂全裂了,猫一跃登上屋角,目视眈眈看着焦。
焦更加生气,伸开胳膊拿出擒拿的动作,而猫嗥的一声,摇着尾巴迈着慢步,跳过邻居家墙而离去,焦奇无计可施,面对着墙呆呆望着罢了。
主人拍手大笑,焦非常惭愧地走了。
能捉住老虎却不能捉住猫,难道真是遇到大敌勇敢遇到小敌怯懦吗,也是分量不相当罢了。
装牛之鼎,不能用来烹小鱼,千斤之弩,不能用来射鼷鼠。
怀材的人应该知道,用材的人更加应该知道了。
12.
(1)天涯若比邻
(2)皆若空游无所依(3)蒹葭苍苍
评分说明:
每空2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3.
(1)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植物自己播种生命的方式。
(2)杨絮为播种生命而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投资(或:
杨絮在这个季节从不失约地如期而至,自始至终不间断潜心这项浩大的生命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两个要点每点3分,共6分。
14.
(1)杨絮带着种子的希望,撒一地生命(或依靠风力传播种子)。
(2)杨絮使世界变得如此盎然,充满活力和勃勃生机。
两个要点每点3分,共6分。
15.指希望种子落入黑乎乎的泥土,绽出一枚嫩绿新芽,在春天里疯长,散发生命的芬芳。
(或:
指希望种子能够遇到一片沃土,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浓阴蔽日的参天大树。
所答对应所问,意思完整,语句通顺,4分。
16.参考:
a、应该最大限度地展示生命的过程。
b、在生命的过程中,不要悲观,不要绝望,要快乐地生活。
c、对不公平的命运要敢于蔑视和挑战。
d、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
每点2分。
17.例如:
(注意答题的格式和题目中对内容上的限定)
①当朋友成功时,你要分享他的快乐,让他感受到朋友的支持。
②当朋友失败时,你要分担他的痛苦,让他感受到朋友的关怀。
③当朋友犯错时,你要对他及时提醒,让他感受到朋友的关心。
18.至少涉及两个方面,观点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100字。
例如:
对于交友的标准,我个人认为首先是朋友之间要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这样,在交往的过程中,才会有共同的话题。
其次,朋友之间要真诚,要信守承诺,这是朋友交往的基础。
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彼此多交流,多沟通,友谊往往是在交流与沟通中得到加深。
(共115字)
以上13—18各小题,答题出现病句或两个以上错别字,酌情扣分。
19.参考立意:
父母关爱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在孩子成长的重要节点上给予恰当的引导。
(评分参照武汉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学校 1819 学年 年级 月考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