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729333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28.62KB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
3.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
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2.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
3.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态度;
要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
4.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1.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2.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3.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沦基础。
教学要点
·
世界的物质性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
物质实践联系发展规律矛盾方法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与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同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物质范畴的历史发展和科学概括:
恩格斯、列宁的物质定义
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一元论、可知论、共性、统一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物质与运动
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旧唯物主义的错误:
否认实践的客观存在;
认为历史过程是主观意志的产物。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社会生活本质是、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基本特征:
物质性(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人类特有、社会性、改造世界。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与联系
“全球危机”与人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及其特点
联系:
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2、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发展及其实质:
新陈代谢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形式上:
时间上的持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内容上:
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含义
2、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形式
3、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方法论意义:
和谐/和平共处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共性
2、矛盾的特殊性:
个性
包括: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与两点论/一点论
3、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普遍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度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质量度(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基础;
必然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1、肯定、否定
2、辨证的否定观
3、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1、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
2、二者的辨证关系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1、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2必然性与偶然性
(3可能性与现实性
(4现象与本质
(5内容与形式
(三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辨证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
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理想方法等
3、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辨证统一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1、自然规律
2、社会规律
3、二者的辨证关系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辨证统一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前提
2、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3、社会历史趋势与主题选择的辨证关系
主体选择的多种可能性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5.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6.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7.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反映论实践认识真理价值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实践、认识主体、认识客体
2.主客体的相互关系
3.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路线;
唯心主义路线
1.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2.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1.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及其两个重要缺陷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性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两个特点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反对唯理论和经验论
2.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度的两个基本条件
3.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二从认识到实践
1.由认识到实践的意义
2.由理论到实践飞跃的条件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内涵
2.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1.客观真理的内涵
2.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3.真理的一元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绝对真理
2.真理的相对性(相对真理
3.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
(三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的辨证关系
2.方法论意义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性决定了实践可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1.真理的本性
2.实践的特点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
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1.价值的内涵
2.价值的特性(四个方面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1.价值评价的特点(三个方面
2.价值评价的客观性和差异性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价值观及其规范和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
1.真理和价值的关系(三个方面
2.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辨证统一与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涵
(二注重事实,从实际出发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一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意义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辨证关系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
(二必然和自由/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社会基本矛盾人民群众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1、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
2、唯物史观的创立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
1、社会存在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社会意识
A、从不同的角度划分:
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
B、从不同的层次划分:
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统一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发展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系统
A、生产力及其特点、水平、性质、状况
B、生产力的结构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科学技术与科学管理
2、生产关系系统
A、四个环节三个方面(相互关系
B、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
3、国家
A、起源
B、实质
C、职能
D、国体与政体
E、民主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五种社会形态及更替的统一性
2、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
2、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前进性曲折性(倒退跨越性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1、社会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结构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1、阶级
2、阶级斗争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1、阶级分析方法
2、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改革及其作用
(二社会主义改革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1、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2、科技革命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3、科技革命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1、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
2、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1、唯心史观
英雄史观及其产生的历史根源
2、唯物史观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1、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
2、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坚持的三项原则:
1、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2、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3、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的作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个人的作用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三从必然与偶然的辨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
2、无产阶级领袖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提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4.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1、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
2、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论剥削的新变化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两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
2、劳动的两重性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2、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1、价值形式的发展
2、货币的职能
3、货币流通规律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的认识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区别劳动力与劳动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三、剩余价值生产和再生产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劳动过程
2、价值增殖过程
3、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4、剩余价值率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1、社会生产和再生产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4、资本积累
5、资本有机构成
6、相对过剩人口
7、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1、产业资本的循环
2、资本周转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周转周期
4、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2、剩余价值的分配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第三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1、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
2、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2、资本主义法制
3、资本主义国家的组织形式
4、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
5、资本主义政党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实质;
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3.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4.经济全球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原理 教学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