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6短文两篇习题 配套练习题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727220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9.77KB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6短文两篇习题 配套练习题Word格式.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6短文两篇习题 配套练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6短文两篇习题 配套练习题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灵( )
(2)鸿儒( )(3)调( )(4)劳形(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
10.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11.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12.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
请仿照
(1)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
(2)句在括号内作批注。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蕃( )
(2)濯( )(3)蔓( )
(4)益( )(5)植( )(6)鲜(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5.用原文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
托物言志)的写法,用“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
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17.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一)兰之味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
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
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
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
吉,善。
④兼彩:
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出淤泥而不染
B.纯以情韵胜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花之富贵者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21.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爱莲说》《兰之味》两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
莲——______________;
兰——氲氲无所。
品位:
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爱莲说》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性。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自《爱莲说》)
【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
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习之中人④甚矣哉!
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
及其久,则洼者若平;
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清]刘蓉《习惯说》)
【注释】①养晦堂:
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
渐渐扩展。
③踬:
跌绊。
④习之中人:
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增加)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踩)D.父来室中,语之(告诉)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顾而笑曰:
”
25.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26.【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______________。
成圣说
学圣人不是口头说说就行了,而是务求实际,尽量努力学善;
要乐于听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还要知耻,无耻的人可以干尽坏事而不知错。
何谓“初圣人”
圣人是具备了“诚”的人。
“诚”是太极之理,是纯粹至善的东西,蕴藏在宇宙太极之中。
圣人能确立“中正仁义”,能不陷入邪恶。
要成为圣人,首先要“静”。
唯有“无欲”,才能做到“静”。
不仅要无欲,而且要能“思”。
能思想才能有智慧,有智慧才能通达一切,才能成为圣人。
能思还要慎动,对于自己的行为要谨慎,始终要依正道而行,坚守“中正仁义”。
何谓“中圣人”
除了自修,还要教育人们去恶存善。
人性天生是纯善的,但是人长大后,有了思想和情感,有了欲望,内心开始动摇,就产生了善恶之分。
人天生之性,有过有不及,不能恰到好处,需要圣人引导,才能让大家丢弃错误,走上正确的道路,进而达到发而中节、无过无不及的中和境界。
而圣人至公无私,能够为人类的至高道德标准立下标杆,引导人类脱离恶的一面而走向善的一面。
圣人以“中正仁义”为做人标准,又立师道以教化众人。
师道立,则众人皆向善;
善人多了,则“朝廷正而天下治”了。
这样坚持下去,时日久了,就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了。
何又谓“至圣人”
人性有五品,即刚善、刚恶、柔善、柔恶和适中;
适中是最完善的人性,其余诸品皆有缺陷。
只有达到“至诚”境界,人性才能完善。
因为“诚”源于宇宙的本原,体现太极的道德本质,是“五常”(仁、义、礼、智、信)的根本,是行为的渊源,是圣人立身之德。
达到“诚”,则进入至高至善的道德境界,成为至圣。
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从寡欲达到无欲。
无私无欲,便成为至圣。
这样的圣人,便可与天地之德、日月之光明、四时运行之序、鬼神作凶吉等最高法则相符合。
参考答案
1.yūzhuó
dú
xiè
xiǎn2.
(1)出名,有名
(2)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3)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4)指官府文书(5)过分艳丽(6)靠近玩弄(7)应当(8)耸立的样子3.A4.D(解析:
例句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
A、B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C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5.C(解析:
C中的“则”都是“就”;
A中的“是”分别是“表判断”“这样”;
B中的“之”分别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到,往”;
D中的“以”分别是“来,用来”“用”。
)6.D(解析:
D中的“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是名词用作动词。
)7.A8.
(1)灵验
(2)博学的人(3)调弄(4)劳神伤身9.
(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10.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惟吾德馨11.示例:
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较,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12.示例一:
反问句式,突出主旨。
示例二:
引用孔子的言论,强调陋室不陋。
示例三:
把“陋”放在“有”前,强调陋室不陋。
13.
(1)多
(2)洗(3)生藤蔓(4)更加(5)竖立(6)少14.
(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传闻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5.
(1)出淤泥而不染
(2)香远益清(3)莲,花之君子者也16.不追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7.荀子:
环境可以改变人。
周敦颐:
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18.
(1)说出
(2)酷似,逼真(或:
相似)19.B20.A(解析:
A中的“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B中的“以”分别是“凭借”“把”;
C中的“之”分别是“的”“到,往”;
D中的“其”分别是“加强语气的助词”“他的”。
)21.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22.洁身自好、高洁
【参考译文】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逼近闻嗅品赏的。
大概(它的香气)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飘缈萦回,纯粹凭借情致韵味胜出。
(兰花的香气)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称(它是)吉祥。
(兰花)本身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炫目的颜色,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和心灵的愉悦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感受;
(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完全表现。
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一类人,不可以得到后过于亲昵不庄重,也不可以得到后疏远不重视吧?
23.A24.
(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父亲)回头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说:
“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25.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26.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乙文参考译文】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
(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站起来绕着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坑洼,直径一尺,渐渐侵蚀扩展。
每次踩到这里,(我)总要被绊一下。
时间一长也习惯了。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找我谈话,回头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说:
”(随后)叫仆童将坑洼填平。
(父亲走后,)我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坑洼处,心里一惊,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
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坦坦的。
我像这样走了许多天才又渐渐习惯起来。
唉!
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是非常厉害的啊!
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
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
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
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11.台 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凹凼( )尴尬( )镶嵌( )烦躁( )
撬开( )舀米( )倔强( )黏性( )
2.指出下列句子中没有用比喻的一句( )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
A.麻筋草鞋 人踩牛踏 宽敞阴凉 唿搭
B.微不足道 摇来荡去 筹画材料 泥浆
C.精力旺盛 不凑热闹 大庭广众 跨骨
D.门槛台阶 流出涎水 低眉顺眼 嗑头
4.李铭同学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一直不好。
请你以朋友的身份,按下面的要求各写一句话,帮助李铭提高认识。
(1)激励语气:
(2)规劝语气:
(3)批评语气: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
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
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
“五香花生要吗?
”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
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
……”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
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
我问:
“是新花生吗?
怎么卖呀?
”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
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
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
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
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
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
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
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
“你就不能小心点?
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
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
她语无伦次地说:
“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
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
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
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
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碾上。
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
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
“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赔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
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
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
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
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
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
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5.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6.概括文章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字)
7.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8.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
(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①,取之;
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②,仍邀③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
不肯受,曰:
“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宦者,赐农夫绢十匹。
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谏,不听。
【注释】①宫市:
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②门户:
指“门户”税。
③邀:
这里指“强要”。
9.请用“/”标出下面两句中的停顿处。
(各一处)
(1)遂殴宦者。
(2)谏官御史数谏。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 )
(2)才与绢数尺( )
(3)汝尚不肯 ( )(4)遂殴宦官 ( )
11.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丛草为林B.跪而拾之以归
C.能以径寸之木D.不以疾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
(2)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13.文中的卖柴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结合文章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令人心酸的父亲——谈李森祥的《台阶》
门前的台阶与家庭的地位,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父亲”的眼中却是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因为家乡人总认为:
门前的台阶就象征着家庭的地位。
“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
因他不愿低人一等,于是便立下宏愿:
一定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然后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父亲”一辈子的宏愿实现了,心头的喜悦那当然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他脸上总挂着笑容,迫不及待地要搬进新屋住,还放了四颗大鞭炮。
然而,“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他都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读这篇文章,我的心情是沉重的、辛酸的。
虽有奋斗后成功的喜悦,但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不由生出几点感慨。
一、一幅悲凉的人生画卷
人生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
“父亲”有自己的追求:
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父亲”为此开始了辛勤的劳作。
其实,“父亲”对新屋的要求并不高,不需要富丽堂皇,只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
这不是奢望,可“父亲”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年轻时力大如牛,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太大力气,新屋造好了,人却老了,身体也垮了。
“父亲”的幸福感成了失落感,一丝惆怅、一声感叹:
“这人怎么了?
“父亲”的感叹,让文中的“我”感到无限悲凉,说不出的痛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6短文两篇习题 配套练习题 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16 短文 习题 配套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