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720095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2.09KB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Word下载.docx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认知
B.心智
C.操作
D.评价
8.( )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准确地和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9.下列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无目的地幻想
B.穿衣等自动化操作
C.比较
D.发明创造
0.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加涅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11.抑郁症是由( )造成的。
A.学校原因
B.家庭原因
C.心理原因
D.社会原因
12.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在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同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的情感教学目标是( )。
A.接受
B.反应
C.形成价值观念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13.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的教师领导风格属于( )。
A.放任型
B.专制式
C.监督式
D.参与式
14.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5.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着的影响:
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二是教师( )。
A.敬业精神
B.渊博的知识
C.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D.高超的能力
16.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7.教师对所有的对象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并肯定提高教育效果的是( )。
A.晕轮效应
B.有晕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名人效应
18.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创立的。
A.巴甫洛夫
B.列昂节夫
C.维果茨基
D.鲁宾斯坦
19.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20.“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 )。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行为规范学习
D.态度与情感学习
E.气质迁移
2.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D.下位学习
E.命题学习
3.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 )特点。
A.对象的观念性
B.动作的外显性
C.执行的内潜性
D.运用的闭合性
E.结构的简缩性
4.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 )。
C.资源管理策略
D.教学设计策略
E.学校领导策略
5.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其分为两类,即( )。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创造性的问题
D.认知性的问题
E.一般性的问题
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规范
D.道德原则
E.道德行为
7.抑郁症的表现是( )。
A.情绪消极
B.消极的认识倾向
C.动机缺失、被动
D.躯体上疲劳、失眠
E.生活的压力
8.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 )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A.激发求知欲
B.提示教学目标
C.变化教学情境
D.评定学习结果
E.配合学生经验
9.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 )。
A.成文的正式规范
B.口头约定的规范
C.约定俗成的规范
D.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E.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10.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有( )。
A.案卷分析
B.标准化成就测验
C.观察
D.情感评价
E.自编测验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有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分。
2.专家型教师知道许多课堂规则是可以通过__________与__________来习得的,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
3.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一的交叉学科。
、12~14、15岁这个年龄段,按心理学家的划分是__________期。
5.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__________规律的制约。
6.成就动机理论认为__________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
7.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这在心理学中叫__________。
8.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__________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__________才得以实现。
10.精细加工强调在新信息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__________的多少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
1.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 )
2.态度是通过遗传继承的。
3.只要有强迫观念,就有神经症的表现。
4.学生对真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给以间接指导。
5.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6.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7.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10.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认知一结构说
2.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3.重组性迁移
4.下位学习
5.“物质化”过程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哪两方面?
2.学习策略有什么特征?
3.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4.怎样理解品德的定义?
七、论述题(共10分)
试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
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请根据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内容对小王的学习策略加以指导。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中公教育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
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中公教育解析】实践性原则要求把人的心理看成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
【中公教育解析】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即规则或原理学习。
【中公教育解析】动机的激活功能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中公教育解析】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将迁移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中公教育解析】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中公教育解析】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
【中公教育解析】题于是对认知策略的解释。
【中公教育解析】问题解决是指在具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为此而运用的一系列有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
【中公教育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
【中公教育解析】任何一种心理症状的产生有外在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原因。
【中公教育解析】题干是对组织价值观念系统的解释。
【中公教育解析】题干是参与式领导的课堂管理特征。
【中公教育解析】题干是对总结性评价的名词解释。
【中公教育解析】研究表明,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像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中公教育解析】成长性需要是指自我实现的需要。
【中公教育解析】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的鼓励与赞扬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积极效果。
【中公教育解析】巴甫洛夫从生理学的角度,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提出了该学说。
【中公教育解析】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公教育解析】这是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之一。
二、多项选择题
【中公教育解析】气质不是习得经验,不能迁移。
【中公教育解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是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划分出来的。
【中公教育解析】BD两项属操作技能的特点。
【中公教育解析】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中公教育解析】研究者倾向于把各种问题分为两类,即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中公教育解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构成了品德的心理结构。
【中公教育解析】E项与抑郁症的表现无必然联系。
【中公教育解析】BD是与引导注意同一层次的教学事项。
【中公教育解析】群体规范有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两类。
【中公教育解析】BE两项是两种主要的教学评价技术手段。
三、填空题
1.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
2.练习,反馈;
3.心理学,教育学;
4.少年;
5.强化;
6.避免失败者;
7.正迁移;
8.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
9.动作结构,概括化;
10.背景知识。
四、判断题
1.×
【中公教育解析】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2.×
【中公教育解析】态度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非天生的。
3.×
【中公教育解析】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4.×
【中公教育解析】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因此对这些问题应给以直接指导。
5.×
【中公教育解析】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
6.√【中公教育解析】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
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要做定性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做定量的判断。
7.×
【中公教育解析】阐述规则时,新教师往往是含糊其辞的。
8.×
【中公教育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
【中公教育解析】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岁,4~5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10.×
【中公教育解析】行为的变化除学习可以引起外,别的因素如疾病、疲劳均可导致。
五、名词解释
1.认知一结构说:
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
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也叫倒“U”曲线。
3.重组性迁移: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4.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
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5.“物质化”过程:
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筒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
六、简答题
1.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两方面:
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
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2.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3.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4.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陛,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最后,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指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
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
1.前习俗水平。
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
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
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还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只是因为恐惧惩罚而要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
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这一一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
或者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
2.习俗水平。
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
这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1)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
(2)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服从团体规范,“尽本分”,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租义务感。
海因茨先生“偷”药是不对的,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
3.后习俗水平。
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
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
这一时期也可分为:
(1)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定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
(2)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
对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
总之,柯尔伯格通过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
1.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情况,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第一种水平;
大部分青年和成人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入第三种水平;
l6岁以上30%进入第三种水平。
2.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社会交往等有关。
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八、案例分析题
根据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内容,建议小王改变这种考前突击复习的不良习惯,应该按照以下策略进行学习:
1.复习策略:
在遗忘尚未产生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
(1)复习的时间:
应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
(2)复习的方式:
适度过度学习;
(3)复习的方法:
要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如尝试背诵法。
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
一系列的研究证明,只有理解的信息才比较容易记忆并长久保持。
2.组织策略:
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如群集。
运用摘录、画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学习策略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构建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教育心理学 教师资格 考试 中学 教育 心理学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