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714530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0.01KB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还有一部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它的作者是________(A.吴承恩
B.罗贯中
C.曹雪芹),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
(5)我还知道的神话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称霸一方;
作恶多端;
滔天巨浪
(2)①错误;
②正确;
③正确;
④错误
(3)D
(4)A;
孙悟空;
他神通广大,斩妖除魔
(5)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解析】【分析】
(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日常学习中对成语的积累,根据题目所给的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2)根据题目的内容,判断所给句子是否正确。
(3)“哪吒闹海”中的“闹海”是制服海里的霸王;
(4)《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根据你喜欢的人物写出原因即可;
(5)我国的神话故事很多,写出你还知道的神话故事。
故答案为:
他神通广大,斩妖除魔;
夸父追日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成语的积累、阅读理解、名著作者等知识,注意平时的积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画眉,全身羽毛金褐色,颈部和背部有暗褐色条纹,腹部白花花一片,眼睛四周画了一条白色眉线,依依可人。
翠鸟,碧绿的羽毛,点缀(zhuì
)着蓝色和金色,羽毛的颜色特别美丽。
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__队形__次序都有一定规矩__大雁打头__幼雁居中__老雁压阵__头雁在前紧拍翅膀,使气流上升,为的是让幼雁靠气流滑翔,飞起来省力。
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1)作者抓住了鸟儿羽毛的________来写出画眉和翠鸟的美丽。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________
队形________
次序都有一定规矩________
大雁打头________
幼雁居中________
老雁压阵________
(3)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鸟。
(4)请仿照“白花花”一词,再写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5)“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朗读这句话要用的语气是(
欢快
赞美
(6)“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
【答案】
(1)颜色
(2),;
、;
:
;
,;
。
(3)画眉;
翠鸟;
大雁
(4)红艳艳;
金灿灿
(5)B
(6)这样写的好处是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从1、2自然段可知作者抓住了鸟儿羽毛的颜色来写出画眉和翠鸟的美丽。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
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故: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队形、次序都有一定规矩:
大雁打头,幼雁居中,老雁压阵。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短文介绍了画眉、翠鸟和大雁三种鸟。
翠鸟。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白花花”来看,是ABB式结构,如:
红艳艳、金灿灿。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朗读这句话要用的语气是赞美。
(6)考查过渡句。
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
“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这句话这样写的好处是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颜色
(2),
、
:
,
。
(3)画眉
翠鸟
大雁
(4)红艳艳、金灿灿。
【点评】
(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5)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6)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的学校(节选)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1)照样子,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欢快)地跳舞
________地响
________地冲出来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填空。
花的学校在________,花的家在________,在________。
(3)“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这句话中写出花儿多且茂盛的词语是(
一群一群
跑出来
狂欢
跳着舞
(4)“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这句话中,“簌簌”的意思是(
形容马叫声
形容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形容树叶飘落的声音
形容雨声
(5)在这篇短文中,花儿的主要特点是(
很多,很美
很顽皮
富有灵性,有童趣
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1)簌簌;
急急
(2)地下;
天上;
星星所住的地方
(3)A
(4)B
(5)C
(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簌簌地响、急急地冲出来。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花的学校在地下,花的家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这句话中写出花儿多且茂盛的词语是一群一群。
(4)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这句话中,“簌簌”的意思是形容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在这篇短文中,花儿的主要特点是富有灵性,有童趣。
(1)簌簌
急急
(2)地下
天上
星星所住的地方
(3)一群一群
(5)C
(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完成练习。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
①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_______又不敢讲。
②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列宁问:
“会飞回来?
③“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_______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⑤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④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
“你好!
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_______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填序号)
A.因为
B.但
C.果然
(2)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想一想:
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时,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第①句:
男孩在想________。
第②句:
列宁在想________。
第③句:
第④句:
A.我明天就把灰雀送回来
B.我不能说我把灰雀捉走了
C.男孩已经把灰雀送回来了,我不能问男孩,那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D.灰雀是男孩捉走的,我要用我的担心与惋惜感染男孩,让他主动送回灰雀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⑤,想一想,男孩为什么会“低着头”?
(4)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B;
C;
A
(2)B;
D;
A;
C
(3)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4)男孩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它“一定会飞回来”,最终放鸟归还,所以说男孩是诚实的。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解答时结合语境及选项分析判断。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B;
(2)B、D、A、C
(3)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4)男孩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它“一定会飞回来”,最终放鸟归还,所以说男孩是诚实的。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啊,校园真美丽!
过道长长的架子上挂着一串串紫葡萄。
花坛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儿,有一串红、菊花、美人蕉……操场很大,中间是一个足球场,绕着足球场的是环形跑道,操场的西北角有一个大池塘,每当盛夏,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1)短文主要写校园________。
校园里种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请把描写荷花的句子写出来。
(3)短文中写葡萄多少的词是________。
(4)短文中写葡萄颜色的词是________。
【答案】
(1)美丽;
葡萄;
串红;
菊花;
美人蕉;
荷花
(2)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3)一串串
(4)紫
(1)本题考查是对短文内容理解,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阅读时一定要熟练掌握短文内容,这样我们在作答时才能更准确的写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对短文信息的提取,按照要求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3)本题考查短文中如何描述葡萄的多少,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是”一串串“葡萄。
(4)本题考查对描写葡萄颜色词语的找寻,按照要求在短文中仔细阅读。
(1)美丽、葡萄、串红、菊花、美人蕉、荷花
(2)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3)一串串
(4)紫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3)、(4)这类在原文中找答案的题型,一定要熟读短文。
6.读例文,完成练习。
(一)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1)这段话写的是雨中杨梅树的形态,抓住了杨梅树的枝、叶来写,其枝、叶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写杨梅树时,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3)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种植物的枝、叶。
【答案】
(1)四季常绿;
狭长
(2)B
(3)
(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把“杨梅”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
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1)四季常绿、狭长;
(2)B;
(3)略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7.读童话故事,做习题。
蜗牛的森林
蜗牛生活在一片草地上,对于蜗牛来说,这里就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可是有一天,草地上来了一只穿红靴子的兔子,蜗牛很热情地招呼说:
“欢迎你来到蜗牛的森林。
”兔子听了哈哈笑着说:
“这样的草地也算森林?
最高的草才刚过我的靴筒。
于是,兔子就给蜗牛描述了真正的森林,那是有着高大树木的地方。
蜗牛很吃惊,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
他决定去寻找真正的森林。
[预测点1]
蜗牛上路,什么也不用带,他的壳就是他的房子。
当他把身体缩进去的时候,他就在休息;
当他把身体伸出来的时候,他就在赶路。
这样过了许多天。
一天,蜗牛看见四个巨大的树根。
啊,这样的大树,只有森林里才有啊。
蜗牛很高兴,他觉得自己到了森林了。
可是,森林这么大,蜗牛站在地上是看不清楚的,他决定沿着树千一直往上爬。
这是一棵多么老的树呀,蜗牛一边爬一边想着。
蜗牛爬到顶上的时候,感觉到刺眼的阳光。
哦,原来他到了大象的背上,那粗粗的树根当然是大象的腿了。
大象一点儿也不知道背上有一只蜗牛,跨着步子慢悠悠地走进森林,啊,小蜗牛终于看见了真正的森林。
[预测点2]
太阳光斜斜地透过茂密的树叶,像星星一样撒在地上,也撒在蜗牛的背壳上。
这时候,森林里来了一个巨人,大象很热情她招呼他:
“请休息一会儿吧,这里是大象的森林。
”巨人哈哈笑着说:
“森林?
这里的树就和小草一样,才到我的膝盖。
是啊,大象在巨人面前显得很小很小,森林就在巨人的脚下。
巨人说:
“再见,小小的大象,我要到我自己的森林里去了。
”对呀,巨人一定有着更大的森林。
当大象又经过草地的时候,蜗牛顺着他长长的鼻子下来了。
兔子看见这一切的时候,简直惊呆了。
蜗牛安安心心地住在自己的森林里了,虽然这里最高的草也就刚过了兔子的靴简。
(1)边读童话边预测,请填写下表。
预测点1:
蜗牛很吃惊,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
预测的内容:
我的预测依据是:
预测点2:
啊,小蜗牛终于看见了真正的森林
(2)仔细阅读文章,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填空。
①蜗牛住在________,这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②蜗牛决定去寻找真正的森林,他首先遇到了________,当蜗牛进人真正的森林的时候,又遇到了________,最后大象把蜗牛带回了________。
(3)小朋友,假如你是蜗牛,你会选择草地还是真正的森林作为自己的居住地呢?
请说说自己的理由。
【答案】
(1)小蜗牛去寻找森林,但他是不会那么顺利找到的。
小蜗牛没见过森林,也不知道森林在哪里。
这可能不是真正的森林。
对于小蜗牛来说,草地就是森林,对大象来说,几棵大树就是森林,那么比大象还大的动物有自己的森林吗?
(2)一片草地上;
大象;
巨人;
草地
(3)略
(1)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也就是故事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时能结合文意和个人的理解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1)小蜗牛去寻找森林,但他是不会那么顺利找到的。
小蜗牛没见过森林,也不知道森林在哪里。
这可能不是真正的森林。
对于小蜗牛来说,草地就是森林,对大象来说,几棵大树就是森林,那么比大象还大的动物有自己的森林吗?
(2)一片草地上、大象、巨人、草地
(3)略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课内阅读。
带刺的朋友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
”我暗暗地猜测着。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辟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恍然大悟:
这不是刺猬吗?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钦佩: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
离这儿远不远?
窝里还有没有伙伴?
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1)在“监视”刺猬偷枣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
)
惊讶、不解、怜惜、喜爱
惊讶、不解、好奇、怜惜、喜爱
不解、惊讶、好奇、怜惜、喜爱
(2)作者被刺猬偷枣的_______所打动,心生_______、_______之情,以“带刺的朋友”为题,表现了作者对刺猬的_______,以及爱护动物,与动物和平相处的愿望。
高明本事;
钦佩、喜爱;
喜爱
熟悉
动作迅速、惊讶、疑惑;
(3)随着“我”心情的变化,“我”对刺猬的称呼也不断地改变,从一开始的“_______”,到“_______”,再到“_______”。
那个东西、那个家伙、那东西
那个家伙、那个东西、小东西
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
(4)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的“玛瑙”指的是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篇部编版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课外阅读 训练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