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参考手册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698237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30KB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参考手册文档格式.docx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参考手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参考手册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不要批评求助者或对他的选择、行为提出批评;
(3)不要与其讨论自杀的是非对错;
(4)不要被求助者告诉你的危机已过去的话所误导;
(5)不要否定求助者的自杀意念;
(6)不要让求助者一个人留下,不去观察他,不与其取得联系;
(7)在急性危机阶段,不要诊断、分析求助者的行为或对其进行解释;
(8)不要陷入被动;
(9)不要过急,要保持冷静;
(10)不要让求助者保持自杀危机的秘密(不把自杀想法说出来);
(11)不要因周围的人或事而转移目标;
(12)不要在其他人中,把过去或现在的自杀行为说成是光荣、殉情、荣誉的或将其神化;
(13)不要忘记追踪观察。
3.自杀前有哪些预兆
1.言语上的征兆:
●直接向人说:
“我想死。
”
“我不想活了。
●间接向人说:
“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
“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
“没有我,他们会过的更好。
“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的生活毫无意义。
●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或开自杀方面的玩笑
·
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和地点
流露出无助或无望的心情
突然与亲朋告别
谈论一些可行的自杀方法
①喜好谈论应激或压力;
②明显减少与其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交流。
2.行为上征兆
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如中断与他人的交往或出现很危险的行为)
抑郁的表现(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有条理地安排后事
频繁出现意外事故
饮酒量增加
此外,以下的行为线索也很重要,包括:
①退缩和独处明显;
②出现失虑并且很持久;
③食欲不振;
④16岁以下的男孩失去父亲(死亡或分离);
⑤年轻的女孩有着自恋的母亲和软弱的父亲;
⑥工作或学习成绩下降;
⑦过去有过自杀意念;
⑧自卑和羞耻感等。
3.学生自杀预兆包括:
(1)自己想死的念头对周围的人诉说或在日记、网上留言绘画中表现出来;
(2)情绪性格明显反常,焦虑不安,无故哭泣;
(3)抑郁状态,食欲不好,失眠;
(4)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变(肮脏);
(5)回避与人接触,与集体不融洽或过分注意别人;
(6)行为明显改变,对生活麻木冷膜的人,像突然变了一个人,敏感又热情;
(7)无故送东西、送礼物给亲人或同学,无来由地向他人道谢或致歉;
(8)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成绩骤降。
4.对自杀一般有哪些错误认识
1.与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
而事实上与一个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可能导致的结果能使其产生相信的感觉,并愿意花时间重新获得控制。
2.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自杀。
而事实上大量自杀死亡者曾经威胁过别人或者对他人公开过自己的想法。
3.自杀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
而事实上从自杀者的角度看,几乎所有采取自杀行为的人都充足的理由。
4.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事实上仅有少部分自杀未遂者或自杀成功者患有精神疾患。
他们中大多数人是个有严重的抑郁、孤独、绝望、无助、被虐待、受打击,深深地失望、失恋或者处于别的情感状态的正常人。
5.自杀发生在家庭中,具有一种遗传倾向。
事实上自杀倾向没有遗传性,它是习得的或者情境性的。
6.想过一次自杀,就总想自杀。
事实上自杀最危险的时候是产生自杀企图。
他们大多数人能从短时的威胁中恢复过来,学会适应与控制,长久地生活丰富多彩,免受自我冲突的威胁。
7.一个人自杀未遂后,自杀危险可能结束。
事实上自杀最危险的时候可能是情绪高涨时期,当想自杀的人严重抑郁后变得情绪活跃起来的时候,一个危险的迹象是在抑郁或者自杀出现“欣然”期。
8.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和分享个人财产,表明这个人有好转的恢复的迹象。
事实上大多数想自杀者在情绪好转后,才有精力开始做出一定的计划,安排他们的财产,这种个人财产的安排有时类似于最后愿望与遗嘱。
9.自杀总是一种冲动性行为。
事实上自杀有些是冲动行为,另一些则是在仔细考虑之后才实行的。
对自杀的正确认识包括:
◆自杀是有规律可循的,注意捕捉预兆可有效防范自杀。
自杀一般有三阶段自杀意念形成阶段;
内心矛盾冲突阶段;
自杀行为选选择阶段。
◆谈论自杀的人也会自杀。
谈论自杀也是自杀前的一种预兆、一种求救信号。
80%的人自杀前向他人发过类似信号。
◆即使情绪好转、自杀的危险一般在意念产生后三个月内仍然存在;
◆一般人也会有自杀念头。
◆对有自杀危险的人应及时进行危机干预,使其得到充分的宣泄和疏导。
◆青少年自杀不仅仅是学习问题,父母感情、个人感情因素往往是他们自杀的重要原因。
5.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
1.立即报告辅导员或大学生发展研究与指导中心;
2.如果你认为他当时自杀的危险性高,不要让其独处,做好监护与交接工作,让学生及时接受评估和治疗,以确定后面的安排;
3.保持冷静和耐心倾听;
4.让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
5.认可他表露出的情感,且不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
6.询问他们是否想自杀:
询问一个人有无自杀念头不但不会引起自杀,反而可以拯救生命;
7.相信他们说的话;
当他们说要自杀时,应认真对待;
8.如果要你对其想自杀的事情给予保密时,不要答应;
9.让他相信他人的帮助能缓解面临的困境,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
10.说服其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的责任;
11.对刚出现自杀行为(如服毒、割腕等)的人,立即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
6.学生在电话中表达危机倾向时如何处理
1.咨询员的声音:
温暖、镇定
易犯的错误:
咨询员自己先被吓住了,态度慌乱;
过于急切,还未建立关系,就想解决问题。
2.重视情绪的处理:
宜泄,让其分辨出他自己的情绪,接纳他。
不处理情绪,马上就想改变认知;
对于当事人的某种情绪,咨询员不能接受,批评对方。
3.评估当事人的状态,采取必要的措施。
如果对方已经流露出轻生的念头,要直接、坦诚地问对方,了解当事人的支持系统。
不敢问当事人关于自杀的事情。
4.帮助当事人重新认识其处境,寻求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改变当事人的参考框架,探索其他的努力方向,将方案具体化,操作化,鼓励当事人进行新的尝试。
给当事人空洞的安慰,虚假的承诺;
不能将当事人带出原来的框架;
措施不具体、不可行。
5.跟踪与转介
当事人的问题往往不是一次电话就能解决的,要在取得对方信任的基础上,动员他去找心理咨询员面谈。
7.如何关怀灾难后的人
假如你的学生或朋友在刚刚遭遇了家庭的变故等灾难,即使你是非专业人员,你的关怀、接纳对他们来说同样十分有效,但必须具备以下的态度:
温水、面纸、陪伴、大耳朵小嘴巴、说停就停
1.五言的陪伴——很多人以为帮助别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以使他觉得好一点,但这是极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时候你所说出的话,其实大部分是为了减低自己内心焦虑,对恐惧而言其实都是废话。
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对他们而然,无言的陪伴可产生极大的安抚作用。
2.一杯温水——一杯温水胜于千言万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及眼见你关怀的动作,这才是他们需要的。
3.一张面纸——对于哭诉者,最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这只是你害怕别人哭泣为自己说的话,假如你能够按住自己内心的恐惧,给他一张面纸,他会感觉被你接纳,终于有人可以让他大哭一场,心中刺痛便得疏解。
4.大耳朵小嘴巴——打开你的耳朵,闭起你的嘴巴,聆听他说故事吧!
这就是目前风行世界的心理治疗派别(述事派)的做法。
5.说停就停——不要逼他说,他不想说就让他停在那里,受苦的人最不喜欢别人在推逼他。
8.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
1.回避——转移注意力,尽可能躲开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
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
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兴奋灶。
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
2.变通——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
心理学上又叫合理化。
就是通过找一些理由为自己开脱,以减轻痛苦,缓解紧张,使内心获得平衡的办法。
弗洛伊德指出,常见的合理化有两种:
一是希望达到的目的没有达到,心理便否定该目的的价值或意义,俗称酸葡萄效应。
二是未达到预定的期望或目标,便提高目前现状的价值或意义,俗称甜柠檬效应,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
心理调适可借用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
3.转视——换个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
因为并不是任何来自客观现实的外部刺激都可以回避或淡化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同一客观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使人陷入心理困境;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情绪体验,走出心理困境。
4.换脑——换一种认知解释事物,更新观念,重新解释外部环境信息,也就是相当于换一个脑袋思考、解释问题。
在个体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可以通过换脑法,减少或消除心理认知与心理体验的矛盾冲突。
5.升华——让积极的心理认知固着,把挫折变成财富。
人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往往与他们的消极心理固着有关。
如何克服心理固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心理位移,即选择一种新的、高层次的、积极的、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心理认知固着代替旧有的心理认知固着,从而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心理升华法。
“失败乃成功之母”、“化悲痛为力量”就是从失败的消极因素中,认识其中蕴涵着的积极因素,使之成为个体奋起图强,取得成功的动力和契机。
6.补偿——改弦易辙不变初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人们难免会由于一些内在的缺陷或外在的障碍以及其它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佳目标动机受挫。
这时,往往会采取种种方法来进行弥补,以减轻、消除心理上的困扰。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补偿作用。
补偿,就是在目标实现受挫时,通过更替原来的行动目标,求得长远价值目标实现的一种心理调适方式。
7.求实——切合实际调整目标。
当实现目标过程中受挫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或痛苦,避免或缓解这种状况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及时切合实际调整自我,并变换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人生路上,如果所面对的无法改变,那就先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9.稳定情绪法
1.开怀大笑。
让自己开怀大笑。
笑,能改善人的心情,即使是强迫的,也有同样的效果。
2.快走或跳个有氧舞蹈。
科学家早就发现,运动能舒缓郁闷,改善心情。
运动和治疗有一样的效果,因为它能刺激神经传导物质的分泌,像是脑内啡、血清素和多巴胺。
3.听听音乐,大声地唱,用力地摇摆。
有研究证实,听音乐能刺激脑部分泌脑内啡。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最新发现,听大声的音乐能活化部分的内耳球囊,它们连接与愉快感觉有关的脑部组织。
4.找朋友聊聊天。
孤立的人容易郁闷痛苦,许多专家都建议,发生事情或心情低潮时,一定要有朋友在旁边。
密西根大学的研究则进一步指出,不只是找到支持的力量,还要有归属感,要找那种可信任、可依赖的朋友。
5.先深呼吸。
吸-呼吸-呼,把气吐出来,也把气缓下来。
从一数到十,看看自己要数几次,才能把气缓下来。
6.培养同理心。
再想想,如果我是对方,我会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吗?
如果会,大可不必这么气,试着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试穿别人的鞋子,培养同理心。
7.善待自己。
仔细想想,有必要拿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损害自己的健康吗?
所以,也就别气了。
仇恨的怒火,将烧伤你自己。
——莎士比亚。
8.注意转移调节
转移注意力在心理保健中是必不可少的,当你心绪不佳,有烦恼时,可以外出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换换环境,换个想法,因为新异刺激可以忘却不良的情绪。
如果你能有意识地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对于调节情绪有特殊的意义。
例如,考完一门课,就不要再想它考得如何不好、有什么问题,而应尽快将自己的注意转移,调节心理状态,以充沛的精力迎接下一门课考试,否则哪一门课都考不好。
心灵补帖:
跳出来,做点别的
我知道生命中有许多麻烦事,但这些事大多数并没有发生。
——作家马克·
吐温
能解决的事,不必去担心;
不能解决的事,担心也没有用。
——西藏谚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 参考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