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学问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698223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8.91KB
神经解剖学问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神经解剖学问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解剖学问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支配表情肌
一般内脏运动(上泌涎核――脑桥):
支配泪腺(岩大神经、翼腭神经节)、下颌下腺(下
颌下神经节)、舌下腺、腭与鼻粘膜腺的分泌
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延髓):
分布于舌前2/3味蕾
Ⅸ舌咽神经
特殊内脏运动(疑核):
茎突咽肌
一般内脏运动(下泌涎核):
控制腮腺分泌
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
舌后1/3味蕾
一般内脏感觉(孤束核):
舌后1/3、咽、咽鼓管、鼓室等处的黏膜以及颈动脉窦和颈动
脉小球
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脊束核):
分布于耳后皮肤
Ⅹ迷走神经
支配咽喉肌
一般内脏运动(迷走神经背核):
控制颈、胸和腹腔脏器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
分布于颈部、胸腔和腹腔的脏器,传导一般内脏感觉
分布于耳廓和外耳道的皮肤与硬膜
7.嗅觉、味觉、听觉属于什么性质的感觉?
视觉和听觉:
特殊躯体感觉嗅觉和味觉:
特殊内脏感觉
8.何为灰、白交通支?
白交通支:
主要含有脊髓灰质中间外侧核细胞(T1-L3)发出的具有髓鞘的节前纤维,只见于相应节段脊神经前支和对应的交感干神经节之间
灰交通支:
由椎旁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连于31对脊神经前支与交感干神经节之间
9.脊髓两个膨大、脊髓圆锥、终丝的概念?
颈膨大:
(C4-T1)发自臂丛,支配上肢
腰骶膨大:
(L2-S3)发自腰骶丛,支配下肢
脊髓圆锥:
脊髓末端变细的部分,由此向下延为无神经组织的终丝
终丝:
圆锥以下,非神经组织,在S2以下,由硬脊膜包绕止于尾骨背面
10.脊髓内部结构包括什么?
脊髓白质可以分为几部分?
各部有哪些纤维束?
脊髓内部结构包括:
中央管
灰质:
“H”型区,颜色发暗
外围颜色浅淡
脊髓白质可分为:
后索:
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有薄束和楔束
外侧索:
前、后外侧沟之间,有脊髓小脑前、后两束,皮质脊髓侧束、脊
髓丘脑侧束
前索:
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有脊髓丘脑前束和皮质脊髓前束
白质前联合:
灰质前联合的前方
脊髓后根内侧部:
粗的有髓纤维,传导本体感觉和触压觉
脊髓后根外侧部:
粗的无髓纤维或薄髓纤维,传导皮肤痛温觉和内脏感觉背外侧束:
后脚尖和脊髓表面间
11.脊髓内上下行的主要纤维有哪些?
上行:
薄束楔束
脊髓小脑前后束
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
下行:
皮质脊髓侧束和前束
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束
12.脊髓前角细胞分群及支配?
前角内侧核:
支配躯干肌
前角外侧核:
支配四肢肌
13.薄束和楔束的位功能?
位置:
脊髓后索,薄束位于内侧,可见于全长;
楔束在外侧,仅见于T4以上
功能:
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肌腱和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和精细触觉(皮肤两点间距离辨别觉和物体的纹理觉)
14.脑干包括哪几部?
主要外形结构(深方的结构是什么或通行什么结构)?
何谓顶盖、基
底部、被盖?
脑干包括:
延髓、脑桥和中脑
延髓:
腹面上界为延髓脑桥沟,下界为锥体交叉
沟裂:
前正中裂、前外侧沟,后者又分为橄榄前沟和橄榄后沟;
隆起:
锥体―前正中裂两侧的隆起,内有大脑皮质发出的锥体束通过
橄榄―延髓上部,锥体背外侧部的卵圆形隆起,内有下橄榄核
锥体交叉―延髓下端,组成纤维大部分交叉到对侧
背面上界为第四脑室底横行的延髓髓纹
后正中沟、后外侧沟和后内侧沟
结构:
薄束结节,深面有薄束核
楔束结节,深面有楔束核
小脑下脚,由进出小脑的纤维束组成
第四脑室,上部中央管敞开形成
脑桥:
腹面上界脑桥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处,下界为延髓脑桥沟
基底部:
腹侧面的膨隆,内含锥体束、脑桥核、脑桥小脑纤维
基底沟:
有基底动脉通过
小脑中脚:
进入小脑的粗大纤维束
脑桥小脑三角:
延髓、脑桥、小脑的交角处,位此处的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常发肿瘤
背侧形成第四脑室的上部
小脑上角:
构成室底的外侧壁,由出小脑的纤维构成
上髓帆:
小脑上脚间的薄层白质板,构成第四脑室顶的上半,接中脑
中脑:
腹面上界为间脑的视束,下界脑桥下缘
中脑水管:
室腔峡细
大脑脚:
含大脑皮质的下行纤维
脚间窝:
因窝底多血管穿过,故又称后穿质
背面
上丘和下丘合称四叠体,是视听反射中枢
上丘臂:
上丘外侧向前外方伸出的隆起,连接间脑外侧膝状体
下丘臂:
下丘外侧向前外方伸出的隆起,连接间脑内侧膝状体
菱形窝:
又称第四脑室底,摘去小脑可见;
由延髓上部的背面和脑桥的背面构成,上
界为小脑上脚,下界为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
室底有正中沟,其
两侧的界沟将每侧半菱形窝又分为内外侧部。
外侧部:
前庭区,含前庭神经核;
其外侧部有听结节,内有窝背侧核。
内侧部:
内侧隆起;
髓纹下有舌下神经三角(内含舌下神经核)、迷走
神经三角(内含迷走神经背核);
髓纹上有面神经丘(内含面神经膝和
展神经核)、蓝斑
蓝斑:
界沟上端,新鲜标本呈蓝灰色,深面为含色素的去甲肾上腺素
能神经元。
顶盖:
中脑背侧两对圆形隆起,即四叠体
脑桥腹侧面膨隆
被盖:
室腔和脑干基底部之间
15.从脑干前后面发出的神经是哪些?
唯一从脑干后出脑:
滑车N
口诀:
动眼脚间出,滑车下丘下;
臂上出三叉,桥下Ⅵ、Ⅶ、Ⅷ;
四体一交叉,Ⅸ、Ⅹ、Ⅺ、舌下。
16.脑干内的核团与功能柱位置?
各柱包括何主要核团?
位置如何?
A.躯体运动柱:
最内侧,邻近正中线
动眼神经核:
中脑上丘滑车神经核:
中脑下丘
展神经核:
面神经丘深方舌下神经核:
延髓舌下神经三角内
B.一般内脏运动柱:
A的外侧,界沟内侧
动眼神经副核:
中脑上丘,动眼神经核背内侧
上泌涎核:
脑桥网状结构中
下泌涎核:
延髓橄榄上部的网状结构中
迷走神经背核:
延髓内侧丘系交叉至橄榄中部平面,迷走神经三角内
C.特殊内脏运动柱:
躯体运动柱腹外侧
三叉神经运动核:
脑桥中部网状结构背外侧
面神经核:
脑桥下部
疑核:
延髓上部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下橄榄核之间的网状结构中
副神经核:
锥体交叉至C4或C5脊髓节段的前角背外侧
D.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
孤束核:
界沟外侧,内侧邻一般内脏运动
E.一般躯体感觉
三叉神经中脑核:
从三叉神经脑桥核上端至上丘平面
三叉神经脑桥核:
脑桥中部,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外侧
三叉神经脊束核:
颅侧端与三叉神经脑桥核相续,尾侧在C1C2节段与后角第Ⅱ层相续F.特殊躯体感觉:
内脏感觉柱外侧
前庭神经核:
自橄榄中部延至脑桥下部
蜗神经核:
蜗背侧核和蜗腹侧核分别位于小脑下脚的背外侧和腹外侧
17.脑干4大丘系走形(交叉部位)、位置及功能?
A.内侧丘系
位置与走形:
对侧薄束核和楔束核(起)―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中线两旁(延髓)
―被盖腹侧边缘(脑桥)―被盖腹外侧边缘,红核外侧(中脑)―丘脑腹
后外侧核
传递对侧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B.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束――下橄榄核背外侧(延髓)――内侧丘系背外侧(脑桥和中脑)
――丘脑腹后外侧核
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
C.外侧丘系
双侧上橄榄核及对侧蜗神经背、腹侧核―被盖腹侧部横行交叉,成斜方体(脑
桥中下部)―转折向上,成外侧丘系―被盖腹外侧缘―下丘(中脑)―下
丘臂―内侧膝状体核
传导双耳听觉
D.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交叉越边至对侧上行―三叉丘系―伴行
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
传导对侧头面部的浅、深感觉
18.锥体束的形成与走形?
走形:
大脑半球额、顶部,躯体运动、感觉区及附近顶叶后部皮质―端脑内囊至脑干―中
脑脚底―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
组成:
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初级躯体运动及初级躯体感觉区、运动前区,除头
面部投影区)―内囊后支前部―中脑大脑脚底3/5的外侧部―脑桥基
底部―延髓锥体90%的纤维经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前角细
胞外侧核―四肢肌;
10%不交叉―皮质脊髓前束―双侧前脚细胞内侧
核―躯干肌
皮质核束:
支配8对脑神经躯体运动核。
其中面神经核下半与舌下神经核受对侧支
配;
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运动核、疑核、面神经核
上半、副神经核受双侧支配。
控制随意运动,参与上行感觉信息的调控
头面部投影区锥体细胞―内囊膝―中脑大脑脚底中3/5的内侧部―伴行皮质脊髓束―脑桥和延髓―发纤维至脑神经运动核
19.何谓顶盖前区,参与完成何反射?
顶盖前区,或称顶盖前核,位于中脑和间脑的交界处,导水管周围灰质背外侧,是对光反射中枢。
20.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核、黑质、下橄榄核的位置及功能?
薄(楔)束核:
延髓下部的薄(楔)束结节深面,接受薄(楔)束纤维终止,发出的纤维绕
中央灰质形成弓状纤维,在中央管腹侧的中线上左右交叉,成内侧丘系背外
侧
脑桥核:
位于脑桥基底部。
大脑皮质(同侧)―皮质脑桥束―脑桥
小脑纤维越过中线―小脑中脚―(对侧)小脑。
是大脑皮质运动信息的主要中继核。
黑质:
中脑脚底和被盖之间。
分网状部和致密部。
是参与基地核调节随意运动的关键结构,致密部还参与中脑对边缘系统的多巴胺能投射
下橄榄核:
延髓上部,橄榄深面,水平切面上呈袋口向内的囊型灰质团块。
发出的橄榄小脑
纤维越边,与脊髓小脑后束共同组成小脑下脚。
主要参与小脑对运动的控制,以
及对运动的学习记忆和对反射的修饰。
21.腮弓衍化的骨骼肌为?
咀嚼肌、表情肌(面肌、颈阔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22.小脑上、中、下脚与何结构相连?
各包括什么纤维束?
上脚――中脑传入F:
脊髓小脑束、蓝斑小脑束
传出F:
齿状核――红核和丘脑腹外侧核
中脚――脑桥传入F:
脑桥小脑束
下脚――延髓传入F:
脊髓小脑后束、楔小脑束、橄榄小脑束、网状小脑束、前庭小脑
束
小脑前庭束、小脑网状纤维
23.小脑的位置、分叶、分区及功能?
颅后窝,胚胎发生上与脑桥同源,起于菱脑前部。
背侧部借硬
脑膜形成的小脑幕与枕叶分隔;
腹面为脑桥和延髓,借上中下
3对小脑脚与脑干相连。
分叶:
绒球小结叶前叶后叶
分区:
蚓部(内侧区)半球中间部(中间区)半球外侧部(外侧区)
绒球小结叶―原小脑(前庭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蚓部和中间部―旧小脑(脊髓小脑):
调控肌张力和肌协调
外侧部―新小脑(大脑小脑):
协调肌肉运动,共济运动
24.小脑核包括哪些?
由外向内:
齿状核栓状核球状核顶核
25.间脑分几部?
各部有何主要结构?
背侧丘脑的核团分群和组成?
丘脑腹后内侧核、外侧
核接受的纤维束是?
下丘脑的功能?
A.背侧丘脑
前端:
丘脑前结节后端:
丘脑枕两侧丘脑间:
借丘脑间粘合连接
丘脑三大核群:
前、内侧、外侧(外侧分为背侧组和腹侧组)
B.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
经下丘臂连于下丘,接受下丘臂的听觉F并将其投射到颞叶的听觉中枢外侧膝状体:
经上丘臂连于上丘,接受视束的视觉传入F并投射到枕叶的视觉中枢
C.上丘脑
从前向后:
丘脑髓纹、缰三角、缰联合、松果体、后联合
D.底丘脑
底丘脑核,luys核,紧邻内囊内侧,位于黑质内侧部的上方,与苍白球之间有往返的纤维联系,与苍白球同源,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结构。
主要抑制苍白球,一侧病变引起半身颤搐E.下丘脑
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视束、漏斗、正中隆起、垂体
主要核团:
视前区:
体温感受器,调节体温
视上区:
视交叉上部(调节昼夜节律)、室旁核(催产素)、视上核(抗利尿激素)、前核
(加压素)
结节区:
漏斗核(弓状核,激素释放因子和抑制因子,调控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背内
侧核、腹内侧核(饱食中枢)、外侧部(摄食中枢)
乳头体区:
乳头体核和后核
26.大脑半球的各叶是靠什么分区的?
有哪些主要沟回?
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等分为五叶
额叶:
外侧裂以上,中央沟之前
顶叶:
外侧裂之上,中央沟之后,顶枕沟之前
颞叶:
外侧裂之下,顶枕沟之前
枕叶:
顶枕沟之后
岛叶:
深藏在大脑外侧裂之内
颞叶的沟回:
沟:
颞上沟颞下沟
回:
颞横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
额叶的沟回:
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
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顶叶的沟回:
中央后沟顶内沟
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和角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回:
顶枕沟、胼胝体沟、扣带沟、海马沟、中央旁沟、边缘支、距状沟、侧副沟
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旁回钩、海马、齿状回、下托、中央旁小叶、楔叶、舌回、
枕颞内侧回、枕颞外侧回
27.基底核包括哪些核?
何谓新旧纹状体?
损伤状况如何?
基底神经核的特点:
位于两侧大脑半球的白质内,因靠近脑底而得名,在背侧丘脑的背外方。
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组成。
旧纹状体:
豆状核的苍白球出现较早(鱼类)
新纹状体:
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出现较晚(爬行类)
纹状体损伤:
震颤麻痹――即帕金森氏症,旧纹状体损坏。
临床表现为全身肌张力增高,肌
肉强直,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幅度减小,面部表情呆板,肢体远端伴有
静止性震颤。
(被动屈曲齿轮状或铅管状肌张力紧张、慌张步态、措丸样动作)
舞蹈病――Huntington病,新纹状体损害。
临床表现为全身肌张力明显降低,
上肢和头部做无目的、迅速的和粗大的突发运动;
面部有挤眉弄眼、扭嘴吐舌
的鬼脸样动作。
28.大脑髓质的组成?
有哪三个系?
包括哪些结构?
胼胝体属何系纤维?
可分为几个部分?
A.连合纤维:
连接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穹窿联合。
胼胝体:
由连接左右半球新皮质的F构成,在正中矢状切面上分为嘴、膝、体、压四部
分。
B.联络纤维:
连接同半球的纤维。
包括:
弓状F、上纵束、下纵束、钩束、弓形带、扣带
C.投射纤维:
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
此种纤维大部分经过内囊。
29.语言相关的中枢有几个?
其位置(brodmann),功能?
A.运动性语言中枢
额下回后部分区:
44
说话表达。
能分析、综合与语言有关肌肉传来的刺激,并需要与管理口唇、舌和
喉肌的运动中枢的配合
临床表现:
运动性失语症(失说症)
征候特点:
患者能理解他人的语言,但不能用语言与人对话,构音器官的活动并无障碍,
有的能发音但不能构成语言
B.听感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回后部分区:
22
听话理解,调整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别人的语言
感觉性失语症(失听症)
患者听觉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说的话。
虽有说话能力,但言语混乱而
割裂,经常答非所问
C.视感觉性语言中枢
顶下小叶的角回分区:
39
阅读理解。
是听觉和视觉信号的联系、整合区
失读症
症候特点:
患者视觉虽无障碍,但对单字的信号意义完全不理解
D.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分区:
8
书写表达。
写出与声音相同的文字,再按脑内语言生理过程所安排次序和方式组合
成句。
失写症
患者虽然能听懂别人的话,也能看明白,但不能将这些写出来或写出的字句杂
乱无章。
30.内囊的定义,分部及各部走行结构?
“三偏症”损伤了什么结构?
定义:
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是投射F构成的白质板,在两半球水平切面上内囊呈
开口向外的双“》《”字型
分部:
前肢――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
后肢――豆状核与丘脑之间。
又可分为:
豆丘部、豆状核后部、豆状核下部膝――前后肢汇合处
走行结构:
前肢:
额桥束(下行至脑桥核)、丘脑前辐射(丘脑背内侧核投射到额叶前部的纤维束)膝:
皮质核束
后肢:
豆丘部:
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丘脑腹后核投射到中央后回的纤
维束)顶枕颞桥束
豆状核后部:
视辐射
豆状核下部:
听辐射
三偏症: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丘脑中央辐射损伤
对侧偏瘫――皮质核束与皮质脊髓束损伤
双眼对侧偏盲――视辐射损伤
31.视觉、听觉中枢在何处?
视觉区:
位置:
距状沟两岸皮质(即上方的楔叶和下方的舌回)
10
听觉区:
颞横回
41、42
32.中央旁小叶在何处,功能?
中央前后回移行为内侧面的部分(中央旁沟和边缘支之间)
前方:
初级躯体运动区(补充运动区),计划复杂运动的完成序列和
协调两侧运动
后方:
初级躯体感觉区,精确感受对侧半身痛温触压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
33.第Ⅰ躯体感觉中枢、运动中枢位置?
初级躯体运动区: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4、6
初级躯体感觉区: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3、1、2
34.何谓嗅脑、海马结构、边缘叶、边缘系统?
各包括哪些结构?
嗅脑:
与边缘系统关系密切,包括嗅球、嗅束、内外侧嗅束(表面内外侧嗅回)和嗅皮质。
边缘系统:
由边缘叶和相关的皮质下结构(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丘脑前核、中脑被盖)
组成
边缘叶:
在半球内侧面,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
包括隔区(中
板旁回和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海马旁回和海马结构
海马结构:
海马、齿状回、下托
35.深、浅、视听感觉传导通路积极神经元的胞体的位置、交叉及主要相关结构(丘系交叉、
斜方体、白质前联合、背外侧束)
A.本体感觉通路
本体感觉:
又称深感觉,是指肌、腱和关节等处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
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分类:
意识性本体感觉:
投射至大脑皮质,产生意识性感觉。
该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两
点距离的辨别觉、物理的纹理觉、质地觉等)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通路:
投射至小脑皮质,不产生意识性感觉。
该路还调节肌张力和协
调肌肉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
a.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
一级:
胞体:
脊神经节内
周围突:
经脊神经分布于肌、腱和关节等处的本体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
经脊神经节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T5以下的升支形成薄束,T4
以上的形成楔束。
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二级:
薄束核和楔束核内。
由二核发出弓状纤维在中线处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交叉,继续行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后折向上行,成内侧丘系。
其在脑桥居被盖前缘,在中脑被盖居红核的后外侧,向上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三级:
位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发出的F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
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其中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
损伤表现:
内侧交叉以上症状表现在对侧;
内侧交叉以下损伤,症状表现在同侧b.躯体和四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二级神经元
位于脊神经节内
经脊神经分布于肌、腱和关节等处的本体感觉器
中枢突:
经脊神经内侧部进入脊髓
位于脊髓C8-L3的背核,L2-S3的脊髓边缘细胞和延髓的楔束副核。
由背核发
出的F在同侧外侧索形成脊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
脊髓边缘细胞发出的F大部分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外侧索形成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进入旧小脑皮质。
延髓楔束副核发出的F组成楔小脑束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
脊髓小脑前、后束传导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楔小脑束传导上肢的非意识性本体
感觉
B.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三级
a.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通路
经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内的痛温触感受器
经脊神经后根外侧部(细纤维,传导痛、温觉)和内侧部(传导粗触觉
和压觉)进入脊髓
脊髓灰质后角(Ⅰ、Ⅳ、Ⅴ层)
发出纤维:
经白质前联合斜越上升1或2个脊髓节段,交叉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
索上行形成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也含少
量不交叉纤维,传导粗触觉和压觉)。
进入脑干后合并上行称脊髓丘系,
经延髓下橄榄核的背外侧,脑桥和中脑内侧丘系的外侧,向上止于丘
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发出F:
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
后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 解剖学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