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777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685070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8.65KB
励志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777Word文档格式.docx
《励志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777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励志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777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是,肯定一点的讲,人是应该有“志”的,因为,只有这样人才能有精神,而精神是人之魂。
那么,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志”。
这个问题,涉及到“三观”教育(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根本的总的看法,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的总的看法,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有无价值的基本判断。
世界观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我们的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这种世界观,决定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尽管“人各有志”,但是我们从“三观”中,提取出对所有学生普遍适用的“志”,对学生进行教育,还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普遍适用的“志”是一种方向,和个人的理想有些区别。
那么,如何让这种“志”更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应该是我们研究的核心。
可以肯定一点,“志”一定要和个人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才有这种力量。
课题组进行了很好的实践,提出“我的未来一定是流星花园里的美好,我对社会的贡献无人可比”“我是最棒的”“我能行我一定行”等。
个人的未来,让学生想像的非常好而不是吃一辈子苦,让学生认为人生就是非常美好的,从而去追求。
让学生相信,自己的将来,一定会很有能力,自己好还能帮助别人,而不是啃老、索取、抢夺和贪污。
这是非常好的“三观”教育,是学生很好的“志”。
我们不管将来是什么志向,都要兼顾个人发展和社会奉献。
如果是发财的志向,就要考虑纳税和公益;
如果是升官的志向,就要考虑为民和为国。
高考可以励志,不可为志。
高考为志,必然导致人生误区,贻害学生。
但是由于高考是中国社会的重大教育制度,必然会对每一个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回避肯定是错误的。
就像车祸和天灾可以励志一样,高考同样可以励志。
所以,我们提出了“高考励志”的观点。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高考在社会的制度性上的优点,几千万考生如果没有一个杠杠,都会蜂拥而至北大清华,北大清华必然会再出一个杠杠,那新的杠杠可能会是又一个新的“高考制度”。
)
(二).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励志教育是以教育激励为手段的信念教育。
信念是对观点、对人或对事的一种坚信的状态。
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
信念有时是由目标产生,有时是由信仰产生,有时是由兴趣产生。
总之,信念是一种念想,而且坚信。
励志教育的核心,是我们给学生什么信念。
这种信念首先是前面讲的“志”,当然还有自信,还有道德。
“我是最棒的”,这是自信角度的信念。
“我能讲文明我能有礼貌”,“我是中国人我有中华魂”,这是道德角度的信念。
激励就是通过外界对人的刺激和影响,来调动、激发人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励的要素有需要、动机和目标[①]。
教育激励是教育者为了满足学生成长、人才发展和道德教育的需要,创设激发学生动机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以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的过程。
[②]
在教育激励中,信念就是学生对教育目标的坚信。
通过教育激励,我们要让学生对教育目标产生信念。
前几年,山东有一所学校搞了“誓词激励”的“励志教育”特色办学,起床喊誓词、跑操喊誓词、课间喊誓词。
这种激励产生了一定程度激励作用,很多学校竞相仿效。
几年后,这种以高考为目标的激励被教育厅叫停。
之后,对励志教育,人们的认识停留在考大学上,认为教育励志就是举拳头喊口号,就是考北大清华,就是精英教育大众化。
高考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必然会贻害学生。
我们的励志教育一定要是以信念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激励。
而这种信念一定要是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并且兼顾社会需求的。
还有,爱恨情仇功名利禄,能不能成为学生的信念。
这些刺激,对人尽管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但是作为学生的信念肯定不行,因为狭义的爱,以及“恨情仇功名利禄”,考虑的主要角度是个人,没有兼顾社会。
只有兼顾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信念才是正确的。
当然,广义的爱心,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生命,是非常值得倡导的。
信念需要培养,以致铸造。
教育的方法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中国现阶段。
课题组根据积极心理暗示理论、教育激励理论和道德认知的“顺从认同内化”理论,采用了“三大步育人模式”。
主要做法是:
以“集体朗读励志信”为主的“学生励志每日三大步”,以“批阅成长记录”为主的“导师每月三大步”,以“主题班会”为主的“班级课程体系”,等等。
这种模式,简单而独到,成效明显。
励志教育不只是信念教育,更重要的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道德教育。
在励志教育的实践中,课题组把学生必须接受的道德内容,写在了励志信里,通过“三大步模式”和全员育人导师制等科学理论,对学生进行实施。
因为德育和励志教育的结合,在实践中产生了较好的德育效果。
首先,让我们重新学习一下这个用的非常频繁的“德育”的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对德育的概念认为: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胡守棻(fēn)主编的《德育原理》(1989)认为:
“德育即是将一定的社会或阶级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根据德育的概念看来,课题组根据《规划纲要》精神,按照德育课程大纲,把德育内容,由浅入深的、成序列的编排成以励志信为主导的德育读本《我们有话对你说》,完全符合德育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集体朗读励志信,就是一个德育过程,是课题组推广的主要德育模式。
课题组认为,对于中华文明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比如爱国、诚信和责任等核心的民族道德品质,无需论证,我们必须让学生无条件接受,通过“顺从-认同-内化”的科学认知过程对学生进行教育。
课题组把这些内容写在了励志信里,通过励志信的神秘感,应用积极心理暗示的办法,采用集体朗读励志信的做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理论上符合德育的基本要求。
实践中德育成效也较明显。
在孔子故乡曲阜的曲阜一中,对5000名在校学生实施了三大步励志教育,半年后,对5000名家长进行了“曲阜一中励志教育普查”,调查共设置了10个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三大步励志教育非常赞同的占93%,93.1%的家长认为孩子“变得自立、自强、自信”或者“学习勤奋刻苦,成绩明显进步”,95.2%的家长认为,集体朗读励志信等方法可以“唤醒孩子的良知,激发生命潜能”。
根据德育的概念分析和实践数据证明,我们认为,集体朗读励志信为主的“三大步育人模式”,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德育的基本要求。
是很好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结合励志教育,遵守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按照唯物辨证法的观点,事物发展的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德育过程一方面固然是一种价值性的环境和影响,但这一环境或影响起作用的先决条件仍是德育对象接受这一影响的内因。
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
德育应该是环境与生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建构的过程。
”[③]
教育一定要遵守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
德育过程,如果对德育对象考虑不足,那一定是反德育。
所以,课题组倡导“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兼顾道德教育和学生成长。
当然,“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也是针对学生“被成长”“被考试”和“被学习”等严重的教育乱象。
通过以上两点分析我们得出结论:
励志教育不只是信念教育,更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和励志教育的结合,赋予了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
励志教育是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结合的教育。
我们谈到励志教育,可能更多想到的是对学生在挫折中的教育,在挫折中如何产生自信和坚定信念。
但是,励志教育一定要以赏识教育为主,只有赏识学生,才能使学生产生自信。
而且学生在挫折中,教师的赏识更重要。
励志教育之“励”,主要意思是勉励、激励,是激发和唤醒。
因此我们的主要教育手段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赏识教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说明能在教学中进行以“激励和鼓舞”的赏识教育是必要的。
在励志教育中,我们经常会有一些提法,比如“你是最棒的”,在商界有“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提法,等等。
这些提法都是较具体的人生价值的理念,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但是极有必要提出的是,这里的“最”,可以不是第一,将来也可以不是。
但是如果经常这样讲,就会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这样的提法,是不是志向,是不是符合逻辑,似乎不是特别重要。
这种提法的激励和鼓舞效果却是重要的、公认的。
总之,励志教育是以信念教育为导向、以教育激励为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广义教育。
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的道德教育,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意志战胜挫折的赏识教育。
励志教育不可以走偏,不可以成绩为上成绩唯一,要遵循多元智能理论。
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各种智能,并且给以肯定,给以激励和鼓舞。
二、对《规划纲要》的励志教育角度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④]第一部分第二章中写到: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其中“培养什么人”,对国家、用人单位和学校来讲,是人才的方向,而对学生来讲,就是在校时的“志”。
《规划纲要》要求,这种“志”,一定要“学生全面发展”,一定要使学生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而且,这种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对“志”的教育不就是励志教育吗?
可见,励志教育已经被国家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进行普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一部分第二章中还写到:
“坚持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这里,整段话都在讲励志教育。
首先突出“德育为先”,再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都是非常明确的励志教育内容。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是对德育的非常具体的要求,而德育是励志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大步育人模式”,是一个有效的德育创新模式,励志信、填写和批阅成长记录、视频、动漫和导师小组活动等形式,极大的增加了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根据新时期出现的学生上网问题、校园安全问题,课题组增加了专题,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总之,《规划纲要》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励志教育的概念,但是对励志教育的要求是明确的。
课题组根据《规划纲要》对教育的要求,分析现阶段学生和社会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提出励志教育的概念,并着眼和谐主题,从科学发展观进行解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励志育人的紧迫性和时代使命
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以下分析三点:
(一).社会思想功利化,思想教育无味。
为什么思想教育无味,因为社会思想功利化。
在社会转型期,我们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思想问题,主要表现为享乐、拜金和功利主义等极端自私自利的思想。
在金钱和功利面前,有的人丧失自尊和民族自尊,丧失荣辱和社会责任。
更多的人没有信仰,依靠网络游戏和电视节目充填自己的思想。
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社会发展,严重影响青少年成长。
而我们社会和学校的思想教育呈现形式化和无力的局面。
因此,对时代提出强烈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在对社会的思想教育上,更集中在学校教育上,焦点集中在教育的实际效果上。
(二).学校德育形式化,德育成效微弱。
十多年来,我们接触的更多的是学校。
大多数学校基本上是所有的政教主任和级部主任反映,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越来越难管,而且越管越差。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经常得到两个非常“恐怖”的回答,一是“没必要”,一是“无所谓”。
淄博某中学的一位级部主任在“全国励志教育现场会”上,对学校德育这样讲:
“现在的学校,
“第一,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较差。
我校招收的学生,从整体上来看,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不是很好,有些学生甚至存在很大的管理难度。
高一上学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进行纠正培养。
“第二,学生学习动力差。
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又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品质不坚定,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对学习消极应付,甚至逃避。
……是不是说有了先进的教学模式,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大面积提高教学的质量?
应该说,这里面还缺少一个方面,就是学生愿不愿意学,也就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的问题。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直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第三,任课教师逐渐脱离德育教育的轨道。
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书育人,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双重责任。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育人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尤其是高中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教学成绩上,与学生的课下交流比较少,即使有交流,也更多的是在学习层面。
由此带来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是学生需要老师的教育和引领,不仅在学习层面,在思想、生活等其他方面更需要得到关心与帮助,学生的这些需求无法满足;
二是教师长期处于“教书匠”的状态,无法从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到教师的价值与意义,体会不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第四、班主任工作不堪重负。
很多任课教师认为学生管理就是班主任的事,甚至在自己课堂上发生的问题,比如学生纪律、不交作业等问题都找班主任解决,更不用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了。
任课教师德育教育职责的缺失,导致班主任工作负担不断加重。
当一个班主任面对五十多个学生时,如何能够关心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变化?
这位级部主任,从学生到班主任到任课老师,从习惯养成到自主学习到教育管理,对学校德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我们清楚看到了学校德育的严重问题。
这种问题的日益严重,在拷问我们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及时推出解决办法。
学校德育的紧迫要求是:
有效德育,励志育人。
(三).应试教育文化化,素质教育无力。
文化是既成的顽固的。
肯定无疑,应试教育在中国已经成为了文化现象。
应试教育的文化背景像一个恶魔一样,在鞭打着我们的课程,在控制我们教师,在诱导我们家长,学生的天性被无情的吞噬。
教师和家长,成了应试教育这个恶魔的帮凶,学生是应试教育蹂躏的对象。
应试教育无视德育、无视素质教育、无视学生成长,在顽固的左右着教育。
尽管我们的教学课程设置得很德育很育人,但是,实质上还是受应试教育文化控制着。
就像抽烟喝酒一样,应试教育存在的理由不仅是经济利益的诱惑,文化的因素更大,尽管我们知其害且治之。
课题组在“九五”期间就设立了课题“应试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究”,提出“高考可励志不可为志”的论断。
因此,励志教育的成功之处,不但在于立志和励志,给人以方向和精神;
更在于没有回避应试教育的文化现状,重视学生成长的同时,正视成绩。
意识形态对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基础作用,而学生教育又是构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
从社会转型期我们存在的严重思想问题和学校德育存在的严重问题看,从应试教育的现实看,励志育人非常迫切,肩负者强烈的时代使命。
“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控制生命,而是激扬生命,教要皈依(guīyī)学,让生命自己行动”[⑤]。
突破应试,励志育人,让学生用自己力量的成长,势在必行。
第二部分励志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对励志教育的实践探索,实际上主要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是重视成长和正视成绩的探索,是有效德育和学校发展的探索。
也可以讲,是把教育激励用在道德教育、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上的探索。
从“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开始算起,到现在,这种探索持续了15年,有没有成绩。
可以自豪的告诉各位,我们取得了可喜成果。
四年来在山东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下面向各位代表做一个汇报。
一.三大步励志教育
前面已经讲过,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励志教育是以信念教育为导向、以教育激励为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广义教育。
三大步励志教育,即“三大步育人模式”,是一种励志教育的模式。
主要是学生励志教育每日三大
步,即是每天集体朗读励志信、填写成长记录以及反省和自我评价。
(一).励志信。
励志信是一封封有序的励志教育的纸质信函。
在三大步励志教育中,励志信装在信封里,信封装订在教材《我们有话对你说》里,新版的《我们有话对你说》,每学段8封励志信。
因为励志信采用了传统信函的收纳和装订办法,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学生读完一封励志信期望下一封励志信,这种好奇,一封接一封,可以持续几个学期乃至整个中学[⑥]。
枯燥的德育内容,用励志信的形式进行教育,是非常好的德育创新。
收纳了信封的图书,因此而获得国家专利保护。
励志信的最高指导文件是《规划纲要》,励志信是励志教育四大体系的纲。
励志信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依据教育激励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设计,既有德育内容又有励志内容。
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和学校德育现状,分学段设计,初中三学段、高中三学段。
每学段设计八封励志信,分一学年完成。
六学段分序列,循序渐进。
根据学校德育现状,所有年级均可以从第一学段开始;
每封励志信的阅读时间可以是三周、两周和一周;
学校也可以创作“校本”的励志信。
集体朗读励志信。
对学生集体朗读励志信,我们有要求。
即是,全班同学,全体起立,挺胸抬头,双手捧信,齐声朗读。
读信的时间全校统一规定,每封励志信每天读三次,一般的规定是读三周,三周以后才可以读后边的励志信。
阅读励志信,周六日、节假日休息。
国旗下全校集体朗读励志信。
在励志教育的实践中,对励志信的精选段落或者全部,每周升国旗的时候,全校师生集体朗读,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
这种做法,仪式庄重,教育意义深刻。
(二).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是学生每日三大步的第二步,是学生每天的成长记录,是一本成长册。
在三大步励志教育的实践中,成长记录不只是学生的成长记录,更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
成长记录的填写和批阅,根据积极心理暗示理论,课题组有一定要求。
学生填写的方法,要求“只记进步不记忏悔,只记快乐不记烦恼,因为进步和快乐的累积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助我前行。
”在实践中,我们要求也可以记录心情和计划,因为只有如此才可以和教师进行很好的交流,教师的指导才会更全面更深入。
教师批阅的时候,要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给以肯定、激励和鼓舞。
教师批阅的时间,更多的学校选择每天一次,有的学校是一周两次到三次,极少的学校是一周一次。
因为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每位导师负责的学生一般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5-10位学生。
对于十几位学生的成长记录,导师每天批阅,时间一般要用去至少2小时。
这一点,对教师和学校来讲,是一个挑战,因为要挤占教学备课和批作业的时间。
是走进学生心灵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还是依然每天的对号和错号?
实验校的育人导师给出了答案,他们说,这样的育人是值得的,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
(三)反省和自我评价
学生每日三大步的第三步,是“反省和自我评价”,采用的办法是富兰克林式的简单评价。
今天,克服坏习惯树立好习惯的过程中,给自己打分,你认为极好记4分,很好记3分,好记2分,差记1分。
荀子曰“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在填写成长记录的同时,还要反省自己,并且做自我评价。
二、励志教育四大体系
四大体系承载学校全面全程全方位育人任务,《我们有话对你说》成为教师和学校的育人抓手。
学生励志体系前面已经叙述。
下面介绍班级课程体系、导师育人体系和学校评价体系。
(一)导师育人体系,以导师为工作中心。
对于导师的育人,应用性研究比较多。
现实的讲,对于学校的导师,实际上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教学。
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导师的育人工作落实到育人成效上,让导师在育人成效上感受到职业幸福和成就,增加他们的自信和育人信念,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育人是根本,而不是受到低效甚至失败育人实践的打击,更不是应付检查。
基于此,我们结合三大步模式,研究了便于见实效,便于操作,便于行政管理的导师每月三大步的育人理论。
第一步,每天批阅一次成长记录。
对于学生填写的成长记录,要求导师每天批阅一次,批阅时,要求导师要善于发现与呵护学生的优点、特长和进步,给予学生肯定、赏识和鼓励。
第二步,每月进行一到两次小组活动。
导师对自己所带的小组,每月进行一到两次活动,活动要体现体验性和实践性。
活动的主题围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励志 教育 理论 实践 研究 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