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课标——精选推荐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683572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7.83KB
研读课标——精选推荐Word下载.docx
《研读课标——精选推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读课标——精选推荐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③“选修课程”是从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出发,对教材内容的选用作适当控
制。
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或教学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自行取舍。
“内容标准”和“提示与建议”直接指导着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是高考说明与学业水平测试标准制定的基础,要确保教学的效益,必须对此熟读熟记。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分别就教学实施、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
与利用、教学和评价提出具体建议。
A.教学建议
(1)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
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按照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注意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实生活的联系;
优化学习方式;
改进评价方法;
增强课程与学生自我发展的联系,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种变革中,我们作为学习活动指导者的作用比以往更显重要。
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相关的课程文件和《标准》,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要求,更新教学观念。
(2)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对学科素养的形成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我们要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更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全面落实三个方面目标的要求。
(3)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学科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只有这样,《标准》规定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我们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忽视学习成果,而是对学习成果有更高的要求,探究是达成这些成果的重要途径。
每一次探究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使用行为动词来表达,以便有针对性地完成活动过程的设计,也便于在活动之后检验教学成果。
②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
每个探究活动应有学生未知答案的问题。
如果学生已经知道答案,就不可能经历真正的探究。
除了教科书中的案例外,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其中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小组或全班共同研究的课题。
③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
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民主的师
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
我们要鼓励学生,并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并运用证据和逻辑展开讨论。
讨论学术问题时,我们和所有学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保护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
④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成为惟一的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有
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的条件。
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演示、讲授、辩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专题讨论、项目设计、个案研究等方式。
(4)加强实验和其它实践活动的教学:
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
它实践活动。
在同时拥有现实环境的实验条件和虚拟环境的模拟条件时,我们应首选现实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
通过实验和其它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他们在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因此,我们要努力加强实验和其它实践活动的教学。
①学校将逐步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的配置,保证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
相关学科的老师也应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实验课。
②增加低成本实验或其它实践活动。
我国地域辽阔,课程标准提供的活动建议难以适应各地学校的条件。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比较规范的实验仪器设备完成实验,条件不具备时,要充分利用本地常见的材料或废弃材料设计低成本实验,提高实验或其它实践活动的开出率。
③在重视定性实验的同时,也应重视定量实验,让学生在量的变化中了解事物
的本质。
我们应向学生提供机会学习量的测定,实事求是地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资料、定量表述实验结果等。
④要注意实验安全教育。
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和实验药品是实验的基本技能,我
们应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5)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要充分认识到STS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加与学科教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的讨论和决策,是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重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相关学科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②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问题涵盖面很广,包括全球性的、国家的、地区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相关的问题。
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我省和本地区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使学生积极思考与学科有关的社会问题,尝试参与社会决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科教学还应注意介绍相关的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学生选择学习和职业方向奠定必要的基础。
③学科教学和社会关系密切,内容丰富。
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和网络等了解更多的信息,开展调查、研究、讨论等活动,理解相关学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也了解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6)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化学、
生物、地理等各门学科,其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学科和数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此外,自然科学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也是相互影响的。
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及统一的科学概念和过程,建立科学的自然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7)注重学科发展史的学习。
B.评价建议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我们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
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评价应以《标准》为依据,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评价的内容应符合《标准》的要求,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方面。
(1)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
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学生学习记录卡是我们用于系统观察、记录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评价工具,也是我们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工具。
通过记录卡,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学习;
学生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记录卡只限于我们和学生本人之间进行交流,不宜向家长、同
学和其他教师公开。
记录卡可由我们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主要项目包括:
学生的出勤情况、开学初学生学业基础的测试结果、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对学生实验课表现的评价和完成实验报告的情况等。
(2)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把教学
过程和评价策略作为一个整体加于考虑。
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
(3)善于利用纸笔测验,检测学生知识性目标的达成:
纸笔测验仍然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评价方式之一。
在提倡多元化评价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传统的纸笔测验。
在制作纸笔测验试题时,应注意实现以下转变:
(4)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
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可利用实验操作记录表等工具。
利用记录表评价操作行为时,只要依次列出需要考核的行为,然后,观察被考核者是否表现了这种行为。
如果是,考核者就在记录表相应的位置做一个记号;
如不是,则不作记号,直接转入下一个项目继续考核。
记录表的制作应以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为依据。
(5)从多个侧面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应根据探究活动的类型来设计,例如,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评价可包括完成以下工作的情况。
①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
确定一个可以通过探究活动回答的问题;
说出与问题
有关的背景知识;
作出一种可检验的假设。
②制定实验或调查计划:
明确实验目的;
陈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描述观察或测量变量的方法;
列出重要的步骤和材料器具。
③实施实验或调查计划:
执行实验或调查计划中规定的步骤;
记录实验现象和
数据;
重复收集实验数据;
处理实验数据。
④阐述和交流实验或调查结果与结论:
根据实验或调查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
应用有关的学科知识解释结论;
说出假设是否得到支持;
完成实验或调查报告;
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6)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调查问卷、访谈、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等途径进行。
在建立的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卡、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中都应该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内容。
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可以是针对学生个人的,也可以是针对学生集体的。
评价结果的表述可以是等级评定,也可以是对被评价者的行为、志趣、态度等的客观描述,还可以是调查结果的统计数据,等等。
C.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
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
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1)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在各种课程资源中,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是首位的。
除各学科通用的课程资源外,还应当设置足够的实验室及相应的仪器设备,相关图书及报刊、教学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和教学软件等。
(2)积极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
社区的课程资源有:
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研究机构、良种站、养殖场、高等院校、环保机构、卫生防疫站、医院、园林绿化部门、环境问题突出或环保先进的企业等单位和部门。
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方式有多种。
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近自然,走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主要方式。
此外,请有关专家来校讲演、座谈,观察社区中的动植物、走访社区中的厂矿企业、分析社区提供的有关资料等,也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重要方式。
(3)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课程资源可以利用。
有的学生家长能够指导或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家庭中往往还有相关学科的书刊、可供学生做探究使用的材料用具;
有的家庭栽种植物、饲养动物、经商、办企业。
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要设法取得家长的支持。
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让
学生回家介绍,使家长理解相关活动对学生学习及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取得家长的支持;
利用家庭中的课程资源,应当注意适度,不要造成学生和家长过重的负担。
(4)广泛利用媒体资源:
媒体资源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各种媒体上关于相关学科发展的信息很多,这些信息在教科书中不可能及时而全面地反映,师生应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
此外,媒体上关于环境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等方面的报道,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素材,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在利用媒体资源时,应当注意信息源的可靠性和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提高学生信息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5)挖掘利用无形的课程资源:
无形的课程资源是指非物化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学科信息。
以生物学科为例:
学生普遍接种过疫苗,对身边的动植物大都进行过一定的观察,一些学生有过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的经历,一些学生体验过野外考察的甘苦,一些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等等。
又如,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看电视等途径,已经了解了不少生物科学信息。
这些都是生物课程的无形资源,是使生物课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
与有形的课程资源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信息存在于学生头脑中,我们可以通过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解,从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
(6)参与开发课程的信息技术资源:
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两个方面。
网络资源又包括互联网资源和校园网资源等。
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链接丰富、实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
学校和相关学
科的老师应当积极参与校园网的建设,使校园网上的课程资源尽快丰富起来,并不断补充最新的学科信息,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新进展。
有些教学内容,课堂上也可以采取网络教学模式:
课前将有关图片资料和反馈练习等内容制成网页,并使之形成完善的链接,课堂上让学生上网学习;
我们也通过校园网接受学生的反馈,给予适当的指导。
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多媒体课件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
从市场上购买的软件难以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应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合作,适当参与课件的开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读 精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