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课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678456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73
- 大小:39.95KB
《美学》课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美学》课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课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感
11.
美国20世纪著名美学家苏珊·
朗格把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形象称之为( )。
艺象
意象
幻象
虚象
12.
所谓审美对象的开放性,是说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 )。
自由变化性
不可穷尽性
令人解放性
审美愉悦性
13.
比较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德国作家是( )。
歌德
席勒
海涅
毕歇尔
14.
马克思说: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 )。
自然力
敌人
世界
恐惧感
15.
审美风格的观点将审美形态看作是一种( )。
个人风格
艺术风格
文化大风格
文化大类型
16.
所谓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指的是( )。
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的统一
优美与崇高的统一
美与丑的统一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7.
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主要是一种( )。
象数思维
抽象思维
发散思维
原逻辑思维
18.
马克思说世界历史形态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 )。
悲剧
喜剧
正剧
和谐
19.
朗吉弩斯的《论崇高》引起广泛注意是在( )。
古罗马时期
17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19世纪
20.
美最一般的表现形态是( )。
优美
崇高
壮美
华美
21.
真正把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来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是( )。
博克
22.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审美的内涵就在于引起人的( )。
反省与沉思
怜悯与恐惧
悲伤与哀悼
敬畏与忏悔
23.
古希腊美学的核心问题是( )。
审美经验
艺术本质
审美创造
24.
提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主张的西方现代美学家是( )。
托马斯·
门罗
乔治·
桑塔亚那
杜威
维特根斯坦
25.
海德格尔从一开始就把理解和领悟视为一种( )。
认识论活动
本体论事件
生命体验
26.
人的感觉在审美经验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视觉和味觉
视觉和触觉
视觉和听觉
视觉和嗅觉
27.
陆机诗句“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说出了审美感觉中的( )。
联想
直觉
通感
幻觉
28.
伽达默尔认为,游戏的真正主体是( )。
游戏本身
游戏者
旁观者
游戏发明者
29.
“审美距离”说的提出人是( )。
布封
布洛
马斯洛
30.
黑格尔提出美学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应是( )。
感觉学
艺术哲学
美感学
审美哲学
31.
《说文解字》解释“艺”字的本意是( )。
歌舞
技巧
种植
修饰
32.
英国美学家克莱夫·
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 )。
有形式的意蕴
抒情的表现
有意味的形式
纯审美的形式
33.
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 )。
物质实在层
形式符号层
意象世界层
意境超验层
34.
提出诗的极致在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中国古代文论家是( )。
钟嵘
刘勰
陈子昂
司空图
35.
艺术最核心的功能是( )。
教化
认识
审美
娱乐
36.
艺术的本质体现于( )。
现实世界
意象世界
理念世界
超验世界
37.
艺术存在的三环节中首要的一环是( )。
艺术创造
艺术作品
艺术接受
现实生活
38.
认为灵感是神灵凭附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德谟克利特
柏拉图
赫拉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
39.
中国古代画论认为绘画的第一要义是( )。
传神写意
形态逼真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40.
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是( )。
接受者的心境
意象的重建
艺术品的客观价值
接受者与作品的沟通
41.
观、品、悟三个层次在实际鉴赏中更为普遍的是( )。
观和品
品和悟
品
观
42.
中国古代以乐感化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 )。
舜的时代
禹的时代
殷商时代
西周时代
43.
《尚书·
舜典》云:
"
夔!
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此时,开始形成自觉的美育的主要形式的是( )。
诗
歌
舞
44.
中国古代美育的最高理想是( )。
气
神
和
45.
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近代学者是( )。
蔡元培
王国维
梁启超
章太炎
46.
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的时间是( )。
1789年
1795年
1850年
1884年
47.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 )。
艺术家
儿童
大众
劳动者
48.
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德国美学家是( )。
49.
后期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词的意义即( )。
语法
思想
用法
目的
50.
审美主体进入澄明之境的条件是( )。
主体的精神亢奋
对象的完美生动
审美的静观体验
主体的沉思领悟
51.
马克思的存在论的根基是( )。
理性
经济
物质
实践
52.
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 )。
完善
完形
完美
完整
53.
首先提出“诗言志”说的中国古代典籍是( )。
《诗经》
《尚书》
《左传》
《国语》
54.
朗吉诺斯在《论崇高》中把创作的源泉归结为( )。
古代创作
自然风光
神赐灵感
55.
黑格尔说人类最初的艺术形式是( )。
象征型艺术
古典型艺术
浪漫型艺术
写实型艺术
56.
雕塑艺术的根本特征是( )。
以动态的方式来暗示某种意蕴
以静态的方式来暗示某种意蕴
以三维的形体来塑造形象
以美观华贵的材质来塑造形象
57.
最鲜明地表现了时间艺术的根本特征的艺术形态是( )。
绘画
雕塑
戏剧
音乐
58.
西方接受美学把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审美文化心理结构称为( )。
召唤结构
期待视界
审美差异
视界融合
59.
中国古代儒家美育的目的是( )。
净化
中和
美刺
60.
西方学术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是( )。
柏拉图的《理想国》
贺拉斯的《诗艺》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席勒的《美育书简》
61.
从审美活动的逻辑过程看,审美体验必将把人引入( )。
澄明之境
至善之境
智慧之境
纯真之境
62.
巫术说的奠基人是( )。
摩尔根
达尔文
马克思
泰勒
63.
构成审美活动动力机制的要素包括( )。
审美需要、审美想象、审美趣味
审美直观、审美想象、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审美激情、审美需要
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64.
认为游戏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的美学家是( )。
伏尔泰
65.
关于审美形态的表述错误的是( )。
审美体验的反思性产物
审美意义的揭示
对人生存在意义的昭示
审美对象的直接体现
66.
提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的美学家是( )。
朗吉弩斯
67.
“大江流日夜”、“长河落日圆”等境界所体现的审美形态是( )。
风骨
68.
叶燮说:
“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可不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这段话涉及到的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主要是( )。
感知
想象
情感
理解
69.
明代书法家祝允明提出:
“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这指的是审美经验的( )。
呈现阶段
构成阶段
评价阶段
鉴赏阶段
70.
从历史事实上看,艺术天才是( )。
普遍存在的
先天注定的
客观存在的
根本不存在的
71.
比较合理的艺术分类标准应该是( )。
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艺术作品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
72.
能够直接引导听众的感觉和想象的音乐作品的标题是( )。
《作品128号》
《小调咏叹调》
《月光曲》
《大调练习曲》
73.
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人是( )。
苏格拉底
毕达哥拉斯
74.
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的主张,其理论缺陷主要在于( )。
将美等同于美感,又把美感进一步泛化为情感
把美与善混为一谈
将美育沦为德育的手段,取消了美育的独立性
遮蔽了审美教育更深刻的目的和更高远的价值追求
75.
意境是( )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
拟象
物境
情境
76.
“娱乐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
起源
本质
功能
特质
77.
在形式美的原则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规律是( )。
整齐划一
对比调和
均衡对称
多样统一
78.
马克思指出“作家绝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
”这说明审美活动具有( )。
他律性
有限无功利性
自律性
最高功利性
79.
原始人在身体上刻痕、刺纹、穿耳、穿鼻等装饰活动,属于( )。
固定装饰
自我装饰
自我修饰
非固定性装饰
80.
中国古典美学中提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实质上都揭示了审美对象的( )。
实体性
非实体性
开放性
非开放性
81.
提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命题的美学家是( )。
82.
古希腊的悲剧常被称为( )。
人生悲剧
命运悲剧
性格悲剧
社会悲剧
83.
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形成于( )。
古代社会
中世纪
近代社会
现代社会
84.
审美理解的特点是( )。
直观性
随意性
非理性
多义性
85.
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 )。
86.
现代阐释学认为,艺术的本质体现在人类无限延伸的( )。
艺术作品中
审美对象中
社会生活中
审美经验中
87.
在生产意象全过程中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因素是( )。
感受力
想象力
观察力
表达力
88.
最早从艺术的审美特征出发来划分艺术形态的美学家是( )。
雅克·
德里达
苏珊·
朗格
阿尔贝·
加托
克莱夫·
贝尔
89.
“期待视界”对于作品来说是一种( )。
先在结构
心理结构
无意识结构
潜意识构
90.
梁启超认为,美育就是( )。
人格教育
艺术教育
趣味教育
道德教育
91.
审美教育的实践基础是( )。
教育活动
道德活动
艺术活动
92.
在儒家的美育观中,实质上更强调( )。
知识教育
道德教化
才艺培养
93.
与一般的教育方式相比,美育最显著的特点是( )。
诉诸感性
化性起伪
理性直观
陶养性情
94.
1883年从西文翻译《维氏美学》的日本学者是( )。
中江肇民
花之安
今道友信
小尾郊一
95.
美学学科属于( )。
自然学科
社会学科
信息学科
人文学科
96.
意象的主要类型不包括( )。
兴象
仿象
物象
喻象
97.
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学者是( )。
柏格森
荣格
98.
关于艺术功能不正确的表述是( )。
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
艺术具有多元的功能
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
艺术的审美功能让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99.
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中: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可以看出,对审美想象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是( )。
移情
100.
西方美学史上提出“理智直观”学说的思想家是( )。
谢林
胡塞尔
101.
自调节审美除了要做到有目的和无目的的辩证统一,还要求( )。
鉴赏调节
同化调节
反思调节
反馈调节
102.
艺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 )。
艺术的形式构成
艺术的存在方式
艺术的创作方法
艺术的本质特征
103.
艺术接受中的意象是( )。
再生成的
直接传递的
作品中固有的
艺术家规定的
104.
所谓自由人生境界,就是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 )。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审美境界
105.
明朗的秋日、淡淡的远山、薄薄的晨雾、轻盈的雪花,从审美形态看都属于( )。
意境
自然
106.
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明确区别开来的美学家是( )。
叔本华
尼采
107.
在中国美学史上,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 )。
18世纪
20世纪
108.
孔子以山水比德,屈原以芳草自喻,体现了中华审美文化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即( )。
美善相兼
美善相分
以美启真
以美储善
109.
席勒认为,美育的独特目的是( )。
促进健康
促进认识
促进道德
促进鉴赏力
110.
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的是( )。
克罗齐
111.
“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一命题出自蒋孔阳的( )。
《美学新论》
《美的历程》
《美学散步》
《新美学》
112.
审美发生的“生物本能说”中影响最大的理论家是( )。
卢卡奇
113.
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 )。
呈现、构成、评价三个阶段
呈现、创造、评论三个阶段
惊异、体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
惊诧、感受、澄明三个基本环节
114.
最具有人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是( )。
审美关系
审美评价
115.
提出“劳动先于艺术”的理论家是( )。
格罗塞
普列汉诺夫
116.
康德认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学 课后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