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663906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9.58KB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Word下载.docx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1+15=15+31
生3:
46+17=17+46
……
观察同学们所举的算式,你们发现了加法的什么规律?
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3.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学生自由发言,小组整理发言并汇总。
(1)☆+△=△+☆
(2)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3)a+b=b+a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
想出了各种表示方式,相比之下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更简单清楚。
师板书,用字母表示:
a+b=b+a
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习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更简便。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准备
导教过程
1、导学内容
根据加法交换律填一填。
45+50=( )+( ) 34+( )=26+( )
a+( )=b+( )a+100=( )+( )
教师出示知识点对应的练习,强调独立观察并完成,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结论。
3.展示提升
根据题意,列出连加算式,然后利用加法结合律简化计算,得出结果。
二、教学设计
1.复习
(1)教师提问:
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如何表示?
(2)根据加法交换律填一填。
45+50=( )+( ) 34+( )=26+( )
a+( )=b+( )a+100=( )+( )
2.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并运用它们解决了一些问题,那么关于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规律性的知识呢?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
加法结合律)
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图。
(2)学生看图,提出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反馈。
88+104+96 方法二:
88+(104+96)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观察上面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相同点:
计算结果相同。
不同点:
运算顺序不同。
那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
相等。
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这两个结果相同的算式?
可以用等号来把两个加法算式连起来。
教师板书:
(88+104)+96=88+(104+96)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
这个等式如果用文字叙述,可以这样说,88与104的和加上96,等于88加上104与96的和。
(88+104)+96=88+(104+96),为什么可以这样呢?
小组讨论交流。
因为无论是先把88和104相加,再加96,还是先把104与96相加,再加88,它们的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和不变。
2.总结规律。
让学生先试着总结,小组内交流。
当三个数相加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就叫做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a+b)+c=a+(b+c)
想一想a、b、c表示的是什么范围的数。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明确:
a、b、c可以为任意整数。
第3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材第20页例3
1.进一步巩固认识加法的运算定律,能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体验运用简便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导教过程
一、导学内容
1.自主学习
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
求的问题是什么?
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同桌间互相交流算法
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
3.展示提升
会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1.说一说加法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1)学生自由发言,师评价。
(2)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可由学生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2.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填空。
65+47=47+( )
35+89+65=89+( + )
156+49+151=156+( + )
102+433+198=( + )+433
谁能说一说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
可以使运算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明确: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进行简便计算。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3中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和路线图。
A
B
C
D
E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学生观察,读懂题意。
(2)小组自由讨论,尝试列式。
115+132+118+85
根据我们学习过的运算定律,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比较简便呢?
(1)小组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4)讨论:
运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可以使计算简便。
(5)归纳小结。
在计算中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
要让学生说出做的理由,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今天我们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大家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
第4课时减法的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21页,例4题
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多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
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1、导学内容
第一组第二组
72-6-472-(6+4)
85-45-1285-(45+12)
126-70-30126-(70+30)
2.合作探究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
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
这里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分析数字的特点,哪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
2、教学设计
一、课件出示购物:
一本书一共234页,我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学生自己读题,独立解答。
汇报:
(1)234-66-34
(2)234-(66+34)
2、新授
1.板书:
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
2.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谁试着能用字母表示?
a-b-c=a-(b+c)
3.教师简单概括
四、巩固练习
1.P22页
五、小结
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第5课时乘法交换律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交换律的学习。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在计算中的应用。
自学教材24-25页,组织同桌互相检查,并交流问题。
4×
25和25×
4,观察它们的位置和最后的结果,讨论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会导致结果的变化吗?
会用字母或者符号表示乘法的交换律
二、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环境保护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是要力所能及的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植树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都参加过植树活动吗?
看看小明的同学们,正在植树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新课学习
(看他们热火朝天的植树真辛苦啊。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选择记录。
乘法交换律
首先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有25组,每组有4个人负责抬水、浇树。
那么可以怎样列式呢?
25×
4○4×
25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也就是说25×
4和4×
25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100.那也就是说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4=4×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算式吗?
例如:
86×
86,100×
33=33×
100
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个规律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不要求一字不差。
教师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个规律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a×
b=b×
a
三、巩固练习
(1)26×
8=(
)×
(
(2)56×
)=35×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6课时乘法结合律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
乘法结合律的学习。
乘法结合律在计算中的应用。
15×
5×
457×
12×
5125×
2×
4
(5×
4)57×
(12×
5)125×
(2×
4)
观察对比每组的计算结果有什么关系?
共同发现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或者先算后两个数,最终的积会不会变。
会用字母和图形表示乘法结合律,并且了解乘法结合律的意义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一共有25组,每组要植树5棵,每棵树要浇水2桶。
2
请你算一算,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妙。
也就是说无论先计算那两个数的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也就是说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25×
5)×
2=25×
2)
但是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有时候改变运算顺序会让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也就是说把能够让计算变得简便的两个数先结合起来相乘,再乘第三个数,这样就能算的又对又快。
(a×
b)×
c=a×
(b×
c)
怎样简便怎样算
17×
4
125×
29×
8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7课时乘法分配律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
乘法分配律的学习。
乘法分配律在计算中的应用。
3×
25+5×
2525×
(3+5)
16×
14+16×
616×
(14+6)
通过上面的计算,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能找到等量关系,发现等式规律。
3.展示提示
分配律在简便运算中的应用,如何使用分配律。
二、过程设计
1.还记得们知道了乘法的那些运算律吗?
谁来说一说。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今天我们来继续探究乘法的运算律,看看是不是还有什么新的规律。
2.新课学习
还是来解决植树时的一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一共有25组,每组里4个人挖坑种树,2个人抬水浇水。
教师巡视,然后挑出做法比较典型的学生汇报。
全班讨论(4+2)×
25和4×
25+2×
25的相同于不同之处。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2)×
25=4×
但是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有时候改变运算顺序会让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不要求一字不差。
也就是说两个数的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a+b)×
c+a×
c
或者:
(b+c)=a×
b+a×
3.巩固练习
播放课件:
乘法的分配律和结合律——
4.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还有分配律,合理应用这些规律会让计算变得简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9课时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价值,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过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件
1、导教内容
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教材26页,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
计算(4+2)×
25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4+2表示什么?
再乘5表示什么?
计算4×
25+2×
25表示什么?
把它们的积相加表示什么?
计算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④这是乘法的什么运算律?
用字母怎么表示?
⑤会用简便算法计算4×
25+6×
25吗?
简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针对自学提纲请不同方法同学汇报。
结合“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会使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27×
6+27×
4=27○(□+□)25×
(2+4)=□○□○□○□
2.提问:
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
仔细观察两个等式,每个等式中是左边的算式计算简便还是右边的算式计算简便?
3.揭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例题6情境图。
提问:
观察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收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
中国象棋一副32元,围棋一副58元。
所求问题:
买102副中国象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指名说说可以怎样列式,教师板书:
32×
102
(2)提问:
102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
先想一想,算一算,再将你的想法和算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计算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3)组织全班汇报。
请几个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板书。
汇报预测:
算法一:
用竖式计算。
32×
102=3264
102
×
32
算法二:
先算100乘32,再算2乘32,最后把它们的得数相加。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算法二,强调:
算法二中的每一步计算我们都可以通过口算得出,这就是用简便方法计算32×
102。
=32×
(100+2)
100+32×
2
=3200+64
=3264
回顾计算的过程,谁来说说,我们计算的步骤是什么?
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样计算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
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组织评议。
(2)小组讨论。
什么样的算式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两个数相乘,其中的一个乘数接近整十或整百数时,我们可以将这个乘数写成整十或整百数加(减)几的形式,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当两个相加(减)的乘法算式中有相同的乘数时,我们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让学生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
第一小题是顺向的改写,第二小题是逆向的改写。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有的是乘法分配律的顺向应用,有的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
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先对各个算式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加深对这些算式的特点的理解。
3.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第8、13题。
第8题,巩固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的方法。
第13题,这道题和“练一练”第2题类似。
教学反思
第10课时除法的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页例8
教学目标
1.掌握连除计算题中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技能。
3.培养学生对数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连除式题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导教过程
一、导教内容
出示植树画面。
师:
植树需要买什么?
生:
买树苗。
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
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你会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吗?
列算式,从两种角度解决问题。
对学生所列的算式认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
会利用除法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二、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对于加法、减法、乘法计算的题目,找到了一些简便算法,对于除法式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
有,是怎样的?
想知道吗?
(2)生小组里交流。
生汇报。
生甲:
1250÷
25÷
5 生乙:
5
=50÷
5 =1250÷
5)
=10(元) =1250÷
125
=10(元)
(3)师:
说说,你们先算什么?
生甲:
我先算每个小组种的树苗花多少钱。
生乙:
我先算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
师:
你们说得很好,也算得对。
从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里交流。
(4)生汇报。
生丙:
我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5)师:
你说得真棒!
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有几道题你想做吗?
2.试做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1,2题。
出示:
2000÷
125÷
8
1280÷
16÷
生汇报。
8 生乙:
=2000-(125×
8) =1280÷
(16×
8)
=2000-1000
=1280÷
128
=2 =10
你们同意这样做吗?
你是这样做的吗?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280÷
(4+8)
99+5
2.小明用3个星期把一本习字本写字,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
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吗?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吗?
老师祝贺你.你学会了什么?
谁的表现最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三 单元 运算 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