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会材料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663338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1.77KB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会材料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会材料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会材料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使我们的语文学习始终有目标,有方向。
课例:
本册教材一共32篇课文,17篇精读课,15篇略读课。
另外,教材依旧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
一共40篇课文。
精读后面有一般有3道练习题。
第一题引导朗读课文,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就突出强调了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
第二题侧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一般都是关于课文重点问题核心问题的引领。
第三题是关于文章经典词句的领悟。
这些练习题,充分体现了中年段精读课教学的重点,就是紧紧抓住重点段落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减少对细枝末节的时间的浪费。
略读课在课文前和精读课间有链接语,承上启下,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和要求,体现学习方方的迁移,使略读课和精读课形成一个整体。
精读课重点引导学生领悟阅读方法,略读课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
就像数学课一样,精读课是例题,略读课是练习。
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例题和练习之间的关系。
精读课引着读,略读课放手读。
相互补充,互为依托。
另外,虽然略读课文强调粗知大意,在词句训练方面一般不作过高要求,但有些略读课文,适合摘抄、仿写或拓展的练习,在教学中仍可灵活处理,如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文质兼美,很适合背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其中的优美词句。
词语盘点:
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读读写写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要求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
读读记记是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
词语盘点主要的目的是提醒和方便学生自查自测,复习巩固。
这里特殊说明的是,这些词语只是编者提供给我们师生的一些基本的词语,并不代表就是全部,是保底的基本要求。
教学中老师还要根据生字的具体情况有有机地进行扩词,特别是关于常用的成语的扩充,以期达到在字词学习方面下能保底,上不封顶。
语文园地:
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4个栏目是固定的。
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各安排两次。
语文园地着眼于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关于语文园地,体现了语文教学训练的重点,为我们提供了训练的目标和方向。
所以一定要把握好。
为了让大家更加明晰这些内容,我做了一个表格。
学习收获交流会(交流)
写乡村生活的感受,内容表达清楚,运用积累的优美词语
口语交际:
这些交际内容,既围绕本组专题,又大多的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交流制定春游方案,或者其他方案,是班级生活中面对的事情。
如何真诚地待人处事,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话题。
话题结合专题,从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中来,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应对能力,又能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中大自然的启示,乡村生活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
另外,口语交际的形式有讨论、交流、辩论、表演等多种,本册交际的形式多数是以交流和讨论为主。
这是符合4年级孩子的口语交际特点和他们的心理特点的。
语文园地中的习作安排和上册基本相同,就是打破以前习作与口语交际是独立分割的两部分,有4个单元把口语交际与习作融合在一起了。
例如《语文园地六》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后,一起来交流交流收获。
然后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这样的安排不仅仅是形式的创新,而是从中年段习作的实际出发,构建起来的作文教学新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口语交际是习作的前提,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伸。
前面的口语交际就是学生拐棍,这个拐棍不能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会材料二
每一次习作训练都有自己的训练重点,如第一单元的习作是描写校园一处景物,训练的重点是在学习了几篇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景物写具体。
写哪里的景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选择的景物,训练学生掌握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这是重中之重。
所以8次习作的指导重点,老师们一定要把握住。
充分体现编者的意图。
我的发现:
是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
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一些语言现象,发现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从1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的我的发现,13年级,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随着年级的升高,发现的范围逐步扩展。
4年级,进一步扩展到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
本册教材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的需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
一共有8个,认识排比句,养成留心观察和勤动笔的习惯,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感情色彩,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认识拟人句,了解双引号的用法,学习怎样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些发现,有的是和单元训练重点一致的。
如第八组学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单元训练重点,通过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教给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有的不是,如第二组。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他们的对话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学生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了较大的余地。
教学中我们还有有机地拓展。
语文园地中还安排了趣味语文,宽带网,成语故事和展示台的内容。
这几个方面,根据单元内容,每个内容各安排了两次。
另外,本册教材要求会写的字依然是200字,要求会认的字也是200个。
这个量对孩子来说很轻松了。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学生经常练笔的习惯,本册内安排了三次小练笔,分别是想象人物的表现读课文后的感受想象周围的人议论的情景。
教学中可以由读到写,不要受教材内容安排的局限,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安排的实际情况,多布置一些适合中年级学生的练笔内容。
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可以随堂练习,时间一般在半课时左右,当然也可以在课下练习,教师对此可灵活处理。
小练笔的要求不宜拔高,更不能将其和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混同。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练笔,是一种日常的学习要求和学习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在日记本中,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二、主要特点剖析
主要针对一些老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的问题,重点强调这样两个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单元训练重点明确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领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训练学生默读的速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会材料二
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和训练重点。
比如第一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围绕这个训练重点,编排了2片精读课,2篇略读课。
一个口语交际,一个我的发现,一个习作。
其中,《桂林山水》,作者采用一步一景、再把所看到的景融为一体的方法来描写桂林山水。
这是要引导学生学习的。
另外,还要学习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写方法,发现排比句式的主要特点。
这里不必教给学生排比句式的专门的术语,只要求学生了解和体会这些用法,比如,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的水真静啊,静得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对身边一两处景物的描述中。
《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学习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初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
《七月的天山》,在写法上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体现了一步一景的描写方法。
作者抓住七月的天山雪峰、飞溅的雪水、原始森林和天山深处的野花来展现天山的美。
习作要求写校园景物。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景物的各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是学生容易模仿的写作方法。
还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其他课文的记叙方法,有意识地进行迁移训练。
我的发现,发现排比句的特点。
都是围绕这个组的训练重点设计的。
再如第五组:
本组的专题是热爱生命,围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训练重点,安排了四篇与生命有关的课文。
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活。
本组课文以散文为主,语言优美,内涵丰富,非常适合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触摸春天》,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
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永生的眼睛》有一些有关骄傲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骄傲,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生命生命》,通过动、植物及人,三个生命跃动的事例,感悟生命的力量,提升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这篇课文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能谈多少就多少,不要拔高,重在积累、背诵。
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话,总结了体会句子含义的一些基本的方法。
那么,明确了各组训练重点之后,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充分体现,并强化这方面的引导和训练,体现编者的编写意图,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拓展学习资源,注重课外延伸
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不同。
语文学习的外延式最广泛的。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
如果仅仅将语文学习局限在教材之内,局限于几篇课文之内,那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和影响。
因此,教材在拓展学习资源,注重课外延伸方面作了很多安排。
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第一类,密切生活实际,来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譬如,田园生活这一组,课外要求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加深对农村生活的了解。
重新感受家乡,激发出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增加对农村生活的了解。
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
另外,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是围绕单元专题来安排的,它们与阅读整合在一起。
但是,口语交际和习作所涉及到的内容,则必须由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然后通过言语或者文字的形式重新呈现。
这样的安排,既能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生活实际培养其语言表达和习作能力,同时又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口语交际和习作也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学习向生活的延伸和拓展。
第二类,从课文拓展开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引导学生多读好书。
本册教材课后继续安排资料袋,在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
宽带网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祖国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以及了解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事迹,拓展知识面。
展示台作为综合活动的组成部分,交流认识大自然和感受农村生活的活动成果。
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成语等,趣味语文中的《趣连巧对》《说信》,成语故事中的《鹏程万里》《手不释卷》,集中安排以古代传统文化为主的内容,在趣味阅读、轻松记背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和博大精深。
另外,结合课文的学习,重点《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国的民间故事。
这些内容的安排,不仅适当扩展了课文的学习,还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果有条件,学生会找来相关的材料来阅读。
这里说到积累,本册教材涉及到的积累要求很多课文的说法比较灵活,要求学生积累的内容是自己喜欢的部分。
积累自己喜欢的部分这种说法的提出,与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密切相关。
原因在于,语言的积累范围极为广泛,而教材所选的课文却是相当有限的,只通过课文的学习来积累语言,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如果学生能够养成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则能突破教材的限制,使语言的积累同其阅读行为同步。
而积累自己喜欢的部分这一要求,用意正在于此。
积累词句同认字写字、读书一样都属于基本要求,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提示。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材中安排这样的内容,不等于只是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来积累词句,教师要以此为示范和凭借,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继续积累好词好句。
第三类,安排综合性学习,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2次综合性学习,分别在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第六单元乡村生活中,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一个是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示。
一个是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编排的方式是,导语点出活动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课文后具体提出活动方式的建议。
语文园地中凭借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以举出几个例子的形式展示成果。
这些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安排,在很多程度上会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三、重点问题强调
针对目前所了解到的老师们在教材使用和教学过程中比较忽视的问题,我这里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重点提出10个加强。
1.加强文本解读
就是课前一定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
只有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
很多老师不敢放手,不敢撒手,究其原因,就是自身对课文理解还远远不够,心里没底。
所以我说,老师对课文的解读水平,直接影响了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水平和步伐。
文本解读,不仅包括对课文本身的解读,还包括对文本所涉及到的内容的阅读。
首先多读课文:
老师有一个通病,就是还没有认真读懂文本,就急忙翻教参,查阅现成的教案或教学实录,把别人的设计依葫芦画瓢搬上课堂,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其实,他们都是仅供参考,不应该取代教师对文本深层的解读。
还有一个通病,就是拿到一篇课文,对文本的理解还很肤浅,教学目标还不明确,就急于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设计出来的教案,除了一些基本的教学形式之外,很少有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备课,首先要多读。
最好大声地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
靳家彦说:
教一课书必先烂熟于胸,熟读成诵,否则我不能走上讲台。
于永正老师说:
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
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
如《桂林山水》,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便认为范读失败,因为我没有把课文读活。
那么,试问大家,你们在讲每一篇课文的时候,读了几遍?
是不是把课文熟烂于心的时候,才走上课堂?
现在我还能清晰的记得一个很令我感动的一幕,就是前几年在参加支玉恒老师的讲课活动,他在台上背诵《金色的鱼钩》背诵《一夜的工作》等经典课文时的场面。
他们的教学成熟,更多的来源于他们对课文的熟读成诵和深入领悟。
多把课文读厚。
语文教师要学会把课文读厚。
语文,是加法的艺术。
一个是把课文背景变得丰满,把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放在当时的背景上来理解。
比如教学《独坐敬亭山》,李白当年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学生理解起来就不觉得难了。
这样人物和故事在我们心目中就不是孤立存在的了。
另外,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蕴含的价值取向,应该把握,要品出意蕴。
虽然这些深度理解不一定要全部传授给学生,但我们仍然要深人品味和体验,因为居高才能临下,深入才能浅出。
最后,要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强化和丰满我们对文本的感受。
王菘舟老师在备《长相思》的时候,阅读了大量的文本资料,写了一篇文章《长相思精神三变》,在文章里,他说:
当我将36字的《长相思》读成了显性的1493字的自我感悟,自我发现,自我鉴赏的时候,当这1493字的文本细读的背后融入了我本人对纳兰性德的精神世界,诗词境界以及对自我的生命感觉价值偏好的种种追寻,反思和考问的时候,我忽然有了一种底气十足神采飞扬的感觉。
正是有了这样的功夫,他才能深刻体会到从诗人的伤感无奈引发出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怀念家乡的情怀。
而相比之下,我们老师钻研教材往往浅尝辄止,缺少对教材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特别是课文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不能准确定位,恰如其分。
比如备《尊严》,我觉得正是因为老师读得不够,才会只引导学生体会石油大王哈默,而忽视杰克逊大叔。
只有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对编者意图认真地揣摩,才可能正确感悟文本的价值所在。
加强教学预设
就是在我们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要加强教学预设。
我觉得现在一些老师备课有一个倾向,就是都是在表面上下功夫,都在内容上打转转,都在形式上摆花样。
比如你读懂了什么?
互相读,比赛读等等。
缺少真正的实实在在的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比如词句教学,比如读写结合。
怎么办?
怎么落实?
没有具体的办法和措施。
而这,恰恰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之所在,是语文教学生命之所在。
特别是词语教学,往往被老师们丢下。
拿过一篇教案,都是课文内容上的理解方面的设计。
那些重点词语怎么处理?
几乎很少。
在设计这几篇教案的时候,几位老师下了很大功夫。
我们一直强调,要深入备,不能走过程,流水账。
要有实用性。
于永正老师关于词语教学的案例,我给大家印发下去了,希望对你们下一步教学是个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3.加强预习指导
目的是减少课堂内容,加强重点训练,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克服我们现在语文学科课时少,内容多的弊端。
尽量不要课堂上划生字词。
尽量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课前解决的拿到课前解决。
这就需要老师一个是要有预习要求,第一,至少课前划生字。
第二,课前读几遍课文,形成硬性规定。
每篇必读。
另外,要有检查,既然预习了,那么课堂上,就不能把学生当成零起点教学。
要通过读课文等办法来明了学生预习效果。
第三要持之以恒,任何一项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生活习惯,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耐心,才能养成。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无论多么好的想法,都只是付诸东流。
4.加强目标意识
4年级下册,是中年段的最后一册教材。
同时也是向高年段过渡的一个关键学期。
学生学习本册教材,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些目标在在材料中已经体现,不想一一念来。
目前,我觉得大家比较忽视的有这样几个:
l识字写字方面: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独立识字的能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会材料二
力。
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如。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词典的方法:
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
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首要要引导学生通过解决。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要写的字也越来越多,形近字、同音字也大量出现,为了使学生避免写白字、错字,教师在写字指导时应该就字音、字形、字义容易发生混淆的生字进行排比、归纳,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与此同时,老师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平时书写活动,引导他们关注容易混淆生字间的细微差别,尽量减少错字、白字出现的次数。
l阅读方面:
(1)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本
册教材在这方面有一些安排,如体会拟人句、排比句和副词在表达中的效果。
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仔细认真地体会揣摩。
如《尊严》中的仰起头百分之百等等词句,是教学的重点,一定要拿出来引导学生朗读,仔细品位。
这对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个是本册教材在阅读方法上的一个重点。
虽然是在第8单元才正式提出来,但是其他单元的教学,也应该有所体现。
第8单元,只是渗透阅读中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这是重点段阅读方法训练的重中之重。
《尊严》一课,两位老师都力图在这方面加强。
如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同桌交流,代表汇报等方式,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长此以往地坚持训练,何愁学生读完一篇文章之后,还不能够准确知道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中年级的阅读字数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你的学生有没有达到这个量,没有达到怎么办?
都需要我们思考。
l作文上:
(1)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
每次习作都要求
要把内容写具体。
(2)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整篇习作的修改,安排在高年级进行训练,中年级的习作训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句段的修改。
这是4年下册教学的重点目标。
那么具体到一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
一定要避免教学内容臃肿的现象,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简约的教学内容,是简化的教学环节,是简便的教学方法。
5.加强重点训练
一篇课文,往往有很多东西可教。
但我们的教学却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
这就决定要有取舍,保证重点任务的落实与完成。
择要而教,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简化课堂内容。
根据什么取舍,单元训练重点。
老师们往往习惯于就课教课,不能明确课文安排的意图。
课文是为语文训练服务的,它只是个例子。
围绕这个训练重点,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教另外一篇课文。
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训练重点,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住。
比如实验小学王敏智老师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先自己表演了一段情景剧,一个学生迟到之后胆怯的心情,想偷偷地溜进教室,又担心老师发现。
引导学生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猜猜他心里会想写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自然说得不是很具体。
那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阮恒的。
这样的教学针对性强,效果扎实具体,值得提倡。
我们要把每篇课文都放在整体的角度来教,这篇课文是处在这个组教学,或者整个年级教学的基础上的,眼界要放宽,不能仅停留在一篇课文上,为了讲课文而讲课文。
6.加强朗读训练。
读,是语文课的根本。
朗读,是语文课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抓住重点,深入领悟。
品读赏读,揣摩写法。
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略读课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
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
三读,交流收获,积累语言。
总之,无论精读课还是略读课,都要以读贯穿全课。
另外,默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读书方式,它比朗读的速度要快,并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要求读者在不出声读书的同时,一边思考,一边搜集、筛选信息资料。
我们现在语文课堂热闹有余,沉静不足。
其实很多时候是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认真思考的。
四年级的两册教材,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理解课文内容,解决提出的问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默读的训练,不只是依赖略读课文来实现,所有的精读课文,也都适合默读训练。
精读课文没有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很多精读课文之后的练习内容,都需要在认真默读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四年级 语文 新教材 培训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