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常用量表 6.docx
- 文档编号:16660806
- 上传时间:2023-04-23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66.94KB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 6.docx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 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评定常用量表 6.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6
康复评定常用量
1.肌力评定
2.肌张力评定
3.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4.平衡功能的评定
1.Fugl-Mayer平衡反应测试
2.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
3.Berg平衡量表
4.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
5.MAS平衡功能测试
6.三级平衡评定标准
五.运动平衡协调功能评定
1.协调功能分级
2.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
3.非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
4.平衡功能分级
六.步态分析
1.步行周期各关节活动度
2.步行周期中肌肉活动情况
3.Hodden步行能力评定
4.Hoffer步行功能分级
5.异常步态汇总
7.感觉功能评定
8.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9.心功能评定
1.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协会
10.肺功能评定
11.肌电图检查
十二.认知功能评定
1.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2.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
3.焦虑自评量表(SAS)
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13.ADL能力评定
1.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
2.功能独立评定量表(FIM)
3.Frenchay活动指数
14.生活质量评定
1.脑卒中患者的疾病影响调查表中风专用量表-30(SA-SIP30)
2.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
15.脊髓损伤评定
1.感觉损伤的评定
2.运动功能损伤的评定
3.AS2A脊髓功能损伤分级
16.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1.Brunnstrom评定
2.偏瘫手功能评定
3.Fugle-Meyer评定
十七.神经损伤评定
1.Glasgow昏迷量表
2.韦氏记忆量表
3.Albert线段划消测验
4.Schenkenberg二等分线段
十八.压疮的评定
1.美国压疮协会压疮分级
十九.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
一.肌力评定
1.Lovett肌力评定标准
.分级名称评级标准
0零未触及肌肉收缩
1微弱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2差解除重力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3可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4良好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
5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
分级评估标准
5能抗阻力作全范围活动,与正常肌肉相同
5-能抗5级相同的阻力,活动范围<100%>50%
4+活动初中期能对抗4级相同阻力,末期对抗5级的阻力
4能对抗轻度阻力全范围活动
4-能对抗与4级相同阻力,活动范围<100%>50%
3+与4-只是阻力大小的区别
3能抗重力全范围活动
3-能抗重力,活动范围<100%>50%
2+能抗重力,活动范围<50%
2去除重力全范围活动
2-去除重力活动范围>50%
1+去除重力活动范围<50%
1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
0不能触及肌肉收缩
二.肌张力评定
1.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标准
级别
评定标准
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Ⅰ级
肌张力轻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时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呈现最小的阻力或释放
Ⅰ+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表现为被动屈伸时,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卡住,然后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Ⅱ级
肌张力较明显的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的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
Ⅲ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进行ROM检查有困难
Ⅳ级
僵直: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2.肌张力的神经科分级
分级
表现
0级
肌张力降低
1级
肌张力正常
2级
肌张力稍高,但肢体活动未受限
3级
肌肉僵硬,肢体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4级
肌肉僵硬,肢体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三.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关节
活动度
关节
活动度
颈椎
桡偏
0°~20°
屈曲
0°~45°
手指
伸展
0°~45°
掌指关节(MP)屈曲
0°~90°
旋转
0°~45°
掌指关节过伸
0°~15°-45°
侧屈
0°~60°
近端指间关节屈曲
0°~110°
胸腰椎
远端指间关节屈曲
0°~80°
屈曲
0°~80°
外展
0°~25°
伸展
0°~30°
拇指
侧屈
0°~40°
掌指关节屈曲
0°~50°
旋转
0°~45°
指间关节屈曲
0°~80°-90°
肩
外展
0°~50°
屈曲
0°~170°
髋
后伸
0°~60°
屈曲
0°~120°
外展
0°~170°
伸展
0°~30°
水平外展
0°~40°
外展
0°~40°
水平内收
0°~130°
内收
0°~35°
内旋
0°~70°
内旋
0°~45°
外旋
0°~90°
外旋
0°~45°
肘和前臂
膝
屈曲
0°~135°-150°
屈曲
0°~135°
旋后
0°~80°-90°
踝
旋前
0°~80°-90°
背屈
0°~15°
腕
跖屈
0°~50°
掌屈
0°~80°
内翻
0°~35°
背伸
0°~70°
外翻
0°~20°
尺偏
0°~30°
四.平衡功能的评定
1.Fugl-Mayer平衡反应测试
评定内容
评定标准
支持坐位
0分
不能保持平衡
1分
能保持平衡,但时间短,不超过5分钟
2分
能保持平衡,超过5分钟
健侧展翅反应
0分
被推动时,无肩外展及伸肘
1分
健肢有不完全反应
2分
健肢有正常反应
患侧展翅反应
0分
被推动时,患肢无外展及伸肘
1分
患肢有不完全反应
2分
患肢有正常反应
支持站立
0分
不能站立
1分
完全在他人帮助下站立
2分
1人帮助站立1分钟
无支持站立
0分
不能站立
1分
站立少于1分钟或身体摇摆
2分
站立平衡多于1分钟
健肢站立
0分
维持平衡少于1~2秒
1分
维持平衡4~9秒
2分
维持平衡多于9秒
患肢站立
0分
维持平衡少于1~2秒
1分
维持平衡4~9秒
2分
维持平衡多于9秒
2.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
评定内容
评定标准
自己做
0分
不能坐
1分
稍许帮助(如一只手)即可坐
2分
独自坐超过10秒
3分
独自坐超过5秒
保护性反应--病人闭上眼睛,从左侧向右侧推;再从右侧向左侧推
0分
无反应
1分
反应很小
2分
反应缓慢,动作笨拙
3分
正常反应
在帮助下站立
0分
不能站立
1分
在2个人中度帮助下才能站立
2分
在1个人中毒帮助下能够站立
3分
稍许帮助(如一只手)即可站立
独立站立
0分
不能站立
1分
能站立10秒,或质心明显偏向一侧下肢
2分
能站立1分钟,或站立时稍不对称
3分
能站立1分钟以上,上肢能在肩水平以上活动
单腿站立(左腿、右腿)
0分
不能站立
1分
能站立,不超过5秒
2分
能站立,超过5秒
3分
能站立,超过10秒
可能最高得分:
15分
3.Berg平衡量表(BBS
评分结果
共14个项目,每个项目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4分,总分56分。
根据所代表的活动状态,将评分结果分为三组。
0-20分:
平衡能力差,只能坐轮椅
21-40分:
平衡能力可,能辅助步行
41-56分:
平衡能力好,能独立行走
<40分:
预示有跌倒的危险。
4.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
平衡障碍分级
评定标准
Ⅴ
能单腿站立
Ⅳ
能单膝跪立
Ⅲ
双足前后交叉站立时,身体质心能从后足移向前足
Ⅱ-3
能双足站立
Ⅱ-2
能双膝跪立
Ⅱ-1
能手膝位跪立
Ⅰ
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稳
0
伸直下肢时不能坐
5.MAS平衡功能测试
坐位平衡
0分:
完全不能完成。
1分:
在支持下保持坐位平衡(治疗者给予受试者帮助)。
2分:
无支撑下保持坐位平衡10秒(受试者不抓握任何物体,膝足并拢,双足平放在地上)。
3分:
无支撑下保持坐位平衡,身体前倾,体重均匀分布(头部直立、挺胸、质心在髋关节前,体重分布在双侧下肢)。
4分:
无支撑下保持坐位平衡,并能向后转动头部及躯干(双足并拢平放在地上,手放在膝上,不接触身体)。
5分:
无支撑下保持坐位平衡,并能身体向前,手摸地面,然后回到坐位平衡(双足平放在地上,不抓任何物体,保持下肢不动,必要时可支撑患侧上肢,手至少接触足前10cm的地面)。
6分:
无支撑坐在椅上,向侧方弯腰,手摸地面,然后回到坐位平衡(双足平放在地上,不抓任何物体,保持下肢不动,必要时可支撑患侧上肢)。
坐位到站立位
0分:
完全不能完成。
1分:
在治疗者帮助下站起来。
2分:
借助辅具站起来,但体重分布不均匀,需要用手来支撑。
3分:
自己站起来,体重分布均匀,不需要用手支撑。
4分:
自己站起来,体重分布均匀,并能保持髋、膝伸直5秒。
5分:
自己站起来,体重分布均匀,髋、膝完全伸直,然后再坐下。
6分:
10秒内,不需要任何帮助,自己站起来,坐下3次,自己站起来,体重分布均匀。
7.脊髓损伤受试者的平衡测试
平衡障碍等级
评定标准
Ⅴ
正常
能对抗各个方向的用力推,并保持平衡
Ⅳ
优
轻推能保持平衡,用力推则不能保持平衡
Ⅲ
良
两上肢向前上方举时能保持平衡,轻推则不能保持平衡
Ⅱ
尚可
能采取坐位,但手不能上举,不能抗推
Ⅰ
差
能在极短时间内采取坐位,但不能维持
0
不能
根本不能采取坐位
8.三级平衡评定标准
I级平衡——指在静态下不借助外力,患者可
以保持坐位或站立位平衡;
II级平衡——指在支撑面不动(坐位或站立位)
身体某个或几个部位运动时可以
保持平衡;
III级平衡——指患者在外力作用或外来干扰下
仍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平衡。
五.运动平衡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功能分级
根据协调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协调功能分为5级。
I级:
正常完成。
II级:
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和技巧稍有差异。
III级:
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明显不稳定。
IV级:
重度残损:
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
V级:
不能完成活动
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
1双足站立(正常舒适位);
2双足站立(两足并拢站立);
3双足站立(一足在另一足前方);
4单足站立;
5站立位,上肢交替地放在身旁、头上方或腰部;
6在保护下,出其不意地让受试者失去平衡;
7弯腰,返回直立位;
8身体侧弯;
9直线走,一足跟在另一足尖之前;
10侧方走和倒退走;
11正步走;
12变换速度走;
13突然停止后再走;
14环形走和变换方向走;
15足跟或足尖着地走;
16站立位睁眼和闭眼;
评分标准:
4分:
能完成活动,3分:
能完成活动,需要较少帮助;2分:
能完成活动,需要较大帮助;1分:
不能完成活动。
非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
1指鼻试验:
2指-他人指试验:
3指指试验:
4指鼻和指-他人指试验:
5对指试验:
6抓握试验:
7前臂旋转试验:
8反跳试验:
9轻叩手:
10轻叩足:
11指示准确:
12交替地跟-膝、跟-趾试验:
13趾-他人指试验:
14跟-胫试验:
15绘圆或横“8”字试验:
16肢体保持试验:
评分标准:
5分:
正常;4分:
轻度障碍:
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稍差;3分:
中度障碍:
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协调缺陷极明显,动作慢、笨拙和不稳定;2分:
重度障碍:
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1分:
不能活动。
平衡功能分级
根据平衡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平衡功能分为4级。
Ⅰ级:
能正确地完成活动;
Ⅱ级:
能完成活动,仅需要较小的帮助来维持平衡;
Ⅲ级:
能完成活动,但需要较大的帮助来维持平衡;
Ⅳ级:
不能完成活动。
六.步态分析
1.步行周期各关节活动度
6.步行周期中肌肉活动情况
(1)竖脊肌:
在步行周期支撑相初期和末期,竖脊肌活动达到高峰,以确保行走时躯干保持正直。
(2)臀大肌:
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并于支撑相中期达到高峰。
在摆动相后期臀大肌收缩,约在步行周期的85%.
(3)髂腰肌:
髋关节于足跟离地至足趾离地期间伸展角度达到峰值(10°~15°)。
(4)股四头肌:
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至支撑相负重期达最大值
(5).缝匠肌:
在支撑相末期和摆动相初期,作用为屈膝、屈髋,在摆动相末期和支撑相初期,使膝关节旋内。
(6)腘绳肌:
主要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
(7)胫前肌:
足跟着地时,胫前肌离心性收缩以控制踝关节跖屈度,防止在足放平时出现足前部拍击地面的情况。
足趾离地时,胫前肌收缩,再次控制或减少此时踝关节的跖屈度,保证足趾在摆动相能够离开地面,使足离地动作顺利完成。
(8)小腿三头肌:
主要与站立时小腿与足之间的稳定有关。
在支撑相,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7.3.Hodden步行能力评定
级别
表现
0级:
无功能
患者不能走,需要轮椅或2人协助才能走。
级:
需大量持续性的帮助
需使用双拐或需要1个人连续不断地搀扶才能行走或保持平衡。
级:
需少量帮助
能行走但平衡不佳,不安全,需1人在旁给予持续或间断的接触身体的帮助或需使用膝—踝—足矫形器(KAFO)、踝-足矫形器(AFO)、单拐、手杖等以保持平衡和保证安全。
级:
需监护或语言指导
能行走,但不正常或不够安全,需1人监护或用语言指导,但不接触身体。
级:
平地上独立
在平地上能独立行走,但在上下斜坡,在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或上下楼梯时仍有困难,需他人帮助或监护
级:
完全独立
在任何地方都能独立行走
4.Hoffer步行功能分级
分级
评定标准
不能步行(nonambulator)
完全不能步行
非功能性步行
(nonfunctionalambulator)
借助于膝—踝—足矫形器((KAFO)、手杖等能在室内行走,又称治疗性步行。
家庭性步行
(householdambulator)
借助于踝-足矫形器(AFO)、手杖等能在室内行走自如,但在室外不能长时间行走。
社区性步行
(communityambulator)
借助于AFO、手杖或独立可在室外和社区内行走、散步、去公园、去诊所、购物等活动,但时间不能持久,如需要离开社区长时间步行仍需坐轮椅。
5.异常步态汇总
6.1、足内翻是最常见的病理步态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患者常合并足
下垂和足趾卷屈。
与足内翻畸形相关的肌肉包括胫前肌、胫后肌、趾长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拇长伸肌和腓骨长肌。
其中胫前肌、胫后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过分活跃较常见拇长伸肌过度活动也有关联。
2、足外翻骨骼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或年轻患者多见例如脑瘫表现为步
行时足向外侧倾斜支撑相足内侧触地可有足趾屈曲畸形。
动态肌电图可见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趾长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过度活跃或痉挛胫前肌、胫后肌活动降低或肌力下降
3、足下垂足下垂指摆动相踝关节背屈不足常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
可导致廓清障碍。
常见的病因是胫前肌无活动或活动时相异常。
单纯的足下垂主要见于脊髓损伤、儿麻和外周神经损伤。
4、足趾卷曲支撑相足趾保持屈曲。
常见于神经损伤、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
障碍、长期制动和挛缩。
常伴有足下垂和内翻。
5、拇趾背伸多见于中枢神经损伤患者。
患者步行时(支撑相和摆动相)拇趾均
背屈常伴有足下垂和足内翻。
6、膝塌陷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为主无力时胫骨在支撑相中期和后期
前向行进过分导致踝关节不稳或膝塌陷步态。
7、膝僵直支撑相晚期和摆动初期的关节屈曲角度<40度正常为60度同
时髋关节屈曲程度及时相均延迟。
8、膝过伸膝过伸很常见但一般是代偿性改变多见于支撑相早期。
常见
的诱因包括一侧膝关节无力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蹠屈肌痉挛或挛缩导致膝过伸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偿支撑相伸膝肌痉挛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
9、膝屈曲较少见一般为骨关节畸形或病变造成。
患者在支撑相和摆动相
都保持屈膝姿势。
10、髋过屈主要表现为支撑相髋关节屈曲特别在支撑相中后期。
11、髋内收过分髋关节内收过分表现为剪刀步态最常见于脑瘫和脑外伤患
12、髋屈曲不足屈髋肌无力或伸髋肌痉挛/挛缩可造成髖关节屈曲不足使肢
12、体在摆动相不能有效地抬高引起廓清障碍
13、臀大肌步态臀大肌是主要的伸髋及脊柱稳定肌。
14、臀中肌步态患者在支撑相早期和中期骨盆向患侧下移超过5度,髋关节向患侧凸,患者肩和腰出现代偿性侧弯,以增加骨盆稳定度。
患侧下肢功能性相对过长,所以在摆动相膝关节和踝关节屈曲增加,以保证地面廓清
15、屈髋肌无力步态屈髋肌是摆动相主要的加速肌,其肌力降低造成摆动相肢体行进缺乏动力,只有通过躯干在支撑相末期向后,摆动相早期突然向前摆动来进行代偿,患侧步长明显缩短
16、股四头肌无力步态股四头肌是控制膝关节稳定的主要肌肉。
在支撑相早期,股四头肌无力使膝关节必须处于过伸位,用臀大肌保持股骨近端位置,用比目鱼肌保持股骨远端位置,从而保持膝关节稳定。
膝关节过伸导致躯干前屈,产生额外的膝关节后向力矩。
长期处于此状态将极大地增加膝关节韧带和关节囊负荷,导致损伤和疼痛。
17、踝背屈肌无力步态在足触地后,由于踝关节不能控制蹠屈,所以支撑相早期缩短,迅速进入支撑相中期。
严重时患者在摆动相出现足下垂,导致下肢功能性过长,往往以过分屈髋屈膝代偿(上台阶步态),同时支撑相早期由全脚掌或前脚掌先接触地面。
18、腓肠肌/比目鱼肌无力步态表现为踝关节背屈控制障碍,支撑相末期延长和下肢推进力降低,导致非受累侧骨盆前向运动延迟,步长缩短,同时患侧膝关节屈曲力矩增加,导致膝关节屈曲和膝塌陷步态。
七.感觉功能评定
【浅感觉】
包括皮肤及粘膜的感觉、痛觉、温度觉和压觉。
此类感觉是受外在环境的理化刺激而产生。
【深感觉】:
.复合包括运动觉、震动觉、位置觉,又名本体感觉。
此类感觉是由于体内肌肉收缩,刺激了本体感受器(肌梭、腱梭等)而产生的感觉。
【复合感觉】
包括皮肤定位感觉、两点辨别感觉、体表图形感觉、实体辨别觉。
这些感觉是大脑综合分析、判断的结果,故也称皮质感觉。
八.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1.脊髓水平:
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在这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屈肌收缩反射
检测体位:
患者仰卧,头置正中,下肢伸展。
诱发刺激:
刺激一侧足底。
阴性反应:
受刺激的下肢维持伸展或对恼人的刺激快速地退缩。
阳性反应:
受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而屈曲
伸肌伸展反射
检测体位:
患者仰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一侧伸直,一侧屈曲。
诱发刺激:
刺激屈曲的一侧下肢的足底。
阴性反应:
屈曲的下肢维持姿势不变。
阳性反应:
屈曲的下肢失去控制而伸直
第一种交叉伸展反射
检测体位:
患者仰卧,头置正中,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屈曲。
诱发刺激:
屈曲伸直侧的下肢。
阴性反应:
在伸直侧下肢屈曲时,对侧下肢仍保持屈曲。
阳性反应:
在屈曲伸直侧下肢时,对侧屈曲的下肢变为伸直
第二种交叉伸展反射
检测体位:
患者仰卧,头置正中,双侧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
连续轻拍大腿内侧。
阴性反应:
双侧下肢对刺激无反应。
阳性反应:
对侧下肢内收、内旋和足跖屈(呈典型的剪刀位
2.脑干水平(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出生6个月后阳性反应的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测体位:
患者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
将头转向一侧。
阴性反应:
两侧肢体无反应。
阳性反应:
面部朝向的一侧上下肢伸展或伸肌肌张力增高;对侧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
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测体位:
患者取手足着地俯卧位或趴在检查者膝上。
诱发刺激:
将头向腹侧屈曲。
阴性反应:
四肢肌张力无变化。
阳性反应:
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
第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测体位:
患者取手足着地俯卧位或趴在检查者膝上。
诱发刺激:
将头向背侧屈曲。
阴性反应:
上下肢肌张力无变化。
阳性反应:
上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
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检测体位:
患者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
维持仰卧位。
阴性反应:
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无变化。
阳性反应:
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增高
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检测体位:
患者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
维持仰卧位。
阴性反应:
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无变化。
阳性反应:
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增高
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检测体位:
患者取俯卧,头置正中。
诱发刺激:
维持俯卧位。
阴性反应:
屈肌张力无变化,头、躯干、四肢伸直。
阳性反应:
不能后伸头、后缩肩及伸展躯干和四肢
联合反应
检测体位:
患者仰卧。
诱发刺激:
让患者用力抓一物体(偏瘫患者用健侧手)。
阴性反应:
在身体其他部位无反应或很少的反应或很轻微的肌张力增高。
阳性反应:
对侧肢体出现同样的动作和(或)身体其他部位肌张力增高
阳性支持反应
检测体位:
抱患者使之维持站立。
诱发刺激:
使患者用足底跳跃几次。
阴性反应:
肌张力无变化(下肢维持屈曲)。
阳性反应:
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足跖屈,膝反张也许发生
阴性支持反应
检测体位:
帮助患者成站立位。
诱发刺激:
使之成自我负重位。
阴性反应:
由于阳性支持产生的伸肌张力缓解,允许成跖行足(即踝关节90°)和下肢屈曲。
阳性反应:
伸肌张力未缓解,阳性支持持续存在
3.中脑水平:
调正反应出生后第一批发育的反射,5岁末时消失
4.颈调正反射
检测体位:
患者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
被动地或主动地将头转向一侧。
阴性反应:
身体不旋转。
阳性反应:
整个身体向着与头一样的方向旋转
身体调正反射
检测体位:
患者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
主动地或被动地将头转向一侧。
阴性反应:
身体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段旋转。
阳性反应:
在骨盆和肩之间的躯干部分的旋转,如先是头转,然后是肩,最后是骨盆
第一种头部迷路调正反射
检测体位:
将患者遮上眼睛,置俯卧位。
诱发刺激:
维持俯卧位。
阴性反应:
头不能自动地抬至正常位置。
阳性反应:
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呈垂直位,口呈水平位
第二种头部迷路调正反射
检测体位:
将患者遮上眼睛,置仰卧位。
诱发刺激:
维持仰卧位。
阴性反应:
头不能自动抬起到正常位置。
阳性反应:
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呈垂直位,口呈水平位
第三种头部迷路调正反射
检测体位:
将患者眼睛遮上,抱住患者骨盆处。
诱发刺激:
使患者向右侧倾斜。
阴性反应:
头不能自动调正至正常位置。
阳性反应:
头调正至正常位置,面部垂直,口呈水平位
第四种头部迷路调正反射
检测体位:
将患者眼睛遮上,抱住患者骨盆处。
诱发刺激:
使患者向左侧倾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 康复 评定 常用 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