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重点自己整理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659033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79KB
毛概重点自己整理Word格式.docx
《毛概重点自己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重点自己整理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16、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7、2001年7月,江泽民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的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1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2002年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进党章。
19、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伊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7年,十七大写入党章。
20、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
2、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坚持实事求的重要性,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中确立。
3、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四者的关系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5、实事求是是党路线的实质与核心,因为实事求是内在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根据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7、坚持实事求是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推翻腐朽的上层建筑,变革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扫清障碍。
2、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3、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4、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5、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7、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脸和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去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他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9、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0、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1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12、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13、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三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3、三种基本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他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5、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三,正确分析农村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阶级正策。
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互帮互助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标志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7、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和平书买的方式。
8、四马分肥指企业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9、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四,把制度企业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相结合。
10、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四过,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11、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1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应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当作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5、1992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6、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的必要性,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二,是对社会主义实践教训的深刻总结。
三,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7、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时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8、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改造落后的生产力,提升传统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
9、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10、当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1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胡锦涛提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这些论断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12、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
3、1981年,党的是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4、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系统阐述,表明了当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6、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质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使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联系的矛盾,但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呢。
9、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要惯一百年,东要不得。
1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比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1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动力。
12、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是我们的事业胜利前进的可靠保证。
13、党的十五大跟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4、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散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我国经济反战战略,第一步1981-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5、我国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6、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反战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三是加强文化建设,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五是建设生态文明。
十八大新的要求,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具有又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4、邓小平在肯定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5、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6、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7、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
8、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重要)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的弊端: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2、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4、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5、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又有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
6、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直的基本框架,其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分配制度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者具有共性:
9、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0、公有制的含义,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1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2、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小于等于8人),私营经济(大于等于8人),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份。
13、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能更好的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能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14、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课本194页)
15、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不同,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16、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7、现有社会保障机制的内容有,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8、提高自主创新性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19、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课本205页)
20、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2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2、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就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实现三个转变,这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2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使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25、胡锦涛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26、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
27、建设生态文明时间色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性质相同,作用职能相同,历史使命相同。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7、根据我国选举法,县乡人大代表是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的,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9、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0、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1、民族区域自制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12、当的十七大首次吧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
13、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制体系。
14、依法治国的含义: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以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5、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17、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18、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使最恨本质重要的人权。
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科学的林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不仅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着文化的性质。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6、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8、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想使用的要求,按照与社会主义法律过反相协调的要求,按照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
9、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体,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一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点 自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