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顶精品最新省高考重点文言虚词练习题全套doc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658056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7.04KB
卓顶精品最新省高考重点文言虚词练习题全套doc文档格式.docx
《卓顶精品最新省高考重点文言虚词练习题全套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顶精品最新省高考重点文言虚词练习题全套doc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代词,通“尔”,“你”“你的”;
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二、1.C(①⑥转折连词②④修饰连词③⑦顺承连词⑤⑧递进连词)
三、1、连词,并列关系
2、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3、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
4、连词,递进关系
5、连词,修饰关系
6、连词,承接关系
7、代词,同“尔”,可译为你
8、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文言虚词练习
(二)
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曹刿论战》)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钟山记》)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5、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
(欧阳修《伶官传序》)
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
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
“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文言虚词练习(四)答案
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
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
4—5.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8—9.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
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
二.ADG(A才B是C竟然,却D才E就F这样G才H你的)
答案:
1、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
2、代词,可译为你的
3、副词,相当于是
4、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5、副词,可译为才
文言虚词练习(三)
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5、童微伺其睡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7、独其为文犹可识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1、距其院东五里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14、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15、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
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8、国无主,其能久乎?
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
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2、吾其还也
23、其极刑,曰:
“顺我,即先刺心;
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
24、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
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
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6、溱与洧,浏其清矣
2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
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 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 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三、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仅口舌哉?
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
“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
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皆出于此乎?
故吾以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一二。
9其是耶,其非耶?
10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文言虚词练习(五)答案
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
5—7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
8第一人称代词“我”;
9—12指示代词“那”“那些”;
13指示代词“其中的”;
14—15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
16—17表示祈使语气“应当”;
18—21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
22表示商量语气;
23表示假设“假如”;
24表示选择“或者、还是”;
25表示让步“尚且”;
26相当于“然”,用在形容词后;
27—29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
30—32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
33(jiˉ)表示疑问语气。
二、B(①他的②其中的③那④那⑤其中的⑥他,他们⑦我,自己⑧他,他们)⑨大概
三、1、代词,可译为他
2、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
3、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4、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5、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6、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7、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
8、代词,可译为其中
9、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1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
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文言虚词练习(四)
一、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K五六万,且已久疲
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6、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7、不出,火且尽
8、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0、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二、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吾攻赵,旦暮且下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F.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三、判断“且”在文中的意义。
“存者1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声歌,2且委政非人。
则李唐3且亡,必矣。
于斯世,河水清4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
纵有“死5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
文言虚词练习(五)
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2、某所,而母立于兹
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7、则以兵围所寓舍
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1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3、所以遣将守关者
14、所以游目骋怀
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17、父去里所,复还
18、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二、下列加点的“所”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B.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三、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
“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
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
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
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文言虚词练习(八)答案
1—3名词,场所、位置;
4—6“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
7—8“所”字结构做定语;
9—11“为……所”表被动;
12—13“所以”,表原因;
14—16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
17左右;
18“座、套”。
二、CD(A地方B助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三、1、可译为……的原因
2、表示被动
3、“所+动词”后面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
4、“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5、“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6、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文言虚词练习(六)
一、解释各句中“为”的意义以及用法。
1、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2、君家妇难为。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5、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8、古人以俭为美德。
9、霓为衣兮风为马。
10、士大夫多予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1、君既为府吏。
12、十七为君妇。
13、自名为鸳鸯。
14、冥有鱼,其名为鲲。
15、始尔未为久。
16、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7、非为织作迟。
18、为秦宫人。
19、为仲卿母所遣。
20、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1、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2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4、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
25、公为我献之。
26、阿母为汝求。
27、慎勿为妇死。
28、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29、如姬为公子泣。
30、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不足为外人道也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E.为赋新词强说愁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三、判断“为”在文中的意义。
“天行有常,不1为尧存,不为桀亡。
”此2为至理,当3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4为巫所惑。
巫者,以诡5为业,其所6为皆7为利也。
故8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9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10为?
文言虚词练习(九)答案
一、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名词,作为、政绩;
2动词,做、干;
3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
4—5动词,制作;
6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被;
7动词,治理;
8—10动词,当作、作为;
11—12动词,身为、成为;
13—14动词,叫做;
15动词,算作;
16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
17动词,是;
18动词,成为;
19—20介词,表被动;
21助词,表诘问;
22语气助词,呢;
23—24动词,帮助;
25—26介词,替、给;
27介词,为了;
28—29介词,向、对;
30—31连词,因为。
二、CD(A因为B是C对,向D对,向E为了F呢G“为所”表被动
三、
1、介词,可译为因为
2、动词,可译为是
3、介词,可译为对、向
4、介词,可译为被
5、动词,可译为作为
6、动词,可译为做
7、介词,可译为为了
8、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
9、介词,可译为替
10、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文言虚词练习(七)
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自以寿不得长
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7、宫之奇以其族行8、农民以鬻子者
9、无以,则王乎!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不赂者以赂者丧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3、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15、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16、愿以十K五城请易璧
17、请其矢,盛以锦囊1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9、余船以次进2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1、高祖以圣武定鼎22、以相国守代
23、以资政殿学士行2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2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6、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8、木欣欣以向荣29、作《师说》以贻之
30、举以予人,如弃草芥31、背晋以归梁
3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二、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三、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
”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
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
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
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权贵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之叹。
文言虚词练习(十二)答案
一、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3动词“以为”“认为”;
4—5动词“使用”;
6动词“做”;
7动词“率领”;
8动词“有”;
9动词通“已”,“停止”;
10—12介词“因为”“由于”;
13—14介词“在,从”;
15介词“在……的时候”;
16—18介词“拿,用,把,凭”;
19—20介词“按照”;
21介词“依靠”;
22—23介词“凭借……的身份”;
24连词,表并列;
25—27连词,表因果;
28连词,表修饰;
29—30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31表承接;
32副词,通“已”,已经。
二、BG(A目的连词B把C并列连词D顺承连词E因为F凭借G把H在)
1、名词,可译为原因
2、动词,可译为认为
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馺其他,可译为凭借
4、介词,可译为把
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10、介词,可译为因
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12、介词,可译为在
13、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
14、连词,表界限或范围
15、动词,可译为用
文言虚词练习(八)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罔不因势象形。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⑤不如因而厚遇之。
⑥因击沛公于坐。
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⑧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⑨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⑩因拔刀斫前奏案。
⑾相如因持璧却立……
⑿于今无会因。
⒀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⒁蒙故业,因遗策。
⒂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二、下列加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三、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
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
其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
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
此亦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
途经绍墓,其尚8因众人至前拜祭。
其量岂常人可比?
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
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文言虚词练习(十三)答案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句“依照、根据”;
3、4句“依靠、凭借”;
5、6句“趁着,趁此”;
7句“通过,经由”;
8、9句“因为,由于”;
10、11句“于是,就;
因而”;
12句“原因,缘由,机缘”;
13句“根据”;
14、15句“沿袭,继续”。
二、CE(A于是,就B趁机C于是。
就D凭借E于是,就F通过)
1、介词,可译为根据
2、动词,可译为沿袭
3、名词,可译为原因
4、介词,可译为趁着
5、副或连,可译为于是
6、介词,可译为凭借
7、介词,可译为经由
8、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
9、介词,可译为因为
10、连词,可译为因为
文言虚词练习(九)
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辍耕之陇上。
3、奉之弥繁。
4、侵之愈急。
5、子孙视之不甚惜。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7、汝识之乎?
8、可以知之矣。
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7、顷之,烟炎张天。
18、蚓无爪牙之利。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2、夫晋,何厌之有。
二、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三、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
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
“此何难6之有?
”唐僧曰:
“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文言虚词练习(十八)答案
1—2动词“到……去”;
3—7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
8—9指示代词“这”;
10—1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
13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
14—16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7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
18—20定语后置的标志;
21—22宾语提前的标志。
二、BF(A这B助词,提前宾语C往,到……去D助词,不译E取独F助词,提前宾语)
1、动词,可译为到、往
2、代词,可译为他
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最新 高考 重点 文言 虚词 练习题 全套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