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反思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643915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7.68KB
学年反思文档格式.docx
《学年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反思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纠正学生数学计算中的粗心“毛病”
郑东新区实验学校作者:
王玉娟
数学教师每每提到班级中这样的情况,大多时候我们数学教师们总是以“粗心”论之,或者有时候再进一步把这样的现象归结为“学习习惯不佳”。
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真是如此,那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小彬应该能认真地完成各种问题的,把“粗心”“学习习惯不佳”这样的影响因素规避到最低。
其实不然,在心理学领域有对这样的问题具体研究,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数学障碍”。
数学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一种,有很多类似术语,如数学障碍、数学困难、算术学习障碍,还有些人称之为计算障碍或发育性计算障碍等。
以往对学习障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阅读障碍,20世纪70年代以后,数学障碍才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所谓数学障碍是指与数学学习有关能力或技能的缺损导致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同伴,即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段或同年级儿童的水平。
日本特殊教育研究所对数学障碍作了如下定义:
一般智力正常的儿童,因计算或数理推理等特殊能力或技能缺陷所导致的数学学习困难。
比利时的对数学障碍的定义为:
儿童在数学学习上有无法用一般原因解释的困难,在标准化数学测验上的成绩低于常模1到2个标准差。
一、注意缺陷
小彬对问题的思考比较快,技巧、能力也比较强,可经常在纸笔任务中出现令人咋舌的错误,首先应归结到他的注意力方面。
从平时的课堂表现来看,小彬很难长时间把注意力放在课堂的知识交流环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注意缺陷。
这让他在面对纸笔任务时,往往会因为注意力水平较低而导致数字错位、誊写有误等。
这是比较浅层次的原因。
二、知觉—动作统合能力不足
一些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觉—动作统合能力是影响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
所谓知觉—动作统合能力一般是指儿童的感觉在接受信息之后,传达至大脑,组合成为正确信息的能力。
学生数学学习时出现的许多问题,与学生的知觉—动作统合能力有关。
例如,小彬在纸笔任务上表现出的错误:
时常忘记计算过程中的进位,这是因为视觉记忆受到下一步计算的干扰;
将数字抄错、遗漏或前后次序颠倒,这是由于视觉记忆、视觉分辨能力与视觉次序性记忆能力尚未充分发挥的缘故;
竖式计算中,个位、十位、百位……排列不正确,时常将百位数加十位数,或千位数,这主要是由于方向、位置、距离的处理出了问题,而这些主要涉及视觉功能、视动协调功能与感觉动作功能三项功能的配合。
三、记忆能力不足
这里所说的“记忆”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记住一些东西”。
在小彬“数学障碍”中,更多的是关于“工作记忆”的能力。
我们所说的短时记忆更多的是单个任务,比如记忆一个陌生电话号码和一句话。
但是数学解决问题往往是多个简单问题组合在一起,前后联系,而小彬往往在这方面存在不足,缺少暂时贮存信息以备完成下一个任务的能力。
【帮助后进生克服“数学障碍”的策略】
训练“延迟满足”来达到提高注意力水平的目标。
在训练初期,我和小彬约好,如果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保持不走神15分钟(中间我会在课堂讨论期间问他我刚说过什么话,来验证他是否集中注意力),我就会带给他一些他感兴趣的科幻类杂志。
一段时间之后,小彬能经常持续好几天都做到初期的要求,然后,我把时间延长至25分钟;
接着再过一段时间,延长至30分钟。
在训练后期,我有时会有意“忘记”带给他奖励,小彬也能自觉集中注意力。
就“知觉—动作统合能力”的培养,我利用学校的“心灵驿站”——心理辅导室作为活动场所,时不时在中午陪小彬进行一些简单的感觉统合训练。
例如:
前滚翻练习,接球与丢球的练习。
跳绳是一项培养感觉动作能力效果比较好、也比较容易操作的项目。
各种跳绳的方法,一来可以吸引小彬的兴趣,二来可以培养他的知觉统合能力和注意力水平。
针对小彬的记忆能力,尤其是“工作记忆”这一块,我加强了他语音、朗读、记忆综合训练。
我经常要求他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路;
计算时说出每一步解答过程。
这样有助于对声音的保存与记忆,也为他的记忆过程中增加了一个线索。
而且,解读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有助于小彬真正认识数学、反思数学。
初期的进步总是比较缓慢的,我辅以一定的运动奖励(打球),来激发他参与训练的动力。
用了以上策略,两学期下来,小彬原来所呈现的“数学障碍”问题大部分都消失了。
上课仍然是那么积极和反应迅速,而且注意力水平也大有提高。
在面对纸笔任务时,也没有原先那么烦恼重重了,可以从容、自信地面对,家长也为他欣喜。
作为老师,在为他高兴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不少。
其实,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好多这样的学生都被简单地认为“粗心”或者“学习习惯”问题,时间久了,家长、老师们也以或粗暴、或放弃的态度来面对子女、学生身上的这类问题,有时还真觉得无药可救了。
“小彬”这类学生也是很特殊的学生群体,自己能认识到,却无法改过来,心理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真希望广大教师和家长在正确认识“数学障碍”的同时,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心灵感受,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时间像小马车》教学反思
郑东新区实验学校作者:
《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创作歌曲,形象地模仿了时钟答滴答走动的声音,是一堂表演性较强的课程。
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开动小脑筋去理解时间像小马车的含义,让学生知道时间非常的宝贵,一旦失去就不再回头的道理,要懂得珍惜每分每秒。
我在上这堂课时,一开始先让学生听赏《在钟表店里》,让孩子们看看各种各样的钟表,模仿钟表的各种声音,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钟表的样子,最后通过说说钟表的作用引出要学唱曲。
学唱歌曲时,我先让让学生听音乐,并带领学生跟着节奏拍手,示意学生节奏的掌握,听完后并且提问学生节奏是怎样的?
是不是像题目一样时间像小马车般飞快啊?
通过学生的一致的回答。
我可以较好的引入主题所要掌握的节奏速度。
通过对歌曲节奏的把握我从中拉出歌词中“答答”让学生单独对这四小节进行练习,使吐字清晰。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
我通过课件设计了“时间像小马车”动画卡通音乐形象,让它随着旋律线上坡,下坡,给学生旋律音高的直观印象;
同时老师用手势和身体动作随旋律高低起伏的律动,引导学生随乐模仿动作,模唱旋律。
于是紧扣住了旋律线的走向特点,使学生在模仿活动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突破了以前沉闷老套的旋律教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加以自己的想象编创动作,让学生多动脑筋,发挥思维空间,并且请学生们上讲台边唱边表演。
我发现低年级的学生表演欲望比较强,他们勇于发言、大胆创新,所以课堂气氛是非常的活跃,学生们也都非常喜欢以这样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突出自己。
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上无论是以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我都会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设计理念来完成每一堂课,并且多多鼓励和夸奖孩子。
十一月份教学反思
郑东新区实验学校作者:
本学期,11月份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本学期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
要教好书,首先要了解教材。
了解教材,就要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幅图、每个符号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真拟订好教学计划。
根据每节内容,认真确定好教学目标。
此外,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质量,他们的兴趣、方法、习惯,预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并结合教材,认真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
做到有备而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出色完成。
二、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虽然一年级教学内容少、浅,但要组织好一节课。
由于学生中大部分都读过学前班,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旧知识,因此课堂上如何把“旧知识”变为“新知识”,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据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使教法新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馈。
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教学时采用直观教具演示,让学生看得见,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口说一说动手的过程与结果,从而达到动口、动手、动脑的目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
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讲练结合,练习中多以游戏形式进行,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教学数的组成时,以“对口令”、“拍掌”、“出手指”等游戏进行练习,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开火车”、“对口令”、“抢答”等游戏进行练习。
这样,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记得牢。
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乐,乐于学。
三、及时作好教后反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动能力,有些学生课堂上常开小差,对老师教的知识掌握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每节课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发现,及时辅导。
对学困生除了学习上多辅导,同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与他们交谈,把师生的距离拉近,逐渐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郑东新区实验学校作者:
王玉娟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
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
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
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
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
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科还被评为好课。
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
笔者以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
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
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
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
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
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
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
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
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
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业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不少专家指出,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
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
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
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
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
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发展
叶澜教授说过:
“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引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
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
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
<
火车开了>
>
教学反思
同学们通常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上下学呢?
那出行旅游你最喜欢坐什么交通工具呢?
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主题,因此,在教学前,我注意让学生搜集有关火车的图片以及一些相关资料,或者是带来火车玩具,让学生更好的感知和回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创新引导学生从火车的外形特点及色彩上进行大胆想象,比如,在欣赏完磁悬浮列车以后,我引导学生想象,以后还会出现什么样的列车,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任由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课堂里越飞越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我在学生创作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小组或制作或剪贴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这样,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群策群力,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有个别学生性格内向,不太好表现自己,在其他学生制作过程中,他们往往成为旁观者,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到创作过程中。
一年级音乐小鼓响咚咚教学反思
郑东新区实验学校作者:
这是一节一年级音乐课,音乐的三拍子强弱是一个重点,学生必须明确掌握。
因此我循序渐进,从单小节的三拍子强弱(x
x
x)过渡到两小节的三拍子强弱(x
x︱x
x︱),让学生真正掌握强弱。
在教学《小鼓响咚咚》歌曲中,x
—︱贯穿全曲,是否要让学生掌握呢?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节奏难度很大,如果只让他们掌握x
x︱也可以,但是,x
—︱贯穿全曲,说明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至于掌握程度看学生情况而定。
在教学中,把握教学难度和内容尺寸对我提出了要求。
如何让学生更投入并让课具有完整性,我对整节课设置了一条教学线索,从我的朋友(鼓)——朋友(鼓)表演节目——我为朋友(鼓)写诗配曲——唱唱歌曲——了解鼓的家族。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
《小鼓响咚咚》中有一段音像素材,我在其它电脑上可以运用,但在音乐室却无法打开,说明电脑的配置有所不同,教师应亲自做好充足准备。
在实际教学中,我巧妙地处理了这一环节,用另一内容填补,并用钢琴演奏代替,应该说,我的做法弥补了不足,并反映了教学机智,实际上也突出表现了教师的疏忽,以后教师考虑问题尽量要周全。
其次,这是一节新授课,让学生快速演唱歌曲,学生还没有完全做到,一年级的学生识字有些困难教师还要在学生咬字、吐字上强化,如何上一节课需要很多因素,最主要一点要认真钻研。
《理发师》教学反思
《理发师》是一首律动、表演特点鲜明的歌曲,我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拓展。
低年级学生思想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行为上表现出好奇、好动,喜欢模仿等倾向,容易被某一具体的场景所感染的这些特征,我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理发店氛围。
通过理发的工具,配上象声词,如:
吹风筒---呜,洗头---哗,喷雾---沙,剪子---咔嚓,进行多层次、多声部节奏声势的训练,立体效果非常的好,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这一活动。
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设计了听旋律、看图谱、记歌词、感受拍子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情。
为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倾听音乐的能力,教师在歌曲教学中,将听唱与接唱结合运用,把枯燥的学习成了乐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激发了他们表现音乐的欲望。
课堂教学注重激励性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生生互评,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一、在备课过程中的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与语文、数学,我认为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
在设计《玩具兵进行曲》教学方案时,我就先给自己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以供反思。
“学生在欣赏完乐曲后,最终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设计怎样的欣赏教学方法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教师该如何对症下药”等等。
这样,备课才不会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中才会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在试教的过程中不断反思
《玩具兵进行曲》为一年级教材中的欣赏内容,如:
在设计“分段欣赏”环节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乐曲ABA’曲式结构中B段活泼轻快并带有梦境色彩的情绪,我设想了在学生听赏时教师在教室中吹肥皂泡泡,意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与乐曲情绪相符的环境。
当时在备课设计中觉得这个方法很有创意,感觉效果应该不错,可是在试教过程中发现学生很容易被肥皂泡吸引,忍不住要去抓它,这样一来反到影响了聆听效果,达不到欣赏的目的。
我只能将这个方法进行了调整,才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试教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在课后进行认真、全面的反思把欣赏教学作为公开课内容,对于我来说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一种尝试,在这方面我的教学经验还很薄弱,未曾找到一个崭新的、很有创意且又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突破口。
我在设计教学环节中还是按照完整欣赏——分段欣赏这样一个教学常规去做。
在我上完课以后在一份权威性音乐教学杂志中看到有的专家提出关于“如何进行欣赏教学”的观点,他们认为每一个音乐作品都具有自身的完整性,把他们分割欣赏会破坏乐曲的表达意图,他们倡导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聆听感受,而决不是根据教师的安排,去被动欣赏。
我觉得这篇报道对我启发很深,为我今后设计欣赏教学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教学思路。
我想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否定自己,不断的调整自己,才会提升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学工作者。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课堂常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学生要有计划地进行常规训练,这对以后的音乐课非常重要。
除了对学生站、坐、行、排队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外,对音乐课的常规训练也是不能忽略的。
音乐是一种语言艺术,它能够通过旋律带给大家喜、怒、哀、乐。
所以我认为音乐课也应该用音乐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常规。
让学生真正感受什么是音乐课。
让同学聆听音乐进教室,用上、下音阶进行师生问好,设计一条师生问好音乐问候语言,拍节奏让学生坐好,规定一个和弦表示“安静”等等,来达到用音乐说话的常规训练。
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练耳能力,还能达到常规训练,以形成音乐课堂的特点。
同时,对于一年级的新生而言,我认为要学习丰富的音乐知识并不是重要的,应该以让学生喜爱音乐、喜欢音乐课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兴趣为目标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年级音乐课是通过教师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