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误区与纠正方法.docx
- 文档编号:1664257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75.79KB
论高校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误区与纠正方法.docx
《论高校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误区与纠正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校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误区与纠正方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高校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误区与纠正方法
论高校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误区与纠正方法
论高校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误区与纠正方法
摘 要 本文基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深入分析了计算机专业知识类型以及学习特点,指出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过程中常见的学习误区,并指明这些学习误区所带来的危害,同时针对这些常见错误提出了具体的纠正方法。
关键词 计算机 知识 学习 软件工程 学科交叉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661(2013)24-0036-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生产制造、产品设计、家庭生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之中。
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化以及信息产业的规模化都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人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软件外包的发展,需求的加大,计算机应用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状况上看,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专业,有的高校对计算机专业的研究进行细化,成立有专门的软件学院,专门培养软件人才。
令人痛惜的是,据《2010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反映,计算机专业在中国失业率中排在所有专业的首位。
计算机相关专业被列为高职失业率第一、本科失业率第二专业。
从这一侧面反映出高校在培养计算机人才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教学机制、教学方法,专业学习方法等诸多领域。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且更需要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纠正和改进。
本文就关于学生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学习方法等问题上进行讨论,试图找出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及纠正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学好更好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计算机专业知识类型及学习特点
(一)计算机专业对学生有更高的素质要求
在高等院校中的其它同类专业中,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对学生有着更高的素质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在校学生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真正达到市场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简单地讲可以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专业知识内容非常丰富。
计算机专业内容涵盖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嵌入式计算、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设计自动化等方面。
每一个发展方向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这就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专业课较多,学习任务较为繁重。
然而,在中学教育阶段,大量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与其它专业相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底子较薄。
这就更加加剧了学生对大量专业知识的消化程度。
其次,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
摩尔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的进步速度。
实际上整个信息领域的知识都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新的知识接踵而至,旧的知识被快速淘汰。
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再次,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要求。
计算机专业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数学、工程学、物理学等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相互交叉,联系密切。
学生要学好专业知识必须要精通其它工学专业的相关知识。
(二)计算机专业知识常见类型
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必须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但总的来说专业知识类型最常见的有三种。
1.理解记忆型知识
理解记忆知识包括计算机专业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
这种类型的知识贯穿整个计算机专业知识。
这种类型的知识属于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学生需要摄取大量相关理论知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对这种知识的学习是学习整个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前提,对提高学习的整体计算机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知识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记忆型。
诸如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等。
第二,理解型。
诸如专业复杂的理论和算法等。
第三,推理型。
如算法分析中根据已知算法和初始数据,推算在该算法下的最终输出结果等,或离散数学中逻辑推理分析等。
2.流程操作型知识
流程操作型知识指的是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引导下,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程序流程操作,可以实现一定功能的技能知识。
这类知识在计算机专业中十分普遍,诸如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网络系统的建设、自动化系统的操作和应用、程序的编写和执行等等领域。
学生必须要掌握这些流程操作的每一步,其中任何一步出错就可能会造成最终操作的失败。
3.设计开发型知识
设计开发型的知识是在计算机基本理论、方法、操作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设计或开发产品的学问。
这类知识本身没有标准答案或者参照答案,检验操作的正确与否或者合理与否是要看最终的产品能否良好地在现实社会中得到应用。
二、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常见的误区
计算机专业知识自身的特点决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不能照搬过去的学习方法。
必须得有一套与专业知识特别相适应的学习方法。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受传统学习方法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这些误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和最终学习效果,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会影响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培养效果,直接加剧目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市场上的就业窘况。
其中常见的误区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试图通过记忆来代替理解。
记忆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再现,而理解的目的是搞清楚知识的原理、深化对知识本质的认识。
显而易见理解是知识学习中更深层次的过程,理解不是记忆所能取代的。
在文科学习中记忆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后在理科学习中更多地依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笔者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居然可以轻易地把某个算法程序在电脑中“实现”,然而却说不清程序中算法的具体涵义,经调查得知,有一部分同学为了应付教师的考核居然能够把算法程序熟记于心,在考核时期再在计算机上“默写”下来,从而出现前面所讲的怪象。
这种怪象不仅要求教师对考核方式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一部分学生宁愿把精力放在记忆也不愿用来理解知识的具体涵义。
记忆给学生带来的认知痛苦远小于理解复杂算法,单纯对理解性知识的记忆同时还会给学生一种心理安慰,降低学生对知识认知的标准,这一点务必要引起计算机专业教师重视。
(二)理解表层内容,而没有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学问,它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然而笔者在跟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过程中很少用应用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计算机学习。
学习常常只停留在教材表面,很多教材里面所讲的知识都是一种引导性的知识和例子,很多学生满足于对这些表层知识的学习,从而造成学了一堆知识仍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或者遇到实现问题仍然茫然不知所措。
(三)混淆知识和技能的界限。
知识代表着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而技能则代表着我们对自然的改造能力,拥有知识是拥有技能的前提,但知识并不等同于技能,技能需要人们在知识的引导下反复地进行操作和实践才能真正拥有。
有不少学生拿起课本什么都懂,放下课本几乎什么也做不了。
或者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操作,并且能够知道每一步操作的涵义,然而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自己基本无法完成独立操作。
或者有的学生某一步的操作错误被老师指出之后,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虽然做错了,但内心却是知道应该怎么做,下次一定会操作正确,甚至认为教师的纠正是小题大做,然而事实证明对操作错误没有认真纠正的同学下次很有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
(四)设计与开发的盲目性较强。
软件工程理论是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理论基础,每一个系统开发都应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为依据。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同学对软件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软件工程的学习流于形式,在实际系统开发过程中,抛开软件工程思想使得系统开发充满随意性,甚至先开发系统,然后再伪造开发前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设计文档来应付教师的检查或考核,最终造成开发的系统的功能前后矛盾、重复严重。
(五)自学能力较低。
学生对教师手把手讲授方式过分依赖。
这种依赖之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满足对老师课堂简单操作示例的掌握。
第二,对课堂之外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不够关注。
第三,对教师考核时分配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处于被动求助的状态。
甚至怨恨老师不够“仁慈”。
(六)单一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而对交叉学科的知识关注不够。
计算机专业与数学专业,物理专业,生物专业等都有一定的专业交叉,尤其是数学专业,计算机专业上很多问题重大的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借助于数学专业知识。
然而不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高等数学、概率统计以及线性代数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令人担扰。
班级数学相关课程的年终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比例居高不下,这也必将影响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后劲。
三、常见纠正方法
鉴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客观存在的这些学习误区,作为老师必须与学生一道共同探讨出一条可行的纠正道路。
笔者在跟学生授课、完成实验以及学习讨论过程中发现,要纠正学生的学习误区必须要从思想、技巧、习惯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在此笔者列举一些可行的纠正方法。
(一)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尽管很多学生并非师范专业方向,但是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自己专业知识之余还应阅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书籍。
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可以把不同专业的学习特性进行有效区分,对常用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了解,对于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般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估量,宏观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通存在问题。
(二)对于难以理解的理论要结合实例反复阅读。
计算机很多知识非常抽象,很多同学感到看不明白,这时不应该放弃努力,更不应以死记硬背来应付考核。
学生学习时应尝试将理论知识套进具体的例子来进行反复印证,从而理解理论中的涵义。
(三)对困难不能望而生畏,要相信熟能生巧。
很多学生在学习单独的、简单的操作实例时,觉得比较容易上手,而对于复杂的、综合的实例则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就认为自己无法达到甚至将来也难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甚至会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习这个专业。
实际情况是当学生首次接触某类知识时会觉得非常困难,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时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去消化和加工,当学生对知识熟悉到一定程度时,人脑对知识的加工和消化将会大大缩短,当学生对知识非常熟悉时,大脑对知识的反馈将会成为一种条件反射。
因此学生应当树立自信心,对简单的实验要反复练习,这样当遇到较为复杂的案例时大脑就会快速地反馈以前所学到的知识,若这样逐步增加实验难度,最后学生也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比较复杂的综合问题。
因此学生应该相信熟能生巧,要对基础知识打好基础,最终必定会能解决原本自己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高度重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错误。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虽然实验过程中出了一点错误,但自己心里却知道应该怎么做,所以这个错误不会对自己以后带来什么影响。
这种思想是严重错误的,必须立即纠正。
学生要想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必须要不容出错地反复练习,以至于使正确的操作步骤几乎成为一种习惯。
那些认为自己这次出错只是大意,内心是清楚的学生更倾向于下一次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这些学生应该进行一些必要学习训练才能走出这种反复错误的困境中。
这些学习训练包括重复做与错误操作相反的正确操作流程,以此来克服错误的惯性。
或者通过书面的方式来记录正确的程序流程,从而增强正确的操作流程在思维中的刺激程度,降低错误的操作流程在思维中的刺激程度。
(五)使用软件工程思想解决项目设计开发问题。
学生在真正使用软件工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不适应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常见,学生应该试着适应新的知识内容和思维方法,努力克服不适应的心理状态,在项目开发前要深入进行需求分析,减少设计与开发的盲目性,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守一般的原理和逻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学生 计算机专业 学习 中的 误区 纠正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