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练习的实践与探究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636257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8.63KB
初中数学创新练习的实践与探究文档格式.docx
《初中数学创新练习的实践与探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创新练习的实践与探究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学生提供反馈;
激励学生不断努力;
为教师提供反馈;
为家长提供反馈;
为选拔和认证提供信息;
为问责提供依据。
所以评价无论是在传统课程还是新课程中都极其重要。
课内外练习就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评价,“创新”体现了它的价值。
1.创新练习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优化知识
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
以练促学是数学能力发展的基本方式。
杭州市数学教研员在不同的评课场合中,都强调数学课堂内外练习的重要性,对夯实基础,优化知识结构,内化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创新练习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突出实践创新练习的地位,可以提高教师的资源意识,因为编制一系列的创新练习需要教师对教材、课程标准的全面认识,对滔滔题型的准确把握,只有不断反思调整,才能完成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材料,这一过程将极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创造条件。
同时,收集的有关资料将改善教师的教学。
3.创新练习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完善评价体系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的创新练习可以在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思维智能、空间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方面进行评价。
所以,从这个方面考虑,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差生,正符合我们的教学理念。
三、研究的内容
我们在常规课内外练习、章节练习、不定期的分层挑战练习、实践练习等方面均展开了系统的实践和研究,编制成册,并将不断调整,以形成更适合学生学习的辅助资料。
其中的练习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
1.分层型练习
(1)课内:
紧扣课本内容和课标要求,突出重点,练习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形成阶梯向上结构:
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
新学知识及时练,重点知识反复练,易错的方面重点练,在巩固概念的同时提高基本运算技能。
几乎在每节课上,都有当堂过关练习,以检测教学效果。
例如:
学习《7.6余角和补角》时,课堂中我们的分层练习是:
1.[基础过关]如图1,O是直线AB上的一点,OM是∠AOC的角平分线,ON是∠BOC的角平分线,问:
(1)图中互余的角有哪几对?
(2)设∠AOC=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MOB,∠NOB.
2.[应用拓展]
如图2,已知射线OE平分∠BOC,射线OD平分∠AOB.
(1)若∠AOC=
,∠BOC=
,求
的度数;
(2)若∠AOC=
,
的度数如何变化?
(图2)
(以上要求人人过关)
(3)若∠AOC=
的度数又是多少?
你能利用上述结论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如图3,C是线段AB上一点,AC=20,CB=8,M是AB
的中点,N是AC的中点,求MN的长.
(以上为优秀生选做题)
(2)课外:
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课外练习设置时设计分层练习:
A类为知识盘点,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根据课本整理新知;
B类是基础过关,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C类是应用拓展,这类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变式应用,通过练习达到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D类是综合提高,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我们编制的初中第1课《1.1从自然数到分数》的课外作业:
【知识盘点】
1.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
哪些表示测量结果?
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
(1)鸟巢最多能容纳91000名观众,其中80000个为固定座位,11000个为临时座位,共分3层,每层的疏散系统都是独立的,遇到紧急情况,8分钟就能够全部疏散观众;
(2)中国体操梦之队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狂扫9金1银4铜;
(3)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在男子100米决赛中以9秒69的成绩轻松刷新了自己2个多月前创下的的世界记录.
【基础过关】
2.在解答下列问题时,你会选用分数和小数中的哪一类数?
请用合适的数表示出来.
(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
(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
3.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吗?
怎样转化?
如
=;
=;
=.
4.小学里学过的小数怎样转化为分数?
如1.68=;
0.00064=.
5.小明编制了一个计算机程序,当输入任何一个数(非0)时,显示屏上的结果总等于所输入这个数的倒数与2的和.若输入3,这时显示的结果应是多少?
如果输入某数后,显示结果是7,那么输入的数是多少?
【应用拓展】
6.某市民政局举行一次福利彩票销售活动,销售总额度为4000万元.其中发行成本占总额度15%,1400万元作为社会福利资金,其余作为中奖者奖金.
(1)你能算出奖金总额是多少吗?
你是怎样算的?
(2)为了使社会福利资金提高10%,而发行成本保持不变,有人提出把奖金总额减少7%.你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
你是怎样获得结论的?
7.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直接回答下列问题吗?
(1)一个中学生,按平时的步行速度,1小时大约能走多少路?
(2)篮球的直径大约是多少厘米?
(3)请你估计一下,你所在教室的长、宽、高大约是多少?
(4)需要多少克水才能把一个普通热水瓶灌满?
【综合提高】
8.下面两个问题,你可以选一个试试看哦.
在世界数学史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著名数学家高斯的老师曾给高斯出了一道数学题:
“假如一个人环绕地球赤道走一周,那么他的头和脚走的路一样远吗?
”高斯当然得出了正确答案,你呢?
假如地球是个标准球型,有一根足够长的绳子,长度比地球赤道的周长多10米,用它做成一个圆形绳套,套在地球赤道的外围,假设在各处绳子离地面的距离都是相同的,有蚂蚁、兔子、大象和长颈鹿,问那一种动物能钻过去?
以上作业让学生各取所需,自主选择练习层次和练习量。
(3)章节练习:
分基础过关和能力过关。
基础过关练习着眼于基本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检测,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将一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形成10个小题,学生通过复习能获得较好成绩,起到整理知识,将书“读薄”的作用,增强对学习的信心。
我们将这一过程命名为“非常1+1争星活动”,它贯穿于整个学期,是一项系列活动,每次15-20分钟,“1+1”的含义是一次过关争取较高星级,再给一次补考争星的机会,其目的是全体学生都能过基础关,其关键是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起了竞争的斗志。
能力过关练习是对学生发出的挑战,情境更为新颖,考察内容更为综合,学生通过此项练习可以检测自己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进行专项训练。
(4)阶段挑战练习:
我们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不定期的分层挑战练习,范围是最近学习的几个章节内容的综合,目的之一是给不同层次学生更多成功的机会,及时肯定学习成效,之二是提高综合应用数学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事实证明,学生非常珍惜挑战赛的荣誉,认为这是自己实力的象征。
下面例举我们在分层挑战赛中设置的几个问题:
(A卷)
1.如图4,某主题公园要在公园门口的圆柱体柱子上粘贴彩带,已知柱子的底面周长为1米,高为10米,如果要求彩带从柱子底端的A处绕柱子5圈后到达柱子顶端的B处,那么至少应购买彩带米.
2.学生若干人分住若干间宿舍,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宿舍住;
如果每间住8人,则其中有一间宿舍不空也不满,问宿舍有几间学生有几人?
3.如图5,点A、B、C表示三所学校的位置,点O表示体育场,它是△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A、B、C、O每两地之间有直的道路相连,且AB<
BC<
CA.一支学生长跑队从体育场O出发,沿着O→A→B→C→O的顺序跑遍各校再跑回点O.请问他们跑的是一条最短的路线吗?
如果是,请说明理由;
如果不是,请指出一条最短的路线,并说明理由.
……
(B卷)
1.要使
有意义,
的取值范围是.
2.把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图6那样折叠,
则
的度数是()
(A)
(B)
(C)
(D)
(图6)
3.某种牙刷零售价每支6元,商场推出两种优惠销售办法:
第一种:
1支牙刷按原价,其余按原价7折销售;
第二种:
全部按原价的8折销售.要使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得到的优惠更多,至少需要买牙刷支.
2.合作型练习
以前的数学练习,过于片面地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学生通过组内的互相交流、有效合作,互相帮助、互相鞭策、互相促进。
当然,这里还牵涉到如何恰当分组的问题。
我们的课内学习小组有相对固定的成员,分别有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而课外的小组组成显得更宽松,基本是同质成员,是自发形成的,主要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拓展题。
合作练习只在有必要、合适的时候有,并非天天进行,也并非整堂课全程进行。
介绍一个我们在课内的小组共同学习情况:
如:
我校数学七年级备课组的教学目标是: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会自主、合作学习,让数学增强学生的自信。
新生入学不久,老师们就看到学生午餐时有浪费现象,设计了课题:
“13亿粒米大约有多少?
”以增强数感,同时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从课堂的活动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合作学习:
步骤一:
创设情境,大胆猜测
由学生浪费营养午餐的现象,引出问题:
人均浪费一粒米,全国合计多少粒?
再请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猜测(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步骤二:
实验操作,估算质量
活动内容:
估算13亿粒米的质量
活动要求:
(1)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2)每组请一位同学把自己组的号码和质量数写在黑板上。
步骤三:
分析结果,处理数据
从各小组的估算结果,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和学会用平均数等处理数据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步骤四:
提升方法,估算体积
虽然13亿粒米的质量已有一个具体数值,但估计多数学生对二、三十吨还是缺乏具体的数感,故再一次请学生合作估算这些米的体积。
我们在每堂新授课中尝试部分合作练习。
下面是八年级新授课《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开始时的第一张幻灯片:
第一步:
学生根据学习要点先阅读课本,独立思考,完成相应练习;
第二步:
同学相互校对,分析纠误,基本解决问题;
第三步:
独立小结要点中的重点、易错点;
第四步:
师生合作整理新知。
转入下一环节“巩固新知”。
因为部分预习准备已在课前完成,所以这个环节完成约需15-20分钟,最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切实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可能是别人找出来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向自己的同学求助可能比向老师觉得更安心),体会到哪里是最容易错的。
3.实践型练习
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趣味化、生活化,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了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后,年级里开展“算24点”比赛,用扑克牌,抽出4张组成四个数,用加、减、乘、除、括号等运算符号算24点。
我们先用了一个课时在各班级里选出5名选手,再将50名选手集中PK,最后选出“最佳神算手”10名。
此过程从开始动员到结束耗时一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融于“玩”中,在“玩”中实践,学生学得轻松,同时增强了四则运算、估算、排除法等多种能力。
以上实践练习相对于全体学生,下面是一个我们在课外对部分学生要求的实践练习:
例:
如图7,甲乙两个硬币的切点为A,甲硬币不动,乙硬币绕着甲转动一周回到A点,则乙硬币自身转了几圈?
(1)学生直接动手实验解决该问题。
方法①直接借助硬币(图8)
本例只演示一半路程。
实验发现,当硬币乙旋转到一半路程时,它已自身转了1圈。
方法②借助两支同样粗细的笔(图9)
本例也只演示一半路程。
利用了笔的截面是圆,实验开始时两支笔的商标朝上作为方向记号,红笔不动,蓝笔绕着红笔旋转,当蓝笔绕到红笔下方时,可以发现其原来朝上的商标又一次朝上了,即此时已转了1圈。
结论是:
乙硬币自身转了2圈。
(2)我们在网上找到的小软件,借助几何画板更精确的表示结果。
(图10)
(3)师生共同利用几何逻辑计算结果:
如图11,当硬币滚到顶点C点时,
它必须自身转过一定的角度(从⊙O′到⊙O″的位置)
才能继续滚动,其旋转的角度即为∠O′CO″,
由题意知,
圆分别与AC、BC相切,则∠O′CA=∠O″CB=90°
∴∠O′CO″+∠ACB=180°
,当∠ACB=
时,硬币在C点处自身转了
同理,硬币在
个顶点处共旋转了
边形的外角和360°
,所以硬币共转了1+1=2圈。
当
无穷大时,多边形近似于圆,所以硬币乙应该转了2圈。
(4)变式:
如图12所示,⊙O沿着凸n边形A1A2A3…An-1An的外侧(圆和边相切)作无滑动的滚动一周回到原来的位置.
(1)当⊙O和凸n边形的周长相等时,证明⊙O自身转动了两圈.
(2)当⊙O的周长是
,凸n边形的周长是
时,请写出此时⊙O自身转动的圈数.(2006年浙江省初中数学竞赛初赛试题)
此题即可轻松解决。
(5)意外收获
定律1:
当圆在一个凸多边形的外侧上做无滑动的滚动一周时,这个圆自己旋转的圈数=“凸多边形的周长÷
这个圆的周长+1”。
定律2:
当圆在一个凸正多边形的外侧上做无滑动的滚动一定角度时,这个圆所走的路程=
(
表示圆可能经过的顶点个数)(图13)
定律3:
当圆在一个凸正
边形的内侧上做无滑动的滚动一周时,设
边形边长为
,圆半径为
,则这个圆自己旋转的圈数=
.(图14)
我们在数学练习上要舍得给学生花时间,改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动手又动脑,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讨论是积极且有成效的,他们通过实验、猜想、推理、归纳,得到了正确的结论,生成了意外的精彩。
4.调研型练习
所谓“调研型”的练习就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再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走上街头,调查十字路口每个绿灯通过的车辆数、违规闯红灯的行人数,撰写调查报告,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还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七(上)《第六章数据与图表》的课题学习《关于初中生爱看的电视节目的调查》很有趣、有用,我们安排小组合作完成,并将课题扩大为《关于×
×
的调查》。
一、前期准备
1.章引入时,让学生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价值、必要性,激起对本章知识的兴趣,同时布置任务,以任务驱动章节新知的学习,也起到分散难点的目的。
2.“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后,进行分小组,选定组长,制定本次调查计划,如明确分工、确定调查内容、调查对象、收集数据的途径等,开始制作调查表。
“6.2统计表”后,教师适当指导各小组准备工作,如对象的确定,调查问卷的制作等。
“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后,开始收集数据,整理成统计表,初步形成统计图。
“6.4扇形统计图”后,作品成形,教师做适当指导,进行完善。
二、成果汇报
(一)过程汇报,成果展示
小组代表对本组活动的情况做具体介绍,展示作品,得出信息,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二)交流评价,方法提升
1.肯定发言人的优点,提出建议;
2.总结出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调查对象是否具有代表性,收集数据的方式是否恰当;
②是否选择合理的图表;
③如何分析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汇报反馈,整理小结
1.将小组得分进行统计并反馈,并适当对其中的得分进行分析,发现极端数据对整体得分的影响,提出合理化操作建议。
2.小结:
①制定计划可以使任务完成更趋合理,可以体现在其他事务上,如制订合理的秋游计划等。
②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精益求精的精神,勤做笔记的习惯等。
整个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有趣的调查工作结束,课本知识牢固掌握。
四、实践后反思
1.“创新练习”目标需认真定位
数学练习应该是紧扣新课标的有效练习,是“最适合自己的学生“的练习,通过练习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落实“双基”、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时期,目标定位都会不一样,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如何切实根据学生实际调整练习,是我们现在的努力方向。
2.“创新练习”形式要多样分层
数学练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外练习(即回家作业),数学练习既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还是教学的反馈和过关。
故创新练习将是课堂练习、课外练习和复习考试的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形式上要求多样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书面的、实践的、个体的、合作的、数学的、生活的、作业类型、测试类型……我们还可以有什么更有效的形式?
3.“创新练习”要能指导后继教学
根据学生对“创新练习”的完成情况,可以检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我们的“创新”实验是否达到目的,及时进行必要的教学整理,认真完善“创新练习”的编制。
练习内容的选择是否以教材为线索,注意适当的挖掘和拓展?
(注重有效性,不可随意拔高)
练习完成的形式是否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和创新?
(要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联系完成的过程是否有效进行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机渗透?
(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提供实践的“操作平台”)
4.“平时作业”与“假期作业”的区别
这是我们正在研究实践的课题,希望通过整理反思,最终能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富有特色的数学练习。
参考书籍:
①《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②唐晓杰:
《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
③王亚权:
《培优提高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数学 创新 练习 实践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