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635633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9.24KB
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商隐《马嵬》: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
河内:
黄治以北的地区。
河东:
黄河以东的地区。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过秦论》)
山东:
指崤山以东。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西河:
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关西:
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表:
(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淮左:
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
3.孔子及其弟子在谈到自然现象时,多用来比喻人事。
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
(1)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为政》)
把实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
古人认为北极星在整个天体的中心位置。
(2)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子罕》)
感叹昼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时光的易逝。
(3)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雍也》)
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人。
这句话的下文为: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4)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
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
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
错了也错在明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
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
平明: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
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人定: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
日暮: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更定:
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暮春:
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三秋: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
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
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
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
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元盛世”。
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频繁更换年号,如,徽宗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等,企图借不断更换含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
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5.关于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自称时称名,如:
1.“不然,籍何以至此?
”(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王勃《滕王阁序》)3.“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如:
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2.“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称李贺的字)3.“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
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
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
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称烛之武就直呼其名,《师说》中韩愈称李蟠也直称“李氏子蟠”。
6.关于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
班固,字孟坚:
“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曹操,字孟德:
“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
韩愈,字退之:
“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
刘禹锡,字梦得:
“锡”为“赐”之意,“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
李商隐,字义山:
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
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呼应。
秦观,字少游:
“观”与“游”同义。
陆游,字务观:
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
又取《列子·
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
姜夔,字尧章:
传说“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乐章”之意。
7.关于古诗文与名和字
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一语。
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
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端居耻圣明”一句。
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
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一语。
清代的奚疑,字子复: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一语。
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
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一语。
8.关于古代社会出使的礼仪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
斋戒(洁身清心,以示虔诚)、递上国书。
《苏武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
持节、带礼物。
9.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烛之武退秦师》:
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季氏将伐颛臾》:
如果一个人所辅佐的大夫有非正义的军事行动,自己也要负其责任;
君子不能心口不一,言行相背离;
实行仁德教化可以遏止甚至战胜武力侵略。
10.关于中国古代的“养老”思想
这种“思想”在《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有所体现。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是孟子反复阐述的观点,表现了他推行仁政、以儒家的仁爱思想治天下的社会理想。
二、关于“课外延伸”
1.我国古代常以“阴”“阳”构成地名,这种命名法的指示作用
这种命名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地理命名中的一个很普遍的规律,即以“山”或“水”为坐标来标识地名。
在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就取名“阳”;
在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就取名为“阴”。
用这种命名法保留下来的地名很多沿用至今。
如“洛阳”在洛河的北面,“辽阳”在辽水的北面,“江阴”在长江的南面,“淮阴”在淮河的南面等(命名之初至少如此)。
2.对古代避讳问题的认识
古代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反映了我们民族崇尚礼仪的精神。
但是,避讳不能走向极端,走向极端就适得其反,变得可笑或者可恶了,如同钱良臣之子闹出的笑话一样。
孔子的母亲名颜徴在,他在说话时都不避讳“徴”“在”二字,如他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徴也”(《论语·
八佾》,说“父在,观其志”(《论语·
学而》),他只是不同时称“徴在”而已,这样的避讳还是比较可取的。
到了后世,避讳之风愈演愈烈。
唐朝的李贺因为父亲名晋肃,与“进士”音近,迫于世俗的压力,终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无缘仕途,英年早逝,韩愈愤然为其作《讳辩》一文以鸣不平。
这样的“避讳”真是害人不浅。
在现代社会,对父母名字的避讳也还是我们遵循的一条道德习惯,但也不能走极端,比如在一些正式的场合,该称名的时候就要称名。
关于这一点,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五古 文化 常识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