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化图集标准化图集之二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634310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12.97MB
12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化图集标准化图集之二Word格式.docx
《12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化图集标准化图集之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化图集标准化图集之二Word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桩间土保护:
为了避免扰动桩间地基土,桩顶高程以上宜预留300~500mm厚的保护土层;
雨后钻机下应铺设碎石垫层,避免扰动地基土。
1.2.10桩间土清理:
CFG桩区段施工完成达14天后,在路基两侧放出桩顶标高控制线,采用自重小于3t的小型挖掘机挖除桩间土,挖掘机挖斗宽度应小于桩间净距;
挖掘机作业时采用倒退开挖法,保证始终在弃土上作业。
并确保清理时不对桩身造成损害,不扰动设计标高以下桩间土、不压坏桩头。
施工高度保证在桩顶标高以上,并用人工清理基底虚土,保证场地平整不积水。
如果超挖,应制定相应的回填措施报监理和设计同意后方可实施,不得擅自施工。
1.2.11截桩头、挖除:
桩间土清除后,抄平或拉线在每个桩身上用红油漆标出桩顶标高准确位置;
使用手执切割机或可移动立式切割机沿标高线上2cm位置将桩身四周锯缝,锯缝深度5~15cm(具体深度现场试验确定),使CFG桩沿切割线处形成预裂面;
将钢楔插入切缝处,然后轻锤钢钎使之继续钎入造成切割面断裂而截断桩头;
然后用人工修凿桩面,将桩顶从四周向中间修平至设计标高,顶端浮浆应清除干净,直至露出新鲜混凝土面。
清除浮浆后桩的有效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桩顶误差0~+20mm内;
最后在桩顶面用打磨机对称磨平3个φ10cm的低应变测点;
截桩过程中严禁使用挖机直接截断桩头或采用风镐或钢钎凿桩,不得用锤头大力敲击桩头。
截桩时要设专人负责指挥。
1.2.12短桩及断桩、缺桩处理方法:
短桩及断桩处理:
当短桩及断桩发生在浅层时,可人工采用风镐凿除桩身混合料到短桩或断桩断面表面以下20cm处,桩顶表面应平整和凿毛,桩身半径增大20cm,采用同强度的混合料浇注到高出设计顶面20mm处,保证砼终凝后不小于设计桩长。
当短桩及断桩发生在深层时,与设计院协商处理。
缺桩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把桩补齐。
具体采取铺垫护道的方法,防止钻机行走作业时挤伤已施工的CFG桩。
1.2.13冬期施工时混合料入孔温度不得低于5℃,对桩头和桩间土应采取保温措施。
1.3施工图片(图2~图9)
图2CFG桩施工
图3CFG桩桩间土清理
图4手动式桩头截除机
图5手动式进行桩头截除
图6移动式桩头截除机
图7移动式截除机进行桩头截除
图8CFG桩低应变检测图
图9CFG桩复合地基净载试验
2.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2.1施工工艺流程图(图10)
图10管桩施工打桩工艺流程图
2.2质量控制要点
2.2.1管桩外观质量和管桩尺寸允许偏差、抗弯试验及检验标准必须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标准和设计要求。
管桩外形尺寸允许偏差符合下列的规定:
直径±
5mm,壁厚-5mm,抽芯圆孔平面位置对桩中轴线的位移5mm,桩尖对桩纵轴线的位移10mm,桩身弯曲矢高20mm,桩身矢高与桩长比1‰,法兰盘对桩纵轴线垂直度3mm
2.2.2管桩的验收、起吊、运输和堆放
管桩内外表面无露筋、空洞、蜂窝、混凝土脱落和断筋、脱头的现象,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
管桩起吊运输中,必须保持平稳,避免剧烈振动和冲撞。
管桩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堆放层数不宜超过四层。
当两点支撑时,垫木位置须在距桩端0.21倍桩长位置处;
当三点支撑时,垫木位置应设在距桩端0.15倍桩长及中点处。
每层垫木必须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各层间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2.2.3施工中应加强测量,保证桩身垂直度和桩顶标高符合要求。
2.2.4收锤标准:
收锤标准以最后灌入度为控制标准,最后贯入度满足试桩参数要求。
2.2.5管桩施工允许偏差:
d∕4,直桩垂直度1%
2.2.6管桩检验要进行单桩载荷试验、大应变动力、地变动力监测三项检测,单桩载荷应不少于3根,大应变动力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0.5%,低应变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5%。
2.3施工图片(图11~图12)
图11管桩施工过程-1
图12管桩施工过程-2
3.浆喷桩施工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3.1施工工艺流程图(图13)
图13浆喷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3.2质量控制要点
3.2.1浆喷桩的质量控制应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施工中必须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和计量记录。
重点检查水泥用量、桩长、钻头提升速度、复搅次数和浆喷深度、停浆处理方法等。
3.2.2正式开工前应做试验桩,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和浆液配比。
3.2.3严格控制浆喷桩钻头下沉和提升速度、供浆与停浆时间,控制下钻深度、喷浆高程及停浆面。
3.2.4浆喷桩机必须配备电脑记录仪及打印设备,以便了解和控制水泥浆用量及喷浆均匀程度,泵送浆液必须连续,一旦因故停浆,要立即通知操机工,严防断桩。
3.2.5为保证搅拌桩桩位的准确度和垂直度,需使用定位卡,并注意起吊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架对地面的垂直度。
3.2.6施工允许偏差:
桩位50mm,桩身垂直度1%,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
3.2.7桩身质量检验
浆喷桩成桩28d后要进行取芯无侧限抗压强度、低应变无损检测和单桩承载力试验三项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抽检率2‰,且不少于3根。
单桩无损检测抽检率2%,且不少于3根。
复合地基单桩载荷试验,频率为2‰,复合地基单桩设计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3.3施工图片(图14~图17)
图14水泥搅拌桩场地平整布点
图15水泥搅拌桩钻孔
图16水泥搅拌桩钻芯取样
图17水泥搅拌桩轻型动力触探检验
4.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4.1施工工艺流程图(图18)
图18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4.2质量控制要点
4.2.1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路线,无规定时使相邻轴线的夯击间隔时间尽量拉长,特别是当土的含水量较高时。
4.2.2夯击时夯锤的气孔要畅通,夯锤落地时应基本水平,单节夯击能量满足3000~4000KN.m。
4.2.3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
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单夯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4.2.4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
4.2.5强夯过程的记录及数据整理。
(1)每个夯点的夯坑深度、夯坑体积、夯坑四周隆起高度都须记录、整理。
(2)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特别是邻近有建筑物时。
(3)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外部补充填料量的记录。
(4)附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5)满夯前应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并整平场地,使满夯后接近设计标高。
(6)记录最后两击的贯入度,看是否满足设计实际或试夯要求值(一般不得大于5cm)。
4.3施工图片(图19~图20)
图19强夯施工-1
图20强夯施工-2
5.褥垫层夹铺土工合成材料施工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图(图21)
图21褥垫层夹铺土工合成材料施工工艺流程图
5.2主要工序质量控制
5.2.1原材料质量按规定频率和标准抽检,施工中加强防护,防治污染和破坏。
5.2.2土工合成材料的下承层表面应整平、压实,并清除表面坚硬突出物。
5.2.3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时,应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路堤主要受力方向,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按设计铺设。
5.2.4土工合成材料铺好后,应按设计要求铺回折断,并及时用砂覆盖。
5.2.5严禁碾压及运输设备等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碾压或行走作业。
5.2.6搭接和锚固宽度符合要求(搭接宽度纵向不小于50cm,横向不小于30cm,插钉间距不小于2m,搭接处采用铁丝绑扎;
铺设多层时其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不小于50cm),土工合成材料铺设的允许偏差:
铺设范围不小于设计值;
搭接宽度为0~+50mm;
竖向间距为-30mm~+30mm;
上下层接缝错开距离为-50mm~+50mm;
回折长度为-50mm~+50mm。
5.2.7原地面排水应形成4%的路拱。
5.2.8褥垫层加铺土工合成材料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有质检人员现场监控并作好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报监理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3施工图片(图22~图26)
图22碎石垫层施工
图23砂垫层施工
图24土工格栅施工
图25上垫碎石层施工
图26碎石层严格分层施工
第二章
路基施工
第二章路基施工
1.改良土施工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1.1施工工艺流程图(图27)
图27改良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1.2.1改良土施工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为五个方面。
(1)原材料(图、石灰、水泥);
(2)配合比(根据不同的土质需掺入的石灰、或水泥量);
(3)改良土含水量控制;
(4)均匀性(避免改良土中出现素土现象);
(5)压实度(通过试验段确定适宜的施工参数);
1.2.2对需改良的土料种类应进行核实,路堤填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
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
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对石灰及水泥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1.2.3改良土填筑前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改良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压实质量能达到设计要求。
改良土外掺料的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0mm的土块、未消解石灰颗粒和素土层。
改良土应色泽均匀,无灰条、灰团。
改良剂积累量允许偏差为实验配合比的-0.5%~+1.0%。
1.2.4改良土的收缩裂缝会引起排水面破坏,易引起水侵入路基。
要严格控制压实含水率,确保压实度,注意养生,以控制改良土本身的收缩裂缝。
最佳含水量控制方案是如土的天然含水量距最佳含水量差距不大时,在厂拌设备拌合时,将水成雾状均匀的喷入改良土中拌合均匀;
如土的天然含水量距最佳含水量差距较大时考虑在取土场分块灌水焖土。
1.2.5路堤填筑改良土施工中,拌合料的均匀性是关键因素,应严格控制拌合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确保拌合熟料的均匀性。
使石灰颗粒与黄土颗粒尽可能小,增加其表面积,并拌合均匀,能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
这是化学改良土填料质量控制的关键,为了获得预期的效果,尚须对含水量、含灰率(水泥含量),石灰颗粒粒径、改良土颗粒粒径、松铺系数、碾压遍数这些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
1.2.6对初步确定使用的混合料,应进行重型击实试验,计算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并进行7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实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3施工图片(图28~图29)
图28改良土采用厂拌法加工
图29改良土采用路拌法施工
2.路基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2.1施工工艺流程图(图30)
图30“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2.2.1填料质量要求
(1)一般路基填料应为A、B组填料或C组中的块石、碎石、砾石类等填料,必要时填料需采取改良措施,必须符合验标有关规定要求。
(2)路堤填料中碎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并且要求大小级配良好
(3)路基施工必须加强全路段填料和填筑压实度的一致性控制,确保路基整体刚度的均匀性,以达到高等级铁路行车平衡性要求。
(4)路堤浸水部分应采用水稳性高的渗水性材料填筑,严禁填筑易风化的软岩石。
(5)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
2.2.2A、B组合C组填料(不含细粒土、粉砂和软块石土)或改良土压实标准:
地质系数K30:
细粒土≥90;
粗粒土≥110;
碎石土≥130;
压实系数Kh:
细粒土≥0.90;
碎石土<
31;
粗粒土<
孔隙率n:
砂类土及细砾土<
28%;
碎石类及粗砾土<
EVD检测≥40MPa
2.2.3路堤边坡质量控制
(1)路堤边坡宜采用加宽超填方法,超填宽度不小于50cm。
(2)路基刷坡采用刷坡机械。
机械刷坡时根据路肩线用坡度尺控制坡度。
(3)路堤边坡应平顺、密实、稳固;
边坡路基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工艺流程图的坡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偏陡不得大于设计值的3%。
2.3施工图片(图31~图38)
图31A、B料加工
图32路基分层填筑
图33改良土(A、B料)摊铺
图34对沉降观测桩周围进行人工夯实
图35路基K30检测
图36路基EVD检测
图37路基EV2检测
图38路基堆载预压
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3.1施工工艺流程图(图39)
图39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流程图
3.2.1路基基床表层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抓好三个方面:
填料与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控制、试验与检测控制。
3.2.2严格控制填料及原材料质量,制定原材料的进货检验和进场前检查验收制度,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场。
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
路堤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2.3严格按试验段总结的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特别注意以下三道工序:
(1)拌和:
级配碎石混合料用级配碎石拌和设备在拌和厂集中拌和,混合料需拌和均匀,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按预定配合比在拌和设备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
(2)摊铺:
摊铺时以日进度需要量和拌和设备的产量为度,合理计算卸料需要量。
基床表层下层的级配碎石的摊铺可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顶层必须用摊铺机摊铺;
(3)碾压:
采用三轮压路机、重型光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按实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和程序进行压实,使其达到规定压实度,且表面须平整,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
3.2.4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检测标准:
地基系数K30≥190、孔隙率n<
18%、变形模量Ev2≥12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55。
3.2.5基床表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中线高程:
-10mm~+10mm,路肩高程:
-10mm~+10mm,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
0mm~+20mm,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横坡:
-0.5%~+05%,平整度:
不大于10mm,厚度:
-20mm
3.3施工图片(图40~图43)
图40A、B料摊铺平整
图41路基碾压成型
图42成型后的路基基床表层
图43基床表层砼施工
第三章
路堑施工
第三章路堑施工
1.路堑施工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1.1施工工艺流程图(图44)
图44路堑施工工艺流程图
1.2.1认真按照要求的质量检测项目、频率进行检验和控制。
1.2.2路堑开挖过程中始终保持排水系统通畅。
基床换填宽度、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1.2.3石质路堑边坡开挖应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严格控制药量。
爆破后应达到边坡和堑顶山体稳定。
1.2.4边坡坡面应平整且稳定无隐患,局部凹凸差不大于15cm。
边坡防护封闭无变形、开裂。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1.2.5刷坡修整随时检查堑坡坡度,路堑开挖边坡坡率不得偏陡。
沿线路纵向每50m单侧边坡抽样检验8点(上、下部各4点)。
1.2.6路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核对路基面和边坡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情况,当与设计不符时,应提出变更设计。
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
1.2.7路堑边坡变坡点位置、边坡及侧沟平台位置、宽度允许偏差表控制:
边坡点位置±
100mm,平台位置±
100mm,平台宽度±
50mm。
1.3施工图示和图片(图45~图48)
图45路堑纵向分段分层开挖
图46顺层路堑~弱风化层开挖示意图
图47深路堑石方爆破开挖示意图
图48路堑分层开挖
2.路堑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2.1施工工艺流程(图49)
图49路堑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图
2.2.1坡面上应均匀留下50%以上的炮孔痕迹率。
2.2.2预裂爆破的预裂缝宽不宜小于5~20mm,缝深不得小于孔深。
2.2.3边坡坡面平整,凹凸差小于150mm。
2.2.4坡面上不应有明显的爆震裂纹。
2.3施工图示和图片(图50~图51)
图50路堑爆破炮孔布置示意图
图51路堑光面爆破施工效果
第四章
过渡段及附属工程施工
第四章过渡段及附属工程施工
1.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1.1施工工艺流程图(图52)
图52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1.2.1过渡段基底处理
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地处理同时进行,路堤高度H<
3.0m的路堤,原地面处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H>
3.0m时,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K30地基系数≥60MPa/m。
过渡段路堤高度H≤3.0m的原地面处理压实标准见下表:
压实标准表
项目
压实标准
改良细粒土
砂类土及细砾土
碎石类及粗砾土
地基系数K30(MPa/m)
≥110
≥130
≥150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40
孔隙率n(%)
—
<
28
压实系数K
≥0.95
1.2.2填料质量要求
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应不大于20%;
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
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过渡段用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每2000m³
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
1.2.3压实标准
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压实标准应按:
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50MPa,孔隙率<28%三项指标控制。
1.2.4路堤边坡质量控制
(2)路基刷坡采用机械刷坡。
边坡的坡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偏陡不得大于设计值的3%。
1.2.5试验检测控制内容和检测方法
(1)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K30地基系数≥60MPa/m。
(2)填筑前,碎石加工厂选择,现场取样,做室内分析实验,确定配合比及其他质量要求。
(3)填料分层压实,涵背两端大型压路机能够碾压的部位采用大型机械碾压,其余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
采用大型机械碾压时,最大压实厚度控制的30cm内,但最小厚度不低于15cm,采用小型机械碾压时,压实厚度控制在15cm内。
(4)过渡段填筑检验:
每压实层做孔隙率试验(灌砂法):
每填高约30cm做Evd及孔隙率试验;
每填高约60cm做K30、Evd及孔隙率试验。
1.3施工图示和图片(图53~图58)
图53路桥过渡段剖面图示意图
(注:
过渡段剖面形状以设计图为准,本图仅为示意)
图54路桥过渡段断面图
图55路基过渡段基底处理品
图56过渡段结构物粘土保护层
图57桥背过渡段基底台阶处理
图58路桥过渡段冲击夯实
2.预应力锚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施工工艺流程
2.1施工工艺流程图(图59)
图59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
2.2.1钢绞线、张拉设备及锚具等均应有出厂合格证,钢绞线进场后应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2.2.2孔位、孔深、孔径和孔斜等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2.3锚固段的固结灌浆应严格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要求进行,灌后进行锚固段声波测试,平均波速不得小于3000m/s;
2.2.4剥除锚索内锚固段的塑料套管,钢绞线表面油脂应清洗洁净,彼此平行伸直不扭曲;
2.2.5锚孔注浆应从通至孔底的PVC注浆管开始,确保注浆密实,灌浆记录应准确、完整、清晰;
2.2.6锚墩垫板孔道中心线应与锚孔轴线重合,锚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铁路 路基 工程质量 控制 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