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628758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56.39KB
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国王的权力
C.平民的权力
D.教会的权力
8、美国开国元勋约翰·
亚当斯指出:
“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得越来越民主”;
“‘人民’迫使‘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
”为此,他主张美国应实行
A.分权制衡B.人民民主C.直接民主D.法律至上
9、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
”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A.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B.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C.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D.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10、据下面书影截图分析,与该书第一章内容的直接相关的是
A.千年变局开始B.开启近代之门C.革命风云再起D.传教士东来
11、《剑桥中国晚清史》载: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
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12、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
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C.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
D.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1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
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推翻了封建统治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14、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
“‘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
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
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
”作者认为,五四运动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④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
B.③④C.①②D.②③④
15、1922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考察中国后说:
国民党是由知识分子、华侨、士兵和工人四种成员组成的“一个多阶级联合的松散组织”,“自称为社会主义者”的国民党领袖孙中山“长期和工人有接触”。
香港海员罢工的“全部财政资助都来自国民党”,中共“不和罢工工人联系,也不支持罢工”。
马林的考察结果
A.不利于中共掌握革命领导权B.体现了新三民主义思想
C.符合国共两党的实际情况D.有利于国共党外合作的实现
16、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决议案指出:
“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的严重的危机,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的形势。
”这反应出当时中共中央
A.仍然坚持城市中心革命模式B.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D.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结合
17、2015年8月,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太行山上》在描述“太原会战”这一历史事件时,有这样的场景:
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
其中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
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
129师陈锡联部偷袭了阳明堡飞机场,从而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
这说明( )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B.中共领导的
八路军是抗战的主力
C.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D.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18、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
“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
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
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
”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9、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
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
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
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课为例,人教版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样的表述,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
A.革命史观B.近代化史观C.文明史观 D.全球化史观
20、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个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国实现,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
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在俄国成功了。
其客观原因是
A.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B.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
C.列宁同志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D.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21、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纵向民主指的是公民“平等地”选举政府成员
B.横向民主结构中为竞选角力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C.横向民主结构中,中国领导层以吸纳民意为决策基础
D.纵向民主的政治运作依赖对立的政党或政客
22、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4
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遭到彻底破坏
C
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D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
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此后,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A.新时期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逐步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提出并成功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4、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惊现“史上最牛公章”,刻有“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理财民主小组审核”字样的公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
村里的开销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以将公章合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能入账报销。
这一举措有利于
A.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25、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
认为:
“‘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
”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
“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
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
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汪辜会谈”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C.“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D.“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26、2016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6周年。
在2010年,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印度在中国举办“印度节”。
下列事件与中印外交直接相关是
A.日内瓦国际会议B.万隆会议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7、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
“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
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
”这说明
A.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B.美国已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发生动摇
D.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28、1991年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写道: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
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材料的主旨是
A.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B.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C.“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D.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29、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决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159项技术领域中,日本同时领先于美国和欧洲的有39项;
当时世界十大银行中有八家是日本银行;
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层本企业占了244家。
在日本产品的冲击下,美国制造业不断丢城失地,美国乃至整个西方舆论一片哗然,他们把日本再崛起看做是“第二次偷袭珍珠港”。
这一评价反映出
A.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B.日本科技实力超过美国
C.美国对日本崛起的担忧D.日本军国主义沉渣泛起
30、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l4500多人次。
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
A.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第Ⅱ卷(60分)
31、制度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0分)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
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
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
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突破性创新”和
“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4分)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6分)
材料三1901年,张之洞提出:
“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
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
”(欧洲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3)张之洞的言论中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以上材料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
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4)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8分)
材料五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三条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5)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世界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表现(8分)
32、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据《后汉书》整理)
(1)“郑兴家族现象”在东汉豪族中具有普遍性。
据材料一,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概括郑兴家族的特征,(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现象的影响。
材料二两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迁,使“今骧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千年土地八百主”,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
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
于是,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
按照宗法制
度,在祠堂祭祀中应当按辈分排列祖先的地位。
但清代早期,江苏宜兴任氏祠堂家祭的对象,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即是官员和有钱财的人,再次则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平民祖先。
此类现象并非个例,所以引起了当时卫道之士的批评。
(据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宗法家族制度全面复兴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宗法家族制度发生的变化。
材料三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研究“1927~1929年中共武装起义与宗族组织”时提出的论证思路:
(3)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
材料三中的哪些结论违背了这一原则?
应怎样修改,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2分)
材料四1984年11月,
国家档案局、教育部和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编好<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
的通知》,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修谱、续谱之风在各地悄悄兴起。
近二十年尤其是2000年后的近十年中,民间新修族谱大量出版。
新修族谱中,妇女也可填名入谱,入继、入赘、改嫁、非婚生子嗣等入谱基本全部放弃了传统“义例”中的严厉规定,基本不再有各宗之间因大小宗、因外娃子嗣的“名分”、因族产祀田归属争得你死我活的现象。
地方政府也公开编写某些姓氏谱牒,比如,编《太原王氏》,起因是为了缅、泰华侨的热烈需求,编汾阳郭氏资料是为了郭台铭和富士康。
上月河南新郑在中央某大报上登整版“黄帝公祭大典”消息,下面排的是29个本地招商项目。
(据《民间修家谱热调查》)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修撰家谱反映出的特点。
指出撰修家谱的社会价值。
(10分)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表现:
突破性:
创立科举制度;
渐进式:
实行三省六部制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
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3)矛盾:
肯定西方的议会制度
但又不愿真正实行民主政治(或不想使人民真正获得民主权利)
。
(4)进步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
不同:
中国古代维护君主专制;
中华民国反对专制,维护民主政治。
(5)继承:
民主(主权在民)、法治(以法治国)。
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或:
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2、
(1)特征:
政治上累世高官;
文化上经学传家(或“通晓儒学;
世代为官”)。
影响:
东汉豪族将权力与文化不断结合,既有利于弘扬儒学和推动豪族的儒化;
又促使门阀士族制度形成(或“为东汉末年的豪强割据埋下了隐患”)。
(2)原因: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贫富转化迅速;
士族没落、庶族崛起;
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兴起。
变化:
祭祀中祖先地位的排列,从仅按辈分变为亦重视身份和经济实力。
(3)
有违材料的结论
修改后的结论
结论1
起义领导人的家族优势有利于武装起义的发动。
总结论
在中共武装起义过程中,宗族组织是一柄双刃剑。
(4)特点:
政府引导,民间积极响应;
新修族谱普遍体现出时代进步的新观念,基本摆脱了传统宗法观念的糟粕;
但公开编写某些姓氏谱牒趋于功利化,成为招商引资、开办旅游项目的附庸。
价值:
有利于保存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有利于传承家族的历史记忆;
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
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阿拉善盟 第一 中学 历史 学期 期中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