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题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623713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59.42KB
教育题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题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题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艺术,综合实践等。
主要是强调学科整合,三维目标整合。
3.强调课程特别是农村中学课程要服务地方经济。
4.强调思想道德教育。
5.均衡科目结构。
6.特别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棵。
7.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8.开放活动课程:
观念开放(体验课程观,平等师生观,三维目标观,生成教学观,发现的学习观)教材开放,主体开放,教学过程开放,评价开放。
9.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民主科学的教管制度;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它是一门综合课程,经验课程。
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特点:
整体性,实际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主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四)新课程与评价
1.重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2.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
促使课程不段改进提高,面向多元。
(对话,开放,反思)
3.
(1)对学生评价:
强调全面发展,质性评价,考试与其他评价相结合;
(2)对教师评价: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评价教师,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
强调”自评“促反思,建立的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式;
(3)对课程实施评价:
建立促进课程不段发展的评价体系;
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实施发展;
(4)考试改革:
考试内容重视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式灵活多样,结合分析指导,科学上考虑综合素质。
4.新评价观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评价:
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承认学生间有差异,消除“差生”定位,进行个性化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反对否定性评价。
是否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是否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调控能力,创造能力,科研能力,教科研集一身,是否积极主动参加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建设,具有良好的合作,参与,创新意识,实现从“教师匠”向“教育家”的跨越。
(3)对课堂者学的评价:
必须考虑学生的所获是什么,怎样得来的,是否充分调动学习热情,积极性等,是否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耳朵,时间,空间,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各学科的联系,研究综合性学习等。
(五)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
(2)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改革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
六大特征:
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1)提前进入情境的“预演”机制;
(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
(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
(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
(5)“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
(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
3.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法。
(1)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
(2)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
(3)用心促成教学高潮;
(4)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注意课堂批评艺术。
4.创新型课堂教学:
(1)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2)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3)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新课程与学习方式
1.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1)主动学习
(2)独立学习(3)无认知监控学习
发展性学习:
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2。
新课程指导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
(2)合作学习:
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
从学科领域或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等从而获得发展。
3.探究教学观念:
(1)潜能开发观
(2)问题探究观(3)学习主体观(4)行为实践观(5)个性差异观(6)师生合作观
(7)生命发展观
4.转变学习方式的原因:
(1)传统学习方式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销蚀,要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就必须倡导自主学习。
(2)接受学习,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发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忽视发现,探究,要让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就必须强调发现,探究,研究学习.
(3)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转变学习方式。
(七)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
1.校本教研:
(1)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全新的教育理念;
(2)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的作用;
(3)要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支持,指导;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研的身体力行者;
(5)要有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要尊重保护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职业自信心。
2.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
(1)转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的培训观。
转变校长的观念,学校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校长是培训的设计着和负责人。
转变教师观念,教师要主动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要批判地反思;
(2)在训培过程中,要注重“查,实,活,新”;
(3)开展教师行动研究。
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让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专业化水平。
(八)新课程本身
1.核心理念:
(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2)开发型的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系的牢固基石;
(4)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5)树立终身学习观;
(6)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2.新课程的“新”:
(1)新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可操作性;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3)课程标准取代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学习;
(5)改革课堂教学;
(6)倡导面向未来,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
(7)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
(8)重视教师的理解与参与;
(9)提出“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
新课程理念和创新考试题(卷)案例分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总纲是2001年6月颁布的(),它规划了21世纪()1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
2、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和(),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而不是(),它把()和()、()和()、()和()同等重要的目标纬度加以阐述。
3、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包括()课程、()课程、()课程。
4、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是()()()。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过去的教育过多地强调了()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学生的()A生活世界B科学世界
2、建立()的评价制度是本次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全新的理念。
A终结性B过程性C发展性
3、此次新课程理念里的培养目标是( ),重在( ),而不仅仅是( )。
A成人B整体的人C成才
一、填空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前
2、规范、要求、基本要求、最高要求、过程、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3、国家、地方、学校
4、全球化、信息化、个性化
二、选择
1、B、A;
2、C;
3、B、A、C
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试题集—(理论题)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
3。
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 D.赫尔巴特
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D.加涅
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
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在“对话?
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
1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
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二、多选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
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
9.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础性D.先导性
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
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
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A..可操作性B.验证性C.教育性D.探索性
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1.(C);
2.(C);
3.(D);
4.(D);
5.(A);
6.(A);
7.(B);
8.(C);
9.(B);
10.(B);
11.(B);
12.(A);
13.(B);
14.(C);
15.(C);
二、多选
1.(ABCD);
2.(ABC);
3.(ABCD);
4.(BCD);
5.(ABCD);
6.(AC);
7.(ABC);
8.(ABCD);
9.(BCD);
10.(ABCD);
11.(ABD);
12.(BCD);
13.(BCD);
14.(BCD);
15.(BCD);
二、填空题(15分)
1、()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核心方法。
2、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两个方面构成。
3、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
4、心理辅导的目标:
第一是学会调适,这是基本目标,包括调节与适应;
第二是(),这是高级目标。
5、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叫做()迁移。
6、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做出系统解释的是()。
7、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
8、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的差异。
9、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而皮亚杰采用的是()故事法。
10、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即()和(概念同化)
11、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的学习定律中,()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
12、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
13、陆钦斯的()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14、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15、()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
1、类比思维2、诱因3、经验+反思==成长4、寻求发展5、具体6、形式训练说(或官能说)7、认知策略8、思维水平9、对偶10、概念形成11、效果律12、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13、量杯实验14、同化15、性格
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
1、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这几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A、学习过程B、实践过程C、教学过程D、评价/反思过程
2、20世纪60的年代以来,随着控制论功能模拟思想向心理学的渗透,终于找到了确立心智技能操作原型的()。
A、心理模拟法B、检验修正模型C、探究合作法D、实验控制法
3、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4、属于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的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探究性D、独创性
5、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主要有()
A、指导模式B、治疗模式C、发展模式D、社会影响模式
6、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几个阶段。
A、关注成绩B、关注生存C、关注情境D、关注学生
7、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提出。
A、奥苏贝尔B、班杜拉C、马斯洛D、陆钦斯
8、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经历()几个阶段。
A、认知B、依从C、认同D、内化
9、学习策略的几种成分是()
A、认知策略B、调节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10、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A、请求B、拒绝C、能自我安慰D、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11、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独创性
12、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几类。
A、道德规范的学习B、知识的学习C、技能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
13、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心理因素主要有()。
A、自卑B、心理冲突C、特殊的人格特征D、刚愎自用
14、关于反思的方法,属于布鲁巴奇等人在1994年提出的有()
A、反思日记B、详细描述C、交流讨论D、行动研究
15、()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A、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1877年)B、彼得罗夫斯基《年龄与教育心理学》(1972年)
C、布隆斯基(《科学的心理学概论》(1921年)D、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1903年)
16、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B、前运算阶段(2-7岁)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17、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12,实际年龄为10,这位同学属于()
A、正常儿童B、智力超常儿童C、弱智儿童D、品德良好儿童
18、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
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组合学习D、推理学习
19、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
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图式D、认识结构
20、属于操作技能的特点的有()
A、内潜性B、简缩性C、展开性D、客观性
21、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暗示D、情绪唤醒
22、相同要素说是由()提出,是对形式训练说的一种挑战。
A、桑代克B、伍德沃斯C、奥苏贝尔D、贾德
23、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
高峰发病年龄为()。
A、4—6岁B、6—8岁C、8---10岁D、10—12岁
24、()心理问题的现象包括反复玩弄手指,摇头,走路时喜欢反复数栏杆、触摸路旁的灯柱、踩路沿走等。
A、儿童多动综合征B、学习困难综合征C、儿童厌学症D、儿童强迫行为
25、全身松弛训练中“紧张——松驰”对照训练是最常见的一种,由()创立。
A、罗森塔尔B、弗洛尹德C、雅各布松D、皮亚杰
26、俄国教育家()于1867年—1869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
A、乌申斯基B、赞可夫C、维果斯基D、卡普杰列夫
2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
A、环境B、智力C、个性D、天赋
28、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
一般包括()。
A、实例B、名称C、内涵D、外延
29、就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而言,智力活动一般要经过()几个基本环节。
A、审题B、构思C、联想D、课题类化
30、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属于奥苏贝尔提出的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的有()
A、最近发展区B、逐渐分化C、整合协调D、先行组织者
二、填空题(15分)
12、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