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考试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622166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8.37KB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期中考试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
③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为暴力行动。
A.大抵缅怀演变B.大概缅怀蜕变
C.大抵凭吊蜕变D.大概凭吊演变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些学生文化修养不够,口语交际能力差,在公众场合不敢开口说话,惟恐被人贻笑大方。
B.艺术结构不可能信手拈来,为所欲为,因为它是一种创造,是每一个作者必须认真探索的美学问题。
C.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界对艾滋病患者将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爱莫能助了。
D.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认识我们的国情,要有坚定不移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取得成绩时不盲目乐观,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悲观。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B.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C.我们对旧日殖民地的民众所给予的善良帮助,不是什么慈善事业,而是赎罪,因为从我们最初发现航线,到达他们的海岸以来,我们已经在他们身上犯下了许多罪恶。
D.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实际行动和广泛共识。
7.下列对多重复句第一层次的划分和分句间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
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
(因果)
B.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条件)
C.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
(转折)
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缘由。
D.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并列)
8.对“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一句中“在黑暗中摸索”的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没有目标的研究B.比喻找不到正确方向与前途的研究
C.描述看不见发展前途的研究D.借指不会获得任何成果的研究
9.对下面的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口供
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选自《死水》,新月书店1928年版)
A.诗人用了铺陈的手法,推出了一幅又一幅景象:
白石、青松、大海、一簇簇菊花……众多的意象中突现了诗人对浓重色彩的追求,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热爱。
B.诗人用“驮”字来描摹在夕阳中飞翔的乌鸦,用“织”字来描摹在黄昏中飞舞的蝙蝠,显得奇崛传神,使诗的画面极富动感,容易引发读者的联想。
C.“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暗示了诗的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书斋里的书生,而“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则反映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理想。
D.这首诗在五彩斑斓的画面之后,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赋之以“苍蝇”这一形象,运用以丑为美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纯洁无私,赤子般的情怀。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和《战国策》等。
它们既保存了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史料,又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论语》和《孟子》是儒家的最重要经典。
《论语》为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由孔子门人和再传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
《孟子》是记载春秋末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C.《<
名人传>
序》的作者是曾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著名作家罗曼·
罗兰,《名人传》收录了作者为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俄罗斯文学家托尔斯泰写的传记。
D.演讲词是为演讲而写的文稿。
它要求论点鲜明,逻辑性强,讲究内容的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和语言的口语化。
《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著名领袖马丁·
路德·
金1963年8月28日发表的演讲。
二、(18分,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曰: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申:
反复陈述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
同斑,杂色的花纹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
查看
D.王无罪岁罪:
归罪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鱼鳖不可胜食也
C.斧斤以时入山林D.养生丧死无憾
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衣帛食肉衣锦还乡B.树之以桑树碑立传
C.勿夺其时巧夺天工D.斯天下之民至焉关怀备至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以战喻因之以饥谨
B.弃甲曳兵而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谨庠序之教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D.寡人之于国也移其粟于河内
15.下列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C.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19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
“嘻!
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
“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
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晏子辞千金》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食食之食之:
吃食物
B.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延及:
延伸到
C.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再拜:
拜了两次
D.是臣代君君民也君民:
统治百姓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B.寡人不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使吏致千金与市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D.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者反,言之公。
(1分)②若是其贫也!
(1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0-24题。
(共14分)
①……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
②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
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③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④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
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⑤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
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20.下列对“生人”在文章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指“不喜欢文艺的人”,当时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因而毫无反应。
B.指“活着的人”,活着的人却没有热情和活力,毫无反应,写出了作者对此类人的愤怒和讽刺。
C.“不熟悉的人”听见而无反应,所以作者虽感悲哀,却并不愤懑。
D.以“活着”的肉体来反衬精神的麻木,更显作者的寂寞和悲哀。
21.第②段中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来描述寂寞的感受?
(2分)
22.有人说鲁迅的“寂寞”不过是个人的孤独而已,并没什么了不起。
有人却认为鲁迅的寂寞是“伟大的痛苦”。
你怎么理解?
(3分)
23.鲁迅最后从寂寞悲哀当中奋起,并创作了小说集《呐喊》,由此你推测作者创作《呐喊》的目的,可用原文中语言或自己的话来回答。
24.对这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深感自己救民无力无望,因而自我惭愧,躲进麻醉的世界。
B.“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中的“此”指创作《新生》刊物的失败,也是作者“文艺救国”梦想所受到的挫折。
这段文字是在前面记叙基础上的议论。
C.“寂寞”固可哀,“反省”更宝贵。
它使作者变得更为冷静。
D.在医学上,麻醉是让病人减轻痛苦的一种方式。
作者在这里也是意欲逃脱痛苦,这种做法一无可取,应予彻底否定。
E.整段文字虽以议论为主,然而作者用了形象化的手法,丝毫不显得抽象难懂。
四、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25-27题。
(共10分)
鸟
梁实秋
梁
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
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
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
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侬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惆。
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举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
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
有人初闻杜鹃,兴奋得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
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
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地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则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
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
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⑥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
我有过一次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
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
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
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⑦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
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
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
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25.在四川欣赏许多鸟,这些鸟给予作者的感受是不同的,请说说它们给予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26.从作者对鸟的描写中,你感悟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人生?
27.对文章鉴赏不当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触景生情,借物抒怀,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自己对鸟的种种感受。
B.作者1949年移居台湾,并长期在海外生活,喜爱大陆曾经生活过的四川的鸟,是因为“月是故乡明”,鸟也是故乡亲。
C.作者认为,如果没有人类对鸟生存环境的破坏,没有人类对鸟的束缚玩弄,鸟类世界该是幸福、美好、自由的。
D.第②、⑦两段都写到了笼中鸟的可怜可叹,反衬生活在自由天地中的鸟儿的欢乐、可爱。
E.这篇散文善于发挥联想,在写鸟的各种情态时,十分自然地联想到了济慈、雪莱有关鸟的作品,联想到自己经历中有关鸟的种种镜头,丰富了描写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五、(8分)
28.按课文默写句子。
(4分)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②,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③,。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④,,万类霜天竞自由。
29.将下面句子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复句。
可增删个别字词或调整句序。
①大海深厚的底蕴是通过前呼后拥,相互激荡,一层层展现,一层层幻灭表现出来的。
②大海的波涛并不复杂。
③大海的波涛简单重复,反复呈现,可以说有点单调。
④人们面对大海,总是心潮澎湃,血脉喷张。
六、(30分)
30.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常怀感激之心,这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一种境界。
当你饥饿难耐,放学回家,一进门发现妈妈已经为你准备好一桌可口的饭菜;
当你为一个学习问题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老师精妙的点拨,让你豁然开朗;
当你跑得气喘吁吁追上一辆公交车,司机把已经关上的车门重新为你打开……面对这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你在意过吗,动过心吗?
请以“常怀感激”为题目,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字数不少于700个。
参考答案
1.A(伺候cì
憧憬chōng愤懑mè
n)2.D(签署坐以待毙坚如磐石没落毋庸置疑)3.B(发端:
发源,开始盛举:
盛大的活动至理名言:
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4.C5.C6.D7.A8.B9.D10.B11.C12.C13.A14.A15.B16.译文:
这种言论和用刀子捅人,且把人杀死,却说‘不是我杀死的,而是兵器杀死的’言论,又有什么区别呢?
17.A18.D19.⑴译文:
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
⑵译文:
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
20.D21.比喻、对比22.他的寂寞并非为一己而发,而是为救国,为救民感到无望而产生的寂寞,他是为大众为中华而痛苦,这种寂寞是伟大的。
23.唤醒麻木的民众;
慰藉寂寞里奔驰的勇士。
24.A、D25.鸣声如乐令人喜悦;
魁梧蛮横让人讨厌;
孤苦伶仃叫人同情。
26.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贫困的社会。
希望有个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的人生。
27.B、C28.略29.大海的波涛并不复杂,它简单重复,反复呈现,可以说有点单调,但人们面对大海,却总是心潮澎湃,血脉喷张,原因就在于大海深厚的底蕴是通过前呼后拥,相互激荡,一层层展现,一层层幻灭表现出来的。
【附】《晏子辞千金》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
齐景公惊叹道:
“唉!
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
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
”(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
晏子没有接受。
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
“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
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
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
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期中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