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等级及建设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618742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205.82KB
物流园区等级及建设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物流园区等级及建设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园区等级及建设要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国家对经营性用地的控制越来越紧,而物流业是新兴产业,拿地相对容易。
总之,由于以部分地方政府为代表的一些物流园区规划单位,不是从满足企业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进而提升整体经济运作效率的角度发展物流行业,单纯地为物流而物流,导致物流园区建设未能充分考虑有关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政绩为建设的物流园区求大求全,结果园区建成后出现招商困难,现有的仓储设施等有效资源未能得到从分利用,从而出现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
【1】
1.2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1.2.1国外物流园区的发展
发达国家物流园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经济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强大的商业经济支撑下,利用现代物流作为集团发展的“第三利用源泉”,从而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在本国的现代化和物流集约化。
这里主要以日本和德国为研究对象来分析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趋势。
一、日本物流园区的发展
由于日本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对土地利用率非常重视。
针对物流团地(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规划,既要考虑到物流团地(物流园区)作为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属性,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运作的优势,在政策扶植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首先,进行物流的系统分类,将物流系统的布局分为区域内、区域间和国际物流三个部分。
区域内物流区域内物流是物流系统的端点,与企业的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密切关联。
主要内容是将企业物流合理化推进到区域物流合理化,形成战略管理,配送成为完善区域内物流的主要手段。
相应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成为区域内物流的基础节点。
区域内物流网络体系布局的主要依据是:
企业、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物流园区间干线道路、物流设施、城市的交通密度时段等综合因素,以及集成化理论。
要求是设施集约化,活动效率化,提高物流信息和综合控制能力。
目的是削减企业库存量,加快周转,提高企业销售能力,减少物流总费用。
各区域内物流分布是不均等的,预估的物流量以产值和商品销售总值为参考。
区域间物流区域间物流是物流系统的骨干。
物流的进步主要是地域间物流的改善所推动。
从企业的角度看物流的改善,首先是选择运输公司,然后是生产场地到市场之间物流中心的平衡,输送商品量的调整和形式的平衡。
区域间的物流改善,目的是进行生产场地与市场、及物流中心的平衡化,输送商品量调整与形式的平衡化。
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信息系统的完善。
提倡的输送方式是:
集装箱化和集装箱托盘化,使运输量成单位货载、大型化,以达到物流效率化。
区域间物流网络体系布局的主要依据是:
高速公司、高等级公路、铁路新干线、近海定期航班的连接;
物流园区设施和相互配合。
物流园区设施由较多不同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公共仓储、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组成,设计、运营要实现功能分配合理、运行机制兼容,能够协同运作。
要求也是设施集约化、标准化,活动效率化,提高物流信息和综合控制能力。
目的是提高干线运输效率,减少物流总费用。
改善区域间物流的突破口是信息化、标准化、规模化。
正因为是地域间的物流,构筑物流网络系统的指挥系统需要运用大量通讯、计算机网络、车辆跟踪定位等技术,需要建立与公共经济信息网和EDI的交互系统,目标是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和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集成化。
国际物流包括:
国际间交易、储存、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运输、联合运输、加工与通关等流程。
由于涉及跨国界或跨政治实体(如TheECC)的贸易行为,需要必要的现代物流能力来应付不同法规、法律、传统文化和应对不同的客户群。
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布局的主要依据是:
以各类港口、国际物流园区设施相互配合。
日本东京20世纪60年代在它的内环线外的市郊边缘地带建设了四个物流园区,使进入市区的货物集中在物流园区,化整为零,按市内的运输路线统一分送,限制大型运输车辆进入市区。
出市区的货物集中到物流园区,化零为整,统一运输,提高车辆利用率。
二、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
德国联邦政府20世纪80年代规划在全国建设40个物流园区,现已建成20多个,其中运营比较成功的有不莱梅物流园区。
德国的物流园区建设主要遵循“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扶持建设,公司化经营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
联邦政府统筹规划。
即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运输枢纽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对经济布局、物流现状的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园区的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为引导各州按统一的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德国交通主管部门对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给予资助或提供贷款担保。
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
即政府希望物流园区能充分实现其公共服务职能,而并非以单纯追求盈利为目的,因此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州及地方市政府扮演了主要投资人的角色。
企业化经营管理。
即负责管理物流园区的企业受投资人的共同委托,负责园区的生地购买、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园区建成后的地产出售、租赁、物业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公司的经营方针主要侧重于平衡资金,实现管理和服务职能。
入驻园区企业自主经营。
即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照章纳税,依据自身经营需要建设相应的库房、堆场、车间、转运站,配备相关的机械设备和辅助设施。
德国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创始者主要是一些独立的经济促进会,同时也包括各城市和乡镇主管规划的部门和相应的专业部门、一些独立的工商会以及企业联合会和当地运输企业。
表1-1反映了德国28个物流园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表1-1德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创始人【1】
规划发起者
总数
乡镇经济促进会
12
城市规划部门
10
城乡专业部门
上级主管部门(联邦州、联邦、欧盟)
9
工商会
7
运输企业
6
企业联合会
5
合计
60
注:
28个物流园区有的可能被多次列举
德国根据自身的经验认为:
由主管机构或确切地讲业主的开发公司制订发展规划,是建立一个广泛的物流园区网的基础。
三、欧洲物流园区的发展
在欧洲,物流园区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英国开始使用。
当时的物流园区主要是为办理英吉利海峡隧道交通的有关手续而设立的。
随后这一概念衍生为指采用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站,即所谓的综合物流园区。
之后,物流园区在欧洲逐步成为一个国际通行的概念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1.欧洲国家物流园区发展过程:
(1)西南欧国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其物流园区的发展过程始终坚持陆港方案,由此反映了这一类型物流园区的特点:
通常直接或间接由政府或国有公司提出创建者,包括乡镇和地方政府参与的公司,如港口经济发展促进委员会或开发公司。
政府方面直接或至少间接地参与到土地开发中来,同时,政府对物流园区的规划、交通连接、补贴、资助、信贷以及地方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问题享有参与和质疑的权利。
对政府来说,建设一个物流园区既是一项长期战略性的基础设施投资,也是一个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手段。
陆港物流园区方案的实施是通过建立一个经营公司来推动物流园区的持续发展,经营公司的运营费用主要通过出租土地及成套物流设备来获得。
(2)丹麦物流园区的设立通常是由私人提供并实施的,而物流园区的规划特别是物流园区节点的布局,则是通过与地方当局的合作来实现的。
按目前运作物流园区的平均发展周期(从项目立项到首家企业入驻到园区需要的时间)通常为2年,其中最短为1年,最长为3年。
它说明物流园区布局合理与否对物流园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法国物流园区是以政府和私人伙伴合作(可能的合作伙伴包括:
公共和私营团体或机构、地方和城市当局、投资人等)的形式加以规划和提供资金建设的,最终转由一家经营公司来管理。
(4)英国是由于英吉利海峡隧道的开通推动了该国物流园区的发展,至今为止,该国没有一个总体的物流园区规划,但有政府出资建设的物流园区,也有私人建的物流园区。
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英国的物流园区只在特定条件下才去追求地区规划或环境保护目标。
可以说在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上,英国奉行的不是政府行为,而强调的是市场导向,是以单一经济利益为追求目标。
(5)荷兰物流园区的代表是贸易港——文洛港。
它是由当地政府和综合运输中转站的经营者ECF(欧洲联合中转站)创建的,它的市场推广是按照货运配送中心的模式通过对个体招商来实现的。
虽然物流园区的开发商最初没有采取一个中立的经营机构来实现与企业的互利合作,但仍在当地成立了一个代表文洛地区运输业的联合会组织。
这一机构包括了物流服务商的地方商会、文洛市政府以及投资公司。
它的任务主要是加强其成员间的合作、园区的营销以及对物流方面出现的问题提供专业的帮助等。
2.各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指标
表1-2反映了园区从建设到吸纳企业入驻,并进行运作的相关发展指标,表1-3反映了园区占地面积指标的分配。
表1-2物流园区建设发展指标【1】
国家名称
项目指标
德国
丹麦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荷兰
西班牙
园区平均面积(公顷)
135.7
139.6
30.5
88.5
198.1
331
42.1
园区平均入驻企业数
31
48.3
27.4
——
51.1
98
68.2
企业面积占园区面积比例
59.2%
46.7%
55.8%
56.2%
55.9%
每公顷总面积雇员数
20.8
3.8
10.6
23.5
每公顷企业面积雇员数
11.2
44.6
6.9
45.7
表1-3物流园区面积分配表【1】
面积类型
园区数量(个)
面积比例(%)
企业面积
29
35.3
园区内道路交通面积
27
5.8
综合运输设施面积
4.4
其他面积
24
1.8
内部生态平衡面积
26
12.3
外部生态平衡面积
22
25.6
扩建面积
14.5
1.2.2国内物流园区的发展
在国内,第一个物流园区是深圳平湖物流基地,始建于1998年12月1日,第一次提出物流基地这个概念,叫做“建设物流事业基础的一个特定区域”,它的特征有三:
一是综合集约性;
二是独立专业性;
三是公共公益性。
由于物流园区在经济开发、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整合、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明显作用,我国政府及企业在近2-3年中不约而同地将其作为推动地区、区域和城市物流发展的重点工程,给予大力的支持。
目前基本形成了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局面,特别是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北京、青岛、武汉、长沙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物流园区建设步伐更快。
深圳带头规划了平湖、盐田港等8大物流园区,广州也规划了东、西、南、北5大物流园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研究》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
上海规划了外高桥、浦东、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等3大物流园区,北京市已于2001年完成了《北京地区“十五”期间物流系统发展规划研究》,规划在北京西南和东南方向上建设两个大型物流园区。
由于国内的物流园区起步较晚,现在还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物流园区是社会物流网络中处于主要位置的节点,但不是所有物流节点都能称为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必须是较大规模的物资集散或转运地点。
物流系统是分为若干层次的,依物流系统化的对象、范围、要求和运作主体不同,应用其概念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
此外,社会、经济、地理、体制及其他因素,都可能对物流园区的组织没计、组建与运作产生影响,因而,对物流园区作进一步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不同类型的物流园区在物流链管理中的主要功能或侧重点亦有所差别:
诸如集货、散货、中转、加工、配送等。
属于物资集散类型的如大型物资仓库,它主要在物流系统中起调节和缓冲作用,解决供需节奏或批量不平衡的矛盾。
又如商业连锁系统的配送中心.主要是为了降低物流系统的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物资输送末端系统效率等。
属于转运类型如港口码头、空港等,其作用是实现运输方式的转换(海一陆、空一陆)。
又如,铁道货车编组站和汽车货运终端站,其作用是将货物重新组合,进入下一阶段的输送。
也有一种大规模的仓库群,形成以存储功能为主的物流园区。
这里主要针对按照功能分类和按照其依托的背景不同分类进行分析。
一、按照功能分类
按照物流园区的功能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即配送中心群组型物流园区和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
配送中心型物流园区以服务于城市消费物流为主,综合几家或多家配送中心在园区开展业务;
货运枢纽性物流园区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货运方式,集成一种或几种物流运作方法,比如海运或联运,主要包含港门物流集散及拆、拼箱处理和简单加工业务;
陆路集装箱联运业务;
航空物流的到发组织业务、国际货运代理、保税服务等提供服务空间;
在每种业务背后,均有大规模的仓库群作为支持;
综合物流园区,综合物流园区有以上几种物流园区组合而成,兼具几种物流园区的功能。
1.配送中心群组型物流园区。
配送中心群组型物流园区一般有多个类似集货中心、送货中心、转运中心、配送中心、加工中心和物贸中心等综合而成,是将取货、集货、包装、仓库、装卸、分货、配货、加工、信息服务、送货等多种服务功能融为一体的物流据点,它将分散生产的零件、生产品、物品集中成大批量货物或者将大批量运抵的在物换装成小批量货物并送到用户手中,在配送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或同种运输方式联合(接力)运输。
2.运枢纽型物流园区。
货运枢纽园区一般是区域性货物运输网络的若干节点(站场)——即一系列相关货运站场的集合。
货运站场的种类很多,往往涉及大范围多种运输方式以及多种运输方式的协作运营,在区域、全国物流系统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因而其主要功能和布局也很有特色。
货运主枢纽及各类货运站场应属于区域物流设施范畴。
从物流高级化发展的趋势分析,货运站场作为区域干线运输的节点,与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之间实现很好的衔接、分工协作,也是实现更大范围物流合理化关键环节。
二、按照物流园区依托的背景分类
在目前的物流园区认知上,人们通常按照园区所依托的背景来定义,亦即根据物流园区依托的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模式,综合其货物批量大小、集线形式、运输交汇的方式和功能的集合形式进行考虑。
将物流园区分为:
空港物流园区,口岸物流园区,内陆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
1.空港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一般建于机场附近,主要是依靠机场的空运业务以及由此延伸的相关物流需求建立的集空运、陆运、海运于一体的物流信息多式联运易中心,主要吸引从事国际、国内航空货物分拨、送、整理、加工、仓储、展示、展销等业务的企业入发展,为该物流园区所在区域的进出口货物集散和中外客商国内外采购、分销提供物流运作平台。
2.口岸物流园区。
口岸物流园区一般建于河海或者沿海地区靠近港口、码头的地段,采用以港口为主体的集约化经商模式,吸纳大货主、大客户、国内外贸易公司、仓储运输公司、战略物资生产和供销单位广泛参与。
一般实行松散型管理、集约型经营,使得仓储、运输、力工、交易在物流园区内进行,逐步规范市场,以期实现物流园区所在区域的矿、油、路、港、航一条龙,存储、运、供、产、销、贸一体化的管理与经营模式。
3.内陆物流园区。
内陆物流园区一般是指依靠公路、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提供多式联运一体化物流运作方式,形成面向周边地区,辐射全国的内陆口岸型综合物流园区。
铁路运输主业承担长距离,大数量的货运,在没有水运条件的地区,几乎所有大批量物资的运输都是靠铁路。
公路运输主要承担短距离、小批量货物,但公路运输由很高的灵活性,能够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服务。
4.保税区域的物流园区。
保税区域的物流园区也属于内陆物流园区,只不过具备保税转口物流特色。
主要功能和特点是以工业园区或者港口保税区为依托,充分发挥港口和保税区优势,实现物流资源共享、联盟发展、壮大力量。
作为国际货物大进大出的绿色通道,保税区发挥了培育现代物流的示范作用。
对于进入保税区的国外货物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保税区是国际商品流通的“蓄水池”。
其优越条件是货物储存实行保税,储运结合,手续简单,仓储费用低廉,货物与消费者直接见面。
对于卖主来讲,可以一次储存多次分拨;
对于买主来讲,可以一次订购多次提货。
把原来由生产国或输出地储存的货品搬到保税区储存,更加有利于看样、订货、成交和分拨调运,;
缩短了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的距离,大大节省了流动资金占有,大大加快了流动资金周转,大大提高了成交率。
保税区已成为国际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形成了集货物仓储、分拨、配送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贸易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
三、另外,国标《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GB/T21334-2008),根据物流园区的依托对象来划分物流园区类型,以物流园区规划指标为推荐性要求。
将物流园区划分为:
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
【4】
以上相关资料,只是对物流园区进行了类型划分,但针对物流园区的等级划分和建设要求并没有进行详细的概括,特别是物流园区等级的划分。
因此,有必要对物流园区的等级划分和建设要求进行研究。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对物流园区的发展状况有个初步的了
解。
然后对物流园区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进一步了解物流园区的功能及作用,以便对物流园区的发展程度有更近一步的认识。
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对物流园区进行等级划分及建设的要求研究,通过对现有物流园区的调查分析,首先确定物流园区占地规模的最大最小范围,然后根据物流园区的占地规模,利用均分的方法,对物流园区进行等级划分。
本文另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物流园区的建设要求,由于物流园区是物流业的一项基础设施,因此,针对物流园区的建设和以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要求。
主要是从交通状况、环境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研究,确定相应等级物流园区的相应建设要求。
第二章物流园区概述
2.1物流园区的概念
由于物流园区是一个新生不久的事物,所以对于物流园区概念的界定,现在国内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各国对于物流园区的本质认知大都是相同的,关于物流园区的含义说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欧洲物流园区联合会
在欧洲,物流园区被称之为货运村(afreightvillage)。
货运村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有有关商品运输、物流和配送的活动,包括国际和国内运输,通过各种经营者(OPERATOR)实现。
这些经营者可能是建在那里的建筑和设施(仓库、拆货中心,存货区,办公场所、停车场,等等)的拥有者或租赁者。
同时,为了遵守自由竞争的规则,一个货运村必须允许所有与上面陈述的业务活动关系密切的企业进入。
一个货运村也必须具备所有公共设施以实现上面提及的所有运作。
欧洲物流园区联合会编写的《2000年物流园区研究报告》指出物流园区的含义包括:
1.物流园区是一个具有提供物流运输和货物配送方面一切服务能力的园区,其业务范围既包括国内物流,又包括国际物流。
2.物流园区的运营不是园区内建筑和资产(仓库、商业区、办公室、停车场等)的所有者,也不是由其租赁者,而必须是由中立的第三方责任机构负责。
3.为了充分体现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原则,物流园区的业务必须公开地提供给所有的公司。
为了实现以上业务,物流园区必须拥有完善的服务设施。
4.为了实现多种形式的运输,物流园区必须预先配备多种方式的交通设施(公路、铁路、海运、内河运输、空运)。
5.物流园区只能由一个独立的机构负责其运营,既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私人的。
二、德国物流园区有限公司(DGG)和德国海运经济与物流技术研究所(ISL)他们认为,物流园区概念形成初期,GVZ这个首字母缩写既可以表示物流园区,也可以表示货物配送中心。
如果说货物配送中心是一种发货设施的话,物流园区则是一种拥有独立入驻企业,与交通设施相连接的物流经济区。
因此一个物流园区应包括以下几大特征:
1.物流园区属于一种经济开发区性质;
2.园区内吸引入驻的是运输中转站、物流密集型工贸企业;
3.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设施相连接,尤其是公路和铁路;
4.物流园区管理公司还应推动各方的合作,并作为中立的主持者为实现在经济形态和交通方面的既定目标做出既定贡献。
三、国内物流专家汪鸣对物流园区的内涵和其外延做出了界定:
作为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枢纽设施、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以及适应城市物流管理和运作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
作为经济功能区,其主要作用是开展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就近生产、区域生产组织所需要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王鸣认为物流园区存在的理由更多应当是经济发展、城市功能和物流的集约化发展方面的,而非单纯的基础设施。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里面对物流园区概念的描述:
“物流园区(LogisticsPark)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流园区 等级 建设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