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615696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9.58KB
小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
《小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
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之一:
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
家长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
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方法之二:
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
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
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
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
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
方法之四:
鼓励孩子一题多解。
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
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
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
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
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
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
还可以跟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选购几本工具书(包括资料性的)放在书架上,经常查阅。
买学科工具书,应听听任课教师的意见。
这方面习惯养成了,终生受益。
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
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
家长要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
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
提问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
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有的孩子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
对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之一:
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1.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
一般是对三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的。
2.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孩子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好奇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预习应由父母来指导。
主要针对课本(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
3.周预习,需要孩子独立进行,在孩子看书时,哪些地方看不懂,可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
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
4.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会质疑,一般20分钟即可。
好习惯之二:
细心观察的习惯
1.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家长要善于引导,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遇到新奇的事物或出去旅游看风景时,大人在孩子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都应该恰到好处地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局部,审视细节,不要只是笼统地看大概。
2.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
要善于引导孩子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可以让他与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孩子说说杏与桃有什么区别。
3.课堂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
比如,让孩子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任意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让孩子边观察边思考:
1.你能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吗?
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这些都是非常良好的观察训练。
好习惯之三:
勤于动笔的习惯
1.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孩子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让孩子边读边动笔。
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
2.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必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选择孩子特别感兴趣的片断。
之后,可以是批注,即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
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假以时日,就养成习惯了。
4.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
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几个字,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甚至符号,之后是一句话,再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
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好习惯之四:
质疑发问的习惯
1.向老师质疑、发问。
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
如果孩子平时就不敢问、不善问,父母应该鼓励他开口问,一般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父母要给予鼓励。
2.给孩子讲一些著名人物,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的生动故事,启发孩子大胆质疑、发问。
3.可以找一些书刊当中的错误,鼓励孩子找出它来。
比如一些名人的书中有不少文字、语法、典故、常识方面的错误,引导孩子把它们找出来,给名人写封信,指出他们的错误。
4.引导孩子仔细看电视、读报刊,找出他们在发音、用字方面的错误。
5.经过一段时间后,提醒孩子,不要滥问一气,要深思熟虑,胸有成才可发问。
好习惯之五:
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1.家中常备一些工具书。
2.设法调动孩子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讲解一些让孩子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专家,指导他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
孩子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
3.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要教给孩子基本的查阅方法。
4.如果家中有电脑,尽量安装一些工具软件如《金山词霸》、《中国百科全书》等。
好习惯之六:
背诵的习惯
1.背诵是少年儿童在记忆的黄金时期一个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切忌不可死记硬背。
2.学习英语,不一定细抠语法和语式等等,最好让孩子在读准音的前提下把英文课文全文背诵过。
这是许多英语专家的教诲,更是一个学英语的好习惯。
3.对于中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孩子尽量都背过。
孩子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终身受益。
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
4.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板地去记,而是熟悉即可。
5.一些常用的数学、物理、化学公式和数据,达到开口就能说得上来为最好。
当然到用时可以去查阅工具书,但如果是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的少年儿童力所能及,那么把一些常用公式、数据背过,储存在自己大脑当中,更是受益终身。
好习惯之七:
仔细审题的习惯
1.教给孩子读题时,声音轻,心情平静,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断句,逐字逐句、逐符号地读。
2.边读边划。
用虚线划出表示条件的句子,用实线划出问题的句子,用着重号标出关键句子。
同时,能够用线段画图,图示出相应的数量关系。
3.能够让孩子复述出题意。
比如,“两种机器,甲种机器12台,乙种机器10台,甲种机器每台每小时生产产品50件,乙种机器每台每小时生产70件,问所有两种机器一小时共生产多少件?
”如果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甲种机器12台,每小时生产产品50件,乙种机器10台,乙利机器每台每小时生产70件,问所有两种机器一小时共生产多少件”就表明孩子已经懂了题意。
好习惯之八:
定期复习的习惯
1.每天晚上在做家庭作业前,将当天学过的知识及时浏览一遍。
2.学会运用表格来复习整理。
每周末,及时将所有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
运用表格的过程,实际就是重新消化知识,梳理成体系的过程。
3.学会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
目录、章节就是知识的提纲。
4.复习整理不要超过半小时。
好习惯之九:
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1.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孩子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画、笔顺写准确。
2.让孩子学习一点书法,不是为了让他去参加书法比赛,而是让他懂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的。
比如给孩子买一些字帖,带孩子去参观书法展览等。
3.检查孩子作业、试卷时,不要只注意内容的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
4.读书、看报时,不只注意欣赏书报文字的内容,还要注意审视字体、书法是否美观,上街时,注意欣赏街市牌匾上漂亮的字。
5.生活中,即使写一个留言条,字体也要工整,不能随意。
父母要以身示范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小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知识。
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
教学生四会:
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
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
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
(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
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会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
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
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
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
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会想:
会想,首先要肯想。
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
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
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
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
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
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
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
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
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
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
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
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
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
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
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
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
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
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
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课前预习课本。
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要翻开课本,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
特别是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开头新课,阅读时要标出疑问,以便在老师讲课时,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
有时也可由教师提出能引起兴趣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找书去读。
如在讲完“差倍”应用题的基本例题后,提出“差都有哪些表述方法,看谁找得多”的题目,要求学生课外完成。
同学们起初是自己想,后来就到课本习题中去找,也有到处翻看课外书及习题集的。
第二天讨论,有的同学一人就归纳出六种“差”的不同提法:
甲比乙多几,乙比甲少几,甲减少几等于乙,乙加几等于甲,甲给乙若干后,甲、乙相等,甲减去15,乙加上3,两数相等。
在这样预习的基础上再学较复杂的差倍应用题,学生学起来很轻松。
这样的预习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外,广泛地阅读、主动地学习。
课内阅读,就是课内学习课本。
课上在教师指导下有要求有检查地阅读数学课本,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指导阅读,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有的教材内容,学生不易看出重点,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寻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则。
有的教材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可由学生先做尝试性练习,再与课本对照、印证,加深理解。
有的教材内容,学生能独立看懂,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组织交流所得,进一步消化理解。
课后阅读,就是课后复习课本。
要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课本的习惯。
要求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前先看课本,看老师当天讲的部分书上是怎么写的,想想老师是怎么讲的,做题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做题。
要指导学生养成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
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可不留作业,由学生自己复习课本,整理已学知识,归类、编号,练习写简短的复习提纲或笔记。
每隔一段时间,选择优秀笔记组织传阅,进行评议,以调动“自己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
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
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引导学生解题时要自觉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使其形成这样的习惯:
解四则式题,不管是否要求简算,只要有一步能简算就简算,并画出标记,注明依据,解多步应用题,一般至少用两种方法,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法,注上标记。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
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
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
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
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
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
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
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
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
但老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
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大大降低。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
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一、标题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
二、内容提要
1、认真学习、深入认识叶圣陶有关“养成教育”的论述,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养成良好习惯的阐述,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2、对我校现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3、针对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多种习惯,我们着重研究学生质疑问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善读善写、课前准备、合作讨论、搜集资料、灵活运用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4、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结合学科特点探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途径和措施。
5、制定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细则,依据评价细则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6、努力研究、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7、让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稳定和持久的学习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三、问题的提出
中国古语曰: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因此,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良好的习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是学生学业路上的助推器。
当今中国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的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
目前,多数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
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比较忽略;
有些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管束,导致孩子习惯极差。
有些学生天资聪明,但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在课上摆弄东西,或是身在教室心在外;
有的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边吃东西边写作业;
不愿去复习和查找学习资料。
在中国经济社会重大转型的今天,我校绝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们都在为改变目前的经济现状而奔波劳作,部分家庭疏于对孩子的管理;
我校又地处城郊结合部,许多好玩事物都在极力诱惑着孩子以更多的精力去体验,因此,部分孩子对于学习是应付了事。
素质教育中一个极重要的方面——让孩子“学会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
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习惯,其学习能力就比较低下,其学习效果就不会太好;
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不可能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
而学习一但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和创新了。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广泛搜集各种有关信息,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以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课内外、校内外实践中悉心探索,取得了诸多收获,为我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第一阶段(2006.3------2007.3):
研究的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1、制度作保障,管理抓落实。
规范的管理是把工作落实到实处的有效的保障。
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我校及时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由许校长全面负责,钱校长具体负责课题管理,教导处和教科室协助管理,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每一阶段制定阶段计划,对于阶段计划课题组组长严格把关,在课题组会议上讨论,将阶段计划订细订实在,同时注重写好阶段小结。
2、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
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
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
集中组织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级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为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
(二)第二阶段(2007.4------2009.4):
研究实施阶段
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全面展开研究工作,参与各级各类活动、竞赛,并做好活动过程记录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心得,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1、调查研究,制定学习习惯指导细则。
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对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
采用问卷法进行。
共对412名学生别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
从调查的结果看,具体体现在:
好的学习习惯:
有68%的学生能整理学习用品,做好课前准备。
有885%的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10%成绩优秀的学生,字迹工整,正确率高。
有45%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主动询问,把它搞懂。
不良的学习习惯:
(1)、不能认真倾听;
(2)、说的习惯较差;
(3)、读写习惯不能持久;
(4)、预习习惯很差;
(5)、没有审题习惯;
(6)、不能坚持课外阅读。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我们根据各年级学习习惯的调查情况,为每个年级段的学生制定了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细则,并制定了“黄埭中心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20条。
”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