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二高中数学新课程与学生学习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608283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65.10KB
课程二高中数学新课程与学生学习Word下载.docx
《课程二高中数学新课程与学生学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二高中数学新课程与学生学习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一味地做习题,但是又如何来指导学生回归基础回归课本呢?
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有各种测验,比如周测、月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这些考试呢作完以后学生可能存在问题就是不会自己改错。
他可能把这道题过程写完以后就认为做完了。
但是我想说如何给学生指导进行试卷分析,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措施使他们得到更多收获。
H老师:
我发现有的同学不太会听课,其中表现就是大量的记笔记。
一节课下来记了很多。
而且记得非常工整、非常完整,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和板书的都记下来了,结果是课堂上没有怎么听懂。
课下再去补课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我想问一下到底该怎么记笔记、记什么、甚至该不该记笔记。
…….
好老师们谈得很好,也提出了很多问题。
我想请王建明老师先把大家的问题梳理一下。
王建明:
老师们刚才提了不少问题,归纳一下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老师们提出了这些问题说明高中新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重视这样一个理念在老师们的意识里面已经初步形成。
第二,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们提的许多问题可以大致分成这么几类。
第一类是一般性的问题比如说兴趣、爱好、厌学等等。
第二类呢,可以分成课内的问题,比如说听课、记笔记等等。
还有就是课后的或者课外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试卷分析、如何指导学生选择读书等等这些问题。
第三类问题呢就是有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
因为高中学生面临着两个选择两个出口,不管是工作的还是上大学的学生都存在着一个发展的问题。
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就是作为老师,我们如何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学习上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如何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
好,王老师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做了一个归纳。
我想在我们这节课里,大体上要解决问题就是要让大家充分认识我们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是什么。
为了把问题说得更具体我们首先请两位青年教师,来介绍他们做的两个数据调查,一位是北京海淀区知春里中学的刘雪莲老师,还有一位是北京海淀区农大附中的张晓东老师,我们听一听他们给我们带来的什么信息
两位老师好,我想向你们了解一下你们为什么想起做这个调查?
刘雪莲:
我觉得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校,对于刚刚迈入校门的高一学生,他们对于高中的数学学习可能还是存在着很多困惑,在数学学习上也是屡屡受挫。
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了解学生的困难到底在哪儿,我们就对我们高一年级205个学生做了一个“高一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
张老师,你作为农大附中的老师,你做的调查跟刘老师做的是不是一样?
张晓东:
我们这个调查跟她的目的好像不太一样,我们学校地处城乡交界的这样一个地理位置,有它的特殊性。
再加上近几年生源发生了一些变化,质量有所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就想找这里边存在的具体问题。
为了有地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又尽快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对我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全体学生做了一次普查,有700多学生参加。
好,那么是不是这样先请刘老师介绍一下从你们的调查的结果中看出我们学生在学习上有哪些问题。
好,我们经过数据的分析整理,调查结果主要分为两类问题,一类就是常规学习中的问题,另一类问题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问题。
具体来说,比如说常规学习当中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对数学学习的理解上存在着误区,调查表明我们初中的教学方法目前为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可能是由于学习的内容比较浅,基本上还是保持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一种模式来进行的。
这样在初中阶段学生可能主要把精力放在了做题上面,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少了。
日久天长学生就产生了对老师的依赖情绪。
进入高中以后他们的学习就很缺乏主动性。
还有的问题是在学习程序上是不合理的。
学习过程主要是分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定向环节,行动环节和反馈环节。
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对于知识的掌握首先是先输入新的知识,然后把这个知识加以巩固,最后再反馈到学习实践当中去。
我们发现学生的问题是经常不去复习今天所学的内容,就直接来做作业,数据调查直接做作业的就达到了67%。
他们认为这样是能节约时间。
第三个问题就是自觉性不够。
学生对于家庭作业这样的硬性的任务是能够按时按量地完成的。
但是比如说老师留一些订正作业、把错题找出来、还有像预习、复习呀这样的一些软性任务、性比较大的任务,在完成上就是要大大折扣了。
这儿也有一个调查结果仅有10%的学生能够做到做完作业以后经常地去检查一下结论,然后看看有没有其他更多的方法来做、或者说把条件和结论改变一下然后再来做,做到这一步的人就非常少。
第四个就是学习习惯不符合学习规律。
如不能够及时地去巩固所学的东西,造成时间长了知识遗漏的比较多。
尤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只有46%的学生是在考试之前去复习。
还有那些在知识方法技能之外、像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学习上缺少严谨的科学的态度。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知识前后联系比较密切、逻辑性很强的一个学科。
相当多的学生不求甚解,做题论证想当然。
第二个问题就是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动力。
我们也有一个调查的表明29%的学生他觉得学习数学是很重要很有用的,22%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而高达44%的人认为数学只是对考试重要,还有3%认为学数学可以获得成功的一个体验,还有2%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完全为了不挨老师、家长的批评。
第三个问题就是学习兴趣影响着学习。
39%的学生表示有兴趣,其他的人都对数学感到很枯燥、乏味。
(更详细的结果可以参看研修的附加材料)。
好,请张老师来介绍一下你们学校调查的结果。
好。
我们发现问题主要是出在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的关注不够。
第一个方面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我们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你在学习上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高一、高二的学生有43.18%的学生选择的是学习主动性不够,高三的学生有42.16%的学生选择了学习主动性不够。
另外我们还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回答老师提问的时候你怎么样应对”高一、高二的学生有74.01%的学生选择的是老师点我名字的时候我才回答,高三的学生有60%的选择的是老师点我名字的时候才回答。
从这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在高一、高二对这方面的关注不够,没有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所以造成到了高三学生在缺乏学习主动性上是有增无减。
第二点就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反而有增无减。
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
“你认为目前哪种课外学习方式更适合你”。
高一、高二只有27.21%的学生选择的是请家教,但是到了高三上升到43.52%的学生选择了请家教。
另外高三还有25%的学生选择了报课外学习辅导班。
这个数据加起来是68.5%的学生学习要依赖于别人。
另外我们还设置了一个问题就是:
“你最喜欢哪一类数学课堂教学环境”。
回答的结果高一、高二有42.83%的学生选择的是教师讲解,而高三有53.44%的学生选择的教师讲解。
从这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依赖性是与日俱增的,这也可能是造成教学质量下滑的一个原因吧。
第三个我想谈一下就是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这里我也提供一个数据就是我们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学好数学你缺少的是”,高一、高二的学生中有32.59%的学生选择的是良好的习惯,有30.64%的学生选了毅力。
对高三的学生同样有33.16%的学生选择的是良好的习惯,39.90%的学生选择的是毅力。
可以看出我们在日常教学可能关注的知识的传授多了一点,对这方面可能忽略了一些。
第四个问题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够。
这对我们中下水平的学生尤其显得重要。
而我们可能也是忽略最多的。
这里我也有提供几组数据,第一个就是:
“作业完成后你会主动再作与数学有关的事情吗?
”,高一、高二有36.40%的学生选择的是不作,高三的学生有36.31%的学生选择的是不作。
做课外辅导作业的高一、高二有27.94%,高三有32.14%。
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就是作业,上课就是听讲。
这就是他们的对学习的一个认识。
另外一组数据:
“就是每次考试前你是如何复习的”,高一、高二有43.14%的学生选择只是看一下而已,高三的学生也有46.15%的学生选择的只是看一下。
这也说明今后我们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面应该加强。
最后一个我想说一下,就是在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的培养上面我们觉得有待加强。
我也简单举一两个例子,第一个就是:
“你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吗?
”,那么选择“有时能”高一、高二是占57.82%,不能的是19.82%;
高三的学生选“有时能”的是45.45%,不能的达到34.22%。
我们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提出过需要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选择“从来没有”的高一、高二只占12.79%,但是到了高三上升到34.29%,选“偶尔”的高一、高二、高三都是40%多。
这一点也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对这个能力的培养和这种关注生活的理念可能关注的不够。
这是我想说的我们这次调查最突出的几个问题。
当然我们也发现了有些问题就是老师关注了也有所变化的。
比如说课堂上:
“你能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吗?
”,高一、高二有50.87%的学生选择的是“有时能够”,“不能”的是32.75%;
高三的学生是55.56%的学生选择的是“有时能”,“不能”的是23.33%。
这说明在我们老师们在启发学生提问,老师们有了这个意识、关注了这样一件事情,到了高三就会有所变化。
另外一个就是“对于书本内容和老师的讲解你产生过怀疑吗?
”,这个问题对高一高二的学生来说有40.21%的学生选择是“从来没有”,到了高三就只有19.05%的学生选择“从来没有”。
这就说明我们教师只要关注了这个学生这样一个学习的行为,它就应该会有一些变化。
这次调查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去寻找一些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感谢两位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数据和分析,谢谢你们。
刚才两位老师对于他们的调查做了一个初步的介绍,其实他们调查还有很丰富的数据和结果。
调查报告的全文在我们课程的附件中可以查到。
我们想听一听对于这个调查,王教授有什么样的评论。
王尚志:
刚才我们看了这个张晓东老师和刘雪莲老师所做的这个调查。
我想说的第一件事就是老师把关注学生放在一个显著的地位,我觉得他们这个所做的给我们提供的最重要的一个启示。
我们要教书,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学生。
我们的学生有哪些所谓优势、哪些地方还有不足。
了解学生就要有一点了解学生的办法,这两位老师不仅关注学生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的一种方式,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
他们还有个别访谈的方式,这些都是我们了解学生的非常重要的方式。
我并不想对这个数据再做什么分析,但是我想强调这样的一种方式是我们在座的老师可以借鉴的一种方式。
我觉得这样的一项工作是一项基础建设的工作,因为我们毕竟要跟学生一起生活三年,了解学生对于这三年的工作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
所以这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就是建议我们的老师在接手高一课程的时候,都能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了解一下你的学生,了解一下你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一下你的学生的学习习惯,甚至了解一下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他(她)在初中学习的基本情况。
为我们更好地开展高中的教学活动奠定一个基础。
我觉得在实验区很多老师都在做这件事情,比如说在江苏常州地区他们教研室的主任就对于高一的学生做了一个普遍的调查,并且这个调查一直跟踪到高一的下学期,甚至到高二的上学期。
他们就把这样一个对学生的了解作为他们一项日常工作。
我们说学生是主体一定不能成为一句空话,我们要把学生是主体放在老师的心中并且要有相应的措施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觉得这两位老师所做的事情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
前面老师们介绍了很多具体的调查数据,我也想给大家补充一点材料。
为什么我们数学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呢?
在课程改革的前期教育部有一个很大样本的调查,参加调查的近万名学生在回答最喜欢的课的里头数学占17%,最不喜欢的课程里头数学是排第三,感到学习压力很大的数学排第一位,实用性最差的课程里头数学排第四位,内容偏多的数学排第一位,内容太难的数学排第二位,大家注意所有这些统计数据里头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有一个共同的主体词就是"
数学"
。
这说明数学实际上是学生、家长、社会最关注的学科,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
这也告诉我们数学课程必须也应该把学生学习和学生的发展当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来对待。
下面我们了解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新课程应该从什么角度关注学生学习?
我们想听听王教授在这方面的想法。
我觉得这次课程改革一个重大的理念改变就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觉得这件事情不是理念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我们不仅形成这样一个理念而且要把这个理念放在老师的心中,要落实在老师的行动上。
就是要对学生负责,上课不是在显示我对于数学掌握得多么好,我的数学素养有多么高,我们是希望通过我们和学生的交互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数学的能力和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他们终身的发展形成一个促进作用。
所以这一点是这次课程改革强调最厉害的一个基点。
我觉得这个基点应该和我们数学的课程目标、数学的课程内容、数学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想谈第二点是,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感触最深的是学生进入大学后,让大学老师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学生不会学习。
学生学习的惟一的方式就是做题,当你在传授大学课程的时候,一般不会像中学课程那样是以做题为主的,学生就非常不适应。
要想转变这样的一种学习的习惯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甚至四年的学习下来学生都没有改变这种学习的习惯。
比如每到期末学生最喜欢问老师的问题就是考试有什么题型,老师的回答常常是我也不知道有什么题型,那么学生就很困惑。
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高中老师在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好的习惯、一个好的学习行为。
这对于他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是重要的,在大学乃至于走向工作岗位都是重要的,是让他们终身受益的东西。
在高中课程标准里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念书的时候学习动力是靠觉悟,现在呢,常常是靠功利的驱使,你念好书将来就可以多挣钱、买车买房。
我觉得这都可以是动力,但是我希望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另外一种动力,那就是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玩游戏可以一天一夜不动窝、不吃饭、不睡觉,他从来不说累。
为什么?
他有兴趣。
还有一点就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们的老师应该极度地关注这件事情,我们不要摧毁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而应该爱护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现在实验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补课,无论是强度或者力度我个人觉得都有一点过了。
老师是好心希望把他所理解的高考需求中的东西尽量地补给学生。
但是你要思考效率怎么样,你所做的事情是鼓励了学生还是毁灭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我想老师在补课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这个问题,当然关于初高中衔接的问题我们还会专们来讨论,但是我觉得关注学生学好数学信心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高中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还要求关注学生的视野,你只有有了开阔的视野才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才能够对数学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
我想我们的老师应该把思路放得更开阔一点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也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是我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出发点。
我觉得这些一定不要仅仅是一个空话,或者是一种说给别人听的话。
我希望它能够成为我们教师搞好教学的一个指导思想。
王建明老师,您作为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的领导,经常深入学校听课,身边有很多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
特别是来参加研修的老师,很多都是王老师班上的骨干教师。
通过与老师们的接触和交流,我想问您的是您感到优秀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
我们确实在不同层次的培训里面,发现不同的老师在面对学生学习这个事情上应该说都非常关注,也确实有不同的办法。
举个例子,像毛英老师她就经过和很长时间的积累,寻找了一些使得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爱上自己的课,进而对数学产生不同层次的兴趣的办法。
有些老师可能就会在理论上面去寻找一些策略,比如我们有一个骨干教师他在发现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的时候,就学习了大量的心理学的书籍,他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不爱学数学就是兴趣很低,分析了兴趣很低是什么内部、外部原因造成的,然后再结合教学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
我们看到优秀教师非常注意经验的积累,这使得他们能够比较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第二个就是他们往往会通过自觉学习,寻找一些理论的支持,我觉得这种理论支持在某种时候也是必需的。
好,我们听了王老师介绍他观察教师的感受,我们也特别想问问一线的教师,像北京15中的隋老师,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用什么方式来发现他们的学习上的问题,用什么方式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隋丽丽:
我觉得在日常的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在学生的整个学习全程中关注学生的这种个性品质,作为班主任来说还应该关注他的家庭环境等等。
包括他会不会思考问题、他会不会提问题、他的问题当中是不是他思考以后提出的。
还有就是在老师观察学生的过程当中还应该特别注意观察,比如说有的孩子很善于学习代数,有的学生很善于学习几何,如果老师观察到了这一点你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的方式,来鼓励激励他用自己的长处来克服短处。
我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他的个性品质呢,还是应该通过日常的教学环节,比如说他怎么去听课、怎么去记笔记、他预习了以后对他的听课到底产生了好的作用还是不好的作用。
预习了以后它有助于他理解这个数学概念,还是没有助于他继续来认真听讲解。
是否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其他同学对一个问题的阐述、是否能够包容或者是否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和别人研讨、交流。
及时把握这些东西的话我想我们的教学就会非常有效。
我觉得隋老师说的这个有效性特别重要。
实验区的很多老师跟我谈,说现在我们希望讲究效率,那么向谁要?
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强度。
有的老师就跟我说,我想向学生去要,说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这些东西抓好了给我们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单独的靠时间和强度。
我想大家从这个讨论里看到了这样几条,第一,我们确实发现了我们的学生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学习上的问题。
第二,我们也确认了通过我们有效的教学或者有目标的教学用心去做的话,我们是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或者学习习惯的。
第三,对学生学习过程、行为、习惯的关注不仅是学生的要求、家长的要求、社会的要求,也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或者我们数学新课程的要求。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或者从什么环节入手呢?
我们可以想像学生发生学习行为的主要的场所是学校、是课堂。
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怎么样用我们有目标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学习行为的改善呢?
这是我们下一节课要讨论的内容。
我想先请老师们做这样的思考:
第一是请大家分层次简要分析一下自己教的学生有哪些学习上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是请您回忆您自己从学生到老师成长的过程里,您的老师对您的学法有什么影响。
第三是通过学习、实践新课程,您对改善学生学习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有什么体会。
我们特别希望在下一次的讨论中能分享您的体会和经验。
这节课就到此,谢谢大家的参与。
高中数学新课程与学生学习第一讲(下)
作者:
高中数学课程专家
评论数/浏览数:
423/1201
发表日期:
2011-07-2510:
57:
02
给作者发送信息|推荐此文章|添加到收藏夹
第一讲(下)
参与本课的老师
姓名
简要介绍
主持人
张思明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评论嘉宾
王尚志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
王建明
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主任,副教授
隋丽丽
北京第十五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
特邀嘉宾
毛英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
罗强
江苏苏州市第五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
陈孟伟
北京第八中学教师
李大永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邵文武
北京八一中学教师博士
老师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参加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远程研修!
我们这一讲的主题是高中数学新课程与学生学习。
这一课我们特别关注老师用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
老师们都提到了做这件事情的主战场是我们的课堂,最主要的环节有课前学习、听课、记笔记、提问、复习、作业、考试等等环节。
很多老师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这一讲的开头,我们希望通过一组案例来做一点分析。
我们希望在座的每一个参加研修的老师都既是参与者,也是经验的提供者。
我们先看一看由隋丽丽老师和毛英老师提供的“怎样在课堂上抓住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案例。
我觉得其中有这样一个做法,在上课当中,在你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在他回答的过程当中是否还能够就是再提出、生成新的问题。
那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再有一个就是在平时答疑的时候,有的学生问的好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再抛出来,然后和更多的同学交流。
还有一个就是在复习课的环节当中要特别注重给学生一些复习的这种策略,比如说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怎么去提出问题、怎么从习题当中发现自己不明白的那些点、然后能和其他同学来交流。
我觉得要让学生明白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一种资源,不仅是自己的学习资源,也是大家共有的学习资源。
毛英:
我自己有一种不成熟的理解,在这谈一谈不知道对不对。
我觉得这个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我来形容一下就好比是这个三尺讲台,前面是一个舞台。
教师是幕后的导演,这个演员是学生,但是整个这一台剧需要教师好好的导。
所以教师要当好这个导演,就是要抓住机会。
抓住什么机会呢?
就是教材。
我怎么去利用教材呢,比如说这个教材内容刚好不太难理解,例题确实有不少,我就头天布置让学生自己去看,我说第二天由你们来上这个课,我来当学生,我要提问题,你要给我回答。
而且咱们各组派代表出来,小组长要负责分配好任务。
这些都提前都布置好,然后第二天上成了这个课的效果特别好。
我呢,的的确确是把我这节课要讲的东西就变成设问的问题,关于方法和思想的问题问的也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 高中数学 新课程 学生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