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604089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55.54KB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人民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现代交通的发展特点
(1)发展快速:
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2)层次多样:
传统的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知识点二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事业
(1)背景:
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还处于依靠________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2)历程
①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②1896年,“____________”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通信范围囊括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
2.电信事业
(1)有线电报
①开端:
1877年,丁日昌在________架设电报线。
②发展:
中国电报线路遍及18个省,加强了中央与边疆之间以及各大城市之间的联系。
(2)无线电报
①创设:
1906年。
1932年底,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3)电话
1882年,传入中国。
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成立,邮政和电信合一。
③地位:
目前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
3.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
(1)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和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图示巧记】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六大特征
【图示巧记】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易错防范】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不同
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
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以便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易错防范】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近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近代中国社会的交通近代化是由内部需求和外部引导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的中国国情和国际局势决定了交通近代化的曲折性、半殖民地性和不平衡性。
【易错防范】近代中国的邮电通信设施最初是由外国人控制而非中国清政府管理。
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电事业蓬勃发展,冲击了中国。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擅自在租界设立邮政业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才加快通信建设的步伐,由海关试办邮政。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
(2)城市 3.
(1)轮船招商局
(2)青藏 (3)天津
知识点二
1.
(1)驿站
(2)②大清邮政局
2.
(1)①台湾 (3)②邮电部
主题
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史料探究]
1.近代铁路的兴建
史料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
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思考 史料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
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
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2.近代中国交通的特点及成因
史料 下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思考 依据图片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特点:
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
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了社会发展;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
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史论形成]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1)从时间上:
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开端艰难。
(2)从进程上:
因受到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阻挠而进程迟缓。
(3)从范围上:
主要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内陆发展缓慢。
2.影响
(1)进步性: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2)局限性:
受制于列强,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带来了城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
[名家论史]
观点:
“申江好,男女不妨嫌。
榻上横陈同倚枕,内不垂帘,任从观瞻”;
北京竹枝词有“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清末流行竹枝词
导读:
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传统思想,传播了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精神。
近代通信事业的发展
1.近代电报的兴起
史料 列强提出铺设电线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
1874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
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清廷承认既成事实,仍禁止铺设陆线。
1877年,李鸿章主持自行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自此,近代中国的电报业发展起来。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清廷对电报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 历程:
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的有条件的接受,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
列强的侵略,使清廷逐渐认识到了同西方的差距;
洋务派的推动及洋务运动的开展;
加强军事及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电信事业的发展
史料
思考 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对当今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现象:
当今电信事业飞速发展。
影响: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加快了信息的流通和传播。
[史论形成]推动近代邮电事业发展的因素及影响
1.推动因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
(2)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3)军事、政治发展的需要,邮电通信设施逐渐完善。
(4)政府的推动和倡导。
(5)群众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
(1)积极作用: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负面影响:
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
1.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
2.电话、电报等新式高效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是近代中国通信手段发生巨大变化的集中表现。
3.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2017·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世纪70年代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 )
A.轮船B.飞机C.汽车D.马车
解析 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
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创办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河运输业的局面,故A项正确。
飞机、汽车都是20世纪初才在中国出现,故B、C项错误。
马车属于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7·
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右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
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依据图中的( )
A.服饰 B.发型
C.行为举止 D.交通工具
解析 黄包车是近代从西方引入的,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3.(2017·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
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车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
图文材料说明( )
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解析 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铁路火车影响了人们生活,故C项正确。
答案 C
4.(2016·
贵州学业水平测试)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一项新发明都有可能影响或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会导致许多新职业的出现。
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答案 B
5.(2016·
湖南学业水平测试)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 ③束缚了人们思想 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其他组合项与题意相符,故选B。
6.(2015·
浙江学业水平测试)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下列史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 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解析 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清政府投资,于1907年2月建立的上海电话局,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主办的电话局。
上海电话局是以始于1902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组建的,它的开设,打破了自1882年2月上海出现外商电话公司以后,上海电话通讯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
——摘自上海档案信息网
材料二 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来。
一方面,中国的许多权利横被侵蚀。
又一方面,西洋的新文明不断地输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
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通讯手段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与中国古代相比,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使用有什么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
(1)问结合信息“清政府投资”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
(2)问注意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
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归纳。
答案
(1)原因:
①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冲击;
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③政府(清政府或民国政府均可)推动;
④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任答三点即可)
(2)变化:
驱动力的变化,由畜力逐渐转化为机械力;
交通工具逐渐商业化,并且没有阶级的限制。
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与使用;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学习思考】
(教材第70页)
你与朋友联系时使用的邮电通信方式都有哪些?
提示 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通信件、电子信件等。
【自我测评】
1.阐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它们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提示 交通工具经历了人力、畜力牵引到机械动力牵引的发展过程,通信工具经历了有线方式到无线方式的发展过程。
通过不断地更新发展,人与人之间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不断拉近,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2.在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明显。
请谈谈这方面的具体表现。
提示 在交通工具方面,中西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交通配套基础设施上,带来的后果就是交通工具的数量与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
许多地区仍然使用人力、畜力的交通工具。
在通信工具方面,也存在着这样的发展不平衡、不同步,主要体现在线网的架设、通信工具的数量上。
由于许多地区地处山区,经济落后,线网很难通入,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通信工具的数量不多。
而东部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无论在线网的涵盖区域还是通信工具数量的百人拥有数都绝对处于优势。
【材料阅读与思考】
(教材第71页)
以上材料介绍的是1865~1869年中英、中美条约交涉前后,清政府官员沈葆桢对于外人铺设铁路的态度。
阅读后请思考沈葆桢在外人铺设铁路问题上持什么态度?
他的理由有哪些?
试对此做一简要评价。
提示 中国官员在外人铺设铁路的问题上持反对的态度,他们的理由有:
铺设铁路会“占人田业”“毁人庐墓”、破坏风水,同时又会扰民,引起大规模的民众反抗运动,影响到自身的统治。
评价:
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官员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但也是符合其阶级立场的。
对于官员来说,西方机器的引进必然破坏社会结构,造成人口的自由流动,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自身的统治,这是最根本的因素。
西方技术的传入,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当它成为一种潮流、趋势以后,必将势不可挡,进而更加加速社会的变动。
后来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课时作业
1.1868年11月24日《上海新报》报道:
“兹见上海有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
”材料中的交通工具是( )
A.黄包车B.自行车C.汽车D.电车
解析 黄包车是两轮在后,不是一轮在前,一轮在后,故A项错误;
自行车是一轮在前,一轮在后,故B项正确;
汽车是四个轮子,故C项错误;
电车靠的是电力作为动力,不符合材料意思,故D项错误。
2.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于( )
A.维护稳定B.调动军队
C.调运快捷D.经济交流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重在强调其迅速,故C项正确。
3.(2018·
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874年,由于机车撞倒了一个看客,英国人修筑的上海至吴淞短线铁路被愤怒的群众扒掉了路基。
两年后,两江总督在当地士绅的压力下购买了这段洋路并将其拆毁。
这反映了( )
A.近代化道路的艰难B.民众的爱国热情
C.洋务运动亟待开展D.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对于火车和铁路的偏激认识,体现出近代中国发展近代化十分艰难,故A项正确。
4.(2018·
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
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
”材料描述的技术领域是( )
A.铁路运输B.航运C.航空D.电讯
解析 这种发明使用方便,不用学习,手里拿着就能用,能听到对方声音,声音可传数千里,从这些要点可以判断是电话。
电话技术属于电讯领域,故D项正确。
浙江学业水平)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
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
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
北京学业水平测试)近代某诗人写道: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 )
A.电报电信业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D.铁路运输
解析 此工具的进行要依靠“铁索”,此工具的时效性很强,电报电信业均符合,故A项正确。
7.1882年10月,顺天乡试在北京发榜,《申报》驻京记者将江、浙、皖三省上榜者名单当日送到天津,转电上海,次日见报,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24小时。
材料反映了( )
A.科举仍是重要的选官途径
B.《申报》为政府需要服务
C.近代电报快速传讯的功能
D.《申报》突出的教化功能
解析 根据材料“转电上海,次日见报,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24小时”体现了电报具有及时传播时事信息的功能,故C项正确。
8.(2016·
贵州学业水平测试)下表反映了( )
技术门类
铁路
电报
电话
电灯
发明及应
用时间
西方发明
1825年
1835年
1876年
1881年
上海
1871年
1882年
重庆
1934年
1886年
1912年
1906年
A.上海商业的发展优于内地
B.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
C.西方先进技术的迅速应用
D.近代工业已转移到内地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李鸿章指出:
“用兵之道必以神速为贵,是以西方各国讲求枪炮之外,水路则有快轮船,陆路则有火轮车,而数万里海洋,欲通军信,则又有电报之法。
”由于开设电报利于防务、外交和商务,清政府便下令沿海疆吏设法兴办。
1881年,李鸿章架设了北塘直达天津的电报线。
到1892年,经过10多年努力,全国主要地区都开设了电报。
——谢俊美《信息传递与辛亥革命》
材料三 1888年,总长2000米的清朝宫廷专用铁路建成,行驶在上面的是李鸿章为慈禧太后从德国精心定制的专用列车。
因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故不用机车牵引,而由太监用绳子拉着走。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简要概括近代中国交通与通信工具变化的表现,并分析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获取近代电报发展的哪些信息?
(3)材料三所述的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即可归纳;
第二小问需结合教材知识回答。
第
(2)问从李鸿章办电报的目的、
清政府对此事的态度以及当时电报开设状况等三个角度考虑。
第(3)问从当权者对新式交通工具的态度考虑本题的答案。
答案
(1)铁路、轮船航运、航空、邮政等方面。
资本主义的入侵,外来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推动;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政府的大力提倡。
(2)李鸿章从军事防务的角度出发,极力主张在中国开设有线电报;
清政府也很支持开设有线电报业务;
到甲午战争前夕,全国主要地区都开设了有线电报。
(3)问题:
反映了当权者的愚昧和迷信。
认识:
观念的落后是中国近代化的重大阻力;
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的艰难曲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专题 中国 现代社会 生活 变迁 课时 交通 通信 工具 进步 人民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660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