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徽省高考研讨会生物讲义旧人教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590153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2.86MB
最新安徽省高考研讨会生物讲义旧人教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安徽省高考研讨会生物讲义旧人教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安徽省高考研讨会生物讲义旧人教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性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默写,以确保准确无误,由此学会用生物学术语答题;
会理解:
如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要掌握它的内涵,还要注意它的外延。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生产实践相联系,学习时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蛋白质的知识、血糖与糖尿病、细胞呼吸与农业生产、果蔬和粮食种子的储存等。
复习时,除了要学习教材上出现过的知识,教材中没有的相关知识,我们也要尽可能地挖掘出来。
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解题能力训练。
主要是针对单一选项题、多选项组合题、图表题、曲线题、材料题、实验题等各种题型进行训练,学会从题干上找关键词、字,对应相关知识点,用相关知识点正确答题。
二是要强化多种表述形式的训练,尤其是加强图解的训练。
比如,概念图,遗传图解,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的图解等等。
思维与应试能力训练。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穿插综合训练,考生可选择各地一模、二模卷,近几年的高考试卷等进行训练,按高考要求进行考试,以此来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实验设计能力训练。
强化实验题的训练,实验设计题一定要学会对照实验的三大原则,即:
对照、等量、单一变量。
实验结果预测有两种: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材料用具、实验仪器的使用等是近几年高考模考的方向,要加强训练。
尤其是要有科学的实验方法,很多同学在做实验题时,往往实验原理、实验思想是对的,实验步骤、实验方法不对,根据他的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是得不到相应的实验结果的。
克服三种偏向。
克服起点过高,生物科复习时切忌丢开教材,做难题、偏题、怪题;
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切忌一知半解;
克服题量过大,要精选试题,以质取胜;
归纳总结,做一道题会一类题。
关注考纲变化,拓宽视野
一是要强化对增补内容的学习,尤其是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二是要吃透新教材及新教材版的《考试说明》,然后以一定的形式反映在后期的复习中。
2018年的生物《考试大纲》考试范围变动情况
复习时,除了要学习教材上出现过的知识以外,在各种练习题中出现的新情境素材,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争取掌握。
克服三种偏向:
1.起点过高,生物科复习时切忌丢开教材,做难题、偏题、怪题;
2.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切忌一知半解;
3.练习题题量过大,要精选试题,以质取胜;
关注考纲中考试范围的变化,拓宽视野
历年高考试题里以人体运动中的呼吸作用为素材的试题
注意研究高考试题对总复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题型和试题内容一般保持相对的稳定,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可以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本年度高考试题中有许多能够从前几年的试题中找到它的蓝本,如前面举过的例子,这绝不是去押题。
就有可能编出贴近高考试题思路的练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而且国家命题组的试题与其他(如上海)命题组的试题也是互相影响的。
例如:
1997年上海高考试题,在马拉松长跑运动中,运动员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A.有氧呼吸B.高能化合物的转移
C.无氧呼吸D.脂肪的氧化
答案:
A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源有:
①有氧呼吸,②无氧呼吸,③高能化合物的能量转移等。
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约占98%。
1999年生物单科高考试题的第13题,下图中能够说明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和短跑结束后血液乳酸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D.曲线d
C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和短跑结束后血液乳酸浓度变化应当是,先上升过渡到平缓之后再下降,利用图中曲线提供的数据分析,只有C项符合这个特点。
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的第14题,一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训练,从他的大腿肌肉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下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A.O2、CO2、乳酸B.乳酸、CO2、O2
C.CO2、O2、乳酸D.CO2、乳酸、O2
B
2001年新课程卷的第15题,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实际摄入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
运动项目
总需氧量(升)
实际摄入氧量(升)
血液乳酸增加量
马拉松跑
600
589
略有增加
400m跑
16
2
显著增加
100m跑
8
未见增加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马拉松跑,400米跑,100米跑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分别是
A.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
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
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无氧呼吸
A(注意此题与上一题,乳酸的数据是否矛盾)
2018年上海高考试题,刚进入西藏的上海援藏干部,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是
①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增多②呼吸频率加快
③细胞大多以无氧呼吸获得能量④心率加快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D本题是考查的知识点是呼吸作用的机理,刚进入高原缺氧环境,人体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摄入更多的氧气,通过加快心率增加组织细胞单位时间的供血量,使细胞获得更多的氧气;
人体无氧呼吸只限于暂时缺氧情况下;
经过较长的时间后,人体可能通过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强血液的携氧能力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后的适应,不是刚进入高原缺氧环境就能出现的。
2018年高考上海生物科第20题,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速率。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休息及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人的肌肉运动、消化吸收、皮肤和脑的相关功能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呼吸作用,但明显与前几个试题的素材、设计思路是非常接近的。
以及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推理的能力。
其中B项,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表达的不准确,只能是相关部位运动时血量增加,而不能是人体的血量增加。
其他选项对照图表分析都是正确的。
答案为B。
2018年高考上海生物科第31题,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在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都生成CO2和H2O,释放的能量也相等
B、运动员在100m赛跑时,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此时所进行的有氧呼吸
C、淀粉是贮存能量的化合物,可以为植物细胞直接供能
D、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A其中B选项又是在运动中与呼吸相关的问题。
201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30题,(22分)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
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
此时,叶片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
·
分析预测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相关植物生理实验的设计能力以及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这种素材类型的试题在高考的试卷中出现的频率是比较高的,但2018年的各类试卷均没有此类试题,所以在今年出现这种类型的试题应该是在意料之中的。
(3)将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照光一段时间。
结果:
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上浮,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4)再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
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1)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增加,叶片上浮。
而蒸馏水中缺乏CO2和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仍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2)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放出的CO2溶于NaHCO3稀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
蒸馏水中缺乏O2,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仍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2018年广东生物卷第13题,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不可能发生的是
A.[H]减少B.贮存的糖元减少
C.乳酸积累增加D.肾上腺素含量增加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糖元的利用、肾上腺素的调节原理等,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综合推理能力。
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糖元的分解,满足呼吸作用的需要。
呼吸作用要加强,有机物经过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脱氢(氧化)产生的还原性[H],在第三阶段被O2所氧化产生大量ATP。
只有有机物的不断脱氢(氧化)才能够满足运动的需求,所以不可能发生[H]的减少。
当然也会有一定的无氧呼吸,乳酸积累增加是可能的。
此题属于较容易的试题,答案为A。
以上几个试题素材基本相似,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机理,以及相关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是切入点有所不同,设问角度有所改变。
由于呼吸作用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这些素材又便于联系实际。
所以这个考点出现的频率就比较高。
当然更可以看出,这一组试题的命制,是有着它们的内在联系的,后面的试题不能说不受前面试题的影响。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同一个素材多次使用的现象是很常见的。
所以,组织练习应以追求质量为先,要在过去的高考试题中去寻找规律,这样才能编出贴近高考试题的练习题或模拟题,以提高复习效率。
把提高能力落到实处为重,练习题量多并非一定能取胜。
要落实考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改变那种违反教学规律,匆忙提前结束课程,来回炒夹生饭的复习方式。
随意挤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进行大量训练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
历年高考试题中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试题
27.(2018年理综旧课程卷)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邻近的两对脊神经根(一对脊神经根包括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见图)。
分别电刺激每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然后进行下列实验:
脊髓横切面及其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示意图
在第一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中央处剪断,电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电刺激背根外周段,蛙后肢不发生运动反应。
在第二对脊神经根的腹根中央处剪断,电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不发生运动反应;
电刺激背根外周段,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试分析回答:
(1)根据实验
判断背根的功能是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
(1)传入功能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可以产生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的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引发相应肌肉收缩,可见是传入功能。
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表明背根无传出功能。
(2)根据实验
判断腹根的功能是____________。
(2)传出功能因为电刺激腹根向中段不发生反应,而电刺激腹根外周段可以产生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进沿传出神经纤维引发相应肌肉收缩,因此是传出功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依据解剖结构和实验提供的相应的生理现象,通过推理得出脊神经背根和腹根的生理功能。
首先要能读懂示意图,了解“向中段和外周段”的涵义,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如果对初中学过的神经系统结构与生理知识基础较好,此题就是一道非常容易的试题。
但此题并不是考查初中的知识点,而考查考生的实验、识图和推理能力,若把初中学过的知识忘记了,解题时有一定的难度,但依据高中生物教材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此题也是应该能够回答的,不能算作超纲的试题。
由此可见初中生物学基础较好和经常参加课外实验活动的学生,在此有着明显的优势。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它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应当重视初中生物学的教育,特别是实验能力的培养。
本题的“外周段和向中段”太专业的名词也给考生造成困惑,若在图中相应部位标出符号“AB段和CD段”可排除不必要的干扰,更利于突出该考查内容的落实。
北京市评卷点分析组的统计,本题满分10,平均得分1.10,难度0.11,区分度0.37。
突出反映出考生不会从题干和图解中获取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理,有的学生把背根和腹根的功能答反了;
有的只答功能不会解释原因,其实这个原因就是从题干给的条件中进行推理的过程;
还有的学生把背根和腹根的功能都写成“控制后肢运动”、“传导功能”等于没有回答;
也有的又把题目中提供的现象重复一遍。
再有就是,学生做了大量模拟题,单纯追求具体的某一个试题是否能答出正确答案,而不能从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善于科学方法的总结。
这就是只重复做题,不总结规律的题海战术,得到的必然结果。
27.(新)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见图)。
分别电刺激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已知背根含有传入神经,腹根含有传出神经,背根与腹根合并成脊神经。
请根据上述提供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自选)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以分别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实验步骤1:
在背根中央处剪断(或用麻醉药阻断),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段,观察蛙的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
预期结果:
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应发生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的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引发相应肌肉收缩,可见是传入功能。
实验步骤2:
在腹根中央处剪断(或用麻醉药阻断),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观察蛙的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
电刺激腹根向中段不发生后肢运动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应发生后肢运动反应,表明兴奋通过腹根向外传递,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实验问题的能力。
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试题,
2018年重庆理综卷
5.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
答案应该选择C。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依据反射弧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结合试题提供的条件,通过推理得出反射弧被破坏后的生理功能障碍在哪里。
首先要能读懂题干和表格提供的实验结果,反映出你的获取信息能力,再利用获取得信息和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在对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在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之前,无论刺激左后肢还是右后肢,左、右后肢均能收缩,说明传入神经和效应器都完好;
可是在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之后,观察到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均不能收缩,说明兴奋不能向内传递,是传人神经被破坏,左后肢受到直接刺激也没有反应,又说明左后肢的效应器也被破坏了;
而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说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传入神经,但右后肢在直接刺激时能收缩,说明其的效应器还是完好的。
此题属于中等难度,
36.(18年上海生物卷)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代表传出神经B.②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D.S代表感受器
36.答案:
(1)A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2)C
(3)在③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___________。
(3)乙酸胆碱或单胺类物质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
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
刺激Ⅱ处,肌肉________;
刺激Ⅲ处,肌肉________。
(4)收缩无反应
(5)在离肌肉5毫米的Ⅰ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
________毫米/毫秒。
(5)30
35.(18年上海生物卷)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以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应答,有人做了脊蛙反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须将蛙头部剪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右后肢下端的皮肤上,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3)若破坏蛙的脊髓,再重复上述
(2)中的操作,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由一个神经元经
___________传到下一个神经元。
35.答案:
(5分)
(1)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2)右后肢(或双侧后肢)收缩,除去沾有硫酸的小纸片
(3)上述现象不出现(后肢不收缩)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被破坏,反射就不能完成
(4)突触
4.(2018年理综卷新课程卷)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A
例(18年江苏生物试题)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A.ⅠB.ⅡC.ⅢD.Ⅳ
A、B、C。
本题是2018年江苏生物高考试题,也是一道实验分析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神经元(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并且要熟悉生理实验的一般操作和技能,此题与2018年全国旧课程卷理综试题的27题,分析脊神经根的生理功能的那道试题素材近似。
神经兴奋只能从本细胞的树突传向神经元的细胞体,再由轴突传出,兴奋可以经轴突传向效应器(肌肉),也可以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再由其轴突传向效应器。
有的兴奋还可能经过多个神经元的传递才能到达效应器。
此题中的Ⅰ、Ⅱ项神经兴奋的传导涉及两个神经元就到了效应器。
图中Ⅰ、Ⅱ的兴奋都可以通过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再通过其轴突传出到效应器,Ⅲ项的兴奋可直接传到效应器,而Ⅳ兴奋刺激的是另外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而这个神经元的轴突并不与图中的肌肉相连接,虽然前一个神经元轴突的部分末梢与下一个个神经元相连,但兴奋不能由Ⅳ通过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逆向传到图中的效应器(肌肉)。
本题是一道多选题,属于中等难度。
38.(18年广东卷)右图是人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
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用电刺激皮层运动区某一区域,可观察到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那么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____。
(1)神经中枢;
(2)图中显示面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
积很小,如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与
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说明运动越
____________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2)精细复杂;
(3)从图中可知,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的位
置与躯体各部分是关系。
(3)倒置;
(4)若刺激兔右侧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__,可
见其左侧肢体运动.说明此区域对肢体运动的调节
具有____________支配的特征。
(4)中央前回;
交叉(或对侧)。
2018年天津理综卷
6.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
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
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应该选择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兴奋在反射弧不同部位的传递特点、神经突触的主要功能等,以及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安徽省 高考 研讨会 生物 讲义 旧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