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基础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589249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82.63KB
职业病危害基础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职业病危害基础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基础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空气收集器:
指用于采集空气中气态、蒸气态、和气溶胶态有害物质的器具。
如大注射器、采气袋、各类气体吸收管及吸收液、固体吸附剂管、无泵型采样器、滤料及采样夹和采样头。
1.2个体采样:
指将空气收集器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1.3定点采样:
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1.4长时间采样:
指采样时间一般在1h以上的采样。
1.5短时间采样:
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的采样。
1.6标准采样体积:
指在气温为20℃,大气压为101.3kPa(760mmHg)下,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以L表示。
当采样点的35℃<t<5℃、103.4kPa<P<98.8kPa时,应将采样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见公式
(1)。
293P
V0=Vt×
×
---------公式
(1)
273+t101.3kPa
公式中:
V0---标准采样体积,L;
Vt---在温度为t℃,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L;
t---采样的气温,℃;
P---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2.检测频次
2.1评价检测频次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法监发[2002]63号)的规定,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现状评价的有害物质浓度检测,要求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每天上、下午各1次。
2.2日常检测频次
用于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的日常定期检测,要求采样1个工作班,上、下午各1次。
3.采样类型
3.1个体采样
3.3.1个体采样的使用
(1)一般用于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时,所进行的长时间采样;
(2)较多用于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时的长时间采样。
3.3.2个体采样的对象
在确定个体采样对象之前,先了解同岗位接触同种有害物质的人数。
共有多少岗位接触有害物质,需要进行个体采样的劳动者总人数,以便选定个体采样人数和准备个体采样的仪器。
3.3.3个体采样对象的数量
按照每个岗位劳动者的总人数选定个体采样的人数,见表1。
表1岗位人数与个体采样人数的确定
岗位劳动者人数
个体采样对象人数
<3
全部
3~5
2
6~10
3
>10
4
3.2定点采样
3.2.1定点采样的使用
(1)一般用于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所选定的一个工作班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进行采样。
(2)有时为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采用定点采样的结果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3.2.1定点采样点的确定
(1)劳动者接触有害物质的时间最长、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
(2)应在劳动者工作地点的下风向;
(3)应尽可能靠近劳动者。
3.2.2定点采样点的数量
(1)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每种有害物质至少设1个采样点;
(2)产生同种有害物质、有同类生产设备1~3台的设1个采样点;
4~10台的设2个采样点;
10台以上的设3个采样点。
(适用于1个岗位工人巡检多个同类设备时的设点)
(3)产生同种有害物质、有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采样点应设在有害物质浓度较大的设备旁;
(前提是2台设备相邻,若距离较远时应分别设点)
(4)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每个工作地点设1个采样点;
(5)控制室和休息室,设1个采样点。
(前提是控制室和休息室距离工作地点较近,若较远时可不设点)
4.采样方法
在确定有害物质的采样方法前,应先了解该种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有哪些(PC-STEL、PC-TWA、MAC);
本次采样结果采用哪个职业接触限值评价,再确定采样方法。
强调一点:
当矽尘、煤尘、滑石粉尘等粉尘,同时具有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总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采样时,只要具有呼尘的采样仪器,应首选采集呼尘进行评价;
当不具有呼尘的采样仪器,也可以采总尘评价,不要求呼尘和总尘都采样,因为呼尘的颗粒更小,更容易进入肺泡。
4.1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方法
4.1.1用个体采样进行长时间采样
(1)确定岗位的个体采样人数;
(2)将个体采样仪器的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选定的劳动者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
(3)在选定的劳动者开始工作时,启动个体采样仪器,连续一次性采样一个工作班,劳动者结束工作时,关闭个体采样仪器停止采样。
4.1.2用定点采样进行长时间采样
(1)在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采样;
(2)将定点采样仪器的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
(3)在选定的劳动者开始工作时,启动定点采样仪器,进行长时间采样;
或将一个工作班分段连续采样。
4.1.3用定点采样进行短时间采样
(1)在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进行定点短时间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分钟;
(3)在有害物质浓度不同状态的时段,分别进行定点短时间采样,并记录劳动者在各时段的停留时间,计算岗位劳动者接触有害物质的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4.2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方法
4.2.1劳动者接触时间超过15min时
(1)在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进行短时间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分钟;
(2)在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3)将定点采样仪器的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
4.2.2劳动者接触时间不足15min时
(1)在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进行采样,劳动者每次接触多长时间就采样多长时间;
将结果换算成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用于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评价;
4.3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方法
4.3.1劳动者接触时间超过15min时
(1)在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分钟;
4.3.2劳动者接触时间不足15min时
(1)在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进行采样,按劳动者实际接触时间进行采样,检测结果用于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评价;
三、生产性噪声检测与评价
1.生产性噪声的概念
1.1以噪声的来源分类,生产性噪声可以分为:
(1)机械性噪声:
是指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车床、电锯、切割机、球磨机、各种泵类等;
(2)流体动力性噪声:
是指由气体体积或压力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压机、风机、汽体放空、汽笛、阀门等;
(3)电磁性噪声:
如发电机、变压器。
1.2以噪声的时间分布来分类,生产性噪声可以分为:
(1)连续声:
又称稳态噪声,是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声级波动小于3dB(A)。
如纺织机,如车床、磨床、空压机、各种风机和泵类在连续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多为稳态噪声;
(2)间断声:
又称非稳态噪声,声级波动≥3dB(A)。
①起伏噪声:
多见于设备的运行状态改变时,如车床和钻床改变转速、汽体放空和拉汽笛,作业场所的噪声会有明显变化;
②间断噪声:
打磨机、切割机、凿岩机。
另外一种情况,如工人定时(间断性)巡检多种设备接触噪声的状态可视为间断接触噪声;
③脉冲噪声:
一般指声音的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的噪声,且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为炮击脉冲]。
如汽锤、锻床、冲床(间隔时间较短可视作间断噪声)、铆钉机、枪炮射击声等。
1.3以噪声的频率来分类,生产性噪声可以分为:
(1)低频噪声:
主频率在300HZ以下的噪声;
(2)中频噪声:
主频率在300~800HZ之间的噪声;
(3)高频噪声:
主频率在800HZ以上的噪声。
人耳能听到的声频范围一般在20~20000HZ之间,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高于20000的声音为超声,工业设备产生的噪声多在50~10000HZ范围内,所以,在噪声频率特性测量时,最低中心频率是31.5HZ,以倍频程增长,依次测量63、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的声压级,也有测量16000HZ的声压级。
需要说明的是,噪声频率特性测量的结果没有评价标准,只能作为噪声防护时的参考资料。
2.生产性噪声的检测
2.1检测对象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噪声检测对象是在生产过程中受噪声影响的劳动者。
2.2检测地点
GBZ/T189.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噪声》中规定:
(1)稳态噪声
在岗位劳动者的操作位连续测量3次,取几何平均值,见公式
(2);
(2)非稳态噪声(起伏噪声、间断噪声)
①测量8小时等效声级:
使用个体噪声仪连续测量岗位劳动者一个工作日内的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
②计算8小时等效声级:
▲当劳动者工作地点相对固定、噪声强度变化超过3dB(A)时:
可在劳动者工作地点测量设备不同状态下的噪声A声级,同时记录各种状态持续的时间,计算岗位劳动者一个工作日内的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
▲当劳动者工作地点流动:
可在劳动者巡检路线上,有噪声强度较大、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包括操作室或休息室),测量噪声A声级,同时记录劳动者在该地点停留的时间,计算岗位劳动者一个工作日内的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
(3)脉冲噪声
在劳动者接触脉冲噪声的工作地点,包括岗位劳动者操作产生脉冲噪声设备的操作位和受脉冲噪声影响的工作位。
2.3检测频次
(1)评价检测
▲劳动者每周工作5天:
只需检测1个工作日。
▲劳动者每周工作少于5天或超过5天:
工作几天测量几天。
(2)日常检测
2.4检测高度
无论劳动者是坐姿还是站姿,测量仪器的高度均位于或接近劳动者耳部高度。
2.5测量仪器的设置
(1)稳态噪声:
慢档(S)、A计权。
(2)非稳态噪声
▲测量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
Leq、A计权、快档(F)
▲测噪声A声级计算8小时等效声级:
SPL、慢档(S)、A计权
声级计有脉冲档(I):
脉冲档(I)、峰值(Peak)、A计权,并记录一个工作班的脉冲次数。
2.6检测结果的计算
2.6.1劳动者每周工作5天的检测结果计算
(1)稳态噪声测量结果计算
以每个测点3次A声级测量值的平均值直接用于评价,计算方法见公式
(2)。
LAeq.T均=10lg[
]---------公式
(2)
LAeq.T均---平均A声级,dB(A)
Lp---各测点A声级,dB(A)
n---测量次数
(2)个体噪声仪测量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的测量结果计算
①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是8小时
▲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是8小时,测量总时间也是8小时的,测量结果可作为劳动者一个工作日的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直接用于评价。
▲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是8小时,测量总时间少于8小时的,测量结果必须换算为8小时等效声级,再作为劳动者一个工作日的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用于评价。
计算方法见公式(3)。
LAeq.8h=LAeq.T+10lg(T/T0)---------公式(3)
LAeq.8h---一个工作日内接触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dB(A)
T---一个工作日内总接噪时间(或个体噪声测量时间),dB(A)
T0---一个工作日工作时间,以8h/d(480min/d)计算
LAeq.T---一个工作日总接噪时间(或个体噪声测量时间)内的等效声级,dB(A)
②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少于8小时或超过8小时
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少于8小时或超过8小时,测量时间与工作时间相同的,所测量的劳动者一个工作日的噪声等效声级必须换算为8小时等效声级,再作为劳动者一个工作日的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用于评价,计算方法见公式(3)。
(3)测量噪声A声级计算8小时等效声级的测量结果计算
▲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是8小时,各测点接触时间之和也是8小时的,按照公式(4)计算8小时等效声级,计算结果可作为劳动者一个工作日的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直接用于评价。
▲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是8小时,各测点接触时间之和少于8小时的,按照公式(4)计算等效声级,计算结果必须采用公式(3)换算为8小时等效声级,再作为劳动者一个工作日的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用于评价。
LAeq.T=10lg[
]---------公式(4)
LAeq.T---总接噪时间内的等效声级,dB(A)
Ti---工人在各测点停留时间,h/d(min/d)
T---工作日各测点接触时间之和,h/d(min/d)
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少于8小时或超过8小时,测量的噪声A声级按照公式(4)计算等效声级,计算结果必须采用公式(3)换算为8小时等效声级,再作为劳动者一个工作日的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用于评价。
2.6.2劳动者每周工作少于5天或超过5天的检测结果计算
劳动者每周工作少于5天或超过5天,每周工作几天测几天,同样可得到几天的8小时等效声级,将这些8小时等效声级按照公式(5)换算为每周40h(5天)等效声级,再用于评价。
LEX.W=10lg[
]---------公式(5)
LEX.W---每周40h等效声级,dB(A)
LAeq.8h---每个工作日的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dB(A)
2.7噪声检测结果评价
2.7.1噪声评价指标
(1)劳动者每周工作5天:
评价指标是8h等效声级。
(2)劳动者每周工作少于5天或超过5天:
评价指标是40h等效声级。
(3)劳动者接触脉冲噪声:
不同脉冲次数下的噪声峰值。
2.7.2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1)每周工作5天
稳态噪声:
职业接触限值是85dB(A)。
非稳态噪声:
职业接触限值是8h等效声级为85dB(A)。
(2)每周工作少于5天或超过5天
职业接触限值是40h等效声级为85dB(A)。
③脉冲噪声
表2工作场所脉冲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日接触脉冲次数(n,次)
声压级峰值[dB(A)]
n≤100
140
100<n≤1000
130
1000<n≤10000
120
2.8关于SNR的应用
2.8.1SNR定义
SNR:
为护耳器单值噪声降低数
2.8.2SNR的用途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中规定,暴露在LEX,8h≥85dB(A)工作场所的职工应当佩戴护耳器,戴护耳器工人实际接触的噪声应低于85dB(A)的要求。
劳动者在工作场所接触的8h噪声等效声级或40h噪声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如果劳动者工作时是佩戴护耳器的,可将护耳器的SNR值乘以0.6为噪声衰减值,将8h噪声等效声级或40h噪声等效声级减去噪声衰减值即为劳动者实际接触的噪声等效声级,低于85dB(A)的也视为符合要求。
3噪声控制的技术措施
3.1吸声措施
吸声材料:
石棉、泡沫塑料、玻璃纤维。
吸收高频
包括使用噪声效果好。
吸声结构:
多孔型,吸收中高频噪声效果好。
穿孔型,吸收低中频噪声效果好。
3.2消声措施
是指使用消音器,主要用于控制流体动力性噪声(多为高频噪声),如在空压机、鼓风机、引风机的进气或排气口安装消音器,噪声可降低20~40分贝。
抗性消音器:
是改变空气内流通道的面积,吸收低、
消音器可分为中频噪声效果好。
阻性消音器:
是在空气内流通道的内壁涂上吸声材料,或安置吸声结构,吸收中高频噪声效果好。
实际应用的消音器多为阻抗复合式消音器,即在抗性消音器的内壁上再使用吸声材料。
3.3隔声措施
隔声是采用密度较高的材料,如砖墙、金属板挡住声波的传播。
对高频噪声隔声效果好。
单层墙或板隔声
方法包括
多层墙或板隔声,并在层间填入吸声材料。
严格地讲,护耳器就是一种隔声措施,如耳塞对中高频噪声隔声效果好,隔声量为30~50分贝;
耳罩是采用密度高且光滑的外壳,内衬吸声材料,对中高频噪声隔声效果较好,隔声量为30分贝;
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听力保护不仅要阻断声音通过气流经外耳道传入内耳,而且还应减少声音通过颅骨振动传导引起内耳的损伤,所以,头盔具有阻断声音气导和骨导的双重作用,对头部还有防振和保护作用。
3.4隔振措施
在机器下面安装减振器,降低因设备振动产生的噪声。
包括橡胶减振垫、金属弹簧、隔振沟等。
上述控制噪声的技术措施在实际应用中较多是同时使用多种方法综合控制,如空压机,一般采用设备隔声罩、并在隔声罩内涂上吸声材料、建立隔声操作室、机器底部使用减振器、工人巡检时配戴护耳器等措施,效果较好。
四、手传振动的检测
1.手传振动工具的分类
(1)活塞式锤打工具:
一般以压缩空气为动力。
如凿岩机、风铲机、捣固机等。
(2)手持转动工具:
以压缩空气、电力为动力。
如风钻、电钻、链锯、钻孔机、移动式砂轮机、铆钉机、电动扳手、气动扳手、各种打磨机等。
(3)固定转轮工具:
如座式砂轮机、抛光机、电锯、切割机等。
2.手传振动的测量
2.1测量仪器(系统)
(1)活塞式锤打工具和手持转动工具的测量仪器:
卡箍(固定在工具手柄上)→砧块(有三个方向的螺孔)→机械滤波器(5HZ~1500HZ)→传感器(又称加速度计,分高、中、低灵敏度)→积分振动计(频率计权)
(2)固定转轮工具的测量仪器:
磁铁(固定在工件上)→砧块(有三个方向的螺孔)→机械滤波器(5HZ~1500HZ)→传感器(又称加速度计,分高、中、低灵敏度)→积分振动计(频率计权)
(3)传感器的灵敏度类型
▲高灵敏度传感器:
用于测量低强度振动的工具,如电动或气动扳手、小电钻、铆钉机、座式砂轮机。
▲中灵敏度传感器:
用于测量低强度振动和中强度振动的工具,如风钻、链锯、钻孔机、移动式砂轮机、各种打磨机、抛光机、电锯、切割机。
▲低灵敏度传感器:
用于测量高强度振动的工具,如凿岩机、风铲机、捣固机等。
2.2测量方法
▲劳动者一个工作日内只使用一种振动工具,测该种工具手柄的手传振动。
▲劳动者一个工作日内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振动工具,测所有种类工具手柄的手传振动。
以操作者手持工具的握姿分别确定X、Y、Z轴方向,首先在工具手柄上固定卡箍和砧块,在已确定的X、Y、Z轴方向所对应的砧块螺孔上固定机械滤波器,再在机械滤波器上适度松紧固定传感器,再连接积分振动计,分别读取加速度有效值(m/s2)或加速度级(dB)。
X—垂直穿透掌面方向
Y—水平穿过掌面方向
Z—与掌骨纵向一致的方向
Y
Z
X
2.3测量结果计算
2.3.1测量取值
在X、Y、Z轴三个方向的测量值中,取最大值作为被测工具或工件的评价依据。
2.3.2测量结果的单位换算
测量结果的单位是加速度级(dB),要换算成振动加速度有效值(m/s2),见公式(6)。
Lh=20lg(
)-------------公式(6)
a=
=
a---加速度有效值(m/s2)
Lh---测量的加速度级(dB)
a0---加速度基准值(取10m/s2计算)
2.3.3传感器灵敏度的换算
测量使用的传感器灵敏度不是10的,需要作传感器灵敏度的换算,见公式(6)。
2.3.4计算总接振量
岗位工人一个工作日内只使用一种振动工具的,无须计算总接振量;
当使用多种振动工具的,应计算岗位工人一个工作日内的总接振量,见公式(7)。
ahw(T)=
-------------公式(7)
ahw(T)---一个工作日内的总接振量,m/s2
T---一个工作日总接振时间,min/d(h/d)
ahw(ai)---某一种工具的加速度有效值,(m/s2)
Ti---某一种工具的接振时间,min/d(h/d)
2.3.5接振时间的换算
岗位工人一个工作日内总接振时间是4小时的,无须作接振时间的换算;
总接振时间少于4小时或超过4小时的,应将一个工作日内的总接振量换算成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见公式(8)。
ahw(4)=
-------------公式(8)
ahw(4)---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m/s2
2.4测量结果评价
(1)评价指标:
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ahw(4)]。
(2)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
5m/s2
注意:
GB/T14790.1-2009《机械振动人体暴露于手传振动的测量与评价第1部分:
一般要求》中要求三个轴向振动加速度值计算振动总量(矢量和),不是取最大值;
评价指标是8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值,由于目前的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的评价指标是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值,因此该标准无法应用。
3.手传振动的防护措施
(1)减少接触振动的时间
当手传振动测量结果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最有效地防护措施是减少工人使用振动工具的时间。
评价中可提供在检测的振动强度下,每天最长使用时间是多少,方可确保劳动者接触手传振动强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见公式(7)。
(2)做好个人防护
目前个人防护用品可使用防振手套,具有阻挡振动传播和冬季手部保暖作用。
六、全身振动的检测(GB/T13441.1-2007)
1.测量部位
(1)坐姿:
主要测量座椅底板支撑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病 危害 基础知识